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脑电仿生电刺激仪治疗老年脑卒中后抑郁的疗效

李叶芳;李伟锋;夏锋;张玉英

关键词:抑郁, 老年脑卒中后, 脑电仿生电刺激仪治疗
摘要:目的:探讨脑电仿生电刺激仪治疗老年脑卒中后抑郁的疗效.方法:选取老年人脑卒中后抑郁患者60例,随机分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前和治疗后2周、4周、6周末分别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改良爱丁堡一斯堪的纳维亚卒中量表(MESS)评分.结果:治疗组抑郁症状改善较对照组起效快,且疗效更明显,同时治疗组神经功能康复评分也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脑电仿生电刺激仪联合氟西汀治疗能明显改善老年脑卒中后抑郁的程度并能促进神经功能的康复.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RT-PCR与SYBR Green Ⅰ实时RT-PCR方法检测乙型脑炎病毒的比较

    目的:比较RT-PCR和SYBR GreenⅠ实时RT-PCR方法检测乙型脑炎病毒(JEV)的敏感性、特异性和时效性.方法:采用RT-PCR和SYBR GreenⅠ实时RT-PCR方法对连续10倍稀释的JEV核酸样品平行检测,比较两种方法的敏感性.同时以登革2型病毒、诺如病毒和狂犬病毒核酸进行两种方法的特异性测试.结果:SYBRGreen Ⅰ实时RT-PCR方法可检测出 40 copies/μL的核酸分子水平,与普通RT-PCR方法相比,敏感度提高了10倍,检测时间节省2 h.两种检测方法在检测JEV方面,与登革2型病毒、诺如病毒和狂犬病毒核酸均无交叉反应.结论:与普通RT-PCR相比,SYBR Green Ⅰ实时RT-PCR是一种更敏感、快速检测JEV的方法.

    作者:陈志永;肖建鹏;马莉珍;高璐璐;陈清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预注帕瑞昔布对子宫切除患者术后镇痛的影响

    目的:观察帕瑞昔布对子宫切除患者术后镇痛效应.方法:子宫切除术患者36例,分为两组(n=18),A组术前静注帕瑞昔布40 mg,B组空白对照组.记录各组患者术毕即刻(T1),1(T2),3(13),6(T4),12(T5)h后VAS评分.结果:术毕即刻(T1),1(T2),3(T3),6(T4)h,A组VAS评分显著低于B组各同一时点的VAS评分(3.2±0.4vs 4.8±0.5,2.7±0.3 vs 3.6±0.5.2.5±0.4 vs 3.3±0.4,2.3±0.4 vs 2.7±0.3),均P<0.05.结论:预注帕瑞昔布能为子宫切除患者提供较好的术后镇痛,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赵静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后肾腺瘤的临床病理观察

    目的:对后肾腺瘤的病理诊断、鉴别诊断和预后进行分析.方法:3例后肾腺瘤,复习其临床资料,病理学检查包括常规病理学、免疫组织化学,并进行随访.结果:光镜下肿瘤细胞小,均匀一致,核大质少,无异型性及核分裂像,肿瘤细胞排列成小管状、梁索状、团块状、乳头状及肾小球样结构.出血、坏死、囊性变常见,并可见沙粒体钙化.免疫组化Vimentin(+)、CK7(+)、CK18(+)、CD57(+)、EMA(-)、SYN(-)、Desmin(-).2例患者术后状态良好,无肿瘤局部复发和转移征象.1例术后恢复中.结论:后肾腺瘤是一种军见的肾脏良性肿瘤,组织学具有独特的结构特点.肿瘤细胞小,胞浆少,核小,无异型性及核分裂,常肾密排列成小管状或腺泡状、梁索状、小团状、乳头状及肾小球样结构,沙粒体及钙化常见,常继发出血坏死囊性变.免疫组化表现为Vimentin、CD57、CK阳性表达,其中Vimentin恒定弥漫出现.需与wilms瘤、肾乳头状细胞癌、后肾腺纤维瘤等进行鉴别.

    作者:孟红;蒋春樊;蒋俊;孟寒;韩义明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全麻手术患者压疮风险评估及防范

    压疮是长期卧床患者容易发生的常见并发症,由于机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循环障碍造成组织缺血、缺氧,加之全身营养不良而致溃烂和坏死.

    作者:杨敏;林晓玲;潘葵芬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100例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Prr)的发病机制及血凝情况.方法:时100例PT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研究.结果: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症(GT)76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先兆子痫(PIH)16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4例,其他血液病4例.剖宫产57例,占57%,阴道分娩30例,占30%,各种原因流产13例,占13%.GT和PIH患者产后血小板计数较产前差异有显著性(P<0.05).无孕妇及新生儿死亡.结论:多种原因可以导致妊娠妇女血小板减少,GT常见.应根据不同情况进行处理.

    作者:朱文艳;李兰萍;高华强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阿尔茨海默病APPswe/PS1dE9双转基因小鼠对挥发性吸入麻醉药药物敏感性的变化

    目的:研究阿尔茨海默病APPswe/PS1dE9双转基因小鼠对挥发性吸入麻醉药药物敏感性的变化.方法:C57BL/6J雌鼠与C3H/HeJ雄鼠交配得到F1代.再将F1代与3月龄的APPswe/PSldE9双转基因小鼠交配得到F2代.F2代小鼠提取鼠尾DNA,PCR扩增目的基因并鉴定.选8月龄F2代同窝小鼠根据是否含APP和PSI基因分为转基因组和野生对照组,用夹尾法分别测定两组异氟醚、七氟醚和地氟醚3种挥发性吸入麻醉剂的低肺泡有效浓度(MAC值).结果:繁育F2代小鼠12只,其中转基因组7只,野生对照组5只.转基因组小鼠3种挥发性吸入麻醉剂MAC值分别为异氟醚1.129 ±0.160,七氟醚1.900±0.153,地氟醚5.614±0.363,均较野生对照组低,但是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APP/PSI双转基因对8月龄小鼠异氟醚、七氟醚、地氟醚3种挥发性吸入麻醉剂的MAC值无明显影响.

    作者:赵燕星;林琳;苏殿三;陈杰;王祥瑞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胃旁路术对非肥胖2型糖尿病GK大鼠的降糖作用

    目的:观察胃旁路术(gastric bypass,GBP)对非肥胖型2型糖尿病GK大鼠(Goto-Kakizaki rats)的降糖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雄性GK大鼠和SD大鼠各20只,随机分为GK手术组、GK假手术组、SD手术组、SD假手术组,每组10只.测定术前及术后第1、2、4、8周各组体重、空腹血糖(FPG)、糖耐量(OGTT)、血浆胰岛素(INS)、血浆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水平.结果:术后8周,GK手术组FPG和OGTT由术前的(5.0500±0.395)mmol/L和(22.790 0±3.525)mmol/L下降到(4.012 5±0.476)mmol/L和(12.487 5 ±1.173)mmol/L,血浆INS和GLP-1由术前的(674.00±224.372)pg/mL和(6 915.00±1 566.860)pg/mL上升到(873.63±115.920)pg/mL 和(8 508.75±1 247.013)pg/mL,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GBP能显著改善非肥胖型2型糖尿病GK大鼠糖代谢,与术后肠胰岛轴改变血浆INS、GLP-1水平升高有关.

    作者:刘赵琪;翁山耕;石铮;吴书清;孙颖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乌司他丁对脓毒症休克犬血流动力学、氧代谢及组织灌注的影响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脓毒症休克犬血流动力学、氧代谢及组织灌注指标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杂种狗14只,内毒素静脉注射复制犬脓毒症休克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n=7)和治疗组(n=7).对照组只接受林格液复苏.治疗组另外给予首剂乌司他丁1万U/kg,然后持续泵入0.1 7万U/(kg·h).直至12 h后实验结束.脓毒症休克模型稳定后记为0 h,此后每4小时收集血流动力学、氧代谢及组织灌注指标.结果:(1)血流动力学指标:休克后中心静脉压、肺动脉嵌压、右室每搏功指数、肺循环血管阻力指数明显上升(P<0.05),治疗组逐渐回落,8 h后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血压在第8小时有明显回升(P<0.05),对照组血压无此趋势,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复苏后两组的心指数均有上升(P<0.05),治疗组表现尤为明显,但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心搏指数、左室每搏功指数休克后明显下降,但两组均迅速回复到基线水平,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休克后体循环血管指数明显下降(P<0.05),治疗组逐渐上升,8 h后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Jp<0.05).(2)氧代谢及组织灌注指标:犬脓毒症休克模型建立后,氧输送、氧消耗、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尿量明显下降(P<0.05),血乳酸、胃黏膜PHi、胃-动脉-PCO2 差上升(P<0.05).治疗组氧输送、SVO2、尿量、胃黏膜PHi逐渐回升,第8小时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氧消耗也有增加趋势,但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血乳酸水平、胃-动脉PCO2差逐渐下降,8 h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乌司他丁能够明显改善脓毒症休克动物的血流动力学、氧代谢及组织灌注指标.

    作者:寇秋野;管向东;陈雷;胡文利;欧海燕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静脉留置针无痛穿刺技术及护理的探讨

    目的:进行静脉留置针的无痛穿刺技术及护理的探讨.方法:将新近操作的60例穿刺病例分为两组,根据住院次序将前2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穿刺方法;后4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男23,女17),采用无痛穿刺技术.探讨穿刺过程中的无痛方法及穿刺后的护理注意点和常见的造成疼痛的原因.结果:60例病例静脉针,平均留置天数4.5 d.静脉针穿刺及留置过程中,无明显疼痛51例,感轻度不适7例,疼痛明显2例.观察组与对照组疼痛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静脉留置针穿刺及护理技术好坏直接影响患者疾病治疗,必须加强护理人员业务培训,在穿刺和护理等环节开展规范的质量管理,不断提高临床护理技术操作能力.

    作者:储兰芳;董何;刘小萍;刘凌昕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奥曲肽预防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高淀粉酶血症和急性胰腺炎发生的作用

    目的:探讨奥曲肽在预防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高淀粉酶血症和急性胰腺炎发生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省台州医院2000年1月至2007年12月间3 350例次ERCP的临床资料,根据ERCP术后是否应用奥曲肽预防高淀粉酶血症和急性胰腺炎的发生,设立治疗1组和治疗2组,比较两组间高淀粉酶血症和急性胰腺炎发生率的差异.结果:两组间高淀粉酶血症和急性胰腺炎的发生率并无显著的统计学差异.结论:本组资料提示奥曲肽并不能有效预防ERCP术后高淀粉酶血症和急性胰腺炎的发生.

    作者:陈霞;王素云;叶丽萍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脑电双频指数监测在无痛人流术中的应用

    目的:通过在无痛人流术中监测脑电双频指数(BIS),以期指导临床麻醉用药.方法:将60例孕妇分为A组和B组,A组负责麻醉的医师知道BIS监测结果,以BIS监测数据判断麻醉深度并调整用药,B组患者采用BIS监测,但负责麻醉的医师不知道BIS监测结果,麻醉医师根据临床经验判断麻醉深度并调整用药.观察在人流术中因手术刺激对患者机体的影响以及如何使丙泊酚的用量达到佳.结果:与B组相比较.A组患者用药量较少,各种并发症较少,安全性较高.结论:在无痛人流中通过实施BIS监测,使无痛人流更加安全,对临床实施无痛人流有一定指导意义.

    作者:王翠玉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补肾化瘀法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症患者的子宫与卵巢动脉血流动力学研究

    目的:通过子宫与卵巢血流动力学分析及,临床疗效评价补肾化瘀法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不孕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120例PCOS不孕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采用中医补肾化瘀法治疗;对照组60例,采用克罗米芬治疗.分别于排卵前2(LH-2)d、排卵后7(LH+7)d进行卵巢血供的血流动力学参数检测,仅以排卵侧(功能侧)与非排卵侧进行分析.记录子宫动脉、卵巢动脉收缩期血流峰值速度(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超声监测卵泡,评价补肾化瘀法治疗PCOS不孕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子宫排卵侧在排卵时相LH-2、LH+7服药前后PSV参数差异有显著性(P<0.001).卵巢在排卵时相LH+7服药前后PSV参数差异有显著性(P<0.001).子宫排卵侧在排卵时相LH-2、LH+7服药前后EDV参数差异有显著性(P<0.001).卵巢在排卵时相LH-2服药前后EDV参数异性有显著差(P<0.001),I,H+7排卵侧差异有统计性(P<0.01).观察组2年怀孕率为73.33%,对照组为51.67%,两组疗效总有效率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PCOS不孕者服用补肾化瘀方药后,子宫、卵巢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临床疗效有明显改善.

    作者:张晓南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诺杨在术后镇痛中的不同用法探讨

    目的:比较诺杨(Butophanol)在术后镇痛中几种常用方法的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为其在临床上的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100例ASA Ⅰ、Ⅱ级下腹部和下肢手术全麻患者随机分为4组,每组20例,采用PCIA(Ⅰ、Ⅱ、Ⅲ组)和PCEA(Ⅳ、Ⅴ组)两种镇痛方式,镇痛配方为:Ⅰ组Butophanol 10mg+Tropisetron(托烷司琼)10mg;Ⅱ组Butophanol 5 mg+Tropisetron 10 mg;Ⅲ组Tropisetron 10 mg;Ⅳ组0.75%Naropine(罗哌卡因)150 mg+Tropisetron10 mg:Ⅴ组Butophanol 5 mg+0.75%Naropine 150 mg+Tropisetron 10 mg.记录术后6、12、24和48 h四组患者Ramesav(镇静)、VAS(镇痛)评分及Ⅳ、Ⅴ组Bromage(下肢运动)评分并进行比较,记录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同Ⅲ组相比.Ⅰ、Ⅱ组患者在各时段的VAS评分较低,Ramesay评分较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同Ⅱ组相比,Ⅰ组患者的VAS评分较低.Ramesay评分较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同Ⅰ组相比,Ⅴ组患者的VAS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Ramesay评分则较低(P<0.05),Ⅳ和Ⅴ组的VAS评分差异有显著性,后者较低(P<0.05),Ramesay评分和Bromage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诺杨可安全、有效地用于术后镇痛,但镇静作用较强,需加强临床监测.

    作者:张建杏;孙怡;赵国栋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联合检测K-ras、P53基因突变及CEA mRNA表达对大肠癌肝转移的预测价值

    目的:通过对大肠癌患者手术后门静脉血K-ras、P53基因突变及CEA mRNA表达进行分析,探讨联合检测K-ras、P53基因突变及CEA mRNA表达对大肠癌肝转移的预测价值.方法:大肠癌患者45例,取手术后门静脉血标本,用PCR-SSCP方法分别进行K-ras和P53基因突变分析,用RT-PCR方法检测CEA mRNA表达情况,统计联合检测K-ras、P53基因突变及CEA mRNA表达预测大肠癌肝转移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阳性似然比及阴性似然比.结果:手术后门静脉血K-ras、P53突变阳性率分别为46.7%(21/45)和48.9%(22/45).手术后门静脉血CEA mRNA表达阳性率为60%(27/45).45例大肠癌患者随访2年后,肝转移14例,其中K-ras、P53基因突变及CEA mRNA表达共阳性6例,共阴性1例,部分阳性7例.统计结果显示大肠癌肝转移率:共阳性组>部分阳性组>共阴性组(x2=7.30,P=0.007).联合检测(当其中一个指标为阳性时,诊断肝转移)敏感性92.9%(13/14);特异性38.7%(12/31);准确性55.6%(25/45);阳性预测值40.6%(13/32);阴性预测值92.3%(12/13),阳性似然比=12.1,阴性似然比=0.08.结论:结肠癌术后门静脉血K-ras基因和P53基因突变及CEA mRNA 表达均有较高的阳性率,联合检测对大肠癌肝转移有理想的预测价值.

    作者:王向昱;倪仲琳;张伟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盆腔放射治疗后的全膀胱切除术

    目的:评估有盆腔放射治疗史的膀胱癌患者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的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放疗对手术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13年的膀胱癌患者资料,自1995年1月至2008年5月,本院共进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159例.其中有11例患者手术前有盆腔放射史.分析常见的并发症以及放疗对手术和术后疗效的影响.结果:本组患者中,术后发生一或多个并发症的患者高达72.7%(8,11),常见的术后并发症包括肠梗阻、伤口问题、输尿管回肠吻合口漏尿(或狭窄)及淋巴漏.围手术期死亡2例.术中仅有4例行姑息性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结论:对有盆腔放射治疗史的膀胱癌患者,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手术难度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上升.医生需要在手术之前充分准备,包括家属沟通.

    作者:沈海波;顾正勤;康健;张良;王伟明;虞永江;齐隽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前列腺增生患者经尿道等离子体双极电切术后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的变化

    目的:观察经尿道等离子体双极电切术(PKRP)对前列腺增生(BPH)患者血清中的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和游离/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t PSA)比值的影响,探讨其在PKRP 术后随访中的意义.方法:对90例BPH患者行PKRP治疗,采用化学发光免疫法分别检测术前、术后24 h及术后1、2、6个月患者血清中的 t-PSA和f-PSA水平,并计算f/t PSA比值,随访比较分析手术前后PSA变化差异.结果:术后24 h患者血清t-PSA值平均为(15.5±7.6)ng/mL,明显高于术前患者血清t-PSA值(6.2±5.5)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血清t-PSA值较术前明显降低,术后2个月降至低,随后血清t-PSA趋于稳定;血清f/t PSA比值术前术后任何时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KRP可显著降低BPH患者血清中的PSA,术后2个月PSA稳定至低水平:与血清中的t-PsA和f-PsA水平相比,血清f/t PsA比值是PKRP术后短期及长期随访的一个更可靠指标.

    作者:刘云飞;郑江;刘昌茂;夏安;代海涛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脑电仿生电刺激仪治疗老年脑卒中后抑郁的疗效

    目的:探讨脑电仿生电刺激仪治疗老年脑卒中后抑郁的疗效.方法:选取老年人脑卒中后抑郁患者60例,随机分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前和治疗后2周、4周、6周末分别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改良爱丁堡一斯堪的纳维亚卒中量表(MESS)评分.结果:治疗组抑郁症状改善较对照组起效快,且疗效更明显,同时治疗组神经功能康复评分也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脑电仿生电刺激仪联合氟西汀治疗能明显改善老年脑卒中后抑郁的程度并能促进神经功能的康复.

    作者:李叶芳;李伟锋;夏锋;张玉英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高尿酸血症与高血压、肥胖、高血脂、糖尿病的关系分析

    目的:探讨高尿酸血症与高血压、肥胖、高血脂、糖尿病之间的关系.方法:以2005-2007年来广州市越秀区第一人民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广东瑞兴公司职工为研究对象,进行身高体重、血尿酸、血压、血糖、血脂的检查,采用身高体重计测量身高、体重;台式血压计坐位右臂测量血压.空腹常规静脉采血,检测血尿酸(UA)、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和血糖(GLU).结果:高尿酸血症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高尿酸血症患者比尿酸正常的人更容易有高血压、肥胖、高血脂、糖尿病.结论:HUA和高血压、肥胖、高血脂、糖尿病等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

    作者:王超英;何金红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0.125%左旋布比卡因与0.125%布比卡因复合吗啡用于妇科手术硬膜外自控镇痛效果的比较

    目的:观察等同浓度左旋布比卡因或布比卡因复合吗啡用于经腹子宫切除或附件切除术后硬膜外患者自控镇痛(PCEA)的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选择40例ASA Ⅰ~Ⅱ级在腰硬联合麻醉下经腹行子宫切除术或附件切除术患者,术后行硬膜外患者自控镇痛,随机分为左旋布比卡因组和布比卡因组.镇痛模式为负荷量吗啡1 mg,持续剂量1.5 mL/h,PCA剂量3 mL,锁定时间20 min,左旋布比卡因组镇痛药为0.125%左旋布比卡因+吗啡0.1 mg/mL;布比卡因组镇痛药为0.125%布比卡因+吗啡0.1 mg/mL.观察并记录患者术后4、8、12、24、48 h视觉模拟评分(vAS)、Ramassav镇静评分、感觉阻滞节段、运动阻滞及术后恶心、呕吐、嗜睡、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4、8、12、24、48 h疼痛评分无明显差异,镇静评分,运动神经阻滞程度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术后4 h感觉阻滞节段在T12~L1或L2左旋布比卡因组为14例,布比卡因组为18例,两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在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0.125%左旋布比卡因和0.125%布比卡因复合吗啡均可安全有效的用于经腹子宫切除及附件切除术后患者PCEA,两组不良反应轻微、发生率相似,具有相同的镇痛效果和安全性.

    作者:万丽;赖永东;黄焕森;高崇荣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低浓度布比卡因硬膜外镇痛对产妇分娩方式及产程的影响

    目的:比较硬膜外等剂量不同浓度的布比卡因对脊麻一硬膜外联合阻滞分娩镇痛产妇分娩方式及产程的影响.方法:无产科及脊麻-硬膜外阻滞禁忌证的阴道分娩单胎初产妇150例,随机分成3组(n=50)行分娩镇痛,蛛网膜下腔给予芬太尼10μg,30 min后A组硬膜外给予0.04%布比卡因+1 μg/mL芬太尼混合液,首次剂量15 mL后.微泵15 mL/h持续输注;B组硬膜外给予0.08%布比卡因+2μmL芬太尼混合液,首次剂量7.5 mL后.微泵7.5 mL/h持续输注;C组硬膜外给予0.12%布比卡因+3μg/mL芬太尼混合液,首次剂量5 mL后,微泵5mL/h持续输注.观察指标有分娩方式、产程、缩宫素使用增加病例数、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改良Bromage评分、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新生儿Apgar评分等指标.结果:3组间VAS评分、改良Bromage评分、产程、产妇及新生儿不良反应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缩宫素使用增加病例数c组高于A组、B组(P<0.05);产钳助产率C组高于A组(P<0.05);剖宫产率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0.04%~0.08%布比卡因硬膜外镇痛产妇缩宫素使用率较少,器械助产少,是合适的硬膜外镇痛浓度.

    作者:卢园园;曹亲亲;徐旭仲;李军 刊期: 2010年第05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