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抽样调查上海市民糖尿病患病率及血糖水平年龄分布的特征研究

李锐;鲍萍萍;李新建;卢伟;张胜年

关键词:糖尿病, 患病率, 非胰岛素依赖, 血糖, 增龄性
摘要:目的探讨上海市居民糖尿病(DM)患病的年龄分布及其与增龄相关的患病风险,观察人群空腹血糖(FPG)和OGTT值的年龄分布情况.方法按照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对上海市2002年6686人展开DM流行病学调查,以10年为一个年龄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DM患病率为7.84%(世界人口标化率为5.00%),与增龄有显著的相关性(r=0.98,P<0.001).人群中DM患病风险(OR)和归因危险度(PAR)随年龄增加而增长,30岁以前患病风险低(OR=0.04~0.26),70~年龄段达到高(OR=2.05~3.45),增加25.06倍.未经诊断的DM患病率为4.1%,并在40~年龄段急剧升高,新发现率为51.9%.秩和检验(Krusdal-wallis法),总体人群中FPG和OGTT均随年龄增长而增长(χ2=139.44,P<0.001;χ2=234.49,P<0.001).结论 DM具有高龄群体高患病的增龄特点;以40~年龄段为起点,实施筛查的人群患病率更具显著性.
中华中西医杂志相关文献
  • 浅谈实习护生治疗性操作中的安全管理

    目的探讨实习护生在治疗室操作中的安全管理.方法对护生实习的初期、中期及后期进行阶段性评估,有针对性的带教.结果科室实习护生在治疗方面无差错发生,并顺利完成实习任务.结论带教老师在治疗室工作中针对实习护生不同的实习阶段有针对性的带教是预防差错的重要环节.

    作者:邹毅;李兰芝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慢阻肺D-二聚体及t-PA检测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血浆D-二聚体及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的变化.方法通过检测50例COPD患者血浆D-二聚体及t-PA的水平,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COPD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较对照组高,血浆t-PA的活性较对照组低,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P<0.01);随着病情的加重,血浆D-二聚体水平进一步升高,t-PA的活性进一步下降,COPD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t-PA活性呈负相关(P<0.01).结论 COPD患者具有高凝状态和继发性纤溶亢进倾向.其慢呼衰及消化道出血与体内继发性纤溶活性亢进密切相关.血浆D-二聚体和t-PA水平可作为临床监测COPD病情变化、观察疗效、判断预后的有用指标.

    作者:史习勤;郑明芳;徐侃;贡伟;赵冰清;葛晓麟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晚发性维生素K依赖因子缺乏所致颅内出血的诊疗探讨

    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是近年来受到临床极大关注的一类小儿出血性疾病.由于该症临床上常早期出现颅内出血,起病突然,病情来势迅猛,病死率高,存活者多有明显后遗症,故早诊断、早治疗,以提高治愈率,减少病死率,已成为儿科临床的重要课题.本文收集1990年3月~2001年7月收治28例患儿的诊治,报告如下.

    作者:葛美;王怡;黄淳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皮肤扩张术修复颏下疤痕挛缩的体会

    1 病例介绍患者,男,21岁,患者于3年前不慎被硝火烧伤颈部后,在当地诊所治疗,治疗半个月创面治愈,治愈后因缺乏功能锻炼致颈部颏下疤痕挛缩.现因影响外观及功能障碍而要求入院行复术.查体:血压110/70mmHg,脉搏86次/min,呼吸22次/min,心肺正常,颈部颏下疤痕挛缩.入院后完善各项检查,在右侧颈丛麻醉下行第一期手术,在右侧植入肾形20ml扩张器一个.扩张45天,取出扩张器将颏下疤痕切除.右侧颈部皮瓣移转覆盖颏下,置入硅胶管引流瘀血.术后给予抗生素抗感染治疗.颏下皮瓣成活,痊愈出院.

    作者:欧阳泳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第四脑室与枕大池及颈1、2神经鞘瘤手术切除1例报告

    1 病历摘要患者,男,47岁,因视物旋转2年伴头痛1周入院.入院前有恶心、呕吐、行走不稳,入院查体:神志清楚,颅神经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未引出病理征,指鼻试验、Romberg征、单腿站立试验均阳性.CT示:第四脑室、小脑蚓部枕大池低密度影,CT值18HU,类圆形28cm×33cm大小.入院考虑为:(1)第四脑室、枕大池占位;(2)脑积水(轻度).在全麻下行后颅窝正中切口入路探查术,术中咬除枕大孔后缘3cm×4cm,环枢椎后弓1.5cm,切开硬脑膜,可见第四脑室、延髓、颈髓背部一暗褐色多发性囊性占位,位于蛛网膜下腔,肿瘤供血动脉来自上颈髓,细心暴露供血动静脉,电凝后切断,将肿瘤从四脑室、延髓、颈髓上分块剥离,检查见中脑导水管脑脊液通畅后,缝合硬脑膜.

    作者:王莹;杨建平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白眉蝮蛇去整合素adinbitor对B16黑色素瘤细胞在体内外增殖的抑制作用

    目的研究基因工程方法获得的来自于中国旅顺白眉蝮蛇毒腺的重组去整合素adinbitor在抗肿瘤方面的作用,为抗肿瘤新药开发提供依据.方法体外实验采用MTT法检测,并用Hoechst 染色法鉴定细胞凋亡;体内实验采用皮下注射B16细胞建立小鼠荷瘤模型检测.结果 adinbitor能以ID50 为11μg/ml(1.22μmol/L)的浓度呈剂量依赖性方式抑制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诱导的B16黑色素瘤细胞的增殖,诱导其发生细胞凋亡,并且对接种于C57BL/6小鼠的B16实体瘤的生长抑制作用显著(P<0.01).结论 adinbitor在体外对B16细胞的增殖具有抑制作用,能显著导致B16细胞的凋亡,且在体内呈现较好的抗肿瘤效能,有希望成为一种抗癌新药.

    作者:王继红;吴毓;吕莉;崔秀云;赵宝昌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密切医患关系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医患关系是新时期全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处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医疗单位的形象和声誉,也是造成医疗纠纷的重要因素之一[1].从总体来看,医患关系基本上是融洽的,但医患关系紧张的情况时有发生,轻则干扰医院正常工作秩序,重则出现殴打医护人员或伤害医护人员现象.如何搞好医患关系、减少医患矛盾、避免医疗纠纷?结合本人多年的医疗管理经验,提出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作者:刘子文;蔡铜山;汪玉明;刘曦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转移性肺癌诊断与治疗的探讨

    目的探讨转移性肺癌的诊断方法与治疗措施.方法对1993年1月~2001年1月收治的14例转移性肺癌病人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4例均行根治性手术,术后加用化疗,佐以免疫生物制剂等综合治疗.2、3、5和8年生存期分别为92.8%、42.8%、35.7%和14.2%.结论对诊断要点和手术适应证、手术方法以及影响预后的因素进行讨论,对转移性肺癌原发肿瘤已切除,排除肺外转移肿瘤,全身情况良好,能耐受手术,不论是孤立性或单侧多发性,即使是癌灶液化坏死者,均应积极争取外科手术治疗,仍可获得较好的效果.

    作者:路直美;陈继贵;胡亚明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儿童大肠息肉12例分析

    我院自1998~2003年肠镜检出14岁以下儿童大肠息肉12例,均行内镜治疗,现回顾儿童大肠息肉的内镜、病理特点及内镜治疗.

    作者:李玲;彭贵勇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固肠止泻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前后血清免疫反应变化

    目的观察固肠止泻丸治疗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影响.方法用肠炎平配方煎至30ml于每日排净大便后将其药液用适温保留灌肠,每日1次,20天为一疗程,总共二疗程,治疗前后测定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清IgA、IgG及LTR.结果治疗前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清IgA、IgG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而LTR则明显降低,治疗后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清IgA、IgG下降,LTR显著升高,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固肠止泻丸能增强溃疡性结炎患者的细胞免疫,降低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体液免疫.

    作者:田绍阳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马应龙麝香痔疮膏治疗褥疮26例观察

    褥疮为临床上常见病,主要是因长期卧床,局部组织受压,引起局部血液循环不良所致局部组织缺血缺氧,以致局部组织失去正常机能而形成溃烂和组织坏死.近年来,笔者采用马应龙麝香痔疮膏治疗该病,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鞠明妍;董明智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辨证论治

    充血性心力衰竭为内科常见急症之一,笔者近几年来采用中医药辨证论治为主治疗80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作者:曹江;宋美娥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外伤性耳廓缺损耳后乳突区皮瓣耳廓再造10例分析

    目的修复耳廓缺损,恢复良好外形.方法手术分两期进行,第一期,皮瓣设计,耳软骨支架包埋成形,在同侧耳后乳突区设计一个蒂在乳突区较缺损略宽的推进皮瓣,向前方推进后覆盖软骨支架,并与缺损周缘皮肤缝合.第二期,皮瓣断蒂,耳廓成形.3~4周后断蒂,连同软骨一并掀起,折叠缝合.乳突区皮肤缺损,小的可直接拉拢缝合,缺损大的行全厚皮游离移植,耳廓术后7天拆线,耳后供皮区植皮后10~12天拆线.结果 10例病人外型恢复良好,随访半年外型良好,供皮区隐蔽.结论在诸多耳廓缺损修复方法中,该方法手术区在患耳同侧,术后护理方便,手术简便易行,成功率高,外型良好,颜色接近,患者易接受.

    作者:戚建芬;谢曦;李明珍;张德芳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针刺治疗产后尿潴留54例

    尿潴留是自然分娩的产妇产后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常规采用导尿术以缓其急,但由于女性尿道短,产褥期容易并发尿路感染,笔者2001年10月~2003年8月,采用针刺疗法治疗该病54例,效果显著,现介绍如下.

    作者:商华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先天性梅毒3例报告

    2003年下半年我院收治先天性梅毒患者3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超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纳洛酮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62例疗效观察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是新生儿致残、致死的常见疾病,缺乏特效治疗方法.1998~2002年,我们采用儿科综合治疗加纳洛酮治疗62例HIE患儿,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作者:房辉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人工心脏起搏器安置术的护理

    随着社会经济和健康卫生事业的发展,人们对高质量的生活有了较高的认识,平均寿命在延长.自2000年我科应用心脏起搏器安置术,治疗病窦综合征等症的患者近50例,配以积极合理的护理措施,取得了满意的疗效,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尹玲;杨晓兰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临床观察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一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血栓形成或血管痉挛而致急性或亚急性心肌缺血的临床综合征,包括ST段抬高急性心梗(STEMI)、不稳定心绞痛(UAP)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目前多主张使用低分子肝素钙进行抗凝治疗,根据我院56例ACS患者使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情况验证其临床价值.

    作者:孙平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防治与护理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由病毒或细菌在鼻咽部产生的急性炎症改变.即我们通常所说的感冒.一般短期可恢复,但少数患者可下行感染,引发气管炎甚或肺炎等并发症.

    作者:韩静;董林萍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妊娠及分娩期子宫破裂的识别与急救

    子宫体部下段于妊娠期或分娩期发生不同程度的裂伤为子宫破裂,国内报道发生率为1.4‰,国外报道为0.08‰.妊娠期子宫破裂一般较少见,国外文献统计共121例,国内文献报道不足20例.国外文献报道破裂早为孕4个半月,国内文献报道的早为孕16周.

    作者:王彩云 刊期: 2004年第06期

中华中西医杂志

中华中西医杂志

主管:国际激光医学交流培训中心

主办:中华临床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