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脑电仿生电刺激仪治疗老年脑卒中后抑郁的疗效

李叶芳;李伟锋;夏锋;张玉英

关键词:抑郁, 老年脑卒中后, 脑电仿生电刺激仪治疗
摘要:目的:探讨脑电仿生电刺激仪治疗老年脑卒中后抑郁的疗效.方法:选取老年人脑卒中后抑郁患者60例,随机分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前和治疗后2周、4周、6周末分别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改良爱丁堡一斯堪的纳维亚卒中量表(MESS)评分.结果:治疗组抑郁症状改善较对照组起效快,且疗效更明显,同时治疗组神经功能康复评分也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脑电仿生电刺激仪联合氟西汀治疗能明显改善老年脑卒中后抑郁的程度并能促进神经功能的康复.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RANTES基因启动子G-403A多态性与冠心病的关系

    目的:探讨调节正常T细胞表达和分泌活性因子(regulated on activation,normal T cell expressed and secreted,RANTES)基因启动子区 G-403A 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选取CHD患者480例(CHD组),并按照年龄(±1)岁和性别1:1配对,选取未患CHD的对照480例(对照组).Taqman-MGB探针检测RANTES基因启动子上G-403A(rs2107538)基因多态性.结果:G-403A的基因频率在CHD组和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对年龄、性别、吸烟、饮酒、BMI、家族CHD史等因素进行校正后,发现G.403A基因多态性与CHD的危险度无关联(P>0.05).在分层分析中,发现在吸烟人群(1.50,95%CI 1.09~2.06)和有心梗家族史人群(1.45,95%CI 1.04~2.01)中基因型为GG患冠心病的风险性高于基因型为AA或AG型.结论:在吸烟人群和有心梗家族史人群中RANTES基因型为GG患冠心病的风险性高于基因型为AA或AG型.

    作者:施莹;彭昱东;鲍夏茜;何美安;程龙献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盆腔放射治疗后的全膀胱切除术

    目的:评估有盆腔放射治疗史的膀胱癌患者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的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放疗对手术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13年的膀胱癌患者资料,自1995年1月至2008年5月,本院共进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159例.其中有11例患者手术前有盆腔放射史.分析常见的并发症以及放疗对手术和术后疗效的影响.结果:本组患者中,术后发生一或多个并发症的患者高达72.7%(8,11),常见的术后并发症包括肠梗阻、伤口问题、输尿管回肠吻合口漏尿(或狭窄)及淋巴漏.围手术期死亡2例.术中仅有4例行姑息性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结论:对有盆腔放射治疗史的膀胱癌患者,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手术难度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上升.医生需要在手术之前充分准备,包括家属沟通.

    作者:沈海波;顾正勤;康健;张良;王伟明;虞永江;齐隽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FEF25%~75%/FVC与气道反应性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讨反映气道容积相时大小的指标FEF25%-75%/FVC(用力呼出气量为25%-75%肺活量时的平均流量与用力肺活量的比值)与气道对组织胺反应性的相关性.方法:2006年10月至2007年3月,因怀疑患有支气管哮喘在广东省人民医院肺功能室行组织胺支气管激发试验的连续性患者205例,其中激发试验阴性患者108例(激发试验191性组),阳性患者97例(激发试验阳性组).组胺支气管激发试验用反映气道敏感性的指标PD20FEV1 (FEV1 下降20%所需的组胺低累积剂量)和反映气道收缩性的指标剂量反应曲线的斜率(DRS,FEV1下降的百分比/组胺的累积剂量)来评价.结果:(1)激发试验阳性组FEF25%-75%/FVC值显著低于激发试验阴性组(0.77±0.28 vs 1.02±0.26,P<0.001).(2)通过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方程,校正了年龄、身高、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对气道收缩性的影响后,FEF25%-75%/FVC可以解释气道对组织胺收缩性变异14.4%.FEF25%-75%/FVC随着PD20FEV1的降低呈下降趋势.结论:FEF25%-75%/FVC值与气道对组织胺的反应性之间存在负相关性,即相对于肺容积,气道容积越小,气道对组织胺的敏感性和收缩性越强.

    作者:何小兵;陈正贤;李静;吴欣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勒米诺菌属致感染8例诊治分析

    目的:探讨勒米诺菌属感染的临床意义及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药敏).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在2005年12月至2007年11月间培养出8株勒米诺菌属的药敏结果及所属患者,临床资料,菌株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采用美国Dade Behring Microscan Walkaway 40全自动细菌鉴定及药敏测试仪及其配套药敏鉴定板测定低抑菌浓度(MIC)值.结果:8例勒米诺菌属感染者,男7例,女1例,年龄32~80岁.肺部感染3例,伤口感染2例、皮肤软组织感染1例,尿路感染1例,血液感染1例;2例肺部感染、1例尿路感染和1例血液感染均有导管留置.ICU 6例.呼吸内科1例,骨科1例;7例为医院内感染,1例社区感染.社区感染株时第一代、二代头孢菌素耐药,对其它受试药物均敏感,医院感染株属对亚胺培南个别敏感,对头孢他啶和阿米卡星中介敏感率高,对其它受试药物全部耐药.结论:勒米诺菌属为医院内感染少见病原菌,耐药性强,可导致多种感染类型,与各类插管及广谱抗菌药物使用关系密切,应引起临床重视.

    作者:黄金莲;倪笑媚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低浓度布比卡因硬膜外镇痛对产妇分娩方式及产程的影响

    目的:比较硬膜外等剂量不同浓度的布比卡因对脊麻一硬膜外联合阻滞分娩镇痛产妇分娩方式及产程的影响.方法:无产科及脊麻-硬膜外阻滞禁忌证的阴道分娩单胎初产妇150例,随机分成3组(n=50)行分娩镇痛,蛛网膜下腔给予芬太尼10μg,30 min后A组硬膜外给予0.04%布比卡因+1 μg/mL芬太尼混合液,首次剂量15 mL后.微泵15 mL/h持续输注;B组硬膜外给予0.08%布比卡因+2μmL芬太尼混合液,首次剂量7.5 mL后.微泵7.5 mL/h持续输注;C组硬膜外给予0.12%布比卡因+3μg/mL芬太尼混合液,首次剂量5 mL后,微泵5mL/h持续输注.观察指标有分娩方式、产程、缩宫素使用增加病例数、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改良Bromage评分、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新生儿Apgar评分等指标.结果:3组间VAS评分、改良Bromage评分、产程、产妇及新生儿不良反应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缩宫素使用增加病例数c组高于A组、B组(P<0.05);产钳助产率C组高于A组(P<0.05);剖宫产率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0.04%~0.08%布比卡因硬膜外镇痛产妇缩宫素使用率较少,器械助产少,是合适的硬膜外镇痛浓度.

    作者:卢园园;曹亲亲;徐旭仲;李军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奥曲肽预防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高淀粉酶血症和急性胰腺炎发生的作用

    目的:探讨奥曲肽在预防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高淀粉酶血症和急性胰腺炎发生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省台州医院2000年1月至2007年12月间3 350例次ERCP的临床资料,根据ERCP术后是否应用奥曲肽预防高淀粉酶血症和急性胰腺炎的发生,设立治疗1组和治疗2组,比较两组间高淀粉酶血症和急性胰腺炎发生率的差异.结果:两组间高淀粉酶血症和急性胰腺炎的发生率并无显著的统计学差异.结论:本组资料提示奥曲肽并不能有效预防ERCP术后高淀粉酶血症和急性胰腺炎的发生.

    作者:陈霞;王素云;叶丽萍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耐左氧氟沙星结核分枝杆菌gyrA基因上新的突变位点

    目的:分析耐左氧氟沙星结核分枝杆菌临床菌株gyrA基因的突变情况及其耐药机制.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PER)和DNA直接测序技术(DS)测定64株耐左氧氟沙星结核分枝杆菌gyrA基因的QRDR(quinolone resistance-determining regions)序列.结果:64株耐药菌株有47株QRDR序列发生突变,其中45株为单位点突变,另2株为双位点突变;突变分布为70位突变2株、89位1株、90位12株、91位4株、94位30株,其中70位和89位为新发现的突变位点.结论:结核分枝杆菌喹诺酮类药物耐受现象与gyrA基因QRDR的突变有关,包括新发现的70位和89位突变.

    作者:尹小毛;刘志辉;黄丽晶;蔡杏珊;罗春明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预注帕瑞昔布对子宫切除患者术后镇痛的影响

    目的:观察帕瑞昔布对子宫切除患者术后镇痛效应.方法:子宫切除术患者36例,分为两组(n=18),A组术前静注帕瑞昔布40 mg,B组空白对照组.记录各组患者术毕即刻(T1),1(T2),3(13),6(T4),12(T5)h后VAS评分.结果:术毕即刻(T1),1(T2),3(T3),6(T4)h,A组VAS评分显著低于B组各同一时点的VAS评分(3.2±0.4vs 4.8±0.5,2.7±0.3 vs 3.6±0.5.2.5±0.4 vs 3.3±0.4,2.3±0.4 vs 2.7±0.3),均P<0.05.结论:预注帕瑞昔布能为子宫切除患者提供较好的术后镇痛,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赵静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后肾腺瘤的临床病理观察

    目的:对后肾腺瘤的病理诊断、鉴别诊断和预后进行分析.方法:3例后肾腺瘤,复习其临床资料,病理学检查包括常规病理学、免疫组织化学,并进行随访.结果:光镜下肿瘤细胞小,均匀一致,核大质少,无异型性及核分裂像,肿瘤细胞排列成小管状、梁索状、团块状、乳头状及肾小球样结构.出血、坏死、囊性变常见,并可见沙粒体钙化.免疫组化Vimentin(+)、CK7(+)、CK18(+)、CD57(+)、EMA(-)、SYN(-)、Desmin(-).2例患者术后状态良好,无肿瘤局部复发和转移征象.1例术后恢复中.结论:后肾腺瘤是一种军见的肾脏良性肿瘤,组织学具有独特的结构特点.肿瘤细胞小,胞浆少,核小,无异型性及核分裂,常肾密排列成小管状或腺泡状、梁索状、小团状、乳头状及肾小球样结构,沙粒体及钙化常见,常继发出血坏死囊性变.免疫组化表现为Vimentin、CD57、CK阳性表达,其中Vimentin恒定弥漫出现.需与wilms瘤、肾乳头状细胞癌、后肾腺纤维瘤等进行鉴别.

    作者:孟红;蒋春樊;蒋俊;孟寒;韩义明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大黄对脓毒症肠黏膜屏障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

    脓毒症的发病率正日益增加.往往来势凶猛,进展迅速死亡率高,一直是国内外危重病医学界研究的热点、重点和重大疑难问题.

    作者:杨登文;龙胜勇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肝硬化患者检测腹水电解质和肾功能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钾、钠、氯、钙、尿素氮和肌酐(K+、Na+、Cl-、Ca2+、Urea、Cr)等生化指标在肝硬化患者腹水和血液中的相关性.方法:采集40例肝硬化患者腹水和血液标本,检测两者中K+、Na+、Cl-、Ca2+、Urea和Cr的水平.结果:K+、Ca2+和Cr在腹水中的浓度分别低于其在血液中的浓度[分别为(3.80±0.51)mmol/L和(3.93±0.54)mmol/L,(1.78±0.34)mmol/L和(2.06±0.31)mmol/L,(102.88±36.31)mmol/L和(110.05±40.06)mmol/L],两者间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JP<0.05);而Na+、Cl-和Urea在腹水中的浓度分别高于其在血液中的浓度[分别为(141.45±5.87)mmol/L和(140.35±5.88)mmol/L,(113.59±7.29)mmol/L和(103.61±5.32)mmol/L,(8.24±6.19)mmol/L和(7.33±5.01)mmol/L],两者间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K+、Na+、Cl-、Ca2+、Urea和Cr在腹水中的浓度与其在血液中的浓度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6、0.92、0.89、0.81、0.91和0.97,所有检测指标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K+、Na+、Cl-、Ca2+、Urea和Cr在腹水中的浓度与其在血液中的浓度呈显著正相关.如果血液标本无法获得而肝硬化诊断明确.可通过腹水检查监测患者治疗中的电解质和肾功能水平.

    作者:胡迎宾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颌骨良性肿瘤性病变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

    目的:研究颌骨良性肿瘤性病变的CT表现特征,探讨CT对颌骨良性肿瘤性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3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颌骨良性肿瘤性病变的CT表现,观察病变的形态和结构特征.结果:38例良性肿瘤性病变均为边缘清楚肿块,无骨膜反应及软组织肿块.其中,含牙囊肿5例,根尖囊肿7例,常有硬化缘,囊内密度均一,内含牙根或病齿.角化囊肿10例,多向舌侧膨胀,分房大小均匀.造釉细胞瘤10例,呈分叶状,有切迹,多向颊侧膨胀,分房大小不均,相邻颌骨骨质吸收缺失或增生硬化.骨纤维异常增殖症2例,均为骨质膨胀性破坏,其内骨结构紊乱,正常骨小梁消失.结论:颌骨良性肿瘤性病变各有不同的影像学特点.CT扫描对其病变定性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作者:曹诗林;李莹;徐坚民;单军;钱立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白内障小切口囊外摘除术中后囊膜破裂处理的疗效观察

    后囊膜破裂是白内障手术常见的术中并发症之一,可m现在白内障手术中的各个阶段.由于玻璃体堵塞注吸头,常使皮质难以清除十净,造成皮质残留由于前房玻璃体不能回退,可压迫上方虹膜使得瞳孔上移;或由于玻璃体丢失过多导致眼球塌陷,使得切口缝合时的松紧难以评估.

    作者:李为民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伴中央-颞区棘波的儿童良性癫痫经抗癫痫治疗后脑电图发生演变2例

    患儿女,9岁.8岁起病,表现为人睡期发作性口角抽搐、继发全身强直阵挛发作1次,同时伴有清醒期频繁发作性头痛.初次长程视频脑电图(VEEG)监测示:睡眠期左侧中央、颞区(Rolandic区)散在爆发中高波幅棘波、尖波活动,以中颞叶为著,清醒期EEG正常.

    作者:窦彩绘;刘绍明;孙绪芳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前列腺增生患者经尿道等离子体双极电切术后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的变化

    目的:观察经尿道等离子体双极电切术(PKRP)对前列腺增生(BPH)患者血清中的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和游离/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t PSA)比值的影响,探讨其在PKRP 术后随访中的意义.方法:对90例BPH患者行PKRP治疗,采用化学发光免疫法分别检测术前、术后24 h及术后1、2、6个月患者血清中的 t-PSA和f-PSA水平,并计算f/t PSA比值,随访比较分析手术前后PSA变化差异.结果:术后24 h患者血清t-PSA值平均为(15.5±7.6)ng/mL,明显高于术前患者血清t-PSA值(6.2±5.5)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血清t-PSA值较术前明显降低,术后2个月降至低,随后血清t-PSA趋于稳定;血清f/t PSA比值术前术后任何时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KRP可显著降低BPH患者血清中的PSA,术后2个月PSA稳定至低水平:与血清中的t-PsA和f-PsA水平相比,血清f/t PsA比值是PKRP术后短期及长期随访的一个更可靠指标.

    作者:刘云飞;郑江;刘昌茂;夏安;代海涛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急诊冠状动脉搭桥术对心肌损伤的影响

    目的:探讨急诊冠状动脉搭桥术对心肌损伤的影响.方法:选择24例行急诊冠状动脉搭桥术的冠心病患者,分为体外循环组(on-pump组)和非体外循环组(off-pump组).测定术前及术后2、6、24 h血清肌钙蛋白(cTnI)水平.结果:各组内术后cTnI水平均明显提高(P<0.05).off-pump组术后cTnI水平显著低于on-pump组(P<0.05).结论:非体外循环下行急诊冠脉搭桥能明显减轻心肌损害.

    作者:徐忠东;何伟雄;夏淑轩;赵一凡;杨涛;曹德雄;李珏;曹铭辉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胰导管内灌注含胰酶抑制剂的UW液对胰导管保护效果的评价

    目的:评价胰导管保护法(即在胰腺获取时向胰导管内注射少量含胰酶抑制剂 trypsin inhibitor 的 uw液,TlUW 液)对冷保存期间胰导管的保护效果.方法:大鼠胰腺分为5组.组1,新鲜胰腺(n=10);组2,未应用胰导管保护法仅用 TIUW 液保存6 h的胰腺(n=10);组3,应用胰导管保护法且用TIUw液保存 6h 的胰腺(n=10);组4,未应用胰导管保护法仅用 TIUW 液保存24 h的胰腺(n=10);组5,应用胰导管保护法且用 TIUW 液保存24 h的胰腺(n:10);应用锥虫蓝染色评价胰导管细胞的死亡率,石蜡切片观察胰导管保护后胶原酶的分布情况.结果:胰导管细胞死亡率分别为(5.5±3.0)%、(58.6±9.1)%、(16.8±4.9)%、(64.4±8.1)%、(17.2±3.0)%,组2和组3相比、组4和组5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3和组5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叉(P>0.05).应用胰导管保护法组的胶原酶分布均较未应用组的均匀.结论:胰导管保护法较好的保存了胰导管系统的完整性,且胰导管的活性状态不随时间推移而恶化;胰导管系统的完整性是胶原酶均匀分布的前提.

    作者:胡浩;黄锦山;李建平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OGG1 mRNA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探讨OGG1 mRNA表达在鼻咽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以及OGG1 mRNA表达与鼻咽癌患者的癌细胞分化程度和淋巴转移之间的关系.方法:通过HE染色从组织病理学上确定鼻咽组织的良、恶性以及恶性组织的分级.应用RT-PCR法检测45例鼻咽癌组织和17例正常鼻咽组织中OGG1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鼻咽癌组织OGG1 mRNA表达的阳性率为57.78%,明显低于正常鼻咽组织(88.24%),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OGG1 mRNA表达随分化程度降低而降低(P<0.01),有淋巴转移的患者低于无淋巴转移的患者(P<0.05).结论:OGG1 mRNA在鼻咽癌组织中表达水平明显降低,提示它与鼻咽癌发生发展有关;鼻咽癌组织OGG1 mRNA表达水平的差异,对鼻咽癌的病理诊断及其分级有参考价值.

    作者:夏春波;蒋常文;刘源劼;周思;刘静;张晓红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胃癌细胞核形态分析的多参数定量研究

    目的:探讨多参数的形态定量分析对胃癌及胃良性病变的鉴别价值.方法:利用HMIAS-2000医学图文分析测量系统,对20例慢性胃炎及45例胃癌的组织病理学切片中的腺上皮细胞细胞核进行多参数的形态测定.结果:在22个形态定量参数中,12项胃良性病变与胃癌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3项有统计学差异(P<0.05),7项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多参数的形态计量揭示了胃癌与胃良性病变的细胞核形态学计量特征,对辅助鉴别诊断具有一定的意义.

    作者:龚平;郭华雄;汤绍迁;张克难;王向阳;王静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栉膜带侧切术加亚甲蓝注射术治疗陈旧性肛裂42例

    手术是治疗陈旧性肛裂佳的方法.笔者采用栉膜带侧切术加亚甲蓝注射术治疗陈旧性肛裂42例,获得良好疗效,总结如下.

    作者:夏婉贤;朱奕 刊期: 2010年第05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