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POCT在急诊医学中的应用

周艳萍;黄勇进;倪诗强

关键词:急诊医学, 检验结果, 组织管理, 质量保证, 治疗方案, 应用现状, 医学领域, 临床医师, 检测方式, 患者, 分析仪器, 操作, 疑难病, 携带式, 危重病, 可比性, 综述, 诊断, 效率, 显示
摘要:急诊医学部是临床危重病、疑难病集中的场所,大部分患者需要快速的检验结果以帮助临床医师及时确立诊断,实施治疗方案.POCT (point-of-care testing)是指在患者近旁进行的、采用可携带式分析仪器并具有操作简便和能快速得到检测结果的检测方式.POCT凭借其快速,操作简便,效率高,试剂稳定,检验结果具有可比性等优点,目前正在急诊医学领域中显示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但其在组织管理、质量保证、成本等方面存在不足.本文就POCT在急诊医学中的应用现状及进展作一综述.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MicroRNA-24对涎腺腺样囊性癌侵袭转移的用研究

    目的:探讨microRNA-24(miR-24)对涎腺腺样囊性癌侵袭转移的作用意义.方法:以唾液腺腺样囊性癌高转移细胞株ACC-M和低转移细胞株ACC-2为实验对象,通过脂质体介导,将miR-24的拟似物(miR-24mimics)转染入研究细胞,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细胞miR-24的表达,软琼脂克隆形成实验(soft agar assay)观察细胞的增殖能力的改变,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能力变化,MTT法检测细胞增殖的改变.结果:高转移细胞株ACC-M转染后的miR-24表达量显著高于低转移细胞株ACC-2,两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 0.001).ACC-M细胞转染miR-24 mimics后增殖能力没有影响(P>0.05).而细胞的侵袭能力降低.结论:低表达miR-24有助于ACC的侵袭能力的发挥,miR-24增高是导致涎腺腺样囊性癌侵袭能力降低的直接原因.

    作者:古丽扎尔·阿布里克木;达拉;罗海鹏;田刚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鼻咽癌影像学诊断的进展

    鼻咽癌是头颈部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居首位.好发于鼻咽顶壁、侧壁,位置隐蔽,临床常无明显症状.放疗是其首选治疗方法,但易复发[1].因此,鼻咽癌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及放疗后随访尤为重要.近年来新兴影像学技术的出现,在鼻咽癌活体组织结构及功能代谢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对鼻咽癌术前诊断、术后评估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朱珊珊;戚乐;张彬彬;潘博文;丁建平;余涛;孙杨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不同分期慢性肾脏病患者骨密度水平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表达的相关性

    目的:研究不同分期慢性肾脏病(CKD)患者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的表达与骨密度(BMD)的相关性.方法:选取CKD 2 ~5期患者各25例,应用DEXA骨密度仪测定1~4腰椎前后位BMD和T值,检测血清IGF-1水平及其他相关生化指标的表达.结果:CKD 5期患者BMD和T值与体检人群有明显差异(P<0.05),血清IGF-1值显著减少(P<0.01),血清甲状旁腺激素(iPTH)及碱性磷酸酶(ALP)明显增高(JP<0.01),且血清IGF-1水平与BMD呈正相关(r=0.673).结论:BMD测定敏感性较高,是目前早期诊断肾性骨病的较好方法;血清IGF-1值不仅可反映骨转换水平高低,而且与CKD 5期患者BMD的变化相平行,对CKD患者肾性骨病早期诊治和严重程度的判断亦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作者:林建明;杨霞;袁静;程世平;查艳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左西孟旦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患者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左西孟旦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左西孟旦组和多巴酚丁胺组,分别给予左西孟旦和多巴酚丁胺治疗.记录两组患者用药后血压、心率、去甲肾上腺素用量、每搏量、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容积的变化和左西孟旦的不良反应.结果:左西孟旦对血压、心率的影响与多巴酚丁胺比较无明显差异.左西孟旦减少去甲肾上腺素用量.左西孟旦对每搏量、射血分数的增加作用强于多巴酚丁胺.左西孟旦对左室舒张末容积没有影响.结论:左西孟旦比多巴酚丁胺更有效改善心脏收缩功能.

    作者:罗毅;刘路培;黄振宇;黄善华;龙春萍;罗翠琼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抑郁症患者改良性电抽搐治疗的疗效与色氨酸羟化酶2基因多态性的关系

    目的:探讨汉族人群抑郁症患者色氨酸羟化酶2 (TPH2)基因rs1386494多态性与改良性电抽搐治疗(MECT)效果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为100例抑郁症患者,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TPH2基因rs1386494多态性,接受MECT治疗,使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疗效.结果:患者经MECT治疗后HAMD评分较治疗前有显著性降低;THP2基因rs1386494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在不同疗效组间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AMD总减分及各因子分减分在不同基因型频率间的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MECT是治疗抑郁症的有效方法,但其治疗效果可能与TPH2基因rs1386494多态性无关.

    作者:张春平;黄雄;何红波;余晓仪;王志杰;江妙玲;古智文;张敏玲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基于人类职能理论指导下的训练方式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疗效的影响

    目的:探讨人类职能理论(MOHO)指导下的训练方式对精神分裂症的康复效果.方法:将8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MOHO组及WAT组,WAT组实行常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及一般工娱疗.研究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应用MOHO理论指导下的康复训练模式.治疗前后分别应用生活技能量表(ADL)、功能活动调查表(FAQ)评定患者的社会功能.结果:治疗6个月后两组ADL、FAQ评分有显著差异(t=2.26,P<0.01;t=2.11,P<0.05);与基线比较,MOHO组ADL、FAQ评分有显著差异(F=4.89,P< 0.05;F=5.15,P<0.05).结论:MOHO指导下的训练方式较传统的工娱疗对精神分裂症的康复效果更好.

    作者:张国富;李达;查智群;毛智群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冠心病合并抑郁与基因多态性关系的研究进展

    世界卫生组织和世界银行报道,抑郁和心血管疾病已成为全球的主要疾病经济负担之一[1].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冠心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人群中,抑郁现患率达14% ~47%,远高于普通人群的4%~7%.1997年,Alexopoulous等[2]提出了“血管性抑郁”的概念,从一个侧面解释了抑郁产生的可能原因,即动脉粥样硬化可以使部分血管性疾病患者具有抑郁易感性,而动脉粥样硬化正是CAD的基本病变,从而将两者紧密联系起来.国内有研究表明对冠心病患者在常规治疗方法下加用心理干预治疗可明显缓解其抑郁情绪障碍,提高治疗疗效,改善患者预后[3-4].Tennant等[5]则发现抑郁和CAD之间可能有某些共同的遗传因素,并直接和血管性损害有关系.

    作者:陈罗蔓;祁小龙;马文林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艾地苯醌对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的预防性研究

    目的:观察艾地苯醌对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的预防作用和对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将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艾地苯醌.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8周对两组患者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HAM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SSS)和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并评定卒中后抑郁的发生率.结果:干预组治疗后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HAMD评分及SSS评分低于对照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艾地苯醌的早期应用能减少缺血性卒中后抑郁的发生,并能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

    作者:张翼;陈继华;付鹏程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利拉鲁肽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预混胰岛素血糖控制不佳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评价利拉鲁肽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预混胰岛素血糖控制不佳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方法:预混胰岛素血糖控制不佳2型糖尿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利拉鲁肽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和对照组(甘精胰岛素联合门冬胰岛素治疗).比较治疗前后2组患者FBG、2hPG、HbA1c、BMI、低血糖发生次数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2组治疗12周后FBG、2hPG、HbA1c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但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12周后BMI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BM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发生症状性低血糖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患者满意度高.结论:利拉鲁肽联合甘精胰岛素可有效控制预混胰岛素血糖控制不佳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并且能明显降低BMI和低血糖发生次数,依从性较高.

    作者:周岩;吴大方;曹晋;杨瑜莹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负荷剂量辛伐他汀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围术期的影响

    目的:探讨负荷剂量辛伐他汀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围术期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入选80例AMI患者,随机分为辛伐他汀负荷量剂量组和常规剂量组(n=40).观察各组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脂联素、血脂水平,心功能指标及30 d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术后1d两组CK-MB、TNT-HSST、hs-CPR、TNF-α较术前明显增高,而负荷剂量组明显低于常规剂量组(P<0.01),IL-10变化趋势则正好相反.术后1d两组的脂联素水平较术前显著增高,且负荷剂量组较常规剂量组明显升高(P<0.01).负荷剂量组LVSD明显低于常规剂量组,而FS和LVEF明显高于常规剂量组(P<0.01);负荷剂量组术后1个月MACE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剂量组(P<0.05).结论:老年AMI患者PCI围术期应用负荷剂量辛伐他汀可减轻手术造成的心肌损伤及炎症,改善心功能,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且安全性良好.

    作者:许研;刘娜;董爱芝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优化重组人C-反应蛋白在酵母中的分泌表达

    目的:通过优化引导蛋白分泌的信号肽(signal peptide,SP),构建高效分泌表达具有免疫活性的重组人C-反应蛋白(recombinant human C-reactive protein,rhCRP)的毕赤酵母菌株.方法:通过重叠PCR和DNA重组技术,分别将信号肽MFα SP、CRN SP、SUC2 SP和MFα-op SP的基因重组到rhCRP基因的5’端后克隆到毕赤酵母表达载体上,获得的4种重组质粒分别重组到毕赤酵母菌X-33中进行甲醇诱导分泌表达,Western blot法鉴定蛋白分泌情况;利用HisTrap HP柱纯化rhCRP后用间接ELISA法鉴定其免疫反应性.结果:成功构建了4种重组质粒.4种SP能引导表达出大小约为23 kD的rhCRP,其中MFα SP引导rhCRP分泌的量约为另外3种信号肽的3~12倍.间接ELISA检测表明,纯化的rhCRP具有特异的免疫反应性.结论:成功筛选出了高效分泌表达rhCRP的重组毕赤酵母菌株并表达、纯化得到具有免疫反应性的rhCRP,为rhCRP相关的进一步临床及基础研究奠定了基础.

    作者:李军明;林衡;葛高顺;张立超;胡学军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盐敏感性高血压患者的胰岛素抵抗

    随着我国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逐年增加,且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发现许多高血压患者常常终合并糖尿病.我科室通过对76例高血压患者的血糖及胰岛素水平的分析,旨在了解高血压与糖尿病的相关性,以便指导日常高血压与糖尿病的防控.

    作者:周斌;刘山红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原发性延髓出血1例

    患者女,50岁,因头晕、恶心呕吐6h入院.患者入院前6h晨起后突发头晕,视物旋转,恶心,呕吐咖啡样胃内容物2次,非喷射性,同时出现言语不清,四肢无力.否认既往高血压病史.查体:BP 130/80 mmHg;神志清楚,构音障碍,声音嘶哑;右侧睑裂变小;右侧面部痛觉减退,双侧软腭上抬力弱,四肢肌力4级.双侧指鼻试验及跟-膝-胫试验欠稳准,以右侧为重.左侧偏身痛觉减退.头部CT示延髓出血.头颅MRI示:延髓出血,颅内血管MRA无异常.行脑血管DSA造影未见异常.

    作者:雷阳;齐中华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盐皮质激素受体和糖皮质激素受体在创伤后应激障碍大鼠海马CA1区的共存表达

    目的:研究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盐皮质激素受体(MR)和糖皮质激素受体(GR)表达及共存变化.方法:用连续单一刺激(SPS)方法刺激大鼠制作PTSD模型,用ELISA检测不同时间大鼠血清糖皮质激素(GC).取SPS后12h、1d、7d鼠脑组织,以非刺激的脑组织为对照组,用免疫荧光双标技术进行各组海马CA1区神经元MR和GR表达及二者共存表达的观察.结果:大鼠血清GC于SPS后1h时明显增高,12h时仍持续升高,24 h时低于正常,7、14d回升但低于正常;激光共聚焦显微镜(CLSM)下,MR-CY3呈红光,GR-FITC呈绿光,二者融合为黄色或橙色光.对照组可见MR分布于胞质和胞核,GR主要分布于胞核,少数于胞质;12h时MR表达减少,GR在胞核内明显增多;1d时MR表达进一步减少且集中于胞质,GR集中于胞质;7d时MR持续减少,GR重新表达于胞核.用双重波长激发时,对照组融合光集中于胞核,12h时核内融合光增多,1d时融合光集中于胞质,7d时核内融合光再次增多.结论:MR、GR在海马CA1区神经元内表达与PTSD大鼠血中GC浓度变化相互影响,而导致海马受损、功能降低.

    作者:杜喆;张伟国;曹桂范;陶凯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右美托咪定的临床应用进展

    在合理使用镇静催眠药和镇痛药时,往往需要同时兼顾患者的安全性和舒适性.然而,传统的镇静和镇痛药物都有一些不可避免的副作用,包括呼吸抑制、延长拔管时间和长时间机械通气导致患者呼吸道感染.因此,在临床上有必要寻找更加安全有效的麻醉药物.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Dex)是一种新型、强效、高选择性的α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alpha-2-adrenoreceptor agonist,α2-AR),能够提供一种独特的可唤醒镇静状态,即类似于生理性睡眠状态,在受到刺激时能被唤醒并且能够与医务人员合作交流;具有微弱的遗忘作用和较弱的镇痛作用,但其本身没有呼吸抑制作用,即使给予大剂量Dex(2μg/kg)也不会产生呼吸抑制;并具有多器官的保护作用.这些特点使Dex应用范围广泛并日益扩大,可通过多种用药途径服务于各种不同的目的,成为临床麻醉医生和ICU医生爱用的药物之一.本文就Dex的临床应用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李志鹏;柳垂亮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以高血钾危象起病的Addison病1例

    患者男,37岁.因“纳差乏力1个月,加重1周”于2012年12月收入我院.曾有结核患者接触史.外院多次查血钾升高,高血钾:8.45 mmol/L,伴纳差、恶心、乏力,查肾功能正常,予速尿排钾等治疗后血钾一度有所下降,但很快又有上升,全身情况无明显好转,建议转入我院进一步行透析治疗.入院查体:T 36.8℃,P 105次/min,R 20次/min,BP 90/55 mmHg,全身皮肤偏黑,以双侧乳晕、腋下、腹股沟处皮肤颜色明显加深发黑,追问病史有全身皮肤发黑史1年,曾在当地就诊无果.

    作者:刘彦;王艳;张真稳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HIV/HCV混合感染对HIV RNA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目的:探讨HIV/HCV混合感染对HIV RNA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和流式细胞技术分别检测HIV单纯感染与HIV/HCV混合感染者的HIV、HCV病毒载量及T淋巴细胞亚群,分析HIV RNA、T淋巴细胞亚群与HCV RNA的相关性.结果:(1)HIV单纯感染组与HIV/HCV混合感染组间的HIV RNA (log10 copies/mL)、CD4+、CD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HIV/HCV混合感染组中HIV RNA(log10 copies/mL)与HCV RNA (log10 copies/mL)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r=0.365,P< 0.05).(3)HIV单纯感染组及HIV/HCV混合感染组中HIV RNA (log10copies/mL)与CD4+、CD4+/CD8+之间均存在明显的负相关关系(r=-0.421、-0.533、-0.534、-0.408,P<0.01).结论:HIV/HCV混合感染很可能加速了HW RNA的复制,进而因HIV RNA复制的增长加速了对T淋巴细胞亚群的损害.

    作者:王海斌;游晶;刘娜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颈动脉重度狭窄伴对侧颈动脉闭塞

    目的:评价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治疗对侧颈内动脉(internal carotid artery,ICA)闭塞、同侧ICA重度狭窄患者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对侧ICA闭塞、同侧ICA重度狭窄患者的病例特点和行CEA的疗效及并发症.随访观察ICA再狭窄、脑卒中及死亡情况.结果:52例患者行CEA成功率为100%.术中转流管使用率为11.5%(6/52),术后患者脑缺血症状均得到改善,30d内出现1例(1.9%)局灶性脑梗死、3例(5.8%)切口血肿、1例(1.9%)短暂声音嘶哑及饮水呛咳、2例(3.8%)脑过度灌注现象,经积极治疗好转,无死亡病例.随访3个月~4年,患者均无术侧颈动脉再狭窄,4例(7.7%)于术后1年出现对侧脑卒中,无死亡病例.结论:CEA治疗对侧ICA闭塞、同侧ICA重度狭窄患者具有较好的围手术期疗效和脑卒中预防作用.

    作者:李攀峰;王兵;厉建林;崔文军;李阳;赵磊;吴斐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DDD起搏器心房起搏比例对植入后心房高频事件的影响

    目的:研究心房起搏比例对DDD起搏器植入后心房高频事件的影响.方法:DDD起搏器植入后打开房性心律失常高频事件记录功能,心房高频事件触发记录的标准为心房频率≥180次/min并且持续20个心动周期.将心房起搏比例大于40%设为高心房起搏比例组,心房起搏比例小于40%设为低心房起搏比例组.比较两组间心房高频事件的每月发作频率、首次心房颤动的发作时间,并绘制关于心房高频事件的Kaplan-Meier曲线.结果:与低心房起搏比例组相比,高心房起搏比例组心房高频事件的每月发作频率显著更低,首次心房颤动的发作时间显著更晚.Kaplan-Meier曲线显示随着随访时间的延长,高心房起搏比例组心房高频事件的累计发生率更低.结论:较高的心房起搏比例对于DDD起搏器植入术后快速房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具有抑制作用.

    作者:乔青;徐伟;李晓宏;蓝荣芳;狄文成;余洪松;吉文庆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C-反应蛋白和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结果的比对分析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检测结果的可比性.方法:依据EP9-A2文件进行方法间的比对分析,并检测两种测量方法的功能灵敏度.结果:PPI仪器的CRP和BNII仪器的hs-CRP检测结果的线性回归方程为:y=0.91x+0.146,R2=0.998.样品浓度为0.1 mg/L时,两台仪器的重复性试验CV值均小于20%.结论:PPI仪器的CRP与BNII的hs-CRP检测结果可比,灵敏度性能相当.

    作者:韩丽乔;庄俊华;柯培峰;李云;郑松柏;黄宪章;王建兵 刊期: 2013年第19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