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世峰;薛武军;尹爱萍;解立怡;吕晶
目的:探讨喉癌组织中干细胞转录因子SOX2和OCT4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构建69例喉癌组织及20例癌旁正常组织芯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喉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SOX2和OCT4蛋白表达.结果:SOX2和OCT4蛋白在喉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 < 0.05).SOX2蛋白表达与喉癌T分期、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 < 0.01);OCT4蛋白表达与喉癌分化程度有关(P < 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显示,SOX2阳性表达患者的生存率明显低于阴性表达患者(P < 0.01);OCT4阳性表达患者的生存率与阴性表达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OX 回归分析显示,SOX2是危险因子,其表达越高,患者预后越差(P < 0.01).结论:SOX2与喉癌的浸润、转移有关,可能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汤夏冰;李蕾;沈晓辉;张宜芬;陈国千;周卫东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研究他汀类药物干预急性心肌梗死后房颤发生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因急性心肌梗死行冠状动脉再通治疗的81例患者,73例纳入研究,其中65例行冠脉支架植入术,8例行溶栓治疗.依据治疗后是否服用阿托伐他汀钙,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监测两组患者术后血脂指标,比较阵发性房颤、持续性房颤、永久性房颤的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患者血脂水平在梗死后1周至6个月显著下降,且房颤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 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冠脉再通术后,服用他汀类药物可显著降低梗死后房颤的发生率.
作者:涂常莹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评估清醒镇静联合雾化吸入表面麻醉在纤支镜检查中的应用优势.方法:将适合做纤支镜检查的13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A组)检查前静脉应用咪达唑仑(0.05 mg/kg),联合高氧驱动(4 ~ 6 L/min)雾化吸入2%利多卡因5 mL;对照组(B组)检查前仅采用高氧驱动(4 ~ 6 L/min)雾化吸入2%利多卡因5 mL.观察两组患者在检查前及检查中血氧饱和度、平均动脉压、心率的变化及麻醉效果、患者的接受程度.结果:A组患者在检查过程中平均动脉压、心率比B组明显平稳,差异有显著性(P < 0.05);A组患者麻醉效果明显优于B组,差异有显著性(P < 0.05);A组患者接受程度(98.46%)明显高于B组患者(56.92%),差异有显著性(P < 0.05).两组患者在检查中血氧饱和度差异无显著性(P > 0.05).结论:静脉应用咪达唑仑清醒镇静联合高氧驱动雾化吸入利多卡因表面麻醉,在纤支镜检查中具有麻醉效果好,副作用少,安全性能高,再检查接受率高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梁伟强;喻延;胡国平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珠海市社区65岁以上老年人代谢综合征流行病学及其与心电图P波间期离散度(Pwd)、QT间期离散度(QTd)的关系.方法:选择珠海市湾仔社区65岁以上的本地居民为研究对象,登记居民的健康资料、体格检查以及生化项目实验室检查数据.同时记录标准12导联心电图,测量P波间期、Pwd、QT间期(QT)、QTd,计算校正的QT间期(QTc)、校正的QT间期离散度(QTcd),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完成筛查的65岁以上老年居民385例,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为30.13%.排除75例可能对心电图有影响的情况后,共310例纳入本研究.其中69例诊断为代谢综合征,纳入代谢综合征组(MS组),余下241例纳入非代谢综合征组(NMS组).MS组在性别、高血压患病率、腹型肥胖比例、体质指数、血糖、空腹胰岛素、血脂、尿酸、超敏C反应蛋白、胰岛素抵抗、收缩压方面与NMS组相比有显著差异,两组在年龄、舒张压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在心电图方面,MS组的心率、Pwd、QTc、QTd、QTcd明显高于NMS组(P < 0.05或< 0.001),而两组QT间期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 > 0.05).结论:患代谢综合征的老年居民可表现出心电图Pwd、QTc、QTd、QTcd明显延长,需重视对这部分人群心电图的检测及心律失常的预防.
作者:梁燕;刘新宇;陈佑明;邵小飞;黄敬;陈珊莹;李永强;李宾;邹和群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在大鼠移植肺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BALB/c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10 μg HMGB1组和100 μg HMGB1组,每组各5只,后两组每只分别腹腔注射重组HMGB1 10 μg和100 μg.三套管法建立SD大鼠肺移植模型并随机分成单纯移植组、移植加0.1 mg抗HMGB1抗体组和移植加1.0 mg抗HMGB1抗体组,每组各5只,后两组每只分别腹腔注射抗HMGB1抗体0.1和1.0 mg.12 h后观察各组肺组织的湿干重比、炎症介质(TNF-α、ICAM-1、IL-6)基因表达、病理表现及动脉血气变化.结果:注射重组HMGB1后尤其100 μg HMGB1组小鼠PaO2降低,PaCO2、湿干重比升高,TNF-α、ICAM-1、IL-6基因表达增强,肺组织出现病理改变.抗HMGB1抗体处理后,除ICAM-1基因表达外,肺移植大鼠的其他指标均有明显改善,并与抗HMGB1抗体剂量有关.结论:HMGB1在肺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具有重要作用,是肺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防治的潜在靶标.
作者:王发龙;陈文;王振兴;陈静瑜;卫栋;陈国千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通过对先天性食管闭锁(CEA)患儿术前食管造影护理进行分析,探讨预防造影药返流入气管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9月至2012年7月收治的35例CEA患儿术前食管造影的护理,经口插入胃管,侧孔在食管内,Ⅲ型和Ⅰ型胃管头端刚巧触及盲端,连接引流瓶引流,Ⅴ型胃管头端距门齿12 cm.结果:经胃管注入食管内造影药用量Ⅲ型和Ⅰ型为胃管容量+1.5 mL,Ⅴ型为胃管容量+5 mL能获得满意造影效果,患儿造影过程顺利,无发生造影药返流入气管.结论:经口插入胃管,侧孔在食管内,Ⅲ型和Ⅰ型胃管头端刚巧触及盲端,连接引流瓶引流,注入胃管容量+1.5 mL造影药,Ⅴ型胃管头端距门齿12 cm,注入胃管容量+5 mL造影药时能获得满意造影效果,并且能有效预防造影药返流入气管.
作者:李瑞琼;罗丽红;叶丽彦;梁伟强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影响原发性肝癌手术治疗的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2011年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实施肝切除的12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数据,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相关因素行Log-rank检验,Cox模型行多因素分析,筛选出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随访至2012年6月30日,126例患者失访11例(8.7%),肝癌患者术后1、3、5年的总体生存率分别为84.3%、69.5%、39.4%,中位生存时间50.14个月.单因素分析示肿瘤大小、术前甲胎蛋白(AFP)、术前术后AFP变化、血管侵犯、肝硬化及辅助治疗是影响肝癌术后生存率的预后因素,Cox多因素分析示术前术后AFP变化、血管侵犯和肝硬化是影响肝癌术后生存率的独立预后因素(P < 0.05).结论:肝癌患者术后的疗效取决于有无血管侵犯和肝硬化,其中提高小肝癌的手术比例并加强术后AFP的监测是改善肝癌手术预后的关键.
作者:褚志强;吴向未;杨宏强;吕海龙;孙红;张龙;张永国;张示杰;彭心宇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了解血浆B型脑利钠肽(BNP)指导袢利尿剂的使用是否有利于心衰患者肾功能的保护.方法:100例入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袢利尿剂的使用分别依据NYHA心功能分级加测量体重(N+W组)及血浆BNP浓度加测量体重(B + W组).定期测量血肌酐、血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血浆BNP,并进行动态观察、分析.结果:基线时两组血浆BNP、肌酐浓度及NGAL浓度比较,P值分别为0.122、0.08、0.082.以低有效剂量维持时N + W组血浆BNP、肌酐浓度及NGAL浓度均高于B + W组,P 值分别为0.042、0.036、0.025.维持治疗1个月后N + W组血浆BNP、肌酐浓度及NGAL浓度均高于B + W 组,P 值分别为< 0.001、0.02、< 0.001.基线至低有效剂量维持治疗前N + W组8例心衰复发,B + W组10例心衰反复发作,P = 0.795;维持治疗1个月内N + W组9例心衰复发,B + W组1例心衰复发,P = 0.016.结论:血浆BNP指导袢利尿剂的使用可以减少心衰复发,更有利于心衰患者肾功能的保护.
作者:杨泽福;万建平;罗韶金;黄景文;薛世荣;杨玲;汤群英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下颌骨骨折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调查顺德第一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外科2008-2010年间下颌骨骨折住院患者128例的临床资料,对其年龄、性别、受伤原因、骨折部位、骨折合并伤、治疗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28例患者中下颌骨骨折男性(占71.10%)多于女性(占28.91%),好发年龄为20 ~ 29 岁;在各类损伤原因中,与车祸相关的占63.28%;骨折部位以颏部多,占36.22%;常见的合并伤为面中部骨折,其次为颅脑损伤.治疗方法中坚强内固定占59.38%,颌间牵引占22.66%,均取得良好治疗效果.结论:下颌骨骨折好发于青年男性,以颏部多,面中部骨折合并伤较多,由车祸引起较为常见;坚强内固定是目前治疗的较好手段.
作者:李玉兰;吴世卿;温志欣;卿安蓉;于新发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重建感觉的近节指背动脉岛状皮瓣修复手指缺损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8月至2011年8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38例手指中末节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于近节指背切取包含指背动脉的筋膜组织为蒂,翻转修复时找到受区神经断端与皮瓣指背神经相吻合,缝合受区,供区中厚皮片植皮.结果:本组138例皮瓣全部成活,其中5例术后皮瓣静脉回流欠佳,经换药后均愈合,余133例皮瓣成活良好,外形饱满而不显臃肿,质地色泽好,耐磨,术后6 ~ 12个月随访两点感觉3 ~ 5 mm,功能满意.结论:重建感觉的近节指背动脉岛状皮瓣是修复手指缺损的良好方法.
作者:卢晖;王文刚;吴慧玲;罗壬满;韦伟;陈伟练;王旭东;李宏辉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亚低温对窒息大鼠心肺复苏后血清、大脑皮层S100B蛋白及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的影响.方法: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常温组(B组,常规复苏)、保存性低温组(C组,常规复苏,心跳骤停时给予亚低温治疗)、复苏性低温组[D组,常规复苏,自主循环恢复(ROSC)后30 min给予亚低温治疗],各组于心跳骤停时和ROSC后2、4 h取血,处死大鼠取脑组织,观察各时点血清大脑皮层S100B蛋白、GFAP的动态变化.结果:(1)B、C、D各组血清S100B蛋白从ROSC后2 h起开始升高,并持续上升至4 h,与A组比较,各时点血清S100B蛋白含量及大脑皮层S100B蛋白表达均显著增高(P < 0.05).(2)与B组比较,C组ROSC后2 h血清S100B蛋白含量降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ROSC后4 h血清S100B蛋白含量显著降低(P < 0.05),皮层S100B蛋白表达显著减少(P < 0.05).(3)与A组比较,B、C、D各组ROSC后4 h大脑皮层GFAP表达均显著增加(P < 0.05).结论:大鼠血清、大脑皮层组织S100B蛋白和GFAP在ROSC后早期即有表达,可以作为诊断脑损伤及判断预后的敏感标志物;亚低温可减轻窒息大鼠心肺复苏后脑损伤.
作者:黄效模;汤旭;周厚荣;张谦;曾德珍;周霞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通过对鼓膜表面记录耳蜗电图的结果进行分析,规范耳蜗电图鼓膜电极记录方法的操作步骤,减少因操作引起的误差.方法:对230例患者双耳进行鼓膜表面(TM)记录耳蜗电图进行对比分析,其中传导性聋右耳2例,左耳3例;感音神经性聋右耳132例,左耳118例;混合型聋右耳11例,左耳7例;正常听力右耳98例,左耳89例.结果:不同刺激强度分级间,左、右耳潜伏期复合动作电位(AP)、总和电位(SP)水平随着刺激强度加大,SP、AP水平下降,不同刺激强度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证明本研究过程中所得结果可信度高,操作技术稳定,讨论具有一定的意义.结论:电极放置的位置、刺激强度的选择和基点的选取均会对耳蜗电图的记录、SP和AP潜伏期水平造成一定误差,需要规范操作技术,排除操作误差.
作者:王涂路;阮玉珊;李松键;谭梦佳;冯娟;郭恩钦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研究血清血管生长因子浓度变化与急性脑梗死后神经功能康复的关系.方法:测定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后不同时间点的血清血小板衍生内皮细胞生长因子(PD-ECGF)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浓度,同步评估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并记录脑梗死的体积.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人员(否认有高血压病、糖尿病、心、脑血管病等病史)3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脑梗死患者发病后24 h内和第3、7、14天的平均血清PD-ECGF及VEGF浓度均高于相应对照组,并以发病后第7天高,第14天低.相应时间点的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 = 1.925,P = 0.126).不同时间点的血清PD-ECGF及VEGF浓度与NIHSS评分无相关性,与脑梗死体积也无相关性.结论:血清PD-ECGF、VEGF浓度在脑梗死后即有升高,参与新生血管形成及脑神经功能恢复,但血清浓度高低并非短期神经功能康复程度和预后的决定因素.
作者:官俏兵;张晓玲;王琰萍;余波;杜瑛媛;万里红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通过免疫组化方法探讨支架蛋白IQGAP1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1)选取乳腺癌、癌旁组织及良性病变组织的存档蜡块,制成组织芯片;(2)通过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二步法检测IQGAP1蛋白的表达情况,运用SPSS 13.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82例导管癌组织标本中69例为阳性表达,81例癌旁组织标本中63例为阳性表达,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28例良性病变中9例为胞浆阳性表达,与癌组织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 0.001).(2)导管癌82例阳性表达标本中组织学分级为3级者膜阳性表达为12例(12/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2级为29例(29/4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1级为0例(0/8),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 0.001).(3)肿瘤组织呈条索样生长的标本阳性表达有27例,其中膜表达23例;非条索样生长的标本阳性表达42例,膜表达18例,两者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 0.001).结论:(1)IQGAP1蛋白表达部位与肿瘤分化程度有关,并可能参与肿瘤局部浸润的微环境变化;(2)IQGAP1蛋白与肿瘤细胞的迁徙运动密切相关.
作者:金宇飚;陈嘉薇;周季兰;胡宏慧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癫痫是常见的疾病,目前全球癫痫患者大概有5 000万,且发病率每年有增加的趋势.癫痫主要靠药物治疗,并且需要长期服用.研究表明,长期服用抗癫痫药物(antiepileptic drugs ,AEDs)可能导致癫痫患者血脂异常,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和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浓度增加,甲状腺激素浓度降低等改变,这些因素的变化与动脉粥样硬化(athcrosclerosis,AS)形成有关.本文综合文献,对可能导致癫痫患者AS的危险因素及机制进行探讨.
作者:李俊;张明;陈夏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探讨Wnt10b对体外长期培养的人毛乳头细胞诱导毛囊生成能力的影响作用.方法:将人毛乳头细胞在体外传代培养到第8代后,加入人重组蛋白Wnt10b共培养,通过免疫荧光染色检测人毛乳头细胞的β-catenin表达,Real-time QPCR检测与毛乳头细胞诱导能力相关的特异性标记物碱性磷酸酶(ALP)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的表达,以及ALP染色检测Wnt10b对人毛乳头细胞的作用.结果:Wnt10b能够通过经典的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作用于体外长期培养的人毛乳头细胞,上调人毛乳头细胞特异性标记物ALP和IGF-1的表达,从而维持人毛乳头细胞的诱导能力.结论:Wnt10b能够通过上调特异性标记物ALP和IGF-1的表达来维持体外长期培养的人毛乳头细胞的毛囊诱导能力.
作者:张志丹;胡志奇;李科成;冯传波;肖顺娥;苗勇 刊期: 2013年第05期
大量的文献资料表明男性比女性尤其绝经前女性更易发生尿路结石,有资料显示肾结石发病率在男性为6% ~ 9%,而在女性为3% ~ 4%,男性发病率比女性高[1].Waston等[2]的一项研究显示男性尿路结石的发病率是女性的2 ~ 3倍.日本2005年的一项关于尿路结石的流行病学研究[3]显示,男性尿路结石的发病率为女性的2.4倍,且在这些结石中,草酸钙结石的发病率在男性为74.9%,而在女性为63.1%.尿路结石发病率在性别上的差异可能是由于性激素在其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本文旨在阐述性激素与尿路结石的关系,探讨男性比女性尤其是绝经前女性更易发生尿路结石的原因,从而为进一步治疗结石提供更有效的措施.
作者:周健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总结分析异基因骨髓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的长期疗效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HLA全相合同胞间异基因骨髓移植治疗19例恶性血液病患者,移植后采用环孢素A联合短程甲氨蝶呤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总结分析其临床资料,统计方法采用寿命表法生存分析.结果:19例均获得造血功能重建.随访时间2 ~ 97个月,尚有14例患者健康存活,预期术后5年生存率为73%.结论:异基因骨髓移植是目前治愈恶性血液病的有效方法.移植后疾病复发及GVHD仍是影响长期存活的重要因素.
作者:薛连国;赵利东;王莹;蔡志梅;贾韬;毛建平;陈泽;刘惠杰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构建携带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hVEGF165)基因的慢病毒表达载体,转染人胚胎神经干细胞(hNSCs)并检测hVEGF165基因在hNSCs内的表达.方法:用RT-PCR法扩增出hVEGF165 cDNA,插入pCDH-CMV-copGFP慢病毒载体中,构建pCDH-hVEGF165慢病毒表达载体,双酶切和测序鉴定,包装并转染hNSCs.荧光显微镜观察转染细胞绿色荧光蛋白(GFP)表达,流式细胞术(FCM)测定转染率,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中hVEGF165的表达.结果:酶切及测序结果显示成功构建pCDH-hVEGF165重组慢病毒表达载体,转染7 d后观察宿主细胞内有大量GFP表达,FCM测定转染率为63%,Western blot检测证实hVEGF165蛋白在hNSCs中过表达.结论:本实验成功构建了携带hVEGF165的慢病毒表达载体,并在hNSCs中过表达hVEGF165基因.
作者:敬华军;张宇;王晓斌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重组腺病毒介导的转录因子Runx3对PC-3前列腺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以Ad-Runx3为实验组,Ad-EGFP为对照组,应用MTT法、平板克隆形成实验观察Runx3对PC-3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Runx3对PC-3细胞周期的阻滞作用.结果:腺病毒介导Runx3显著抑制PC-3前列腺癌细胞的体外生长能力及平板克隆形成能力,感染PC-3细胞36 h后可检测到显著的细胞周期阻滞.结论:重组腺病毒介导的转录因子Runx3对PC-3前列腺癌细胞有显著的抑制生长和克隆形成、促进周期阻滞的作用,为前列腺癌的治疗提供了新策略.
作者:陈勇;张瑞;于垂恭;高磊;于磊;张更;王禾;武国军 刊期: 2013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