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娟;沙翔垠;杨瑞明;郑瑜;吴兴萍;郭露萍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啶预处理对离体大鼠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时左心室功能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32只,建立langendorff离体心脏模型,随机分为四组,每组8只,正常对照组(NC组),缺血再灌注损伤组(IR组),缺血预适应组(IP组),右美托咪啶预处理组(DP组).所有大鼠均缺血30 min,再灌注120 min.设定心脏稳定15 min为基础值T0、缺血前即刻为T1、缺血30 min为T2、再灌注15、45、90、120 min分别为T3、T4、T5及T6.观察各组心肌缺血再灌注后不同时间点冠脉流出量(CF)、心率(HR)及左心室功能(LVDP和±dp/dtmax).结果:与NC组相比,在T2、T3、T4、T5、T6时间点,其余各组CF和左心室功能均降低(P<0.05);与IR组相比,在T2、T3、T4、T5、T6时间点,IP组和DP组左心室功能均升高(P<0.05);与IR组和IP组相比,在T2时间点,DP组CF降低(P<0.05).结论:右美托咪啶预处理可有效改善缺血再灌注损伤时下左心室功能,对离体心脏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是否与α2-肾上腺素能受体介导有关的确切机制不是很清楚,有待进一步探讨.
作者:刘鉴;屠伟峰 刊期: 2012年第14期
目的:观察胸腺肽联合抗结核药治疗复治涂阳肺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例复治涂阳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3DTZE/9DTZ化疗方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抗结核化疗方案基础上联合胸腺肽治疗6个月.观察治疗后第6月末及第12个月末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6个月末,痰茵转阴率治疗组为78%,对照组为62%,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12个月末,痰菌转阴率治疗组为89%,对照组为74%,病灶吸收显效率治疗组为92%,对照组为79%,空洞闭合率治疗组72.1%,对照组为53.0%,两组对比差异有显著性(P< 0.05).结论:胸腺肽联合抗结核药治疗复治涂阳肺结核有较好的增强作用,能明显促进痰菌阴转、病灶吸收、空洞闭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尊杰;符慧;黄钥藩 刊期: 2012年第14期
目的:了解miRNA-21(miR-21)和其靶基因程序性细胞死亡4(programmed cell death 4,PDCD4)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情况.方法:运用原位杂交及免疫组化技术检测128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miR-21及PDCD4的表达情况,分析两者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miR-21与PDCD4的表达呈负相关,相关系数rs=0.727(P<0.01);在远处转移组中miR-21的表达高于非远处转移组(P< 0.001),PDCD4的表达则低于非远处转移组(P<0.001);两者表达均与肿瘤大小及淋巴结转移情况相关(P<0.05),而与激素受体以及绝经状况不相关(P>0.05).结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miR-21高表达与PDCD4低表达相关,其或许均能提示该病较高的恶性程度.
作者:郑文博;唐炜;潘凌霄;高进;叶熹罡 刊期: 2012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在使用罗叶泵行心室辅助时采用较低剂量肝素抗凝治疗的效果,明确合适的抗凝治疗强度.方法:自1998年5月至2010年12月共有20例患者植入罗叶泵行左心辅助或双心室辅助,所有患者在辅助期间均用肝素抗凝.根据抗凝治疗强度的不同分为高抗凝组和低抗凝组,高抗凝组14例患者,激活凝固时间(ACT)控制在180 ~ 200 s,男9例,女5例,平均年龄(49±11)岁(36~66岁),行左心辅助13例,双心室辅助1例.低抗凝组6例患者,ACT控制在145 ~ 170 s,男4例,女2例,平均年龄(53±16)岁(32 ~ 75岁),行左心辅助5例,双心室辅助1例.两组患者肝素的开始剂量均为10 U/(kg·h),根据ACT值是否在控制范围调整肝素用量.结果:在高抗凝组和低抗凝组,术后2d平均每天的胸液量分别为(856±163)mL和(715±147)mL(P< 0.05).再次开胸止血分别为3例(21.4%)和1例(16.7%).在高抗凝组发生脑出血和消化道出血各1例,而低抗凝组未出现脑出血和消化道出血病例.在高抗凝组和低抗凝组成功撤离心室辅助装置的患者分别为5例(35.7%)和5例(83.3%)(P<0.05),存活出院分别为4例(28.5%)和4例(66.7%)(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血栓栓塞并发症.结论:在使用罗叶泵行心室辅助的患者,可减少肝素用量,ACT控制在145 ~ 170 s之间是安全有效的,可减少与抗凝治疗有关的出血并发症,提高抢救成功率.
作者:黄焕雷;肖学钧;范瑞新;成安衡;吴岳恒;熊卫萍 刊期: 2012年第14期
目的:构建肺腺癌A549细胞的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研究按昼夜的不同时辰给予培美曲塞是否可以提高疗效和降低副作用.方法:常规方法体外培养肺腺癌A549细胞.统一光照条件下饲养裸鼠,光照时间(7:00~19:00),黑暗时间(19:00~7:00).在裸鼠的皮下接种约1×107个肺腺癌细胞,待肿瘤体积生长至0.5~1.5cm3,随机将荷瘤鼠分为4组,每组5只,其中3组严格按照每昼夜24 h的三个时辰即早晨7点(光照后0h)、中午15点(光照后8h)和晚间23点(光照后16h)进行腹腔给药,第4组为对照组,腹腔给予同样体积的生理盐水.培美曲塞按照150 mg/kg给予,每天1次,连续4d.以后每周测量瘤体积和裸鼠的体重,绘制瘤体的生长曲线、体重生长曲线、称重瘤和计算抑瘤率.结果:培美曲塞对肺腺癌裸鼠移植瘤有疗效,其中7h组抑瘤率大(P=0.000),瘤体积生长慢(P=0.032),体重增长较快(P=0.041).结论:培美曲塞对肺腺癌移植瘤裸鼠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疗效及毒副作用呈现时辰节律变化,7h组疗效佳.
作者:周守兵;蒋华;李文娟;房新建 刊期: 2012年第14期
目的:观察强脉冲光联合胶原贴敷料治疗面部寻常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78例寻常痤疮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9例,强脉冲光治疗后使用胶原贴敷料两周;对照组39例,强脉冲光治疗组.两组患者均进行1个疗程的强脉冲光治疗.结果:治疗组痤疮皮损改善有效率(92.31%)明显高于对照组(71.79%)(P<0.05);治疗后皮肤干燥、潮红、瘙痒敏感的发生率治疗组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脉冲光联合胶原贴敷料治疗面部寻常痤疮疗效优于单纯强脉冲光治疗.
作者:马琼;孙素姣;王燕;段静娴;陈丽华 刊期: 2012年第14期
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HFMD)是由多种人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是我国法定报告管理的丙类传染病.临床诊断标准以发热,手、足、口及臀部出现斑丘疹为主要表现,多发生于5岁以下的婴幼儿,尤以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高[1],成人也可感染,但报道甚少,现将我院自2010年4月至2011年11月间收治的5例发生于成人的HFMD作一总结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杨朝晖;徐耀;秦承志;王成宝 刊期: 2012年第14期
目的:系统评价国内使用免疫吸附治疗狼疮性肾炎(LN)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检索时间均从建库至2010年12月,全面收集国内使用免疫吸附治疗LN的随机临床对照试验的文献,采用RevMan 4.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6篇文章进入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激素和环磷酰胺(CTX)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免疫吸附治疗LN的临床缓解率(RR=0.92,95%CI:1.08 ~ 1.45)和完全缓解率(RR=0.79,95%CI:0.85~1.62)高于单纯激素和CTX治疗组,远期复发率率低于单纯激素和CTX治疗组(RR=1.32,95%CI:1.75 ~ 11.75).免疫吸附联合激素和CTX治疗组的IgG (MD=-0.78,95%CI:-1.38 ~-0.49)、24 h蛋白尿(MD=-0.68,95%CI:-1.54 ~-0.32)、Scr(MD=-4.26,95%CI:-12.38 ~-0.79)、BUN(MD =-1.48,95%CI:-10.07~-9.35),ANA(MD =-0.83,95%CI:-1.12 ~-8.35)显著低于单纯激素和CTX治疗组.结论:本系统评价结果显示,在激素和CTX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免疫吸附治疗LN具有疗效明显、不良反应少、耐受性好等优点,但由于纳入研究样本量小且质量较低,上述结论尚需要高质量、大样本的随机双盲对照试验予以明确.
作者:肖洁;张路家 刊期: 2012年第14期
目的:检测胰腺癌组织EGFR、KRAS、BRAF基因突变状况,为胰腺癌EGFR靶向治疗研究奠定基础.方法:提取胰腺癌及胰腺良性病变石蜡组织切片中基因组DNA,PCR扩增EGFR 18、19、21外显子片段,KRAS2、3外显子片段,BRAF15外显子片段,采用直接测序法检测其突变状况.结果:32例胰腺癌患者中有24例患者存在KRAS基因突变,10例良性病变组织均未发现突变,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4.57,P=1.35× 10-4),其中22例12密码子突变(G12D14例,G12V8例);2例61密码子突变(Q61L).所有检测样本中未见BRAF突变.共3例EGFR突变,其中包括1例19外显子突变(de1746-750),2例21外显子突变(L858R),10例良性病变组织未见突变.结论:在胰腺癌中KRAS基因突变可能为EGFR通路失调的主要原因,其次是EGFR突变,BRAF突变未见.
作者:秦玉璇;李东风;李良芳;谢至;梅平;刘艳辉;李子俊 刊期: 2012年第14期
目的:探讨脉波指示剂连续心排血量监测(PiCCO)技术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合并感染性休克的老年患者早期目标导向治疗(EGDT)中的临床指导价值.方法:将88例ARDS合并感染性休克的老年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PiCCO技术指导下EGDT,对照组按规常进行EGDT.记录两组患者6、24 h各项参数,6、24 h达标率及30 d病死率等参数.结果:治疗组6、24 h复苏液体量显著多于对照组(P<0.01),血管活性药物用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复苏24 h的MAP、CVP、ScvO2、每小时尿量、氧合指数(PaO2/FiO2)、全心舒张末期容积指数(GEDI)、胸腔内血容量指数(ITBVI)、心排指数(CI)、6、24 h达标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乳酸浓度(Lac)、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全身血管阻力指数(SVRI)、肺血管通透性指数(PVPI)、30 d病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PiCCO指导下液体复苏在ARDS合并感染性休克的老年患者EGDT中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李宙;覃铁和;王首红;郭伟新;李汉彪;李洁;黄道政;梁骏 刊期: 2012年第14期
目的:观察玻璃体腔内注射曲安奈德治疗渗出型老年性黄斑变性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渗出型老年性黄斑变性患者11例11眼为治疗组,收集同期7例患者为对照组.治疗组患者均接受玻璃体腔内注射曲安奈德4 mg.对照组采用保守治疗.观察术前术后视力及眼压情况,荧光造影及光学相干视网膜断层成像检测黄斑情况.结果:治疗组术后患者视力均有提高,术后3个月视力提高明显平均值0.32±0.12.术后视力提高值与术前视力呈负相关.术后眼压值升高,术后1个月眼压值为(20.15±9.45) mmHg,术后3个月眼压值降至正常范围,平均眼压值(18.57±8.76)mmHg.术后3个月黄斑中心凹厚度变薄为(219.12±12.81)μm.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术后3个月视力有明显提高,黄斑中心凹厚度明显变薄.结论:玻璃体腔内注射曲安奈德能有效提高渗出型老年性黄斑变性患者的视力,有一过性眼压升高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
作者:彭娟;沙翔垠;杨瑞明;郑瑜;吴兴萍;郭露萍 刊期: 2012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鲍曼不动杆菌(Aba)对常用抗茵药物耐药变化趋势,为指导ICU合理用药和制定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我院急危重症医学部危重病监护一、二区患者分离出的Aba标本来源和耐药性变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07-2011年ICU共分离到Aba 477株,超过90%Aba来源于呼吸道标本,Aba的耐药情况严重,到2011年,除亚胺培南鲍(IPM)、妥布霉素(TOB)和头孢哌酮/舒巴坦(CSL)外,其余10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超过75%.耐药率低的CSL为39.1%,耐药率高的氨曲南(ATM)已达到86.9%.结论:ICU分离的Aba耐药情况严重,总体耐药率呈逐年上升趋势,CSL是本院ICU治疗Aba感染敏感的药物;加强主动检测、动态监测ICU Aba耐药性变迁,合理使用抗茵药物,有利于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
作者:孙诚;陈柳勤;叶珩;陈纯波;詹伟锋;黄伟平 刊期: 2012年第14期
我科自2004年7月至2010年3月采用T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AllmanⅢ类锁骨骨折11例患者,获得满意良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11例,男5例,女6例.年龄28 ~ 75岁,平均55.4岁,致伤原因:车祸交通伤4例,重物砸伤5例高空坠落伤2例,伤后2 ~10 d(平均6.1d)手术,其中右侧3例,左侧8例,术前均行锁骨前正位片(图1),必要时拍头倾45.前后位片及及CT扫描三维重建,按Allman分类均为Ⅲ类,分型:Ⅱ型8例,Ⅲ型3例,均应用T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固定.
作者:徐明;陶圣祥;何振华;夏春明;汪平;胡阿威;程智涛;刘胜 刊期: 2012年第14期
目的:研究三阴性及非三阴性乳腺癌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nVision法对三阴性乳腺癌、非三阴性乳腺癌及癌旁正常组织标本进行VEGF-C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VEGF-C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点之间的关系.结果:VEGF-C在三阴性乳腺癌中高表达,阳性表达率30%(9/30);VEGF-C在非三阴性乳腺癌中更高表达,阳性表达率80%(20/25);VEGF-C在癌旁组织中不表达(0/10),阳性率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三阴性乳腺癌中VEGF-C表达与患者的年龄、月经状态、肿瘤大小、淋巴结状态、分期无关(P>0.05).非三阴性乳腺癌中VEGF-C表达与患者的年龄、月经状态、肿瘤大小、分期无关(P>0.05),而与淋巴结状态有关(P<0.05).结论:VEGF-C的表达可能在促进非三阴性乳腺癌淋巴结转移中起作用.
作者:洪勇;范平;邱超学;张琴琴;王丽;唐澄海 刊期: 2012年第14期
目的:比较3种不同植骨材料联合钉棒系统在胸腰椎结核植骨融合术后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收集我院2004年8月至2009年8月胸腰椎结核124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自体骨组(A组、40例),同种异体骨组(B组、40例),BMP重组骨组(C组、44例),比较术前、术后8、16、24个月的Cobb角变化,骨融合率及临床疗效Nakai评分情况.结果:A、C组Cobb角减少、融合率、临床疗效Nakai评分均与B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A、C两组间3个指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BMP重组骨或自体骨植骨融合基本等效,较同种异体骨融合快、成功率高,BMP重组骨移植对胸腰椎结核治疗效果肯定,无骨移植取材创伤,应优先考虑使用.
作者:山富彦 刊期: 2012年第14期
目的:对3例Brugada综合征患者及其部分家系成员进行SCN5A基因突变检测.方法:提取3例Brugada综合征患者及家系成员外周血中DNA样本,设计34对引物进行多聚核苷酸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该基因28对外显子,之后对其产物进行直接测序.若有碱基变异,则与无血缘关系的103例正常样本针对该位点进行对照,并分析其氨基酸改变情况.结果:在其中1例Brugada综合征患者的SCN5A基因的第20号外显子上发现1个杂合变异,其导致通道蛋白氨基酸编码的1 192位密码子的第2个碱基发生A →G的改变,使得相应编码的精氨酸(R)被谷氨酰胺(Q)所取代,而这一变异位点在103个正常人中仅发现1例,其频率为0.009 7.结论:在中国人Brugada综合征患者的SCN5A基因上发现1个已经在国外患者中报道的错义突变(R1192Q).
作者:刘福强;李岩;谢勇;赵冬华;萧钟波;赖文岩;许顶立;彭健 刊期: 2012年第14期
目的:研究妊娠前、妊娠期及哺乳期妇女骨密度,并分析结果.方法:对广州市荔湾区1 173例妊娠前、妊娠期及哺乳期女性进行骨密度分析,并参照1994年WHO制定的骨量减少及骨质疏松标准进行骨质疏松评判.结果:妊娠组与哺乳期组骨密度与妊娠前组比较均有所降低,且差异显著(P<0.05);妊娠组与哺乳期组骨质疏松发生率也明显提高,后者发生几率更大.结论:妇女在妊娠期及哺乳期骨密度降低明显,骨质疏松发生率明显增加.
作者:欧阳穗 刊期: 2012年第14期
目的:评价经尿道双极等离子体前列腺剜除术(TUERP)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的意义和应用价值.方法:共1100例BPH患者接受TUERP.所有患者手术前后均行直肠指诊、经直肠前列腺B超、尿动力学检查及相关实验室检查,并进行IPSS及QOL评分.术后第1、3、6、12个月进行随访,此后每年随访.结果:患者平均年龄66.7岁,术前前列腺平均重量67.7 g,平均剜除时间15.5 min,平均切碎时间46min,切除组织平均重量42.8 g,平均留置尿管及住院时间分别为1.8 d及5.3d.平均随访时间4.3年,术后近期及远期Qmax,PVR,PSA,IPSS及QOL评分均明显改善.结论:经尿道双极等离子体前列腺剜除术是一种全新的微创手术,它安全性高,疗效可靠,适用于各种类型的前列腺增生症.
作者:许凯;刘春晓 刊期: 2012年第14期
在临床上,椎体骨折不愈合的情况非常少见,这是因为椎体内属松质骨,不容易出现骨折不愈合,而且骨折内固定术后通常是用X线片复查,只能看到椎体大体轮廓,至于椎体内是否完全愈合,则需要行CT扫描才能发现.近期我们用椎体成形的原理处理了一例L12椎体骨折内固定术后两年、CT复查显示椎体内愈合不全的患者,现报告如下.
作者:宋光虎 刊期: 2012年第14期
目的:构建携带Runx3-flag的腺病毒载体,通过感染PC-3前列腺癌细胞,分析其在PC-3中的表达及定位.方法:将Runx3-flag连接至pShuttle-CMV上构建出pShuttle-CMV-Runx3-flag,线性化后转化至E.coli BJ 5183-AdEasy-1内进行同源重组,抽提质粒鉴定正确的即为pAd-Runx3-flag,Pac I酶切回收后转染人胚肾293细胞,经过包装、扩增和纯化后,半数组织感染量法(TCID50)测定病毒滴度.以pAd-Runx3-flag感染PC-3细胞,western blot检测Runx3-flag的表达,间接免疫荧光分析其定位.结果:构建了包含Runx3-flag的腺病毒,即pAd-Runx3-flag,测病毒滴度为1.1×108 TCID5/mL.Western blot显示Runx3-flag表达于PC-3细胞中,间接免疫荧光显示其表达于细胞核中.结论:成功构建出包含Runx3-flag的腺病毒载体,证实Runx3-flag可表达于PC-3细胞核中.
作者:陈勇;张瑞;于垂恭;于磊;张更;袁建林;武国军 刊期: 2012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