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免疫炎症与低氧性肺动脉高压

张凌云;高宝安;陈世雄

关键词:免疫炎症反应, 免疫反应, 低氧性肺动脉高压, 细胞微环境, 抑制炎症, 炎性细胞, 炎性介质, 信号通路, 缺氧, 原发性, 炎症后, 肺血管, 网络, 收缩, 启动, 聚集, 继发, 疾病, 调节
摘要:低氧性肺动脉高压(HPAH)是由各种疾病所导致的慢性持续缺氧所致,这种缺氧可以是原发性的,也可以继发于炎症后细胞微环境中氧的缺乏,同时低氧信号通路的激活可进一步诱导免疫炎症反应的启动,进而促进炎性细胞的聚集及释放大量的炎性介质.免疫反应及炎症反应两者紧密联系并相互作用,共同参与了HPAH形成的各个环节,包括肺血管的收缩和重塑.那么是否可以通过调节免疫反应或者找出有效的抑制炎症网络的途径,从而达到有效的逆转HPAH是目前研究的重点.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肝内胆管癌92例临床治疗分析

    目的:总结肝内胆管癌(ICC)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1990年1月到2010年1月共92例ICC患者进行随访汇总,用Kaplan-Meier法行生存率比较.结果:在92例ICC患者中,男性为59例(64.1%),81例(88.0%)患者有不同程度的临床表现,76例患者(82.6%)CA19-9升高,共有58例(63.0%)行手术治疗,手术患者的1、3、5年生存率高于非手术患者(P<0.05),且行RO手术的患者1、3、5年生存率高于行R1、R2手术患者(P<0.02);非手术患者行吉西他滨加顺铂化疗后,生活质量有较明显改善.结论:对ICC患者行R0切除可提高生存率,放化疗可用于无法手术或术后复发者,但总体疗效欠佳,吉西他滨联合顺铂可能成为ICC的一线化疗方案.

    作者:罗汕;蒋小峰;杨学伟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献血人群HCV感染现状和流行趋势分析

    目的:了解丙肝病毒抗体(抗-HCV)在无偿献血人群中的分布及流行趋势,为血源招募和降低输血风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2009-2012年石家庄地区无偿献血者进行双试剂平行检测,任一试剂检测结果为阳性的,即判该份标本为抗-HCV阳性.结果:2009-2012年石家庄地区无偿献血者抗-HCV总阳性率为0.38%,呈逐年上升趋势(x2=36.10,P< 0.05).39 ~ 55年龄段献血人群和初次献血者感染率分别高于18~29年龄段献血人群和重复献血者(P<0.05).结论:石家庄地区无偿献血者HCV感染率较低,有随年龄增长感染率增加的趋势,并与献血次数呈副相关.

    作者:宋适恒;刘丽娟;李保欣;宋任浩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FMR1基因敲除雄鼠生殖功能下降的机制探讨

    目的:利用FMR1基因敲除鼠(KO)和野生型FVB鼠(WT),研究FMR1基因敲除引起雄鼠生殖功能下降的可能机制.方法:随机取10周的KO及WT雄鼠,HE染色观察睾丸形态;免疫组化及Image ProPlus 6.0测定分析下丘脑神经肽Y(NPY)及γ-氨基丁酸(GABA)表达的平均光密度值;ELISA测定血清NPY水平.结果:KO、WT小鼠睾丸形态未见明显不同;KO雄鼠下丘脑NPY的表达弱于WT雄鼠(0.27±0.031,0.31±0.031,P<0.05);KO雄鼠血清NPY的表达弱于WT雄鼠(179.21±50.773,225.24±52.293,P< 0.05);两种基因型小鼠下丘脑GABA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29±0.017,0.28±0.009,P> 0.05).结论:FMR1基因可能是通过下调NPY的表达来降低雄鼠生殖功能的.

    作者:叶球仙;杨洁;罗虹;陈盛强;黄晓虹;甘婷;陈燕;肖国宏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血清Cyfra21-1在卵巢癌患者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探讨血清细胞角蛋白片段抗原21-1 (Cyfra21-1)在卵巢癌患者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44例卵巢癌(A组)及54例卵巢良性病变患者(B组)术前血清Cyfra21-1及糖类抗原125(CA125)水平,并与术后病理结果等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A组患者术前血清Cyfra21-1水平显著高于B组;Cyfra21-1诊断卵巢癌的敏感度为52.27%,特异度为94.44%,其特异性显著高于CA125(P< 0.05).卵巢癌患者分期越晚、组织分化愈差,其血清C yfra21-1检测水平越高;早期卵巢癌患者血清Cyfra21-1的表达阳性率显著低于CA125 (P< 0.05).结论:术前检测血清Cyfra21-1有助于卵巢癌的筛查而协助诊断,术前Cyfra21-1的阳性结果比CA125更能预示卵巢癌预后不良.

    作者:聂妙玲;康佳丽;邓玲红;夏薇;王小霞;苏圣梅;蒋文燕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多支血管病变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罪犯血管的判断

    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s,ACS)是冠心病的严重类型,尽管当今诊疗技术的进展,由于ACS引发的死亡、心肌梗死、再入院率依然很高.目前的指南普遍[1-3]认为,对于多支血管病变的ACS患者,应该首先处理罪犯血管,然后分期完成完全血运重建,因此对于罪犯血管的判断尤为重要.ACS根据心电图ST段是否抬高分为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及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non-ST-elevation acute coronary syndromes,NSTE-ACS).本文对这两大类型的ACS罪犯血管的判断研究进展分别进行总结.

    作者:马国添;阮翔;曾志羽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ETK调节膀胱癌细胞侵袭转移的机制

    目的:探讨ETK调节膀胱癌细胞侵袭转移的分子机制.方法:首先应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ETK在5种膀胱癌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再使用ETK shRNA技术下调膀胱癌细胞ETK蛋白表达,然后应用侵袭试验检测ETK对膀胱癌细胞侵袭转移能力的影响,后以Western blot检测p-AKT,AKT,p-STAT-3和STAT-3的表达水平.结果:5种膀胱癌细胞均表达ETK蛋白,其中以T24和UM-UC-3表达水平高,下调ETK表达可以抑制膀胱癌细胞T24和UM-UC-3的迁移和侵袭能力,并与AKT和STAT-3的磷酸化水平下降有关.结论:ETK在膀胱癌的迁移和侵袭作用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因而ETK可能具有成为抑制膀胱癌进展潜在的新的治疗靶点的价值.

    作者:邝世航;王延军;冯建华;韩辉;周芳坚;郭胜杰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复位固定胫骨中下段闭合骨折早期相关并发症的临床研究

    目的:总结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复位固定胫骨中下段闭合骨折早期相关并发症.方法:采用闭合或有限切开复位经皮锁定加压钢板技术固定胫骨中下段闭合骨折25例,包括简单横形及短斜形骨折5例、斜形及螺旋形骨折11例、外侧楔形骨折4例、粉碎性骨折5例(其中1例双侧).结果:术后5~10°外旋3例,<5°外旋6例;术后<5°向后成角5例;术中>10°向后成角2例,向前成角2例均中转有限切开复位;术后<5°外翻4例,>5°而< 10°外翻2例;内踝处伤口于术后4周裂开钢板外露1例;置入锁钉处伤口不愈合1例.结论:胫骨中下段闭合骨折应依据术前骨折类型、术中闭合复位难易及对软组织二次损伤程度、闭合复位经验及患者心理预期选择合适的复位方式.

    作者:张宝岭;王能兴;王硕;张磊;陈国军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卵巢低反应的研究进展

    卵巢低反应是超排卵(COH)过程中出现的卵巢对促性腺激素(gonadotropin,Gn)刺激反应不良的一种病理状态.随着人类辅助生殖技术(ART)的应用越加广泛,卵巢低反应患者越来越多,发生率为9% ~ 24%[1].1 卵巢低反应的定义卵巢低反应主要表现为卵巢刺激周期生长卵泡少、雌二醇(E2)峰低下.大多学者都使用以下标准[1]:(1)使用常规卵巢刺激方案,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注射日超声检测成熟卵泡数(直径≥16mm)<3~5个或取卵日获得成熟卵数(处于第二次减数分裂中期的卵细胞)<3~5个,伴排卵前血E2峰值<1 101~1 835 pmol/L.(2)卵巢刺激周期每日平均卵泡刺激素(FSH)用量> 300 IU或标准剂量的FSH使用时程≥12 d.(3)标准的卵巢刺激方案失败史或卵巢刺激周期取消史.

    作者:黄晓虹;肖国宏;杨洁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不同血浆靶控浓度舒芬太尼清醒气管插管对血流动力学和镇静深度的影响

    目的:对比不同血浆靶控浓度舒芬太尼对困难气道患者经鼻纤维支气管镜插管(FOB)时对血流动力学和镇静深度影响.方法:术前评估属困难气道患者45例,ASAⅡ~Ⅲ级,麻醉行清醒纤支镜经鼻插管,随机分三组,每组15例.Ⅰ、Ⅱ、Ⅲ组分别为舒芬太尼血浆靶控浓度0.3、0.5、0.8 ng/mL.记录基础值To,达预设靶浓度T1,插管即刻窥视会厌T3,插管后1 min T3,插管后3 min T4时的HR,MAP,PI (perfusion index灌注指数),行Ramsay镇静评分,评价插管条件和插管反应.结果:HR:Ⅱ、Ⅲ组T1比To显著下降;Ⅰ组T2、T3比To显著升高,Ⅱ、Ⅲ组与Ⅰ组比较T2、T3显著降低(P<0.05);MAP:Ⅱ、Ⅲ组T1比To显著下降;Ⅰ组T2与T0比较显著升高,Ⅲ组与Ⅰ组T2、T3、T4比较差异显著(P< 0.05); SpO2:Ⅲ组T1显著低于To,且与Ⅰ、Ⅱ组T1比较显著降低(P<0.05);PⅠ:Ⅱ、Ⅲ组T1-4与T0比较均显著增高,Ⅱ、Ⅲ组T1-3与Ⅰ组比较差异显著(P< 0.05);Ramsay镇静评分:Ⅱ,Ⅲ组T1-4时刻均显著高于To(P< 0.05),组间两两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插管条件比较:Ⅱ、Ⅲ组与Ⅰ组比较差异显著(P< 0.05).结论:舒芬太尼血浆靶控浓度0.5 ng/mL可有效抑制清醒经鼻纤支镜插管的循环应激反应,且无呼吸抑制.

    作者:徐雪;董秋月;贾建丽;高璐超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乌司他丁在肝切除术围手术期的应用

    目的:研究肝切除术围手术期乌司他丁对肝功能及机体的保护作用.方法:将158例拟行肝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乌司他丁组和对照组,分别于手术当日和术后第1、3、5、7天抽取全组患者外周静脉血,测定ALT、AST、TBIL、TNF-α及IL-6.结果:术后上述观测指标较术前均有不同程度升高,乌司他丁组上升幅度均较对照组低(P<0.05),且乌司他丁组的部分指标恢复至术前水平的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结论:对肝切除术患者,乌司他丁具有一定保护肝功能及减轻炎症反应、保护机体等作用.

    作者:毕建钢;余小舫;鲍世韵;刘嘉林;郑锦锋;马扬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腹腔清理引流加空肠造口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术后上消化道瘘

    术后消化道瘘是腹腔手术的严重并发症,住院时间长,病情复杂,治疗不当常导致死亡.本院采用再次开腹清理引流加空肠造口肠内营养支持治疗11例术后上消化道瘘伴弥漫性腹膜炎的患者,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我科2006年3月至2012年10月共有11例术后上消化道瘘伴弥漫性腹膜炎、腹腔有大量积液的患者,再次开腹清理引流加空肠造口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其中,男7例,女4例,年龄18~ 77 (57.6±17.3)岁.

    作者:王芝钧;陈锐锋;钟隆柱;汤骐骜;简永平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利拉鲁肽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模型生化及炎症指标的影响

    目的:观察利拉鲁肽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模型生化及炎症指标的影响.方法:清洁级雄性SD大鼠28只,分为正常饲养组、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组和GLP-1(利拉鲁肽)组,检测各组体重、肝指数、血糖、转氨酶(ALT、AST),肝组织TC、TG及SOD和MDA、TNF-α含量.结果:与模型组相比,GLP-1组治疗4周后,体重、肝指数、血ALT、肝组织TC、TG、MDA均显著下降(P<0.05),肝组织SOD显著升高(P<0.05),但TNF-α无明显差异.结论:利拉鲁肽能明显降低高脂饮食诱发的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的体重,改善胰岛素抵抗、脂质代谢异常、氧应激及脂质过氧化,对应NAFLD治疗靶点,对非酒精性脂肪肝有治疗作用,有可能成为非酒精性脂肪肝新的治疗药物.

    作者:关丽嫦;徐丽姝;高慧亭;邓卫平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双相障碍住院患者的社会支持状况及应对方式调查

    目的:探讨双相障碍住院患者的社会支持状况及应对方式,为制定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对在精神专科医院住院的双相障碍患者随机选取47例进行现况调查,同时随机抽取47名身体健康的医护人员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并分析双相障碍患者的社会支持状况及应对方式与住院次数的相关性.结果:双相研究组40例患者及正常对照组42名医护人员完成有效问卷调查,双相研究组的社会支持总分、客观支持分、主观支持分及对支持的利用度得分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双相研究组的积极及消极应对维度平均分分别为1.40±0.56,1.13±0.57,得分均低于样本的参考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9,-5.04,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双相研究组社会支持总分及3个维度分、应对方式积极及消极2个维度平均分均与住院次数无直线相关关系.结论:临床医护人员应重视双相障碍患者的社会支持及应对方式状况,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

    作者:陈红红;李春阳;陈超;刘俊贤;曹淑华;刘青梅;杨光;韦源清;唐立岩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宫腔镜下电切术与宫腔镜下刮宫术治疗异常子宫出血的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宫腔镜下电切术与宫腔镜下刮宫术诊治异常子宫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100例异常子宫出血的患者根据入院顺序单双号被随机均分为两组,分别采用宫腔镜下电切术与宫腔镜下刮宫术两种方法进行诊治.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病因检出率及术后3个月的疗效满意率.结果:电切组患者手术时间比刮宫组患者稍长,两组患者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电切组(26.7±8.0)min vs刮宫组(21.1±7.9)min,P< 0.05],两组患者间住院时间[电切组(3.2±1.3)d vs刮宫组(3.0±1.2)d]和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两组患者均为4.0%)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患者异常子宫出血的主要原因为子宫内膜单纯型增生、子宫内膜复杂型增生、子宫内膜息肉,也有因不典型增生及癌变引起,两组患者病因及检出率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电切组90.0%vs刮宫组84.0%,P>0.05).电切组的疗效满意率明显高于刮宫组,两组患者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电切组85.4%vs刮宫组66.0%,P<0.05).结论:采用宫腔镜下电切术的方法诊治异常子宫出血,病因检出率与采用宫腔镜下刮宫术的方法相似,但临床治疗效果更为理想.

    作者:王娟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三种来源CIK细胞对人食管癌裸鼠皮下移植肿瘤的抑制作用

    目的:探讨三种来源的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对人食管癌裸鼠皮下移植肿瘤的抑制作用.方法:建立人食管癌裸鼠皮下移植模型.取32只荷瘤裸鼠平分为4组,食管癌患者自体外周血CIK细胞组、健康人外周血CIK细胞组、脐血CIK细胞组及生理盐水对照组.给予20 d对应的注射治疗并观察各组移植瘤生长情况,停药4d后处死裸鼠,称量瘤重,计算抑瘤率,观察肿瘤病理特点.结果:CIK细胞治疗组的肿瘤生长明显受到抑制;瘤重分别为(1.01±0.24)g、(0.95±0.16)g、(0.64±0.22)g、(1.89±0.33)g;抑瘤率分别为46.6%、49.7%、66.2%、0%.各组的肿瘤病理特点均与患者原发肿瘤组织形态一致.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切片下可见较多淋巴细胞浸润及坏死区.结论:三种来源CIK细胞对人食管癌裸鼠皮下移植肿瘤有明显抑制作用,且脐血来源的CIK细胞抗瘤作用强.CIK细胞可能成为食管癌治疗的有效免疫效应细胞.

    作者:姚文健;白玉;赵宝生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耐受性小鼠骨髓源性树突状细胞的培养及生物学功能

    目的:建立简便的耐受性小鼠骨髓源性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的诱导培养,并探讨耐受性DCs的生物学功能.方法:直接冲出小鼠骨髓源细胞,用IL-4和GM-CSF诱导分化,对终细胞进行形态的观察、表型的鉴定、和功能检测.结果:诱导培养7d的DCs低表达表面共刺激分子为非成熟状态,非成熟DCs也可刺激淋巴细胞增殖并且分泌的IL-10显著升高.结论:这种获得耐受性小鼠骨髓源性DCs的方法相对简便,耐受性DCs可刺激淋巴细胞增殖且高分泌IL-10.

    作者:马院院;王春锋;杨木清;丁晶;李济宇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甲基化抑制剂5-杂氮脱氧胞苷和三氧化二砷对白血病细胞株HL60中SHP-1和c-kit基因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甲基化抑制剂As2O3和5-aza-CdR在急性白血病细胞株中对SHP-1及C-kit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用RT-PCR方法检测HL60细胞株药物组与对照组SHP-1、c-kit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两种药物联合应用,SHP-1mRNA的表达水平比单独用药时显著升高,c-kit mRNA的表达水平比单独用药时降低,经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白血病HL60细胞株中存在SHP-1、c-kit mRNA表达异常;5-aza-CdR和As2O3两种药物联合应用可加强去甲基化作用.

    作者:孟真;罗建民;李英华;王东梅;陈娜飞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两种锥度牙胶尖充填上颌第二磨牙临床效果分析

    冷牙胶侧压法根管充填,在临床上应用仍比较广泛.但对治疗难度大的牙位,如:第二、三磨牙,或者患者张口度较小,磨牙根管充填难以取得满意效果;镍钛器械的运用,大大提高了磨牙预备的效果,尤其是Protaper、TF锉等大锥度器械的出现,使根管预备效率提高,并发症减少.但由于预备锥度大,使用标准锥度冷牙胶充填费时.如何提高冷牙胶尖充填效果,我们对此做了研究,采用大锥度牙胶尖作为主牙胶尖进行根管充填,尤其对难以操作的磨牙,可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为临床医师提供参考.

    作者:黄建;顾远平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甲氨蝶呤联合免疫吸附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甲氨蝶呤联(MTx)联合免疫吸附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效果.方法:将确诊的60例RA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单纯使用MTX治疗,而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HA280免疫吸附柱,比较12周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治疗组的晨僵时间、压痛关节数、肿胀关节数、ESR、CRP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P<0.05);治疗组的不良反应率为26.6%,与对照组的36.6%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MTX联合免疫吸附治疗RA可以提高RA的治疗疗效,同时又未明显增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杨奕;刘重阳;刁建萍;何光桥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完全性大动脉转位“产前诊断-产后治疗”二、三级管理模式的探讨

    目的:探讨完全性大动脉转位(TGA)“产前诊断-产后治疗”二、三级管理模式的成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及生后随访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广东省人民医院产前或产后诊断为TGA患儿的结局.结果:产前或产后诊断为TGA、出生后行治疗的病例167例,其中在我院产检及分娩的11例,4例经胎儿心脏B超诊断后行引产,6例生后行心脏B超及螺旋CT确诊后行大动脉调转术(ASO),1例产妇未规则产检,临产后来我院分娩,生后经心脏B超确诊后放弃治疗;外院分娩后转诊至我院的156例,均行心脏B超,93例行心脏螺旋CT确诊,101例行ASO术,11例行其他手术,44例放弃治疗.手术病例中男133例,女30例,男女比为4.43∶1.对118例行手术治疗的新生儿随访心脏情况及生长发育情况,期限为1~3年,15例死亡,102例患儿目前生长发育均正常,1例合并脑瘫后遗症.结论:“产前诊断-产后治疗”二、三级管理模式可降低TGA的死亡率.

    作者:梁穗英;韩凤珍;李萍;黄曙方 刊期: 2013年第14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