张晓丹;姚源蓉
患儿女,11岁,因“行走不稳2 d,伴呕吐头晕”入院。患儿于入院前2d无明显诱因上学时突然出现行走不稳,伴呕吐、头晕,吐出物为胃内容物,非喷射状,无视物模糊及头痛,无发热及咳嗽,无腹痛腹泻,无意识障碍,就诊于我院收住。患儿既往体健。
作者:刘静;卞广波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探讨细胞毒素相关蛋白(HP-CagA)毒力型幽门螺杆菌(HP)感染对冠心病患者炎性因子及同型半胱氨酸水平(HCY)的影响。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分析法测定105例冠心病患者组和76例对照组的血清HP特异性IgG抗体及其CagA特异性IgG抗体;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 HCY 水平,并比较 HP 感染的冠心病患者与非HP感染者之间的差异,以及HP-CagA-IgG 阳性组与HP-CagA-IgG 阴性组之间的差异。结果:冠心病组与对照组HP-IgG 抗体的阳性率分别为52.3%和35.5%;冠心病组,冠心病HP-IgG 阳性组和冠心病HP-CagA-IgG 阳性组中Hs-CRP、TNF-α、IL-6与HCY 水平分别高于对照组,冠心病 HP-IgG 阴性组和冠心病HP-CagA-IgG 阴性组(以上差异均存在显著性,P<0.05)。结论:CagA阳性的HP感染可刺激机体产生更多的炎性因子和HCY ,导致冠心病发生的风险加大。
作者:沈云峰;胡远贵;张洪波 刊期: 2014年第21期
1993年O′Dowd 发现了APJ 受体,是7次跨膜G 蛋白偶联受体家族成员之一,因未找到相应配体,故命名为孤儿受体(oGPCR)。直到1998年Tatemoto等从牛胃中分离提取出了其内源性配体Apelin。 Apelin/APJ 系统存在于多种器官和细胞中,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心脏、肺、淋巴细胞、胰岛细胞等,具有抗炎、调节血管张力、调节体液平衡、促进血管发生等多种重要生物学功能。研究发现Apelin/APJ系统与心血管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代谢性疾病等密切相关。近几年对于Apelin/APJ系统与肺癌、结肠直肠癌、口腔癌、乳腺癌、神经胶质瘤等几种恶性肿瘤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本文就Apelin/APJ系统与肿瘤的相关性作一简要综述。
作者:邓卫平;舒宽勇;肖仲清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分析动脉导管未闭(PDA)封堵术后血小板减少的原因并为临床防治提供指导。方法:选取贵州省人民医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0月 PDA封堵术后发生血小板减少的12例病例资料,分析术后并发血小板减少的可能原因。分析血小板减少与PDA大小、封堵器大小、突入主动脉部分的多少及有无残余分流的关系。结果:249例患者中,并发血小板减少12例,发生率为4.82%。血小板减少发生于封堵术后1~3 d内,其中鼻出血6例,皮肤淤血1例,所有患者无严重内脏出血,无1例嗜酸粒细胞升高。11例为巨大PDA,7例术后造影显示降主动脉伞面突入降主动脉内,占据降主动脉内径的1/4。8例术后即刻造影有明显残余分流。输血小板等治疗后1周~1个月血小板几乎恢复正常,均康复出院,无1例死亡。结论:巨大PDA且封堵伞突入降主动脉部分较多或(和)合并残余分流术后血小板减少发生率高,其发生原因可能与血小板过多消耗和机械性破坏有关。该并发症可以防治,预后好。
作者:岳峰;刘晓桥;张萍;续自灵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调查我院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钙、磷及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的达标情况,寻找存在的问题,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在我院维持性血液透析221例患者的血清钙、磷、钙磷乘积及iPTH的水平、达标率,并对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21例血液透析患者血清钙、磷、钙磷乘积和 iPTH 的达标率分别为43.89%、34.84%、59.27%、24.89%,4项指标均达标占11.31%(25例),4项指标均不达标占10.41%(23例)。分析显示,iPTH与透析龄、残余尿量、透析剂量相关。结论:目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钙、磷及iPTH 达标率很低,以高磷血症及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尤其突出,在临床工作中需加强对钙、磷代谢紊乱及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控制。
作者:牟爱华;赵建明;庞玉洪;张小翠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检测EB病毒(EBV)诱导正常人淋巴细胞发生肿瘤前后EB病毒核抗原-1(EBNA-1)的差异表达情况,为研究EBV诱发淋巴瘤的发生机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构建SCID小鼠体内EBV诱发淋巴瘤的动物模型,分别采用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EBNA-1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成功复制EBV诱发淋巴瘤动物模型,EBNA-1基因在6例“正常人”淋巴细胞和3例诱发淋巴瘤细胞中均有表达,在诱发淋巴瘤细胞中的表达比在正常人淋巴细胞中的表达上调11683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正常人淋巴细胞组相比,EBNA-1在诱发淋巴瘤细胞的蛋白表达明显升高。结论:EBV诱发淋巴瘤中EBNA-1的表达上调,EBNA-1在EB病毒诱发淋巴瘤的形成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作者:路素丽;何洁;唐运莲;甘润良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探讨不同贮存时间库存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三磷酸腺苷(ATP)、2,3-二磷酸甘油酸(2,3-DPG )、pH 的变化。方法:选择20例无偿献血者所献的各400 mL 全血,制备成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并将其均匀分装成5份。对血袋分装后剩余的血液样品即刻做 ATP、2,3-DPG、pH 检测,作为0 d 的结果;直立保存的5组血液分别在储存的第7、14、21、28、35天时测定相应数据并记录,并与0 d 测得的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随着保存时间的延长ATP、2,3-DPG、pH 均出现不断下降的趋势。所检测的结果与0 d 相比较,pH 值在第7天差异就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ATP、2,3-DPG 在第14天后测得的结果明显高于0 d 测得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3-DPG 下降速度较快,贮存末期的结果与0 d 相比,下降率达87.19%。结论: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 ATP、2,3-DPG、pH 随贮存期的延长而呈下降趋势,在临床输血治疗过程中,应根据患者情况合理地用血。
作者:张瑞君;鞠春梅;闫景刚;陈峰;隋素琴 刊期: 2014年第21期
作者:本刊编辑部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观察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艾滋病合并HCV感染患儿肝功能及病毒载量的变化特点,探讨艾滋病合并HCV感染对患儿HAART的影响。方法:13例艾滋病合并HCV感染患儿为研究组,43例单纯艾滋病患儿为对照组,均接受HAART治疗,平均疗程2.06年。观察治疗前后肝功能、病毒载量、CD4+T细胞变化及两组间差异。结果:研究组肝损害发生率(46.2%)明显高于对照组(14.0%,P<0.05)。治疗前后比较,研究组ALT、CD4+T细胞均显著升高,HIV-RNA则降低(P<0.01),对照组ALT、AST、TBIL、CD4+T细胞均显著升高,HIV-RNA则降低(P<0.01)。治疗后两组肝功能、病毒载量、CD4+T细胞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艾滋病合并HCV感染患儿增加了肝损害发生率,但HAART治疗效果并没有因为合并HCV感染受到影响。
作者:饶和平;王炜;姚水洪;叶剑华;余新;卢伟力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探讨 Gs 蛋白α亚基 T393C 多态性对卡维地洛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临床收集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为Ⅱ~Ⅳ级的64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采取PCR-RFLP方法进行Gs蛋白α亚基多态性分型后均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卡维地洛治疗。卡维地洛以12.5 mg/d开始,每1~2周递增6.25 mg,连续使用12个月,大剂量为50 mg/d。以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变化和心功能改善的程度为指标,分析Gs蛋白基因多态性对卡维地洛治疗心力衰竭临床疗效的影响。结果:卡维地洛治疗12个月后,NYHA 心功能分级与 LVEF 在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均明显改善(P <0.05)。卡维地洛治疗6个月和12个月后,突变型患者心功能改善情况(P<0.01)和 LVEF 的增加程度(P<0.01)更为显著。结论:Gs蛋白α亚基第393位遗传多态性与充血性心力衰竭疗效相关,393位突变纯合子和杂合子心功能改善和LVEF的提高更为显著。
作者:李宝群;李海艳;孙立贤;王瑞婷 刊期: 2014年第21期
患者女,64岁,因发现血糖升高1个月,心肌酶升高1d 入院。患者1个月前查体发现空腹血糖高,Glu 6.78 mmol/L,糖化血红蛋白示6.9%,伴轻度心前区憋闷、周身困重、食欲较差、乏力明显。就诊我科门诊查:LDH 504 IU/L,CK 2306 IU/L,CK-MB 51 IU/L, HBDH 377 IU/L,AST 62 IU/L,CHO 5.4 mmol/L,TG 2.24 mmol/L,Glu 6.78 mol/L,心电图显示:窦性心率,ST-T 改变,急查心梗五项:TNI未示异常。门诊以“糖耐量低减?心肌酶升高原因待查”收入院,既往高血压病史10余年,目前血压维持在120~130/70~80 mmHg。查体:血压130/80 mmHg ,心率75次/min ,颜面轻度浮肿,心尖搏动位置正常,心界无扩大,心率75次/min ,心音有力,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无心包摩擦音,双下肢轻度可凹性水肿,余查体阴性。入院后完善检查,24 h血压监测示:血压波动在110~125/60~80 mmHg ,心率波动在58~72次/min;胸片示:双肺纹理增粗,主动脉型心脏,主动脉结钙化;腹部 B 超示:脂肪肝,血沉、C-反应蛋白、补体未示异常;血、尿、便常规、凝血四项、肝肾功、电解质未示异常;心梗五项示:TNI 正常;甲状腺功能示:血清总 T 40.78μg/dL,血清总 T 30.296 ng/mL,血清游离 T40.113 ng/dL,血清游离T31 pg/mL,TSH >100μIU/mL;甲状腺B 超示:甲状腺弥漫肿大,回声减低,左右颈部可见淋巴结,TG>3000 IU/mL,TPO>1900 IU/mL;超声心动示:EF 66%,左室舒张功能Ⅱ级减低;行糖耐量实验示:糖耐量低减;血管 B超示:颈动脉及下肢动脉硬化伴斑块。明确诊断糖耐量低减、桥本病、甲状腺功能减退、动脉粥样硬化合并斑块、高血压病,考虑心肌酶升高原因为甲状腺功能减退所致,给予优甲乐50μg ,每日1次治疗,同时辅助立普妥稳定斑块、二甲双胍口服降糖、拜新同30 mg+厄贝沙坦氢氯噻嗪150 mg,1次/d+富马酸比索洛尔5 mg,1次/d 降压治疗,1周后双下肢水肿较前减退,周身困重、乏力较前好转。复查心肌酶示:CK 546 IU/L,CK-MB 16 IU/L,LDH 334 IU/L,HBDH 250 IU/L,甲状腺功能示:总T42.24μg/dL,总T30.438 ng/mL,游离 T40.358 ng/dL,游离 T31.55 Pg/mL,TSH >100 uIu/mL;肝肾功、电解质未示异常。给予优甲乐加量至75μg,每日1次,1周后感觉食欲正常,双下肢不肿,基本无乏力、周身困重。复查心肌酶示:CK 281 IU/L,CK-MB 12 IU/L,LDH 274 IU/L,HBDH 195 IU/L;甲状腺功能示:总 T43.36μg/dL,总 T30.553 ng/mL,游离 T40.71 ng/dL,游离T32.19 pg/mL,TSH 56.37μIU/mL;肝肾功、电解质未示异常,维持目前治疗方案。2周后出院并门诊随访,出院3周后复查心肌酶、甲状腺功能完全恢复正常、血糖控制达标。
作者:王思轩;段军;李爱国;王艳梅;武曦蔼;徐远 刊期: 2014年第21期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是常见的颅神经疾病,是由脑血管压迫三叉神经根所致。由于三叉神经痛的程度非常剧烈,所以患者的治疗愿望很强。卡马西平、奥卡西平等药物对多数三叉神经痛患者有效,然而并不能根治,而且疗效逐渐下降;药物毒副作用也很大,一些患者不能耐受。有证据[1]表明,三叉神经痛病程超过8年的患者,手术后更容易复发,因此美国神经病学会-欧洲神经病学协会联盟(AAN-EFNS )《三叉神经痛诊治指南》指出,三叉神经痛患者如果药物治疗无效或不能耐受,应尽快手术治疗[2]。三叉神经痛微创手术治疗有经皮三叉神经节手术、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术、微血管减压术、三叉神经感觉根切断术4类,以下就各类手术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分述。
作者:李世亭;郑学胜 刊期: 2014年第21期
众所周知,经皮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 TACE )已被公认为中晚期肝癌的标准治疗方法[1]。然而, TACE 术后具有潜在副反应和并发症,其中肝癌栓塞后综合征(postembolization syndrome, PES )便是一种常见的副反应,例如右上腹痛、恶心呕吐、发热疲乏等,这些副作用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治疗信心、住院费用等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影响肝癌进一步的治疗。虽然PES是一个较为陈旧的话题,既往众多文献已涉及 PES ,但目前 PES 的发生在临床中仍然常见,且治疗效果不能令人满意,大部分TACE 术后HCC 患者仍饱受 PES 之苦,所以有必要对 PES进一步深入探究。笔者针对 PES 的发生率、发生机制、影响因素及治疗措施等,收集了国内外有关 PES 的重要文献,对上述问题进行逐一分析和总结,以期对目前临床上 PES 的预防和治够提供指导和帮助。
作者:陈子德;陈晓明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定量在细菌血流感染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符合实验要求的细菌血流感染及非细菌血流感染患者各100例,以 C 反应蛋白(CRP)、中性粒细胞绝对值(ANC)为对比指标,采用ROC曲线评估PCT诊断细菌血流感染及区分革兰阴性杆菌和革兰阳性球菌血流感染的临床价值。结果:PCT、CRP、ANC 诊断细菌血流感染AUROCC分别为0.951、0.747、0.688,PCT诊断细菌血流感染OOP为1.83 ng/mL,灵敏度、特异性、PPV、NPV分别为83%、93%、92%、85%。PCT、CRP、ANC区分革兰阴性杆菌和革兰阳性球菌血流感染 AUROCC 分别为0.946、0.663、0.581,PCT 区分革兰阴性杆菌和革兰阳性球菌血流感染 OOP 为2.96 ng/mL,灵敏度、特异性、PPV、NPV 分别为97%、78%、92%、74%。结论:血清 PCT定量可作为诊断细菌血流感染及区分革兰阴性杆菌和革兰阳性球菌血流感染实验室指标。
作者:温伟洪;李介华;钟国权;杨祥;陈军;肖靖华;梁大立 刊期: 2014年第21期
作者:本刊编辑部 刊期: 2014年第21期
N 末端 B 型利钠肽原(NT-ProBNP )是近年来受关注的心血管功能性标志物,研究发现 NT-ProBNP与心房颤动(AF)的发生、发展及其预后预测密切相关[1]。本研究通过测定风湿性二尖瓣病变合并 AF 患者手术前后血清 NT-proBNP 的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
作者:张正刚;刘小斌;向道康;龚启华;张大国;朱西安;罗洪波;高鲁方 刊期: 2014年第21期
患者男,75岁,因“突发左侧肢体活动障碍4 d,发作性意识不清1 d”入院。患者入院4d前晨起时发现左侧肢体活动障碍,至当地医院给予改善循环等处理后症状未见明显缓解,至1d前出现发作性意识不清,伴四肢间歇、短暂性抖动(类似肌阵挛样发作),持续5~10 min自行缓解,上述症状发作频率逐渐增加。入院查体:生命体征平稳,神志清楚,言语含糊,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2.5 mm,对光反射灵敏,眼球运动无受限,双侧额纹对称,左侧鼻唇沟变浅,示齿口角右歪,伸舌居中,左侧肢体肌力1级,肌张力减低,腱反射减退,左侧巴氏征阳性,脑膜刺激征阴性。我院门诊 CT 提示:脑干梗死,脑萎缩。入院后颅脑 MRI 提示:脑干急性梗死;2H 视频脑电图示:额颞区大量中低波幅θ波;入院当天患者再次出现意识不清伴四肢抖动,考虑继发性癫痫,给予苯巴比妥(0.1 g,每8小时1次,肌注),另按脑梗死治疗原则治疗脑梗死。至入院后第2天,患者上述症状再次发作,持续时间延长(由10 min 延长至20 min ),发作时查体:神志不清,瞳孔不等大,右侧瞳孔针尖样大小,左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意识恢复后查体:瞳孔恢复正常大小,对光反射恢复。颅脑CTA提示:双侧颈内动脉远端粥样硬化、钙化斑块形成并局部管腔狭窄,右侧椎动脉远段软斑块形成并局限狭窄,基底动脉软斑块形成并节段性管腔狭窄,脑干梗死。结合病史、发作前后查体及颅脑CTA结果,考虑“发作性意识不清伴四肢抖动”为后循环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性缺血,立即停用苯巴比妥,予阿司匹林加量(300 mg,每天1次),同时加用硫酸氢氯吡格雷(75 mg,每晚1次)联合抗血小板聚集,阿托伐他汀加量至40 mg ,每晚1次,此后患者无再发,左侧肢体肌力逐渐恢复。
作者:周璐;刘志强;曾红梅 刊期: 2014年第21期
乳腺导管原位癌(ductal carcinoma in stu,DCIS)是一种导管内病变,有发展成为浸润性乳腺癌(invasive ductal carcinoma,IDC)的风险[1],乳腺 X 线检查是发现、诊断该病的常用方法之一。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50例 DICS 患者乳腺 X 线检查特征,探讨 X 线检查对 DCIS 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
作者:徐锦;郭慕红;姜鹏;殷信道;沈莉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探讨ALOX5AP SG13S114A/T、COX-2765G/C和COX-150C/T多态性及交互作用与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单核苷酸多态性方法对411例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和411名对照者(对照组)ALOX5AP基因SG13S114A/T、COX-2基因765G/C和COX-1基因50C/T位点多态性进行检测,应用广义多因子降维法(GMDR)检测基因与基因的交互作用。结果:ALOX5AP SG13S114 A/T、COX-150C/T和COX-2765G/C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分布在脑梗死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GMDR示SG13S114和COX-2具有联合交互作用,同时携带ALOX5AP SG13S114AA型和COX-2765CC基因型者脑梗死风险增加2.842倍。结论:对基因与基因的交互作用进行分析有助于更深入研究复杂疾病的基因型和表型间的关系。
作者:池万章;易兴阳;黄雪融;周强;池丽芬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探讨危重烧伤患者血栓弹力图与凝血试验、血小板计数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50例危重烧伤患者,入院72 h 内同步检测血栓弹力图(TEG)、凝血试验和血小板计数,并选择34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结果:危重烧伤患者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明显升高,血小板(PLT)明显降低;反应时间(R值)与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呈正相关性;凝血时间(K 值)与 PLT 呈负相关性;α角、综合凝血指数(CI)与PLT呈正相关性;MA 与 FIB、PLT 呈正相关性。结论:TEG 不仅能较全面地反映危重烧伤患者体内的凝血状况,而且与常规凝血试验、血小板计数具有相关性,三者结合能够更全面准确反映患者的凝血状况。
作者:王莺 刊期: 2014年第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