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秋;王建红;熊伟明;田晶;蒋伟;肖胜军;何晓松;雷迅
目的:探讨不同时间单肺通气后大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可溶性E选择素(sE选择素)表达的变化.方法: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成5组各6只,对照组行双肺通气,01组、02组、03组、04组分别为将气管切开后将导管插入右侧主支气管行右侧肺单肺通气1/2、1、2.4 h,听诊确定左侧肺萎陷.实验结束后检测肺组织中TNF-α和IL-8含量;用ELISA法检测血浆中sE-选择素、肺组织和血浆中VEGF的表达;电镜观察肺组织超微结构变化.结果:肺组织中TNF-α和IL-8含量随着单肺通气时间延长而逐步升高;SE-选择素在大鼠单肺通气1、2、4 h血浆中的表达较正常组显著升高(P<0.05);VEGF在大鼠单肺通气4 h组肺组织中的表达较正常组显著降低(P<0.05),而在该组血浆中的表达较正常组显著升高(P<0.05);实验组电镜下细胞的超微结构改变,板层小体排空,线粒体损伤等改变.结论:长时间单肺通气可以导致急性肺损伤(ALI),sE-选择素及VEGF在大鼠ALI形成过程中起着一定的作用.
作者:杨建;潘灵辉;林飞;钱卫;黄宇;杜学柯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运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定性检测104例发病3 h内胸痛患者的血H-FABP,比较其与心肌肌钙蛋白(cTnI)、肌酸激酶同功酶MB(CK-MB)、肌红蛋白(MYO)诊断早期AMI的敏感度、特异度.结果:入选患者中终确诊为AMI患者50例,非AMI 54例.H-FABP、cTnI、CK-MB和MYO检出AMI的敏感度分别为88.00%、68.00%、64.00%和84.00%,H-FABP显著高于cTnI和CK-MB(均P<0.05),与MYO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检测特异度分别为90.74%、87.04%、85.19%和70.37%,H-FABP显著高于MYO(P<0.05),分别与cTnI和CK-MB比较均无显著差异(均P>0.05).在四种心肌损伤标志物中,H-FABP的准确诊断指数高.结论:H-FABP用于AMI早期诊断具有快速、简便,灵敏度和特异度高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吕娇凤;谢爱民;姚全良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组织因子(tissue factor,TF)是一种跨膜糖蛋白.为人所熟知的功能是启动凝血途径.TF结合FⅦa/Ⅶa,形成TF-Ⅶa复合物激活FX、FⅨ.然而,此类发现却没有指明这些TF的来源.这种跨膜糖蛋白名字的由来已久,长期以来占主导地位的概念就是它仅存在于血管外组织,只有当组织损伤、内皮破坏、粥样硬化脂质斑块破裂等情况发生时,才会暴露于血液中作为辅助因子发挥作用,当需要纤维蛋白沉积在合适的位置时,或正常止血及血栓形成时才会将TF暴露于循环血中.但是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在生理情况下,TF不仅存在于血管外组织细胞中,也存在于循环血细胞中,且在血小板中可检测出.
作者:宋琪;张一梅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了解德州市城镇职工身体质量指数(BMI)分布情况,探讨BMI与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病等慢性病的关系.方法:利用德州市城镇职工体检的资料,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不同人群BMI的差异,探讨BMI与常见慢性病发病率的关联性.结果:影响城镇职工BMI的因素有性别、年龄、单位性质等,男性超重和肥胖的发病率高于女性.从年龄分布看,55~64岁年龄组超重和肥胖的发病率高.不同单位性质人员的超重和肥胖的发病率具有显著差异.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超重和肥胖与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病、糖尿病、高脂血症、脂肪肝、高尿酸血症呈正相关;男性和高年龄组超重和肥胖率高于女性和低年龄组,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超重和肥胖率高于企业和个体从业人员.结论:不同人群的BMI分布具有差异,男性、55~64岁年龄组人群和机关事业单位职工BMI超标率较高,BMI与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高脂血症、脂肪肝、高尿酸血症患病率呈正相关,需要引起更多的重视与关注.
作者:吴继卫;张明霞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研究机械通气患者经气管导管抽吸物(EA)中可溶性髓系细胞表达触发受体-1(sTREM-1)预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断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诊断方法,纳入2010年3月至2011年3月间在我院确诊VAP的4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重症VAP28例,同时设对照组23例,测定抗生素治疗前EA中sTREM-1、血清CRP、IL-6,并计算CPIS评分.结果:VAP患者EA中sTREM-1、血清中CRP、IL-6和CPIS评分均显著高于非VAP组(均P<0.05),且重症VAP组EA中sTREM-1、血清中CRP、IL-6和CPIS评分显著高于非重症VAP组(均P<0.05).做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预测VAP时,EA中sTREM-1>68.7 pg/mL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81.8%和87.0%,预测重症VAP时,EA中sTREM-1>109.3 ps/mL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89.3%和87.5%,较CRP、IL-6及CPIS的敏感性及特异性高.结论:EA中sTREM-1浓度可作为VAP早期诊断的有效指标,其亦可作为预测重症VAP的指标,可与其他炎症因子联合检测,以提高对VAP及重症VAP的早期诊断率.
作者:王继鹏;王立新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应用射频热凝靶点消融加神经根周围药物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对3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经C臂机或CT影像导引下,行突出椎间盘组织射频热凝治疗及相应椎间孔内神经根周围注射泼尼松龙等混合药液.结果:本组患者均治愈出院,无并发症出现.按改良Nakai标准:优21例,良13例,可4例,差0例,优良率89.47%.结论:射频热凝靶点消融加神经根周围药物注射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有效方法,并具有微创、安全、疗效确切、并发症少等特点.
作者:刘云;陈爱琴;徐荣华;许辅端;杨志勇;许小敏 刊期: 2012年第04期
胎儿畸形是指因内在发育异常而引起的身体某器官结构异常[1].B超因无创、无辐射、可动态观察等优点,成为诊断胎儿畸形的首选检查方式.本文对2007年1月至2010年11月经我院产前超声诊断并经引产或产后证实的先天性胎儿畸形诊断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高亚莉;王婷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探究在苏北地区布-加综合征(BCS)患者MPLW515L/K的突变情况,为发病机制的研究,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102例BCS患者和102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从全血中提取DNA,采用等位基因特异性聚合酶链式反应(AS-PCR)及基因测序方法检测MPLW515L/K的突变情况.结果:102例BCS病例组及102例健康对照均未发现MPLW515L/K的突变.结论:BCS发病可能与MPLW515L/K的突变没有相关性.
作者:朱子清;李胜利;张静;孙桂香;祖茂衡;陆召军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消瘤汤对大肠移植癌VEGF-A、VEGF-C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SPF级裸小鼠100只随机分为治疗组(消瘤汤组、Ⅱ组及Ⅲ组)和对照组,取结直肠癌患者新鲜手术标本切成小植块移植到裸鼠皮下,肿瘤成长后再分别取小植块经手术移植到一批裸鼠结肠系膜侧.移植后.消瘤汤组给予消瘤汤灌胃,Ⅱ组给予贝伐单抗静脉注射,Ⅲ组给予消瘤汤灌胃+贝伐单抗静脉注射,为对照组给予蒸馏水灌胃,观察治疗组和对照组对大肠移植癌VEGF-A、VEGF-C蛋白表达情况及裸鼠存活率.结果:消瘤汤组、Ⅱ组和Ⅲ组的抑制结直肠癌VEGF-A、VEGF-C蛋白表达的平均灰度值的比值分别为[(0.83±0.16)和(0.93±0.23)]、[(0.82±O.15)和(0.92±0.21)]、[(0.85±0.17)和(0.95±0.25)]明显低于对照组[(1.89±0.82)和(1.80±0.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消瘤汤组与Ⅱ组及Ⅲ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抑制结直肠癌VEGF-A、VEGF-C蛋白表达明显优于对照组.各治疗组裸鼠存活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消瘤汤组存活率与Ⅱ组及Ⅲ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瘤汤能提高裸鼠存活率,其作用机制之一可能是通过抑制结直肠癌VEGF-A、VEGF-C蛋白表达而发挥抗肿瘤的作用.
作者:陈明科;曾家耀;江现强;傅汉锟;李秋红;陈娜;贺志强;邓小细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比较外侧小切口髋关节前入路与后外侧入路在初次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效果及优缺点.方法:选取2009年3月至2011年3月在我院初次单侧人工全髋置换40例.随机分为外侧小切口髋关节前入路组(A组)和后外侧入路组(B组),每组20例.比较两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问,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下床行走时间及术前、术后髋关节Harris评分.结果:A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下床行走时间,术后早期(1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均优于B组(P<0.05),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术后晚期(6个月)Harri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外侧小切口髋关节前入路在初次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组织损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是初次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较好的入路方式.
作者:谢忠志;梁斌;尹东;韦敏克;陈峰;王贤;曾佳兴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研究轻度认知障碍(MCI)患者血清中Tau蛋白和β淀粉样蛋白1-42(Aβ1-42)、磷酸化Tau(P-tau)的含量.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36例MCI患者,30例老年性痴呆(AD)患者,36例健康者血清中Tau蛋白和β淀粉样蛋白1-42(Aβ1-42):磷酸化Tau(P-tau)水平.结果:MCI组血清中Tau蛋白浓度与对照组、AD组比较有升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CI组患者血清中的Aβ1-42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血清中的Aβ1-42的浓度与A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磷酸化Tau(P-tau)蛋白的浓度与对照组、A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CI患者血清中Tau蛋白、Aβ1-42、及磷酸化Tau(P-tau)浓度异常情况,与疾病的严重程度相关.
作者:吴婧琳;孟庆慧;侯文霞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评价虹膜拉钩辅助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眼科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间采用虹膜拉钩辅助下进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的28例(28眼)外伤导致小瞳孔的外伤性视网膜脱离病例,分析手术效果、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在虹膜拉钩辅助下,术中视野明显改善,术后23眼(82.1%)手术获得视网膜解剖复位,2眼术中发生短暂虹膜出血,1眼术后一过性前房积血,所有眼术后出现葡萄膜炎反应和不同程度的瞳孔缘锯齿形缺损,未观察到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虹膜拉钩辅助下进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对治疗伴随有小瞳孔的外伤性视网膜脱离有一定的实用性,可改善手术视野,便于处理周边视网膜病变和基底部玻璃体.
作者:吴敏;肖丽波;郭玉敏 刊期: 2012年第04期
全世界每年因脓毒症而死的人数是惊人的,且其发生率呈逐年递增,但脓毒症的疗效却没有得到明显提高[1].脓毒症的发病机制复杂,仅通过患者症状和体征来进行诊断和分层是极其困难的,但脓毒症的早期诊断和分层对于及时或特异地给予治疗是十分重要的[2].
作者:艾红梅 刊期: 2012年第04期
子宫切除术是妇科常见的手术之一,近几年腹腔镜下进行该手术已逐渐在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医院内推广,目前主要在腹腔镜筋膜内全子宫切除术((CISH)、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LTH)[1].我院1996年开展腹腔镜下手术,2000年在浙江省率先开展腹腔镜下各种子宫切除术,2008年12月起逐步采用改良式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2009年6月起在科内推广改良式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术式.现将2009年6月至2010年6月改良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86例及常规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组70例的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作者:卢洁芳;郑红枫;吕伟超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了解未分化脊柱关节病(uSpA)的临床特点及发展规律.方法:选择2000年1月至2010年6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风湿免疫科病房和门诊就诊的、资料完整的436例uSpA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临床资料搜集并随访.结果:436例患者其中男284例,女152例,男女性别比为1.9:1.患者年龄13-54岁,平均25±7岁,平均病程为(31±10.7)月.首发症状以腰背部疼痛为多见(55.2%),其次为附着点部位、臀部、膝关节、髋关节疼痛,阳性率分别为47.7%,36.2%,31.2%和27.1%.经治疗随诊发现有74例(17.0%)症状消失,129例(29.6%)仍为uSpA,余233例(53.4%)转归为其他疾病.分化为可分类的SpA 192例(44.0%),演变为其他风湿性疾病为41例(9.4%).结论:未分化脊柱关节病临床表现多样,并容易向其他类型的脊柱关节病转化,需临床密切观察随访有利于早期诊断和治疗.
作者:张科;邱茜;袁诗雯;劳敏曦;梁柳琴 刊期: 2012年第04期
2008年4月至2011年4月,我院采用关节镜下辅助小切口治疗髌股关节炎(PFOA)31例,临床取得良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31例,其中男6例,女25例;年龄58~70岁,双膝关节发病12例,单侧发病19例,病程3个月~19年.
作者:危立军;罗军;沈烈军;黄明;柴重喜 刊期: 2012年第04期
多器官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是临床常见危重症,病死率高,发病机制复杂.MODS是过度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ion response syndrome,SIRS)或过度代偿性全身抗炎反应综合征(compensatory ant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CARS)引起的多器官功能障碍.
作者:王鹏;余旻 刊期: 2012年第04期
前置胎盘是妊娠晚期严重的并发症.也是妊娠晚期阴道流血常见的原因[1],产科的急症和重症,而现代产科领域剖宫产是解决高危妊娠的一个重要途径,剖宫产后凶险性前置胎盘发生率也随之增加,而凶险性前置胎盘易并发胎盘植入,并发胎盘植入进一步增加出血的风险及出血量,常常导致不可预见的大出血,不易控制,很大程度增加了产科急症子宫切除的概率,甚至危及产妇生命[2].
作者:陈英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比较体外培养的四种人源肝细胞系CL-1、HepFMMU、HepG2、C3A生物学与功能特性的异同,初步评价其应用于生物人工肝的可行性,为其在组织工程学研究和临床医学中的应用奠定基础.方法:4种肝细胞在接种密度相同的条件下培养7 d,观察4种细胞形态特征和功能状态,检测培养液中白蛋白、尿素及安定代谢量.结果:4种肝细胞系均具有较快的生长速度,功能学比较C3A具有良好的白蛋白合成和安定代谢功能;CL-1具有良好的尿素合成功能.结论:4种肝细胞具有良好的增殖能力,C3A具有良好的白蛋白合成及安定代谢能力,但其尿素合成能力较差,需进一步改进;CL-1具有较好的尿素合成能力,但其安定代谢和白蛋白合成功能较差;HepFMMU功能较差,不适宜用于生物人工肝.
作者:吴青松;李治国;刘广波;高毅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通过对25例双向Glenn术病例的回顾性分析,评价不同年龄患儿行非体外循环双向格林分流术的手术效果.方法:选取2007年3月至2010年11月,25例接受了非体外循环下双向格林分流术的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病例.分为低年龄组(年龄<3岁)和高年龄组(年龄>3岁),对两组间术前、术后的经皮血氧饱和度、术后的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住院时间等进行比较.结果:全组无死亡,所有患儿发绀明显减轻,顺利出院.低年龄组患儿出院时动脉血氧饱和度高于高年龄组,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短于高年龄组,住院时间短于高体重组.结论:低年龄患儿行非体外循环下双向Glenn术手术效果要好于高年龄组,提倡对于复杂的难以一期根治的先天性心脏病应行早期干预.
作者:刘艳超;李强;孟自力;贺延法;齐杰 刊期: 2012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