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胸腔镜辅助下二尖瓣置换术的护理配合

陈洁春;陈柳云;曾庆兵;余华

关键词:二尖瓣置换术, 胸腔镜, 手术配合
摘要:目的:总结胸腔镜辅助下二尖瓣置换术的护理配合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6例行胸腔镜辅助下二尖瓣置换术患者的手术护理配合资料。结果: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手术死亡。结论: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熟悉胸腔镜辅助下二尖瓣置换手术的相关步骤,正确调节和使用胸腔镜等仪器设备,对胸腔镜等特殊器械了解和及时准确的传递,术中严格的无菌操作,密切配合术者,是提高手术效率及顺利完成手术的关键。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阿托伐他汀钙对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瘦素的影响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钙对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瘦素水平的影响。方法:60位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钙组及安慰剂组,分别予阿托伐他汀钙及安慰剂治疗3个月,观察阿托伐他汀钙对血清瘦素、C反应蛋白、转铁蛋白、白蛋白及血脂的影响。结果:阿托伐他汀钙治疗后,阿托伐他汀钙组血清瘦素、C 反应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胆固醇显著降低(P<0.05),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显著升高(P<0.01)。阿托伐他汀钙对于转铁蛋白、白蛋白没有影响。安慰剂组上述参数无明显变化。结论:对瘦素的抑制作用证明阿托伐他汀钙对2型糖尿病肾病具有降血脂以外的益处。

    作者:万青松;谢红萍;杨波;欧继红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Ligasure痔切除与改良外剥内扎术治疗混合痔的疗效观察

    关于痔病手术治疗方法多种多样,各有其特点,结扎速血管闭合系统(LigaSure)痔切除术自国外开展以来,其安全、省时、出血少、创伤小、痛苦小、恢复快等优点正逐渐被肛肠外科界认识和接受[1]。我科于2013年3-9月开始应用结扎速血管闭合系统LigaSure 痔切除术手术30例,与采用内注内扎外切术(改良Milligan-Morgan术)30例进行临床对比。为评价二者治疗效果,对这两种术式进行了前瞻、随机对照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袁和学;罗芳;陈丽荣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咪达唑仑-地佐辛-丙泊酚复合麻醉在胃食管反流病微量射频治疗中的应用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是由于下食管括约肌功能障碍引起胃内容物反流导致的一系列慢性症状和食管黏膜损害,临床主要表现为反酸、胃灼热、反食等,常伴有“哮喘”或仅以“哮喘”样症状发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内镜下微量射频治疗是一种微创治疗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方法,放置内镜及微量射频管时常诱发恶心、呕吐、呛咳甚至躁动。

    作者:何庆标;王育明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InterTAN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的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多因素对于InterTAN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的影响,为其合理治疗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4月至2012年10月期间收治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115例。回顾期间的5个相关影响因素:致病原因、年龄、骨折类型、手术时机、术后康复。采用Harris评分及患者满意度评价术后疗效。首先进行单因素分析。计数资料、等级分组资料采用χ2检验,将单因素分析后P<0.05的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随访6~36个月[平均(12.2±4.6)个月]。末次Harris功能评分:52~98分,平均(73.6±10.4)分,依据评判标准结果:优72例,良28例,一般15例,差0例,优良率86.95%。单因素分析,术后疗效不受年龄、致病原因影响。 Logistic 回归分析:骨折类型系数值=-1.508,P=0.003;手术时机系数值=-1.419,P=0.009;术后康复系数值1.351,P=0.000。结论:股骨转子间骨折使用InterTAN治疗,临床疗效满意。建议尽早行手术治疗,并进行术后康复锻炼。

    作者:高冲;徐静;宫福良;李杰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血清及胎盘中PLGF、sEng的表达与早发型子痫前期的研究

    早发型子痫前期是指发生在孕34周以前的子痫前期[1],发病早,进展迅速,严重威胁着母婴的安全[2]。由于其病理生理改变早于临床症状发生,因此,如能够寻找一种早期预测子痫前期的方法,先于临床症状而进行有效干预,将对子痫前期患者的预防和治疗有重要意义。近年来研究表明,胎盘缺血、血管内皮损伤与早发型子痫前期密切相关[3]。本文通过检测胎盘生长因子(PLGF)和可溶性内皮因子(sEng)水平在早发型子痫前期患者中的变化及相关性,探讨两者与早发型子痫前期孕妇发病的关系及临床意义。

    作者:杨丽萍;侯俊德;冯海芹;申自玮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后处理对缺血再灌注损伤鼠肺CD4+T细胞及相关炎症因子的影响

    目的:研究后处理对在体缺血再灌注损伤鼠肺CD4+T细胞及相关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构建大鼠在体肺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30只,并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Sham 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缺血后处理组(IPostC组)。 Sham组开胸游离左肺门穿阻断带而不结扎持续180 min;IR组缺血60 min后再灌注120 min;IPostC组缺血60 min后给予重复3次的5 min 灌注和5 min 缺血的后处理,继以恢复血供行再灌注90 min。3组实验结束后均留取左肺组织用于测定CD4+T细胞、IL-17、IL-8含量。留取小块肺组织测定肺湿/干重比(W/D),并在光镜下观察肺组织的病理变化。结果:Sham组肺组织W/D明显低于IR组和IPostC组,IPostC组肺组织W/D 明显低于IR组(P<0.05)。镜下显示Sham 组肺间质及肺泡较完整,少量炎症细胞浸润。 IR组均出现肺泡水肿,毛细血管破裂出血,肺间质增宽并有水肿,炎症细胞浸润,肺泡内有较多血清成分渗出,损伤明显。 IPostC组肺间质轻度水肿,炎症细胞浸润程度较IR组明显减轻,肺泡较完整。免疫组化监测肺组织中Sham组IL-8、IL-17及CD4+T的表达明显低于IR组和IPostC组(P<0.05);IPostC组肺组织中IL-8、IL-17及CD4+T的表达明显低于IR组(P<0.05)。结论:缺血后处理能明显减轻大鼠肺缺血再灌注损伤,其机制可能与肺CD4+T细胞及相关炎症因子的影响有关。

    作者:张大勇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危重症患儿胃肠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本研究通过回顾性调查研究,找出危重症患儿胃肠功能障碍的相关危险因素,探明预防胃肠功能障碍的措施。方法: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我院PICU住院的危重症患儿,对胃肠功能障碍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828例中发生胃肠功能障碍的患儿766例,抗生素、循环不良及卧床时间是胃肠功能障碍发生的前三位因素。卧床时间与胃肠功能障碍发生率呈正相关,卧床3、7、14 d以上发生率分别为30.3%、62.0%、90.0%(P<0.05);使用广谱抗生素的患儿胃肠功能障碍发生率为52.2%,未使用抗生素的患儿发生率为32.8%,未使用抗生素组患儿胃肠功能障碍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广谱抗生素组(P<0.05);其中使用红霉素的患儿发生率为32.1%,与未使用抗生素组患儿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抗生素使用、循环障碍及卧床时间是危重症患儿胃肠功能障碍的主要危险因素;红霉素可能对胃肠功能障碍的发生有预防作用。

    作者:刘军;代东伶;蔡华波;曾祥士;周少明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2014年《实用医学杂志》协办单位及理事名单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疏肝理肺方对慢性应激条件下哮喘大鼠肺组织中TGF-β1和Smad3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疏肝理肺方对慢性应激条件下哮喘大鼠肺组织TGF-β1和Smad3表达的影响。方法:将4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应激哮喘组、地塞米松组、疏肝理肺组。采用卵蛋白(OVA)致敏激发哮喘,同时加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应激法(CUMS)复制慢性应激条件下哮喘大鼠模型,第15天开始,治疗组每天以地塞米松及疏肝理肺方灌胃。 HE染色作肺组织病理学观察,免疫组化及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测定肺组织TGF-β1及Smad3的表达水平。结果:应激哮喘组大鼠支气管壁面积和气道平滑肌面积较正常对照组增厚;与其相比,地塞米松组及疏肝理肺组明显降低。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应激哮喘组大鼠肺组织 TGF-β1及 Smad3的蛋白和 mRNA 表达均明显升高(P <0.05);地塞米松及疏肝理肺组TGF-β1及Smad3的蛋白和mRNA表达较应激哮喘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疏肝理肺法具有改善慢性应激条件下哮喘大鼠模型气道重塑的作用,此作用可能通过减少TGF-β1及Smad3的表达而实现。

    作者:孙天寿;易桂生;郑红;刘凯静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Segond 骨折的手术治疗

    Segond骨折是指胫骨平台外侧的撕脱骨折[1]主要为膝关节屈曲位受到过度内旋及内翻暴力造成的,此类骨折临床并不少见,因骨折前交叉韧带损伤的发生机制与此基本一致,往往合并前交叉韧带损伤,若对该骨折认识不足而漏诊,通常发生膝关节不稳。2000年1月至2011年7月我科收治Segond 骨折23例采用采用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修复,获得满意的复位和良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徐明;夏春明;何振华;胡阿威;汪平;刘胜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重症监护病房医院下呼吸道感染的调查综合分析

    对危重患者救治技术的不断成熟体现了现代医学的巨大发展。医院感染尤其是下呼吸道感染对患者的健康具有重大威胁,重症监护病房(ICU)中的患者尤其是长时间气管切开和气管插管的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概率和危害都高于普通病房患者,应当引起医疗工作者的重视。为此,本研究对我院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397例患者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绪池;莫丽珍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创伤性脑出血研究新进展

    创伤性颅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是致残率高的外伤性疾病,常常导致患者终身感觉、行为、认知、情感等方面的功能障碍[1-2]。流行病学显示:我国每年约有28.7%(约3.7亿)的人口发病,重型颅脑损伤约占20%,将近10%的发病患者死亡[3]。TBI 通过多种机制损伤脑组织,其中创伤性脑出血(traumatic intracranial hemorrhage , TICH )是致死的重要原因[4]。本文将主要讨论TICH研究的新进展。

    作者:王甲义;杨阳;赵宝成;屈延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16层螺旋CT横截面与多平面影像重建在肿瘤细胞侵犯颈部血管中的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影像学检查在肿瘤细胞侵犯颈部血管的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74例颈部恶性肿瘤患者的16层螺旋CT横截面与多平面影像重建的图像资料,手术切除肿物的经病理检查记录其是否侵犯颈部血管。比较以不同角度为诊断标准下的诊断结果与诊断价值。结果:74例患者中共有35例经病理检查结果证实颈部血管受侵,在横截面图像结果方面,肿瘤包绕颈部血管角度越大,颈部血管受侵的比例就越大。在多平面图像重建结果的表现上,肿瘤的大纵径与肿瘤与血管交界平面的长径所形成的角度越大,血管受侵的比例越大。在诊断标准上,联合使用横截面角度≥135°和多平面重建图像角度≥90°为诊断标准能够获得高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77.14%,89.74%,83.78%)。结论:联合使用16层螺旋CT横截面与多平面影像重建的资料能够提高对颈部肿瘤是否侵犯颈部血管的诊断价值。

    作者:胡海霞;张永海;王树民;张明;张志进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与白介素的研究进展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以气流持续受限、呈进行性发展为特征的可防可治的常见病。去年“GOLD 指南”在2012年指南的基础上强调其治疗目标,即迅速缓解症状、减轻临床表现及降低未来健康恶化的风险。但目前针对COPD 的诊治手段较为有限,而白介素与 COPD 的发生、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这对探寻新的诊治手段提供了思路。现就COPD与相关的白介素的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金林;赵芝焕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软骨样脂肪瘤影像学表现1例

    患者,女,16岁。自述6 d 前无意中发现左侧腰部脊柱旁有约拳头大小包块,久坐左下肢有麻木、抽筋感。检查示左侧腰背部脊柱旁触及一约10 cm ×10 cm 大小包块,质硬,边界不清,压痛,活动度差,无波动感,表面皮肤颜色正常,无溃破,听诊无血管杂音。双下肢肌力5级,膝腱反射(+),跟腱反射(-),Babinski征(-),足趾感觉、运动可,末梢循环可,髋关节活动可,托马斯征(-)。手术中见腰4、5骶1左侧椎板外肿块,大小约15 cm ×10 cm ,形态不规则,质硬,远端局部呈囊性,边界尚清楚,完整切除肿块。

    作者:宋浩;刘琳;谭光喜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单相与双相抑郁患者执行功能及HPA轴释放功能的比较

    目的:比较单相与双相抑郁患者执行功能及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释放功能的差异。方法:对32例单相与31例双相抑郁患者于0、4和8周进行连线测验(TMT)、彩色文字阅读测验(Stroop-C、Stroop-CW ),同步测定24 h 尿17-羟皮质醇、24 h 尿游离皮质酮、血浆皮质醇,进行组间比较,并与28例健康者对照。结果:0和4周抑郁组的TMT-A、TMT-B、Stroop-C、Stroop-CW均显著长于对照组(P<0.01),血浆皮质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0周单相组TMT-B、Stroop-C均显著长于双相组(P<0.01)。单相组和双相组0周血浆皮质醇低谷浓度不出现于12:00 AM ,午夜低谷现象消失,至4周午夜分泌低谷现象恢复。结论:在执行功能和HPA轴释放功能方面,单相与双相抑郁存在差异,需加以关注。

    作者:李宏伟;高镇松;吴强;黄佩珊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载ADM-PLGA微球的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支架修复兔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载阿霉素(ADM)的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纳米微球的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支架(ADM-PLGA-NHAC)对兔股骨髁骨缺损修复的影响,为骨肉瘤切除术后的重建提供新策略。方法:21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3组制作股骨髁骨缺损模型,A 组骨缺损旷置,B 组植入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支架(NHAC),C组植入ADM-PLGA-NHAC。术后第12周末处死动物取材,进行组织学、X 线检查及Micro-CT3维重建观察,对各组标本的骨缺损区域进行X线评分及BMD值比较。结果:术后影像学检查示B、C两组骨缺损修复程度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组织学检查,B、C两组植入材料广泛降解,均出现大量新生骨,而A组仅可见少量散在新生骨。结论:载ADM-PLGA微球的NHAC复合多孔支架具有良好的骨缺损修复能力,是一种理想的骨肿瘤术后重建材料。

    作者:荣子杰;杨联军;张赞杰;伍国峰;张西兵;王健;朱立新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TACE联合索拉非尼治疗不能再手术的复发性肝细胞癌的临床分析

    目的:比较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索拉非尼与 TACE 治疗不能再手术的复发性肝细胞癌的临床疗效并评价索拉非尼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研究我院47例不能再手术切除的复发性肝细胞癌患者,其中21例接受TACE联合索拉非尼治疗(联合组),26例接受单用TACE治疗(单用组),每2个月根据RECIST标准评价疗效,比较两组患者中位无疾病进展时间(PFS)和中位生存时间(OS),并观察服用索拉非尼后的毒副作用。结果:两组患者中位PFS分别为10.3和6.4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位OS分别为17.2和9.1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服用索拉非尼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7.1%,大多数经对症处理后得到缓解。结论:TACE联合索拉非尼治疗不能再手术的复发性肝细胞癌可获得较长的生存时间和疾病稳定状态,安全性较好。

    作者:叶新平;尚丽明;苏智雄;李佳梅;彭宁;朱广志;苏浩;覃晓;彭涛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子宫腺肌病免疫发病因素的研究新进展

    子宫腺肌病(adenomyosis,AM)是一种好发于经产妇的疾病,近年来发病率逐渐上升且具有年轻化的趋势[1]。其发病机制纷繁复杂,至今仍未阐释清楚,给临床治疗带来了极大困难[2]。愈来愈多的研究表明免疫因素在 AM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包括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和细胞因子网络紊乱等。本文综述了免疫因素在 AM 发病机制中相关研究新进展,旨在为改善临床治疗方案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桂涛;蒋勇军;黄美华;曹鹏;万贵平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本刊对如何鉴定重复发表论文的声明

    作者:本刊编辑部 刊期: 2014年第22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