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超声在抗环瓜氨酸抗体阳性的早期类风湿关节炎中的应用价值

陈洋;宗绍云;马惠;李芹;范洪涛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 超声, 抗CCP抗体, 手关节
摘要:目的:探讨超声检查抗环瓜氨酸(CCP)抗体阳性的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关节炎性病变的价值.方法:对53例临床诊断的早期RA双腕及手指掌指关节(MCP)、近端指间关节(PIP)进行高频超声检查,比较抗CCP抗体阳性组与阴性组之间的不同.结果:本研究中抗CCP抗体阳性者29例,阴性者24例.超声检查两组均发现关节腔积液、滑膜炎(有滑膜增厚及滑膜内血流信号级>Ⅰ级)、腱鞘积液、软骨破坏及骨侵蚀.抗CCP抗体阳性组更易发现软骨破坏及骨侵蚀.抗CCP抗体阳性组超声发现骨侵蚀12例,以MCP受损为高发,1年后经X线随访观察,其中9例发现骨侵蚀.结论:超声检查早期RA的关节炎性病变具有优势,尤其是抗CCP抗体阳性患者的骨质侵蚀改变,可以对临床判断病情进展及远期预后提供更多依据.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中医药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的系统评价

    目的:评价中医药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的有效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文期刊网全文数椐库(VIP)、中国医院知识总库(CHKD),收集中医药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由2名研究者独立依据Coehrane reviewers' handbook 4.2.6推荐的方法评价纳入研究的文献质量,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36个随机对照试验,与西医组相比,中医药组在妊娠率、排卵率及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方面具有明显优势(P<0.05).结论:中医药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安全有效,但文献的方法学质量较低,存在潜在的发表性偏倚.

    作者:陈秋霞;曹立幸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艾灸治疗术后疲劳综合征的随机对照研究

    目的:艾灸治疗术后疲劳综合征(POFS)的临床观察,探索治疗POFS的有效方法.方法:160例POFS患者随机1∶1分为两组,A组仅给予术后常规支持治疗,B组在术后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艾灸治疗.检测两组转铁蛋白水平和观察比较两组疲劳程度(疲劳评分、心境评分,围手术期疲劳测评量表).结果:A组患者在术后3、7、14、30天的VAS、ICFS量表疲劳评分均较B组患者同期的疲劳评分高(P<0.05).术后B组的转铁蛋白值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艾灸双脾肾俞、足三里能明显改善术后疲劳症状,促进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能改善术后营养状况.

    作者:梁雪芳;冯淑仪;温丹婷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利多卡因联合地佐辛预防苏醒期躁动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全麻患者在手术结束前20 min静脉注射地佐辛及气管导管内滴入利多卡因预防苏醒期躁动的效果.方法:60例择期开腹手术全麻插管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A组)和对照组(B组)各30例:A组术毕前20 min气管导管内滴入2%利多卡因1 mg/kg及静脉注射5 mg/2 mL地佐辛;B组术毕前20 min气管内滴入及静脉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观察术后苏醒时间、拔管期间呛咳反射程度、拔管后10 min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拔管即刻躁动RSS评分.结果:术后苏醒时间,A组与B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拔管期间呛咳反射程度、VAS评分和拔管即刻躁动RSS评分,A组与B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结束前20 min静脉注射地佐辛及气管内滴入利多卡因能够减低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

    作者:王长明;关占颖;蔡长华;张静;杨德荣;肖勇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肠内免疫微生态营养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免疫功能及治疗效果的影响

    目的:探讨肠内免疫微生态营养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免疫功能及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47例SAP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EN组)和肠内免疫微生态营养组(EIN组).比较两组肠内营养支持后1、7、14d外周血T细胞亚群CD4+、CD8+及免疫球蛋白IgA、IgG、IgM的变化,并统计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第1天EIN组及EN组CD4+、CD8+及免疫球蛋白IgA、IgG、IgM水平与对照组(NC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治疗第14天,EIN组CD4+T细胞、CD4+/CD8+比值及免疫球蛋白IgA、IgG、IgM水平明显高于EN组;治疗结束后,APACHEⅡ评分、CT评分及感染发生率、手术率、病死率两组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SAP患者应用肠内免疫微生态营养可改善免疫功能,减少感染、手术及死亡的发生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营养支持方式.

    作者:康利民;潘明新;高毅;王康华;洪合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联合应用rhTNF和环磷酰胺治疗胶质瘤大鼠的效果及其机制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rhTNF和环磷酰胺治疗胶质瘤大鼠的效果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制备胶质瘤大鼠模型,动态监测经颈总动脉给予rhTNF后的血肿瘤屏障开放程度.给予rhTNF 120 min再给予CTX后,ELISA法测定胶质瘤组织内CTX的含量.观察分别给予rhTNF、CTX和rhTNF(120 min)+CTX的胶质瘤大鼠的生存时间.结果:给胶质瘤大鼠注射rhTNF后,血肿瘤屏障开放程度增加,于120 min达大后开始减小.给予rhTNF 120 min再给予CTX后,胶质瘤组织内CTX含量明显高于单独给予CTX组.与其他组相比,rhTNF(120 min)+ CTX能明显延长胶质瘤大鼠的生存时间.结论:胶质瘤大鼠给予rhTNF 120 min时血肿瘤屏障开放程度大,此时进入胶质瘤组织的CTX含量多.

    作者:秦丽娟;谷艳婷;张田;王艳蕾;张一兵;贾永森;周洪霞;张志勇;薛一雪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膝骨关节炎患者中IL-18、VEGF和NF-κB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探讨IL-18、VEGF和NF-κB在膝骨关节炎(OA)关节软骨与滑膜组织中的表达及相关性.方法:自愿捐赠的60例OA及20例正常关节软骨与滑膜标本,免疫组化检测IL-18、VEGF及NF-κBp65蛋白表达,原位杂交检测IL-18及VEGF mRNA表达;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OA组IL-18、VEGFmRNA和蛋白以及NF-κB p65蛋白表达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OA组IL-18蛋白与NF-κB p65蛋白表达成正相关(P<0.01),OA组NF-κB p65蛋白分别与VEGF mRNA及蛋白表达成正相关(P< 0.01),OA组IL-18、VEGF两者mRNA与蛋白的表达均成正相关(P<0.01).结论:OA关节软骨与滑膜组织中IL-18的高表达可能促进了NF-κB的表达,同时NF-κB信号通路的激活可能上调了VEGF的基因表达,从而共同加速OA的发生发展.

    作者:郭静;张娜;秦丽娟;李琪佳;王志强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WSLP运载siRNA抑制炎性疼痛大鼠脊髓背角NMDA受体1基因表达的可行性

    目的:探讨低分子量聚乙烯亚胺(PEI)和胆固醇组成的水溶性脂聚体(WSLP)运载siRNA抑制炎性疼痛大鼠脊髓背角(SCDH) 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功能亚基(NR1)基因表达的可行性及其对炎性疼痛大鼠机械性痛阈值的影响.方法:将WSLP直接与靶向NR1的siRNA连接形成WSLP/siRNA复合物,乱序siRNA作为对照(WSLP/scRNA);然后分别检测鞘内注射WSLP/siRNA对炎性痛模型大鼠SCDH NR1转录水平及蛋白水平表达的影响,并且测定鞘内注射此复合物后炎性痛大鼠50%机械性痛阈值的变化.结果:WSLP/siRNA注射后3d,炎性疼痛大鼠SCDH NR1转录水平表达下降41%(P< 0.01),蛋白水平的表达相应下降58%(P<0.01),WSLP/scRNA及PEI/siRNA注射后NR1转录水平及蛋白水平的表达无明显变化.WSLP/siRNA鞘内注射后3、7、14及21 d炎性痛大鼠的50%机械性痛阈值显著增高(P<0.01),WSLP/scRNA及PEI/siRNA均无此作用.结论:WSLP可有效运载siRNA抑制慢性炎性痛大鼠NR1的过度表达,从而治疗炎性疼痛大鼠痛觉过敏.

    作者:马国亮;杨雪;董文芳;彭捷;陆建华;党健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超声心动图综合参数对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及治疗评价

    目的:应用超声心动图综合参数评价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整体功能,并对其治疗效果评价.方法:前瞻性研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01例,应用超声心动图综合参数组成的心衰超声指数(HFEI)进行评分,72例分别于3、6个月重新进行评分.分析随访患者治疗前后的HEEI变化.结果:(1)当HFEI≥3时,诊断慢性有症状性心力衰竭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为95%、96%、98%、81%.(2)随访患者治疗后HFEI下降,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心衰超声指数可用于慢性心衰患者心脏整体功能的评价及诊断,指导慢性心衰患者的治疗、评价治疗效果.

    作者:韩淑杰;杨俊华;周炳元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间苯三酚联合利多卡因用于宫腔镜术前准备的效果评价

    宫腔镜手术是治疗宫腔内疾病的一种微创手术,有直观操作及微创的特点.而术前器械能否顺利通过宫颈内口关系到治疗的成败,且术前进行宫颈预处理可降低手术并发症[1].常用的宫颈软化方法有宫颈管内插入导尿管或海藻棒、卡孕栓、米索前列醇阴道给药等,但均有弊端.近年来间苯三酚已广泛应用于产程中,有良好的促进宫颈软化作用.本文选择目前应用较广泛的海藻棒作对照组,探讨间苯三酚联合利多卡因在宫腔镜术前宫颈预处理的效果,寻找一种效果更好的预处理方法.

    作者:高凤霞;马金红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预存式自体输血对结直肠癌患者围术期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观察预存式自体输血对结直肠癌患者围术期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直肠癌、结肠癌ASA Ⅰ ~Ⅱ级患者40例,随机分为预存式自体输血组(P组)和异体输血(H组),每组20例.P组患者于手术前1周采血400 mL;H组患者手术前配悬浮红细胞2 U(400 mL),两组均于手术中止血完毕后输入.两组病例均在麻醉诱导前、输血前、手术后第1天、手术后第5天分别抽取静脉血,以流式细胞仪测定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和NK细胞数量的变化,并计算CD4+/CD8+比值.结果:两组输血前CD3+、CD4+、CD4+/CD8+和NK细胞数量均较麻醉前明显下降.术后1dH组继续下降,P组开始恢复,但仍低于术前水平.术后第5天P组恢复至麻醉前水平,H组继续降低至明显低于正常水平,与麻醉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存式自体输血可以显著恢复结直肠癌患者围术期细胞免疫功能.

    作者:屈常伟;骆喜宝;刘志贵;陈燕;卜文豪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MRI在产后可逆性脑后部白质病变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产后脑后部可逆性白质脑病综合征 (post-partum reversible posterior encephalopathy syndrome,pPRES)是一个以产后短期内头痛、呕吐、癫痫发作、意识障碍和视觉异常等为临床主要表现,以脑后部短暂性血管源性脑水肿为主要特征性影像表现的临床-放射综合征.其治疗方案与其他产后易发神经系统疾病不同,及时、正确的诊断对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1].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经临床证实的17例pRPES患者的MRI检查资料,对比不同MRI序列表现,旨在选出有效、优势序列,提高对本病的病灶检出率和诊断符合率.

    作者:苗重昌;陈迎良;李蕾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腹腔镜后联合诺雷德综合治疗卵巢囊肿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究腹腔镜术后联用诺雷德治疗卵巢巧克力囊肿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5-2010年间我院妇产科收治的192例卵巢巧克力囊肿患者为研究对象,诺雷德组96例患者行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剔除,术后加用诺雷德治疗;孕三烯酮组96例术后予孕三烯酮治疗.监测患者术后激素水平变化并观察两组患者疗效、卵巢囊肿复发率、妊娠率及副作用的情况.结果2诺雷德组E5水平明显低于孕三烯酮组(P<0.05);孕三烯酮组治疗有效率为65.22%,明显低于诺雷德组的80.43%(P< 0.05);孕三烯酮组复发率达41.30%,明显高于诺雷德21.74% (P< 0.05);孕三烯酮组妊娠率44.44%低于诺雷德组的62.32% (P<0.05).结论:腹腔镜术后联用诺雷德治疗卵巢巧克力囊肿,术后雌激素控制在低水平且较稳定,停药后可恢复;卵巢囊肿复发率低,受孕率高,疗效好,副作用少,安全可靠,推荐临床使用.

    作者:周晓宁;万淑梅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术前磁共振胰胆管成像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术前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对确保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手术安全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抽取2006-2009年间单纯B超后行LC的患者400为对照组,2010-2012年间行MRCP术前评估后再行LC的患者400例为研究组,比较两组之间胆管损伤、残余小胆囊、意外胆囊癌、术后胆总管结石发病率及手术中转率.结果:研究组相比对照组手术中转率及术后胆总管结石发病率分别下降了79.3%、81.3%,×2=17.14、9.98(P<0.01);而胆道损伤及残余小胆囊发病率依次减少77.8%、87.5%,x2=4.83、4.41 (P< 0.05),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LC术前MRCP评估能显著减少胆道损伤、胆管结石遗留等并发症发生率,确保了手术安全;同时,手术中转率也有明显下降,减少了不必要的手术创伤.

    作者:李平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24例NICU患儿脐静脉插管的护理

    20世纪80年代脐静脉插管作为一种新的临床技术应用于临床[1],其操作简单,可迅速建立给药通道,保证危重患儿抢救,能长时间保留,避免反复穿刺[2],大大提高患儿生存质量.该技术在国内NICU治疗中尚未广泛应用.2012年2-12月,我科NICU已成功实施24例脐静脉插管术,取得很好成效,现将护理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我科NICU实施脐静脉插管共24例,其中男14例,女10例,低血糖脑病1例,新生儿窒息1例,极低出生体重儿12例,超低出生体重儿10例,穿刺距出生时间在1 ~72h,留置时间2~14d,平均7d.

    作者:孙天华;于新颖;王一鸣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超声引导下髂腹下-髂腹股沟神经阻滞在小儿腹股沟区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髂腹下-髂腹股沟神经阻滞在小儿腹股沟区手术中应用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择期行腹股沟区手术患儿60例,ASA Ⅰ ~Ⅱ级,随机分为超声引导下髂腹下-髂腹股沟神经阻滞复合全麻组(A组)和单纯全身麻醉组(B组).记录入手术室时(T1)、手术切皮时(T2)及苏醒时(T3)各时点患儿的HR、SpO2和MAP的变化以及记录氯胺酮、丙泊酚总用量和术后苏醒时间,以及术后患儿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采用疼痛行为评估量表(FLACC)对患儿苏醒时、术后2h和术后4h行疼痛评分,评分>4分时予以曲马多2 mg/kg静注,记录两组患儿给予曲马多的例数.结果:A组HR、MAP在各时间点无明显变化,而B组HR、MAP在T2、T3时间点明显高于T1 (P< 0.05);A组HR、MAP在T2、T3时间点均低于B组(P<0.05).A组术中患儿体动、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发生次数均明显少于B组(P<0.05);A组苏醒时间短于B组(P<0.05);A组氯胺酮、丙泊酚总用量少于B组(P<0.01);A组在苏醒时、术后2h和术后4h的疼痛评分均低于B组(P<0.01).结论:超声引导下髂腹下-髂腹股沟神经阻滞效果明确,并发症少,可安全应用于小儿腹股沟区手术.

    作者:胡玲;王瑞婷;柴小青;潘建辉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水平与危重症患儿预后的关系

    目的:探讨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与危重症患儿预后的关系及其在危重症患儿疾病发生发展及预后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分析186例危重症患儿,按预后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检查其RDW、血小板、危重症病例评分(PCIS).结果:死亡组中RDW较存活组明显升高(P=0.002),血小板、PCIS评分较存活组明显减少(P< 0.001).结论:患儿RDW愈高,预后愈差,RDW联合血小板、PCIS评分可评估危重症患儿的病情严重程度,对评估该类患儿预后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金伶;黄贤贵;龙兴江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MTSS1与恶性肿瘤相关性研究进展

    侵袭转移是恶性肿瘤重要的生物学特性,肿瘤转移是在一系列相关基因及分子改变调控下发生黏附、降解及运动,从而使肿瘤细胞浸润周围组织,浸润血管,在转移部位形成新的转移灶.已知细胞骨架蛋白可维持细胞形态、运动、黏附、有丝分裂过程,其中肌动蛋白的聚合及解聚可调节肿瘤细胞的形态及运动等,从而在恶性肿瘤转移中扮演重要角色.MTSS1 (metastasis suppressor 1)又称为MIM(missing in metastasis),是由Lee等[1]在研究膀胱癌转移机制发现的,初定义为一种转移抑制基因,其可通过多途径调控肌动蛋白参与肿瘤的浸润、转移,从而在恶性肿瘤生物学行为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张娟;童英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肝切除术中处理肝短静脉22例的经验

    涉及半肝切除、扩大半肝切除或累及肝尾状叶的肝脏肿瘤切除常常需要对肝短静脉进行处理,术中意外导致的凶险失血屡有发生[1],手术风险高,因而手术开展较为局限.我院自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对22例涉及半肝切除、扩大半肝切除或累及尾状叶的肝脏肿瘤切除患者实行解剖第三肝门的解剖,获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22例患者中男15例,女7例,年龄29~68岁,平均47.5岁.术前影像检查常规行CT增强扫描+血管三维成像,临床诊断为原发性肝细胞癌17例,肝血管瘤5例.主要位于肝Ⅴ~Ⅷ段12例,肝Ⅰ段4例,肝Ⅳ~Ⅷ段3例,肝Ⅱ、Ⅳ、Ⅴ段3例,平均直径7.8 cm.

    作者:乔鸥;胡平海;金焰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俯屈助娩法对降低会阴切开率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俯屈助娩法对会阴切开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4-6月在我院采用常规助产方法分娩的201例产妇为对照组,2012年4-6月在我院采用俯屈助娩法分娩的303例产妇为观察组.就两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不同助产方法对两组产妇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观察组会阴切开率(32.67%)显著低于对照组(77.11%) (P< 0.001).观察组会阴完整率(15.51%)显著高于对照组(1.49%)(P<0.001).观察组会阴感染率(0.67%)显著低于对照组(5.30%),(P=0.0011).两组产妇产后会阴疼痛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产妇第二产程平均时间比较(P>0.05),新生儿阿氏评分比较(P>0.05),新生儿平均体重比较(P>0.05)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俯屈助娩法较常规阴道助产模式降低了会阴切开率和会阴感染率,提高了会阴完整率,减轻产妇产后的会阴疼痛,是能降低会阴切开率,又能确保母婴安全的有效方法.

    作者:杨成芬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经阴道低频电刺激治疗女性肛提肌综合征

    肛提肌综合征(levator ani syndrome,LAS)是导致女性慢性盆腔疼痛(chronic pelvic pain,CPP)的一种常见原因,但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2011年5月至2012年05月我们采用经阴道低频电刺激治疗女性肛提肌综合征36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按照慢性盆腔疼痛的定义,选择具有持续6个月以上的非周期性疼痛,且以肛提肌痉挛疼痛为主的CPP患者36例为治疗对象,年龄34~45岁,患者主诉下腹坠胀,伴有阴道疼痛、外阴疼痛或肛周疼痛等.妇科检查均有阴道肌肉痉挛或阴道深部压痛,有或无宫颈摇摆痛、子宫压痛、附件区压痛.所有患者均除外急性泌尿生殖系统炎症.

    作者:韩燕华;郑春勤;李丹彦;陈燕;苏园园 刊期: 2013年第18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