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细菌脂多糖对人树突状细胞分化成熟及表达PD-L1的影响及意义

申健;何阳胜;张魏巍;张瑞环;刘芃;缪绯;刘映峰

关键词:树突状细胞, 共刺激分子, 脂多糖, PD-L1
摘要:目的:探讨细菌脂多糖(LPS)对树突状细胞分化、成熟及表达PD-L1的影响.方法:获取人外周血单核细胞来源的树突状细胞(DC),加入不同浓度LPS,流式细胞仪分析CD11c、CD80、CD86及PD-L1表达变化,MTT法测定其刺激T细胞增殖能力,ELISA测定培养上清液IL-12的水平.结果:DC表达CD80/CD86在刺激浓度为10μg/mL时达高峰,后逐渐下降;PD-L1的表达与CD80/CD86一致;而在持续刺激组CD11c、CD80、CD86和PD-L1均呈低水平表达.短期刺激浓度为1.0 μg/mL时,DC刺激T细胞增殖能力强,高于或低于此浓度刺激能力均下降.持续刺激组刺激T细胞增殖的能力弱.培养上清液中IL-12的水平与T细胞增殖能力一致.结论:高浓度LPS可抑制DC成熟,一定浓度持续刺激可抑制单核细胞向DC分化;PD-L1分子随着DC成熟表达增高,提示PD-L1表达有助于维持适度而有效的免疫应答.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食管胃交界部腺癌及其相关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

    近30年来,许多国家和地区如欧洲、北美、亚洲,均出现胃远端恶性肿瘤发病率明显下降,而食管远端和食管胃交界部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的趋势,尤以西方发达国家为著[1-2],亚洲亦有明显上升,日本Chike等[3]报道1962-1965年食管胃交界部腺癌的发病率为2.3%,2001-2005年上升到10.0%,我国的发病率也有上升倾向[4].由于食管胃交界部腺癌早期症状不明显,局部活检取材困难,早期检出率很低,影响了患者接受根治性治疗的可能性和治疗效果.

    作者:蔡丽蓉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柳氮磺吡啶联合来氟米特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评估柳氮磺吡啶(sulfasalazine,SSZ)联合来氟米特(leflunomide,LEF)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72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SSZ+LEF,对照组SSZ+甲氨蝶呤Methotrexate (MTX),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6及12个月监测两组患者的腰痛晨僵时间、疼痛关节数、Schober试验、扩胸度、指地距、Bath AS活动指数(DAsDAI)、Bath AS功能指数(DAsFI)、ESR、CRP水平等指标.结果:治疗12个月,SSZ+LEF组有效率为94.44%,SSZ+MTX组有效率为83.33%,两组总体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12个月两组各项指标与治疗前比腰痛晨僵时间、疼痛关节教、ESR、CRP水平、Schober试验、扩胸度、指地距、DASDAI、DASFI均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腰痛晨僵时间、ESR、CRP、DASDAI改善明显(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SSZ+LEF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

    作者:王霞;田新玮;刘春景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经阴道或直肠超声在输尿管结石急症中的应用价值

    输尿管结石是临床急性腰腹部疼痛中常见病、多发病,正常输尿管位于腹膜后,而中下段(盆腔段)输尿管结石由于结石小、位置深、肠气干扰重,是腹部超声显示的弱点,我们从2002年自今.尝试应用经阴道或直肠超声诊断输尿管中下段结石,赢得了临床的好评,现报道告下.

    作者:杜岳武;司徒明珠;段晓南;严赟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植入型子宫瘢痕妊娠的血管介入治疗

    目的:探讨植入型子宫瘢痕妊娠的子宫动脉栓塞术的介入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2011年在我院施行子宫动脉栓塞术联合清宫术治疗的5例植入型子宫瘢痕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5例子宫动脉栓塞术后清宫术出血平均64 mL,β-HcG术后明显下降,术后14 d下降至较低水平,术后1~2个月阴道超声复查子宫下段瘢痕处结构基本恢复正常.结论:子宫动脉栓塞术联合清宫术治疗植入型子宫瘢痕妊娠微创、高效、可重复性,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张浩;马奔;余莉萍;邓玲红;吕军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综合应用三种超声弹性成像指标鉴别甲状腺结节的良恶性

    目的:探讨综合应用超声弹性成像评分法、应变率法和应变率比值法鉴别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价值.方法:分析167例患者212个结节的超声弹性成像表现,分别用应变率、应变率比值、弹性评分进行评估每个结节的良恶性,然后再用综合法进行评估,并与病理结果作对比.分析综合法鉴别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等指标.结果:综合法鉴别甲状腺结节的良恶性的敏感度为89.6%,特异度为94.8%,准确度为92.9%,阳性预测值为90.8%,阴性预测值为94.1%,阳性然似比为17.2,阴性然似比为0.11,约登指数为0.844.结论:三种超声弹性成像技术指标的综合应用,对提高筛查甲状腺癌的准确性的价值很高.

    作者:李选峰;朱张茜;潘高云;夏建克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妇科手术口服塞来昔布联合硬膜外镇痛舒芬太尼适剂量的测定

    目的:探讨妇科手术口服塞来昔布联合硬膜外镇痛时舒芬太尼的小有效剂量及安全性,以得出此时硬膜外舒芬太尼的适剂量.方法:选择ASA Ⅰ~Ⅱ级因妇科开腹子宫切除术患者100例,分为4个亚组,每个亚组剂量选择采用修正的序贯法(modified step-up-step-down approach),各组术前30 min口服塞来昔布400 mg,手术后8 h口服塞来昔布200 mg,硬膜外麻醉穿刺间隙选择L1-2椎间隙,术中常规监测ECG、NIBP、HR、SPO2,术毕接硬膜外镇痛泵送回病房,观察相关指标.结果:比较各组患者术后各时段疼痛强度(PI),得出口服塞来昔布时,硬膜外舒芬太尼低有效剂量为30μg,组间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肠副反应、睡眠质量和镇痛满意度与剂量呈相关性.结论:通过对各亚组不同剂量舒芬太尼镇痛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的观察.可得出在口服塞来昔布联合硬膜外镇痛时.舒芬太尼获得满意镇痛效果低有效剂量为30μg组,持续镇痛满意.

    作者:唐红丽;耿武军;杨涛;王权光;陈丽梅;徐旭仲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组织因子对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功能的影响

    目的:观察组织因子对体外培养的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功能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组织因子,采用细胞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分析法及ELISA检测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因子-1(VCAM-1)及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因子-1(sICAM-1)表达的变化,并用单核细胞黏附率试验检测单核细胞黏附.结果:TF在0~1 000 pmol/L范围内以剂量依赖方式增强血管内皮细胞VCAM-1和sICAM-1的表达(P<0.01);细胞黏附试验表明TF增加单核细胞黏附率,且黏附率与加入的TF浓度呈正相关,在1 000 pmol/L时刺激作用强(P<0.01).结论:体外情况下TF能上调内皮细胞黏附分子VCAM-1及sICAM-1表达,促进单核细胞黏附,这可能在TF致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何瑞英;熊石龙;于雅璐;陈姗姗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术中胆道镜检查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术119例疗效分析

    随着胆道镜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及生物相容性佳的无损伤缝线的应用,胆总管探查术后一期缝合在临床上已经开始应用.现对我院从2006年12月到2010年7月的119例行胆总管探查后一期缝合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共119例,男43例,女76例,年龄15~82岁,平均56.6岁.术前所有病例均经B超、CT和(或)磁共振胆胰管成像(MRCP)检查,其中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55例,单纯胆总管结石35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息肉1例,肝内外胆管结石6例(结石位于一级或二级胆管内),阴性探查22例.其中腹腔镜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术59例,开腹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术60例.

    作者:金约朋;宋其同;周蒙滔;谢少华;孙洪伟;施红旗;张启瑜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普迪斯线在胃肠道肿瘤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评价普迪斯线在胃肠道肿瘤手术中关腹的效果.方法:回顾性比较2002-2004年和2008-2010年间两组各120例患者,分析丝线分层关腹组和普迪斯线全层关腹组的数据源,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全层缝合组手术耗时明显比分层缝合组少[(5.21±0.78)min vs.(10.56±0.97)min],且术中不宜发生腹膜撕裂;切口感染、脂肪液化和切口裂开两组间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全层缝合组出现切口疝1例(0.83%),分层缝合组4例(3.33%),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肠道肿瘤手术中应用普迪斯线进行全层连续缝合关腹是一种安全、快捷、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耿鹏;牛跃平;任潇毅;杜绍先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蒙药娜仁满都拉-11诱导胃癌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蒙药娜仁满都拉-11对人胃癌MGC803细胞生长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不同浓度的蒙药作用于MGC803细胞,通过MTT法检测细胞的生长情况;利用透射电镜、流式细胞术检测凋亡细胞;应用免疫组化检测Bcl-2的表达情况.结果:蒙药能抑制MGC803细胞的增殖,且呈浓度依赖性.2 mg/mL药物作用MGC803细胞48 h后,电镜和流式细胞术检测均显示蒙药能诱导胃癌细胞凋亡;Bcl-2在蒙药作用后表达明显降低.结论:娜仁可明显抑制MGC803细胞的增殖,并诱导细胞凋亡,其诱导凋亡作用可能与下调Bcl-2表达有关.

    作者:邓秀玲;王栋;刘淑萍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原发性急性髓系白血病预后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原发性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为改善患者预后,延长生存期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至2010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原发性急性髓系白血病(除外AML-M3)109例,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法分析患者性别、年龄、初诊时外周血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血小板计数、骨髓涂片原始细胞百分数、细胞遗传学、首次诱导是否缓解与总生存时间(OS)及无复发生存期(RFS)的关系,log-rank检验对其可能的预后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多元比例危险率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患者完全缓解(CR)率为56.88%,中位OS为9.5个月,中位RFS为5.5个月.年龄大于60岁、细胞遗传学高危组和首次诱导化疗未获得CR的患者OS及RFS较短(P<0.05),为预后不利因素,且对预后具有独立影响.结论:根据急性髓系白血病预后相关因素可对其进行预后判断,从而为个体化分层治疗提供临床依据,对延长患者总生存时间及无病生存期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武玉慧;涂三芳;郭坤元;李玉华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便携式可弯曲支气管镜治疗外科术后肺不张72例

    目的:探讨便携式可弯曲支气管镜(纤支镜)在术后肺不张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72例术后合并肺不张患者,行纤支镜吸痰及支气管肺泡冲洗术(BL).结果:所有病例经治疗后均取得良好效果,肺复张率为100%,无严重并发症及意外发生.结论:纤支镜对术后合并肺不张治疗效果好,安全可行,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杨晓明;李媛媛;甄永强;庄宏杰;孙开宇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新生儿急性肺损伤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ACE与新生儿ALI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ALI新生儿43例,于治疗前及发病后96 h内监测SACE及血气分析.并选取肺炎及其他疾病患儿各43例作对照.结果:ALI组患儿SACE值为(67.2±11.4)U/L,与肺炎组(41.6±15.2)U/L及其他痰病组(32.8±14.7)U/L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ALI患儿SACE值与0I值呈负相关(R2=0.8417,y=-0.099 1x+9.865 5),与A-aDpO2值呈正相关(R2=0.826 6,y=0.098 6x-2.331 1),SACE在ALI发生后24 h内显著升高(P<0.05),24-72 h趋于平稳,72 h后逐步下降.结论:新生儿ALI时SACE可在短时间内显著升高,并有一定的特异性.

    作者:梁淑文;崔其亮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JAK2、STAT1在油酸型ARDS大鼠中的作用及GCs对其调控研究

    目的:探讨JAK2/STAT1信号通路在油酸型大鼠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vndrome,ARDS)中的表达意义,以及GCs(糖皮质激素)对该通路的调控作用,以阐明ARDS发生和治疗机制.方法:成年健康雄性SD大鼠72只,随机分为Ⅰ(ARDS)组、Ⅱ(ARDS+AG490)组、Ⅲ(ARDS+GCs)组、Ⅳ(正常对照)组,每组分为2、4、8h三个时间点.腹主动脉取血,ELISA检测大鼠血清中白血病抑制因子(LIF)的含量;取肺组织做HE染色并进行病理学观察,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大鼠肺组织中STAT1 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Ⅰ、Ⅱ和Ⅲ组在各时间点LIF和STAT1 mRNA表达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Ⅱ、Ⅲ组各时间点的该促炎因子和mRNA表达水平均低于Ⅰ(ARDS)组(P<0.05);病理学观察显示:Ⅱ、Ⅲ组肺损伤程度介于Ⅰ和Ⅳ组之间.结论:JAK2/STAT1信号通路在大鼠ARDS中发挥重要作用,GCs能够抑制该通路在其中的表达,且抑制程度和对ARDS的疗效与单纯抑制JAK2/STAT通路相似,表明GCs对ARDS的治疗可能通过抑制JAK2/STAT信号通路而实现.

    作者:谭玉军;刘秀珍;张如意;张剑;刘凤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喹诺酮对沙门菌毒力基因hilA和invA的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

    目的:研究喹诺酮对沙门菌毒力岛基因hilA和invA的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用多阶段诱导方式体外筛选耐喹诺酮沙门菌株,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测定喹诺酮敏感株和耐药株的hilA和invA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喹诺酮敏感株相比,喹诺酮耐药株的hilA和invA的mRNA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结论:喹诺酮可导致沙门菌毒力相关基因表达水平降低,这意味着喹诺酮耐药株毒力和致病性的降低.

    作者:王玉平;沈建忠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自制双套管在腹膜炎手术中的应用

    腹膜炎术后容易产生腹腔内感染、瘘、积液等并发症,而如果不及时引流及处理的话,会形成腹腔脓肿、不能及时观察病情变化等,甚至造成手术失败,严重者(如:出血、吻合口瘘、胰瘘等)可危机患者生命安全.所以腹膜炎术后如何选择有效理想的腹腔引流技术,保持引流通畅,降低腹腔感染等并发症.是我们临床上所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

    作者:杨晏东;盛金鑫;陆锦俊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胸腔积液患者胸腔积液中间皮细胞数与胸膜纤维化的相关性

    目的:研究胸腔积液患者胸腔积液中间皮细胞数与胸膜纤维化的相关性.方法:显微镜下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胸腔积液患者胸腔积液中的间皮细胞数;根据患者胸腔超声、胸片以确定胸腔积液患者有无胸膜纤维化及胸膜纤维化的严重程度,研究无胸膜纤维化组与胸膜纤维化组的间皮细胞数的差异,用相关回归分析研究胸腔积液中间皮细胞数与胸膜纤维化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胸膜纤维化组间皮细胞数明显培高,两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胸腔积液患者胸腔积液中间皮细胞数与胸膜纤维化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结论:胸膜积液中间皮细胞数增加,说明胸膜损伤重,发生胸膜纤维化的几率及严重程度增加:它可能成为观察胸腔积液患者预后的指标,对于指导临床预防及治疗胸膜纤维化有一定的意义.

    作者:王洪峰;张云霞;黄美健;汤晓燕;任娥;梁斌;冷报浪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相关研究进展

    复发性流产(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RSA)是指连续发生两次或两次以上的自然流产,近年有逐渐上升趋势,发病率约1%~5%[1],是妇产科中较难处理的疾病,直接影响患者的生殖健康.RSA病因极其复杂,其中约有50%病因不明,临床上称为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unexplained 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URSA),其具体发病机制尚不清楚.近年来,免疫因素被大家所关注,免疫职能细胞亚群的格局变化、Th1/Th2细胞因子失调、胎盘血管环境变化可能是导致RSA的重要原因.现就URSA相关细胞因子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苏琳;孙燕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护骨素和Wnt3a、Wnt5a在口腔正畸骨改建中的表达

    目的:研究大鼠磨牙移动过程中护骨素和wnt3a、wnt5a在牙周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成年Wistar大鼠,制备大鼠磨牙向近中移动的正畸牙移动模型,于牙齿移动1,3,5,7,10,14 d分别取材,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压力侧牙周组织中护骨素及wnt3a、wnt5a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护骨素在大鼠磨牙压力侧随着加力时间的增加表达逐渐增强.第7天为峰值;wnt3a、wnt5a在六个不同时间点均呈阳性表达,但与加力时间无相关关系.结论:在正畸力作用下,护骨素和Wnt3a、wnt5a的表达可能是导致成年正畸特点的分子机制之一,有可能为正畸治疗提供新的研究方向.

    作者:徐阳;秦明群;黄甲清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酒精中毒性心肌病的发病机制及法医学鉴定的研究进展

    酒精中毒性心肌病(alcoholic cardiomyopathy,ACM)是非缺血性扩张性心肌病常见的原因之一.ACM常导致心功能障碍,随着疾病的进展,患者出现明显的充血性心力衰竭和节律障碍,有很高的猝死风险[1].本文将具体阐述目前新的对于ACM的发病机制、病理学改变、临床表现以及法医病理学等方而的研究进展.1.ACM的发病机制ACM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目前研究显示,酒精对心肌细胞损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酒精介导的心肌细胞凋亡.酗酒者和高血压患者心肌细胞凋亡程度相似,与结构损伤有关.即使没有心肌受损,酗酒者的凋亡前机制也可被激活[1],机制尚未明确.

    作者:张赫男;高卫民;朱宝利 刊期: 2012年第08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