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丝裂霉素及卡介苗单独用药与联合用药预防膀胱肿瘤复发有效性meta分析

王伟;张杰;周晓光;许明伟;程凯

关键词:膀胱肿瘤, 表浅性膀胱癌, 卡介苗, 丝裂霉素, Meta分析
摘要:目的:评价丝裂霉素及卡介苗单独用药与联合用药膀胱灌注预防膀胱肿瘤复发的有效性.方法:运用Cochrane系统评价的方法,采用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图书馆、CNKI、万方数据库等文献资料库.纳入丝裂霉素及卡介苗单独用药与联合用药预防膀胱肿瘤复发有效性的随机对照试验.结果:共纳入4个符合要求的RCT研究,共648例患者;所纳入的研究根据随机方法、分配隐藏、盲法、失访、意向性分析和基线情况的描述对纳入研究进行质量评价,结果质量均为B级.meta分析结果显示:单独膀胱灌注丝裂霉素或卡介苗,膀胱癌复发率与联合用药比较,OR=0.65,P<0.0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膀胱癌进展率单独用药与联合用药比较,OR=0.51,P=0.05,尚不能认为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后联合应用丝裂霉素与卡介苗单相比单独用药可更好预防膀胱肿瘤复发.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术中胆道镜检查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术119例疗效分析

    随着胆道镜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及生物相容性佳的无损伤缝线的应用,胆总管探查术后一期缝合在临床上已经开始应用.现对我院从2006年12月到2010年7月的119例行胆总管探查后一期缝合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共119例,男43例,女76例,年龄15~82岁,平均56.6岁.术前所有病例均经B超、CT和(或)磁共振胆胰管成像(MRCP)检查,其中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55例,单纯胆总管结石35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息肉1例,肝内外胆管结石6例(结石位于一级或二级胆管内),阴性探查22例.其中腹腔镜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术59例,开腹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术60例.

    作者:金约朋;宋其同;周蒙滔;谢少华;孙洪伟;施红旗;张启瑜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胱抑素C及同型半胱氨酸的血清含量与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小球滤过率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通过检测血胱抑素C(Cystatin C,CysC)、同型半胱氨(Homocysteine,Hcy)浓度及尿白蛋白清除率(urine albumin excretion rate,UAER)在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进程中的变化以及与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GFR)的相关性,探讨其在DN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共47例患者,根据肾小球滤过率将其分为早期糖尿病肾病组(early-DN组,GFR≥60 mL/min)及晚期糖尿病肾病组(end-DN组,GFR<60 mL/min),比较两组间CysC、Hcy的变化以及与肾小球滤过率的相关性.结果:end-DN组CysC、UAER均高于early-DN组(P<0.01).相关分析显示肾小球滤过率与CysC、Hcy、UAER负相关(r=-0.584,P=0.000;r=-0.547,P=0.000;r=-0.507,P=0.000),在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Ⅱ、Ⅲ期,肾小球滤过率与CysC、Hcy负相关(r=-0.617,P=0.000;r=-0.431,P=0.018).结论:糖尿病患者中,伴随慢性肾脏病进程,CysC、Hcy、UAER逐渐升高,尤其在CKD Ⅱ、Ⅲ期,CysC、Hcy联合检测与UAER比较,能更好的反应糖尿病肾病肾小球滤过功能异常.

    作者:丁波;张倩;吴锦丹;朱余兵;马建华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先天性脊柱侧弯、法洛四联征合并有十三个胸椎、十三对肋骨1例

    患儿男,4岁半,因发现脊柱侧弯4年余入院.患儿母亲诉患儿出生后不久即被发现躯干向右侧弯曲,弯曲程度随年龄增大.目前行走无明显不稳.大小便正常.既往史:1岁左右因感冒,体检时发现有法洛四联症,于2岁半在我院心胸外科手术治疗,痊愈出院.个人史:患儿系早产儿,母亲患有妊高症,妊32周后剖腹产,出生后放置温箱重症监护半月后转普通病房.发育情况同普通小孩.

    作者:李光;张年凤;王冰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普迪斯线在胃肠道肿瘤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评价普迪斯线在胃肠道肿瘤手术中关腹的效果.方法:回顾性比较2002-2004年和2008-2010年间两组各120例患者,分析丝线分层关腹组和普迪斯线全层关腹组的数据源,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全层缝合组手术耗时明显比分层缝合组少[(5.21±0.78)min vs.(10.56±0.97)min],且术中不宜发生腹膜撕裂;切口感染、脂肪液化和切口裂开两组间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全层缝合组出现切口疝1例(0.83%),分层缝合组4例(3.33%),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肠道肿瘤手术中应用普迪斯线进行全层连续缝合关腹是一种安全、快捷、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耿鹏;牛跃平;任潇毅;杜绍先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血管紧张素Ⅱ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衰老及苦碟子注射液的干预研究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衰老的诱导作用,及苦碟子注射液的干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HUVECs,用AngⅡ(在10-6mol/L AngⅡ的DMEM培养液中48 h)干预,分为实验对照组、AngⅡ诱导组和苦碟子注射液组(给予AngⅡ刺激前1 h先加用10%苦碟子注射液).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存活率,以衰老相关β-半乳糖苷酶活性和细胞的增殖能力两种衰老标志物为主要观察指标.其中衰老相关β-半乳糖苷酶活性采用免疫化学染色方法,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来反应细胞的增殖能力:利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小凹蛋白-1(Caveolin-1,Cav-1)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ngⅡ诱导组细胞存活率明显下降,β-gal阳性染色率明显增多,细胞周期多停滞于G0/G1期,S期细胞逐渐减少,Cav-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上调,表明AngⅡ成功诱导了HUVECs衰老,而给予苦碟子注射液干预后上述变化改善.结论:苦碟子注射液可以延缓AngⅡ诱导HUVECs衰老.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Cav-1蛋白表达有关.

    作者:邹美圣;刘凌;刘泽;王鲁妮;吴军;王伟;封菊香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脂联素与冠脉临界病变斑块易损性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通过将冠心病患者血浆脂联素(APN)水平与冠脉血管内超声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初步探讨APN对冠脉临界病变斑块易损性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经冠脉造影证实的16例冠脉正常者(对照组)与32例冠心病患者(冠脉直径狭窄40%~70%)的空腹血浆脂联素水平,同时检测血脂、血糖、体重指数(BMI)等指标的水平.32例冠心痛患者采用血管内超声测定冠脉斑块的易损性,评价脂联素与冠脉斑块易损性的相关性.结果:(1)稳定斑块组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C)较易损斑块组低(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较易损斑块组高(P<0.05).(2)APN与LDL-C、TC、TG呈负相关(r=-0.633,r=-0.359,r=-0.304,P值均<0.05),与HDL-C呈正相关(r=0.784,P<0.05).(3)APN水平与斑块易损性呈显著负相关(r=-0.559,P<0.01),其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5.7%、66.7%、76.79%、78.39%.结论:检测血浆脂联素水平对冠脉斑块易损性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作者:刘杰;李凌;陶海龙;赵荫涛;乔永涛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三七总皂甙片对药物涂层支架植入术后早期ADP诱导的血小板凝集的影响

    目的:探讨三七总皂甙片对药物涂层支架植入术后早期ADP诱导的血小板凝集的影响.方法:选取药物涂层支架术后患者108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口服三七总皂甙片+氟吡格雷75 mg+阿司匹林100 mg,常规剂量组口服氟吡格雷75 mg+阿司匹林100 mg,两组患者分别于双重抗血小板药物使用前、使用后静脉取血以血栓弹力图检测AA介导的血小板聚集率、ADP介导的血小板聚集率,并进行安全性实验室检查,记录药物不良反应事件.结果:观察组服药后24 h、2 d、3 d、1周、1个月较服药前ADP、AA明显降低,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服药后24 h、2 d、3 d、1周、1个月较常规剂量组ADP明显降低,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服药后24 h、2 d、3 d、1周、1个月较常规剂量组AA无变化,P>0.05,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三七总皂甙片+氯吡格雷+阿司匹林组较常规剂量氯吡格雷+阿司匹林组可在药物涂层支架术后早期进一步降低ADP介导血小板聚集率水平,并且两组患者安全性相似.

    作者:陈妍;马健;杨燕;王玉甫;齐宝庆;孟康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细菌脂多糖对人树突状细胞分化成熟及表达PD-L1的影响及意义

    目的:探讨细菌脂多糖(LPS)对树突状细胞分化、成熟及表达PD-L1的影响.方法:获取人外周血单核细胞来源的树突状细胞(DC),加入不同浓度LPS,流式细胞仪分析CD11c、CD80、CD86及PD-L1表达变化,MTT法测定其刺激T细胞增殖能力,ELISA测定培养上清液IL-12的水平.结果:DC表达CD80/CD86在刺激浓度为10μg/mL时达高峰,后逐渐下降;PD-L1的表达与CD80/CD86一致;而在持续刺激组CD11c、CD80、CD86和PD-L1均呈低水平表达.短期刺激浓度为1.0 μg/mL时,DC刺激T细胞增殖能力强,高于或低于此浓度刺激能力均下降.持续刺激组刺激T细胞增殖的能力弱.培养上清液中IL-12的水平与T细胞增殖能力一致.结论:高浓度LPS可抑制DC成熟,一定浓度持续刺激可抑制单核细胞向DC分化;PD-L1分子随着DC成熟表达增高,提示PD-L1表达有助于维持适度而有效的免疫应答.

    作者:申健;何阳胜;张魏巍;张瑞环;刘芃;缪绯;刘映峰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胎盘植入经子宫动脉化疗栓塞后的结局分析

    胎盘植入为胎盘绒毛侵入肌层,常引起产后大出血、子宫穿孔、继发感染等重症急诊子宫切除率高.由于剖宫产率增高、高龄孕妇增多、前置胎盘等因素,胎盘植入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约为0.2%~0.4%[1-2].本文通过分析胎盘植入治疗后的结局,探讨子宫动脉化疗栓塞在经阴道分娩胎盘植入中的应用.

    作者:瞿大成;范波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两种暂封材料在Ⅱ类洞的临床疗效比较

    暂封材料的封闭性能直接影响牙齿根管治疗封药和窝洞永久充填的效果,Ⅱ类洞的充填物更易受到牙合力影响出现微渗漏甚至脱落,暂封难度远较Ⅰ类洞高这[1-2].作者选用临床中广泛使用的两种暂封材料Caviton暂封膏和氧化锌丁香酚水门汀,比较两者的封闭效果.

    作者:李淑婷;关则任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厚朴排气合剂在机械通气并发腹胀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厚朴排气合剂对机械通气伴有腹胀患者的疗效.方法:将40例行机械通气伴有腹胀的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在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给予机械通气,胃肠减压治疗;治疗组口服厚朴排气合剂治疗,对照组口服吗丁啉治疗,48 h后观察疗效.就两组患者疗效:腹内压、腹围和胃肠道症状及机械通气方面的指标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组患者总体疗效优于对照组患者(80%vs.50.0%,P<0.01).结论:厚朴排气合剂治疗机械通气并发腹胀的患者中疗效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庞凯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CASP3与Cleaved-CASP3在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探讨凋亡信号分子CASP3、C-CASP3在肺癌与癌旁中的表达差异及其与临床参数的关系意义.方法:制备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癌与癌旁组织石蜡标本的组织芯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分析CASP3、C-CASP3凋亡分子在组织中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非配对的癌(n=139)与癌旁组织(n=25)中凋亡相关分子表达水平:非参数秩和检验结果提示CASP3、C-CASP3两组间比较发现在癌组织均有显著性差异的升高表达(P<0.01);双变量相关分析显示CASP3与C-CASP3之间相关性存在统计学显著性意义.凋亡分子表达与临床病理、生存因素之间的关系:C-CASP3在非鳞癌中表达高于鳞癌(P<0.05);Kaplan Meir生存曲线法分析提示Ⅰ~Ⅱ期患者中CASP3表达水平与PFS存在负相关趋势(P=0.094).结论:肺癌组织较癌旁组织凋亡分子表达均上调,CASP3可能成为可进行药物干预的分子标志物和靶点.C-CASP3在非鳞癌中表达高于鳞癌,在非鳞癌组织类型亚群患者中CASP3更可能作为潜在的干预靶点激活为C-CASP3而促进肿瘤细胞凋亡.CASP3可能是PFS的独立预后因子.

    作者:黄健清;梁红玲;张绪超;谢至;刘海鹰;黄青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便携式可弯曲支气管镜治疗外科术后肺不张72例

    目的:探讨便携式可弯曲支气管镜(纤支镜)在术后肺不张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72例术后合并肺不张患者,行纤支镜吸痰及支气管肺泡冲洗术(BL).结果:所有病例经治疗后均取得良好效果,肺复张率为100%,无严重并发症及意外发生.结论:纤支镜对术后合并肺不张治疗效果好,安全可行,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杨晓明;李媛媛;甄永强;庄宏杰;孙开宇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MDC1、53BP1和BRCA1在喉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喉鳞状细胞癌(laryn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LSCC)中MDC1、53BP1和BRCA1三种蛋白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65例LSCC和25例瘤周组织,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MDC1、53BP1和BRCA1的表达并分析与临床病理的关系.结果:MDC1、53BP1和BRCA1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0.0%、50.8%、56.9%,与瘤周组织比较,MDC1表达升高,53BP1和BRCA1表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种蛋白的表达与性别、年龄、吸烟、肿瘤分布部位无关,MDC1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关,53BP1、BRCA1的表达与T分期,淋巴结转移相关,BRCA1与肿瘤分级程度相关.结论:MDC1、53BP1、BRCA1在LSCC中均有表达,并与肿瘤T分期,分化及淋巴结转移相关,提示三种蛋白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有一定作用.

    作者:张娜;李平;喻姗姗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柳氮磺吡啶联合来氟米特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评估柳氮磺吡啶(sulfasalazine,SSZ)联合来氟米特(leflunomide,LEF)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72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SSZ+LEF,对照组SSZ+甲氨蝶呤Methotrexate (MTX),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6及12个月监测两组患者的腰痛晨僵时间、疼痛关节数、Schober试验、扩胸度、指地距、Bath AS活动指数(DAsDAI)、Bath AS功能指数(DAsFI)、ESR、CRP水平等指标.结果:治疗12个月,SSZ+LEF组有效率为94.44%,SSZ+MTX组有效率为83.33%,两组总体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12个月两组各项指标与治疗前比腰痛晨僵时间、疼痛关节教、ESR、CRP水平、Schober试验、扩胸度、指地距、DASDAI、DASFI均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腰痛晨僵时间、ESR、CRP、DASDAI改善明显(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SSZ+LEF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

    作者:王霞;田新玮;刘春景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喹诺酮对沙门菌毒力基因hilA和invA的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

    目的:研究喹诺酮对沙门菌毒力岛基因hilA和invA的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用多阶段诱导方式体外筛选耐喹诺酮沙门菌株,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测定喹诺酮敏感株和耐药株的hilA和invA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喹诺酮敏感株相比,喹诺酮耐药株的hilA和invA的mRNA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结论:喹诺酮可导致沙门菌毒力相关基因表达水平降低,这意味着喹诺酮耐药株毒力和致病性的降低.

    作者:王玉平;沈建忠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丝裂霉素及卡介苗单独用药与联合用药预防膀胱肿瘤复发有效性meta分析

    目的:评价丝裂霉素及卡介苗单独用药与联合用药膀胱灌注预防膀胱肿瘤复发的有效性.方法:运用Cochrane系统评价的方法,采用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图书馆、CNKI、万方数据库等文献资料库.纳入丝裂霉素及卡介苗单独用药与联合用药预防膀胱肿瘤复发有效性的随机对照试验.结果:共纳入4个符合要求的RCT研究,共648例患者;所纳入的研究根据随机方法、分配隐藏、盲法、失访、意向性分析和基线情况的描述对纳入研究进行质量评价,结果质量均为B级.meta分析结果显示:单独膀胱灌注丝裂霉素或卡介苗,膀胱癌复发率与联合用药比较,OR=0.65,P<0.0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膀胱癌进展率单独用药与联合用药比较,OR=0.51,P=0.05,尚不能认为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后联合应用丝裂霉素与卡介苗单相比单独用药可更好预防膀胱肿瘤复发.

    作者:王伟;张杰;周晓光;许明伟;程凯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结核性胸膜炎患者内科胸腔镜表现

    目的:观察结核性胸膜炎患者胸腔镜下表现,提高对其特点的认识.方法:对本院2007年1月到2010年5月以胸腔积液收治入院,并终确诊为结核性胸膜炎的132例患者,对其内科胸腔镜下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32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内科胸腔镜下主要表现为3种类型:胸膜弥漫性充血水肿及粟粒性结节型;多发或散在的结节型;胸膜肥厚、纤维粘连或形成多个包裹性积液型.结论:结核性胸膜炎患者内科胸腔镜下表现以结节为主,占91.7%,结节分布以弥漫性、壁层胸膜多见.

    作者:吴欢欢;李玉苹;官岚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消瘦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使用胰岛素综合疗效

    目的:了解消瘦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使用胰岛素治疗对除血糖之外TG、HDL、BMI及早餐后30minINS、C肽的综合疗效.方法:选取8例年龄48~63岁、诊断糖尿病在1.5~6年、体质指数在16.1~18.0kg/m2、口服降糖药物亦能较好控制血糖的2型糖尿病患者,先检测其GHb、TG、HDL、BMI及早餐后30minINS、C肽,然后改为预混胰岛素(甘舒霖30R针)早、晚餐前皮下注射降糖,3个月后复查上述指标.结果:使用胰岛素治疗前后GHB、HD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TG减低,餐后30 min INS、C肽及BMI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消瘦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予以胰岛素治疗可获得血脂、胰岛功能、体重等独立于血糖之外的多重收益,可考虑早期采用.

    作者:程子安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原发性急性髓系白血病预后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原发性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为改善患者预后,延长生存期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至2010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原发性急性髓系白血病(除外AML-M3)109例,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法分析患者性别、年龄、初诊时外周血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血小板计数、骨髓涂片原始细胞百分数、细胞遗传学、首次诱导是否缓解与总生存时间(OS)及无复发生存期(RFS)的关系,log-rank检验对其可能的预后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多元比例危险率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患者完全缓解(CR)率为56.88%,中位OS为9.5个月,中位RFS为5.5个月.年龄大于60岁、细胞遗传学高危组和首次诱导化疗未获得CR的患者OS及RFS较短(P<0.05),为预后不利因素,且对预后具有独立影响.结论:根据急性髓系白血病预后相关因素可对其进行预后判断,从而为个体化分层治疗提供临床依据,对延长患者总生存时间及无病生存期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武玉慧;涂三芳;郭坤元;李玉华 刊期: 2012年第08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