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书富;郑鹏翔;陈德;周依蒙;马瑾;张斌;吴波;华尔铨;何祚佑;王豪;王渊铭;刘欣宇
目的:研究全身用糖皮质激素(甲基强的松龙)在5岁以下哮喘惠儿急性发作中的作用.方法:把86例5岁以下哮喘急性发作的惠儿按病情程度分为轻、中、重3组,每组再随机分为使用全身用甲基强的松龙组(A组)和不使用全身用甲基强的松龙组(B组),对每组达到显著疗效所需时间进行比较.结果:轻度组中A、B两组达到疗效显著所需时间分别为(4.50±1.17)d和(4.69±1.03)d,差异无显著性(t=-0.437,P>0.05);中度组中A、B两组达到疗效显著所需时间分别为(6.15±1.18)d和(7.13±1.36)d,两组差异有显著性(t=-2.300,P<0.05);重度组中B组有72.7%的惠儿需要在治疗2 d后加用全身用甲基强的松龙.故取消该组研究.结论:全身用糖皮质激素在急性发作呈中、重度持续状态的5岁以下哮喘患儿中具有良好的疗效,但是考虑到它的副作用,仍建议临床医师要慎用,并尽量缩短疗程.
作者:魏金芬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小儿腹股沟疝小切口不同吻合方法对患儿术后切口愈合情况的影响.方法:2~6岁腹股沟疝手术患儿共1 562例.研究3种不同切口吻合方法对切口愈合的影响.1组,常规丝线间断缝合;2组,皮内可吸收线连续缝合:3组.康派特医用胶粘合切口.结果:2组和3组患儿术后住院时间较1组明显缩短;术后诉切口疼痛比例3组较1组、2组明显减少:术后半个月,切口均为甲级愈合;半年后复诊,切口瘢痕增生比例2组较1组、3组明显增多.结论:医用胶粘合切口法吻合切口是一种安全、有效、使用简便的吻合切口方法.
作者:周建峰;易军;王浩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多维重建后处理技术在诊断脊柱创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05年5月至2007年5月间69例脊柱创伤患者行16排螺旋CT扫描,并进行多维重建后处理分析,将重建后的二维及三维图像与X线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21例患者的X线平片未见明确异常.48例的X线平片发现异常,其中发现骨折35处,可疑骨折19处.经螺旋CT多维重建后处理分析,69例患者均被证实有骨折,共发现102处骨折.结论:多排螺旋CT多维重建图像能够直观清晰地展示骨折处,明确骨折线的部位、形态、断端移位情况及空间关系,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作者:刘苏英;麻增林;曹保信;贺丽英;闫玉昌;苑文洁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生活紧张状态和抑郁是HIV感染各阶段直至发展为AIDS的重要辅助因素[1].Kopnisky等[2]报道心理改变在HIV-1疾病进程中所起的作用,发现在免疫一神经传导中脑部趋化因子特别是SP的重要性.抑郁、焦虑和紧张状态与HIV发展相关[3].行为状态和脑力活动的改变所引起的免疫应答间接或至少有一部分是通过神经内分泌一免疫途径介导的.紧张状态反应导致神经肽的释放改变,如SP,它们可调节免疫细胞功能.进而促进HIV疾病的发展[4-5].基因定位研究表明SP前受体(NK-1R)在脑部有高度表达,该部位是调节情感行为和神经化学物质对紧张状态反应的关键部位[6].调节SP活性可为抑郁症、焦虑症和紧张状态提供一条新的治疗途径[7-8].
作者:王晓昆;侯炜;霍文哲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等比重布比卡因腰麻用于老年人髋部手术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ASAⅡ或Ⅲ级65~96岁单侧髋部手术患者45例,健侧卧位,选择L2/3或L3/4椎间隙,用25 G腰麻针于脊上韧带下方0.5cm穿刺,拔出针芯见脑脊液后,用0.5%布比卡因1~2 mL,回抽脑脊液0.5-1.0 mL,再连同局麻药一起缓慢注入,拔出腰麻针,止血贴覆盖穿刺点.监测心率、血压、呼吸、脉搏血氧饱和度,记录起效时间和不良反应,确定平面后即可手术.并与另外45例使用利丁合剂硬膜外麻醉的患者比较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等比重布比卡因腰麻起效快,麻醉平面稳定,单侧麻醉成功率高,对循环影响小,麻醉效果好.利丁合剂硬膜外麻醉起效慢,需两次翻动体位,麻醉平面不易控制,用药剂量不易掌握,对循环影响大.结论:老年人髋部手术用等比重布比卡因腰麻优于利丁合剂硬膜外麻醉.
作者:王益顺;黄金平;李丽妍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比较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查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对颅内动脉狭窄的诊断结果,评价两种方法在颅内动脉狭窄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缺血性脑血管病78例患者722条血管进行TCD和DSA检查,并对两种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TCD诊断血管狭窄的敏感性是89.2%,特异性达98.2%,假阳性是10.0%,假阴性是2.0%.TCD和DSA显示重度狭窄、闭塞基本一致,对于轻、中度狭窄DSA阳性率会更高些.结论:TCD和DSA具有互补性,是检测动脉狭窄的必要手段.
作者:邓小容;刘玲;胡小红 刊期: 2009年第04期
芒果甙(mangiferin),又名芒果素、知母宁,是一种四羟基吡啶的碳糖甙,属双苯吡酮类化合物.芒果甙可从漆树科芒果树和扁桃树的叶、果实、树皮及龙胆科植物东北龙胆、川西獐芽菜、水龙骨科植物光石韦等中提取得到.现代药理和临床研究证明,芒果甙有多方面的生理活性和药理作用,如抗肿瘤作用[1-6]、抗脂质过氧化作用[7-8]、免疫调节[9]、抗糖尿病[10]、消炎[11]、止痛[12]、抗病毒[5]、抗辐射[13]等.现对其抗肿瘤作用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林周孟;何春拉;孟晓静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布地奈德、特布他林、溴化异托品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6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分为两组,治疗组63例,对照组63例,两组均采用综合治疗.治疗组给予布地奈德、特布他林、溴化异托品雾化吸入,对两组症状、体征改善时间及住院时间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雾化吸入布地奈德、特布他林、溴化异托品能迅速改善症状、缩短疗程.
作者:吴红英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脾脏窦岸细胞血管瘤的影像学和病理学特点.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脾脏窦岸细胞血管瘤患者5例,其中3例行CT检查,2例行MRI检查,回顾分析其影像学及病理学特点.结果:3例行CT检查的病例中,2例为多发大小不等结节状低密度影,平扫边界不清,增强后动脉期病灶轻度强化,与正常脾组织呈相对低密度,门脉期至延时期密度差异减小,病灶内可见散在斑点状更低密度影,以增强显示更清晰.1例CT表现为脾门区单发肿块,平扫与脾脏密度相仿,肿块内见多发斑点状低密度影,增强后动脉期病灶显著强化.以病灶周边为主,程度高于正常脾脏,静脉期强化均匀,内部低密度影无强化.2例行MRI检查的病例,均表现为多发大小不等结节状异常信号,T1WI呈略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病灶内见散在斑点状低信号影,增强后病灶强化明显,内部低信号影无强化.病理上,5例组织学病变均由呈迷路样分布的血管性腔隙组成.腔隙被覆内皮细胞呈短柱状或多角形,胞质内均见大量含铁血黄素颗粒.免疫表型,内皮细胞和组织细胞标记物呈阳性表达.结论:在影像学表现上.脾脏窦岸细胞血管瘤常为多发病灶,其血管瘤样强化及病灶内多发斑点状低密度(低信号)影的特征,能够较准确地反映其病理特点,对该病的诊断具有一定的特异性.
作者:沈健;金中高;平金良;白直成;倪兆敏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研究结缔组织生长因子的mRNA在细菌感染导致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大鼠肺组织中的表达.方法:以适量肺炎链球茵反复经气管穿刺注射感染大鼠,制作大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模型,在感染后的不同时间段处死大鼠,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对大鼠肺组织中结缔组织生长因子的mRNA表达情况进行研究.结果:生理盐水对照组结缔组织生长因子mRNA的表达明显低于肺炎链球菌组(P<0.01).同时,肺炎链球菌组结缔组织生长因子mRNA的表达随着细菌感染时间的增加而升高(P<0.01).结论:大鼠长期反复细菌感染可诱导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其机制可能和结缔组织生长因子表达上调有关.
作者:文文;赖国祥;李子龙;柯龙凤;张亚彬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氟马西尼是否可以拮抗异氟醚的麻醉残余作用,加速麻醉苏醒.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对照方法,选择择期手术、年龄18-60岁、ASA分级Ⅰ~Ⅱ级且无术前用药患者60例,芬太尼3 μg/kg、丙泊酚2mg/kg、维库溴胺0.1 mg/kg诱导,异氟醚、芬太尼、维库溴胺维持麻醉.手术结束停止异氟醚的吸入,继续机械通气.当呼气末异氟醚浓度降至0.45%~0.5%时,分为3组,分别给予生理盐水(对照组)、氟马西尼0.5mg(0.5 mg组)和氟马西尼1.0mg(1.0mg组).每间隔1分钟进行1次意识评价,至患者定向力恢复.记录呼之睁眼、指令运动、正确回答问题、定向力恢复的时间,以及血压、脉搏、脑电双频指数(BIS)值、体温、呼气末异氟醚浓度、呼气末二氧化碳值.并在手术诱导前.定向力恢复时,定向力恢复后15、30、60、120min分别给患者出示一张不同的图片,术后24 h随访患者对图片的记忆情况.结果:患者的一般情况差异无显著性(P>0.05).对照组、0.5 mg组和1.0mg组患者从停止吸入异氟醚至指令运动恢复时间分别为(19.58±6.91)min、(22.05±9.19)min和(20.32±6.44)min(P=0.591 9).从停止吸入异氟醚至定向力恢复的时间分别为(24.68±8.09)min、(26.47±10.72)min和(22.47±10.90)min(P=0.534 0).3组患者各时间点对图片的正确辨识率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术毕静脉注射0.5 mg、1.0 mg氟马西尼未能拮抗异氟醚的残余麻醉作用.氟马西尼对于异氟醚麻醉术后短时间的记忆损害(顺行性遗忘)无明显影响.
作者:张利勇;赵岩;王保国 刊期: 2009年第04期
患者男,72岁,心功能不全入住本院心内科.8年前曾行脾切除手术.PLT-直维持在80×109/L.实验窒检查:WBC9.1×109/L,N 0.46,L 0.32,M 0.14,E0.76,B 0.09;RBC 3.9×1012/L,Hb 126g/L,MCV 99 F1,MCHC 330 g/L,RDW 16%;PLT 19×109/L(1次),PLT 5×109/L(2次),CK 122 IU/L,CK-MB 13 IU/L,LDH 265 IU/L,粪便隐血试验阴性,尿常规正常,痰培养无致病菌生长,皮肤无出血点.手工计数PLT 70×109/L,和仪器测定相差甚远,血涂片镜下观察可见大量大血小板存在.
作者:沈志红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观察术中利用一次性皮肤伸展技术缝合修复四肢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2001年5月至2007年12月,采用一次性皮肤伸展技术缝合修复19例四肢创伤等原因引起的软组织缺损患者.男14例,女5例.年龄21~68岁,平均37.8岁.软组织缺损原因,创伤11例,褥疮5例,肿瘤切除3例.皮肤缺损范围10.0 cm×5.0 cm~12.0 cm×10.0 cm.结果:19例患者术中经一次性皮肤伸展后可直接缝合创面两侧皮肤而完全修复创面.术后15~21 d拆线.17例创口Ⅰ期愈合,1例拆线过早,有两针裂开,1例局部创口皮缘坏死,该2例经换药2周后愈合.结论:术中利用一次性皮肤伸展技术缝合修复创面是治疗因张力较大而无法直接缝合的四肢皮肤创面的一种较好的选择.
作者:何登伟;朱烨;俞伟杨 刊期: 2009年第04期
患者女,28岁.反复咳嗽、咳痰、气促10余年,加重3 d入院就诊.自诉近10年来受凉后就出现咳嗽、咳痰、气促,每次医生听诊均发现有哮鸣音,故诊断为哮喘继发感染,胸片无异常发现,每次给予头孢呋辛抗感染、喘定扩张支气管、激素抗炎治疗后症状能缓解.入院当天肺部听诊确实有哮呜音,仍给予抗感染、平喘、抗炎治疗,症状缓解后给予查胸部CT,发现左下肺紧贴脊柱可见一多囊性肿块,肿块边缘光滑,可见有异常血管进入肿块.建议患者行血管造影,患者拒绝.给予行手术治疗,异常血管来自降主动脉.卣径1.1 cm.术后病理报告:病理分型为叶内型,表现为囊性病变,有异常血管进入病灶.
作者:韩志青;罗艳蓉;徐晓雯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survivin基因检测在肺癌尤其是周围型肺癌诊断中的价值,以及评估survivin在判断肺癌化疗疗效、预后中的意义.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84例肺癌患者及36例肺良性疾病患者BALF中survivin表达的情况,随访2年分析survivin基因表达与肺癌患者生存期的关系.对其中67例Ⅲa-Ⅳ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2周期后进行疗效评价.分析其与survivin基因表达的关系.结果:肺癌及肺良性疾病BALF中survivin基因表达率分别是54.8%(46/84)和2.8%(1/36).周围型肺癌BALF中survivin表达率40.0%,明显高于灌洗液细胞学阳性率.BALF中survivin基因表达阴性肺癌患者,其化疗疗效明显优于survivin表达阳性者.肺癌患者BALF中survivin基因表达阴性者,2年生存率明显高于survivin基因表达阳性者.结论:BALF中survivin基因表达的检测可能对肺癌诊断具有一定价值,尤其对于周围型肺癌,其价值优于BALF中细胞学检查.survivin基因表达阳性提示可能化疗疗效差,2年生存率低.
作者:夏雪梅;陈余清;刘超;李殿明;黄礼年;李翠侠 刊期: 2009年第04期
椎管内麻醉巾穿刺针被堵塞较为少见,如不及时发现可能会造成较严重的后果.2002年7月至2008年5月我院在22 000余例椎管内麻醉中发生8例穿刺针被堵塞,现报告如下.
作者:程磊;陈开文;胡慧英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并分析短程发病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主要死亡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风湿免疫专科5例SLE死亡患者的资料,分别记录性别、发病年龄、病程、临床表现、免疫球蛋白、补体、自身抗体、脑电图、头颅MRI、并发症、免疫抑制治疗、死亡原因等,并结合近期文献进行总结.结果:5例死亡SLE患者中,女性4例.平均发病年龄30.5岁,平均病程2.22年.其中,4例死亡与SLE神经精神损害有关,涉及结核感染、出血、慢性心功能不全及尿毒症各1例.结论:短程发病SLE死亡原因主要为神经精神损害,同时感染(特别是结核感染)和肾损害也是重要因素,而疾病后遗症和治疗副反应也不容忽视.未来的研究应重点关注如何维持长期临床缓解.提高生存质量.
作者:沈思钰;张永文;董晓蕾;赵凌杰;蔡辉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pereutaneous dilational tracheostomy,PDT),因其具有操作简便、手术时间短、创伤小等优点,在急危重症的救治中应用日益广泛.海南省万宁市人民医院于2006年始开展这一技术,成功抢救了不少急危重症患者.但同时发现该术式尚有不足之处,少数患者术中气管切开套管置入困难或被置人气管前间隙,为克服这一不足,笔者对手术中的个别步骤做了一点改进,介绍如下.
作者:覃少强 刊期: 2009年第04期
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以及糖尿病、脑血栓、神经系统损害性疾病的增多,膀胱过度活动症(overactive bladder,OAB)的发病率也逐年升高,已引起临床医药工作者的高度重视.现将该病的研究及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谭莹;吴清和;高启龙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建立小鼠前列腺癌的血清学肿瘤标志物前列腺特异性蛋白94氨基酸(PSP94)检测系统.方法:建立小鼠血清PSP94竞争ELISA方法.并检测基因敲入小鼠前列腺癌模型小鼠的血清PSP94变化.结果:建立竞争ELISA方法,并以1 ng/mL的灵敏度定量检测血清PSP94水平.野生型小鼠PSP94血清平均水平为49.8 ng/mL,对于20周龄、40周龄和>40周龄的前列腺癌小鼠模型分别为150.9、835.5和774.8 ng/mL.结论:首个小鼠类前列腺癌血清学标志物的建立将会极大地方便对人类前列腺癌的基础及临床前期研究.
作者:武国军;朱李兵;李晓武;袁建林;王禾;刘贺亮;于磊;张更;秦卫军 刊期: 2009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