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突发性耳聋合并贝尔面瘫1例

李爱君;宋任东;肖跃华

关键词:突发性耳聋, 患者, 纯音听阈测定, 治疗, 前列地尔, 地塞米松, 阿昔洛韦, 纤溶酶, 感音神经性聋, 发病, 言语不利, 头部外伤, 听力下降, 听力恢复, 平均听阈, 面瘫, 口角歪斜, 活动障碍, 长春西汀, 中重度
摘要:患者女,35岁,主因“左耳听力下降7 d,加重3 d,口角歪斜6 h”入院。发病前患者有受凉及上感史。发病后伴有高调耳鸣,左耳刺痛,伴左侧颜面部放射痛,略眩晕,伴恶心,无呕吐。发病1周后晨起出现左眼睑无力,口角右歪,进食时左侧口角略流涎。无言语不利,无四肢活动障碍。1个月前患者曾发生头部外伤,无昏迷及耳漏,未就医及处理。入院查:患者外耳道畅,鼓膜未见异常。颞骨CT 未见骨折,核磁未见内听道及其周肿瘤。纯音听阈测定示左耳中重度感音神经性聋,声导抗为“A”型图。血常规、凝血象未见明显异常。入院后给予“纤溶酶”、“前列地尔”、“地塞米松”及“阿昔洛韦”静点治疗,3 d后停“地塞米松”治疗,1周后患者左耳平均听阈降低15分贝,面瘫略改善,停“纤溶酶”、“前列地尔”、“阿昔洛韦”治疗,改用“长春西汀”静点治疗。2周后面瘫完全恢复,复查纯音听阈测定左耳听力恢复正常,患者痊愈出院。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动脉导管未闭介入封堵术后血小板减少的临床分析及防治

    目的:分析动脉导管未闭(PDA)封堵术后血小板减少的原因并为临床防治提供指导。方法:选取贵州省人民医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0月 PDA封堵术后发生血小板减少的12例病例资料,分析术后并发血小板减少的可能原因。分析血小板减少与PDA大小、封堵器大小、突入主动脉部分的多少及有无残余分流的关系。结果:249例患者中,并发血小板减少12例,发生率为4.82%。血小板减少发生于封堵术后1~3 d内,其中鼻出血6例,皮肤淤血1例,所有患者无严重内脏出血,无1例嗜酸粒细胞升高。11例为巨大PDA,7例术后造影显示降主动脉伞面突入降主动脉内,占据降主动脉内径的1/4。8例术后即刻造影有明显残余分流。输血小板等治疗后1周~1个月血小板几乎恢复正常,均康复出院,无1例死亡。结论:巨大PDA且封堵伞突入降主动脉部分较多或(和)合并残余分流术后血小板减少发生率高,其发生原因可能与血小板过多消耗和机械性破坏有关。该并发症可以防治,预后好。

    作者:岳峰;刘晓桥;张萍;续自灵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实用医学杂志》2015年征订启事

    作者:本刊编辑部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神经系统损害的临床特点及影像学特征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hrombot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 TTP ),又称 Moschcowit 综合征,临床上以发热、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微血管性溶血性贫血、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和肾脏损害五联征为主要临床表现,属于内科急重症。 TTP 易累及中枢神经系统,有些患者可以中枢神经症状为首发或突出表现,极易误诊。因此,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具有神经系统损害的21例急性 TTP 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其临床特点及影像学特征,旨在提高对本病的防治水平。

    作者:常文广;高绚照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ALOX5AP基因SG13S114A/T和COX-2基因765G/C交互作用增加脑梗死的易感性

    目的:探讨ALOX5AP SG13S114A/T、COX-2765G/C和COX-150C/T多态性及交互作用与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单核苷酸多态性方法对411例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和411名对照者(对照组)ALOX5AP基因SG13S114A/T、COX-2基因765G/C和COX-1基因50C/T位点多态性进行检测,应用广义多因子降维法(GMDR)检测基因与基因的交互作用。结果:ALOX5AP SG13S114 A/T、COX-150C/T和COX-2765G/C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分布在脑梗死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GMDR示SG13S114和COX-2具有联合交互作用,同时携带ALOX5AP SG13S114AA型和COX-2765CC基因型者脑梗死风险增加2.842倍。结论:对基因与基因的交互作用进行分析有助于更深入研究复杂疾病的基因型和表型间的关系。

    作者:池万章;易兴阳;黄雪融;周强;池丽芬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极晚/晚期药物洗脱支架内血栓形成的发病机制及相关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

    药物洗脱支架(DES)自2001年问世以来,明显降低金属裸支架(BMS)术后支架内再狭窄,但 DES 术后晚期(LST)及极晚期支架内血栓(VLST)形成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其可导致灾难性的临床后果甚至死亡,因而一直是DES 设计和发展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随着血管内超声(IVUS)、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成像(OCT)等影像学技术的发展,对LST 发生机制的认识得到不断的深入。本文对近年来 LST 及VLST的发病机制进行综述。

    作者:黄福美;陈彩玲(综述);黄铮(审校)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置换同期房颤双极射频消融手术前后血清NT-proBNP水平变化及意义

    N 末端 B 型利钠肽原(NT-ProBNP )是近年来受关注的心血管功能性标志物,研究发现 NT-ProBNP与心房颤动(AF)的发生、发展及其预后预测密切相关[1]。本研究通过测定风湿性二尖瓣病变合并 AF 患者手术前后血清 NT-proBNP 的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

    作者:张正刚;刘小斌;向道康;龚启华;张大国;朱西安;罗洪波;高鲁方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生长停滞特异性蛋白6水平变化及与疾病活动度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生长停滞特异性蛋白6(Gas6)的表达与疾病活动的关系。方法:应用夹心ELISA方法检测102例SLE 患者及67例健康体检者血清中Gas6的表达水平,并分析不同临床症状患者体内Gas6的表达水平。结果:SLE患者血清中Gas6表达水平为54.59(2.41~614.93) ng/mL,明显高于健康体检者19.22(15.06~384.93)ng/mL(P<0.05)。通过分析临床症状发现,dsDNA阳性以及出现皮疹、肾脏损害和脉管炎的SLE患者Gas6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未出现该种症状者(P<0.05)。且患者体内Gas6的表达水平与SLE疾病活动指数呈正相关性(r=0.569,P<0.01)。结论:Gas6是一种监测SLE病情活动性的有效临床标记物,在疾病的发病机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作者:苏斌涛;许文貌;万琦兵;崔天盆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艾滋病合并HCV感染患儿肝功能及病毒载量变化观察

    目的:观察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艾滋病合并HCV感染患儿肝功能及病毒载量的变化特点,探讨艾滋病合并HCV感染对患儿HAART的影响。方法:13例艾滋病合并HCV感染患儿为研究组,43例单纯艾滋病患儿为对照组,均接受HAART治疗,平均疗程2.06年。观察治疗前后肝功能、病毒载量、CD4+T细胞变化及两组间差异。结果:研究组肝损害发生率(46.2%)明显高于对照组(14.0%,P<0.05)。治疗前后比较,研究组ALT、CD4+T细胞均显著升高,HIV-RNA则降低(P<0.01),对照组ALT、AST、TBIL、CD4+T细胞均显著升高,HIV-RNA则降低(P<0.01)。治疗后两组肝功能、病毒载量、CD4+T细胞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艾滋病合并HCV感染患儿增加了肝损害发生率,但HAART治疗效果并没有因为合并HCV感染受到影响。

    作者:饶和平;王炜;姚水洪;叶剑华;余新;卢伟力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2014年《实用医学杂志》协办单位及理事名单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祝贺《实用医学杂志》连续15年入选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作者:本刊编辑部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突发性耳聋合并贝尔面瘫1例

    患者女,35岁,主因“左耳听力下降7 d,加重3 d,口角歪斜6 h”入院。发病前患者有受凉及上感史。发病后伴有高调耳鸣,左耳刺痛,伴左侧颜面部放射痛,略眩晕,伴恶心,无呕吐。发病1周后晨起出现左眼睑无力,口角右歪,进食时左侧口角略流涎。无言语不利,无四肢活动障碍。1个月前患者曾发生头部外伤,无昏迷及耳漏,未就医及处理。入院查:患者外耳道畅,鼓膜未见异常。颞骨CT 未见骨折,核磁未见内听道及其周肿瘤。纯音听阈测定示左耳中重度感音神经性聋,声导抗为“A”型图。血常规、凝血象未见明显异常。入院后给予“纤溶酶”、“前列地尔”、“地塞米松”及“阿昔洛韦”静点治疗,3 d后停“地塞米松”治疗,1周后患者左耳平均听阈降低15分贝,面瘫略改善,停“纤溶酶”、“前列地尔”、“阿昔洛韦”治疗,改用“长春西汀”静点治疗。2周后面瘫完全恢复,复查纯音听阈测定左耳听力恢复正常,患者痊愈出院。

    作者:李爱君;宋任东;肖跃华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表皮样囊肿继发三叉神经痛的显微手术治疗

    目的:进一步提高表皮样囊肿继发三叉神经痛的手术疗效。方法:对我院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显微手术治疗的22例桥小脑角区表皮样囊肿继发三叉神经痛患者的临床特点、手术方式、临床疗效进行回顾分析。结果:肿瘤切除后,继续探查三叉神经根与血管的关系,解除责任血管压迫,再行感觉根的定位毁损。对15例(68.2%)患者完成了肿瘤全切,7例次全切,术后疼痛症状消失,随访无复发。结论:三叉神经根减压微电凝定位毁损术适用于继发三叉神经痛患者,临床疗效满意,应用前景广泛。

    作者:杨定博;杜权;董晓巧;俞文华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血清降钙素原定量在细菌血流感染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定量在细菌血流感染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符合实验要求的细菌血流感染及非细菌血流感染患者各100例,以 C 反应蛋白(CRP)、中性粒细胞绝对值(ANC)为对比指标,采用ROC曲线评估PCT诊断细菌血流感染及区分革兰阴性杆菌和革兰阳性球菌血流感染的临床价值。结果:PCT、CRP、ANC 诊断细菌血流感染AUROCC分别为0.951、0.747、0.688,PCT诊断细菌血流感染OOP为1.83 ng/mL,灵敏度、特异性、PPV、NPV分别为83%、93%、92%、85%。PCT、CRP、ANC区分革兰阴性杆菌和革兰阳性球菌血流感染 AUROCC 分别为0.946、0.663、0.581,PCT 区分革兰阴性杆菌和革兰阳性球菌血流感染 OOP 为2.96 ng/mL,灵敏度、特异性、PPV、NPV 分别为97%、78%、92%、74%。结论:血清 PCT定量可作为诊断细菌血流感染及区分革兰阴性杆菌和革兰阳性球菌血流感染实验室指标。

    作者:温伟洪;李介华;钟国权;杨祥;陈军;肖靖华;梁大立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肝癌栓塞后综合征研究概况

    众所周知,经皮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 TACE )已被公认为中晚期肝癌的标准治疗方法[1]。然而, TACE 术后具有潜在副反应和并发症,其中肝癌栓塞后综合征(postembolization syndrome, PES )便是一种常见的副反应,例如右上腹痛、恶心呕吐、发热疲乏等,这些副作用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治疗信心、住院费用等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影响肝癌进一步的治疗。虽然PES是一个较为陈旧的话题,既往众多文献已涉及 PES ,但目前 PES 的发生在临床中仍然常见,且治疗效果不能令人满意,大部分TACE 术后HCC 患者仍饱受 PES 之苦,所以有必要对 PES进一步深入探究。笔者针对 PES 的发生率、发生机制、影响因素及治疗措施等,收集了国内外有关 PES 的重要文献,对上述问题进行逐一分析和总结,以期对目前临床上 PES 的预防和治够提供指导和帮助。

    作者:陈子德;陈晓明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mTOR/p70S6K信号通路在冠心病患者外周血T细胞中的表达及活化

    目的:检测 mTOR/p70S6K 信号通路在冠心病患者外周血 T 细胞中的表达及活化情况,探讨其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 Western blot 及 RT-PCR 法检测冠心病组( AMI、UAP 及 SAP )及胸痛综合征( CPS )对照组患者外周血 T 细胞中 mTOR 及其下游分子 p70S6K 基因及蛋白表达以及 p70S6K 磷酸化水平。结果:RT-PCR 结果示 mTOR、p70S6K 基因在 AMI、UAP 组表达量均显著高于 SAP 及 CPS 组( P <0.05);Western blot 结果表明, mTOR、p70S6K 蛋白表达及 p70S6K磷酸化水平在 AMI、UAP 组均显著高于 SAP 及 CPS 组( P <0.05)。结论:冠心病尤其是 AMI 及 UAP 组患者 T 细胞中存在异常活化的 mTOR 信号, mTOR/p70S6K 信号通路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病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张艳;李志樑;胡春玲;袁建章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热烈祝贺《实用医学杂志》20篇优秀论文入选2014年度精品期刊顶尖论文平台--领跑者5000

    作者:本刊编辑部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胃黏膜白斑910例的胃镜表现与病理特点

    目的:探讨胃黏膜白斑的胃镜表现与病理诊断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近6年来胃黏膜白斑患者的胃镜表现与白斑病理诊断结果。结果:2008年1月至2014年1月经胃镜诊断胃黏膜白斑910例,总检出率为0.94%,发病高峰年龄为41~60岁(58.8%)。白斑好发于胃窦部(65.5%),病理为肠上皮化生或不典增生总检出率为24.7%,幽门螺杆菌阳性265例(29.1%)。胃镜诊断伴糜烂性胃炎433例(47.6%),非糜烂性胃炎477例(52.4%);伴糜烂性胃炎白斑病理为肠上皮化生或不典型增生比例高于非糜烂性胃炎(P<0.05)。白斑直径≤0.4 cm 者779例(85.6%),>0.4 cm者131例(14.4%);白斑数量单发674例(74.1%),多发者236例(25.9%);白斑直径、数量与白斑病理是否为化生或不典型增生均无关(P>0.05)。结论:胃黏膜白斑好发于中老年人,以胃窦部好发,胃黏膜白斑伴糜烂性胃炎发生肠上皮化生或不典型增生的危险性高于非糜烂性胃炎。

    作者:何志钧;蒋艳娟;韦宗萍;梁志海;唐国都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之手术理念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 neuralgia)表现为单侧头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域电击样剧烈疼痛发作[1]。由于后颅窝解剖特点,此病在黄种人中发生率较高[2]。其病因系三叉神经颅内段受周围血管压迫,但具体发病机制尚不明。笔者的初步研究结果认为,该病的本质是三叉神经脱髓鞘变性和异位动作电位形成。对于那些在解剖上三叉神经根和其周围脑血管较靠近的人,随年龄增长会发生不同程度的血管硬化和脑组织萎缩,终血管和神经接触,由于搏动相互摩擦导致接触面破损,血管壁植物神经末梢释放的递质弥散至变性的三叉神经轴膜,与异位堆积的跨膜受体蛋白结合,激活 G 蛋白偶联钠通道,产生可扩布的异位动作电位。卡马西平等[3]抗癫痫药物只能缓解部分患者早期症状,甘油注射[4]、射频烧灼[5]和球囊压迫[1]等方法都是以损害神经功能为代价的;而微血管减压术(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 , MVD )则是目前唯一针对其病因的治疗方法。尽管 MVD 有较高的治愈率,但仍没达到100%的有效率[6-7]。我科截至2014年6月已完成5000余例MVD手术,其中大部分是在近几年完成的,目前有效率已达98%,这说明手术的成功率与术者的经验呈正相关,特别是短期强化训练尤为重要[8]。手术成功的关键在于正确识别责任血管,但在处理责任血管前必须先有良好的显露,而操作空间的获得有赖于患者体位、切口和骨窗设计以及入颅选择等一系列的环节。本文通过详细介绍 MVD 手术的每一个步骤,将笔者这些年积累的经验和教训与同道分享。

    作者:仲骏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Apelin/APJ系统与肿瘤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1993年O′Dowd 发现了APJ 受体,是7次跨膜G 蛋白偶联受体家族成员之一,因未找到相应配体,故命名为孤儿受体(oGPCR)。直到1998年Tatemoto等从牛胃中分离提取出了其内源性配体Apelin。 Apelin/APJ 系统存在于多种器官和细胞中,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心脏、肺、淋巴细胞、胰岛细胞等,具有抗炎、调节血管张力、调节体液平衡、促进血管发生等多种重要生物学功能。研究发现Apelin/APJ系统与心血管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代谢性疾病等密切相关。近几年对于Apelin/APJ系统与肺癌、结肠直肠癌、口腔癌、乳腺癌、神经胶质瘤等几种恶性肿瘤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本文就Apelin/APJ系统与肿瘤的相关性作一简要综述。

    作者:邓卫平;舒宽勇;肖仲清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小口径人工血管材料应用进展

    随着人口老龄化,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也越来越高[1];需行冠脉搭桥、外周血管移植手术的患者逐年增加。与大口径人工血管不同,小口径人工血管(内径≤6 mm )近期血栓形成率高、远期通畅率低,无法应用于临床。目前临床应用的小口径血管多取自患者体内,有乳内动脉、大隐静脉、围网膜动脉、桡动脉等,一方面,取自体血管时对机体损伤大,且自体血管的质量因人而异,另一方面,或二次搭桥手术后的患者,取得的血管无法移植,或勉强移植后很快出现堵塞,甚至没有合适的自体血管作为桥血管。所以,小口径血管是目前研究的难点与热点,尤其是新材料的应用方面。目前对小血管材料的研究进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作者:张家庆;王武军;闫玉生 刊期: 2014年第21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