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纤维支气管镜在重症肌无力危象机械通气治疗中的应用

何志捷;张云

关键词:重症肌无力, 纤维支气管镜, 支气管肺泡灌洗术
摘要: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在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C)危象机械通气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统计2005年5月至2008年12月收入我院ICU抢救的MG危象患者34例,其中常规吸痰患者16例(对照组)和进行纤维支气管镜吸痰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患者18例(纤支镜组),比较两组间肺炎发生率、痰培养阳性率、危象持续时间、脱机时间、转出ICU时间等.结果:纤支镜组在肺炎发生率、危象持续时间、脱机时间、转出ICU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对MG危象患者应用纤维支气管镜吸痰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术,是一种相对安全而有效的治疗方法,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香菇多糖联合GP方案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观察

    目的:香菇多糖作为一种生物免试调节剂目前受到临床的广泛重视,本研究旨在观察香菇多糖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方法:将62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香菇多糖加化疗,对照组采用单纯化疗.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测定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活性,对患者疗效、免疫功能、生活质量及不良反应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后实验组和对照两组的有效率分别为64.5%和38.7%(P<0.05);实验组的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免疫功能明显改善;实验组的Karnofsky评分上升率(51.6%)高于对照组(25.8%)(P<0.05).结论:香菇多糖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优于单纯化疗.

    作者:李志英;朱应群;张平;李喆;何龙培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转化生长因子β1对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体外增殖及活化的影响

    目的: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对人T淋巴细胞的增殖及活化的影响.方法:以MTT法检测TGF-β1对T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TGF-β1对T淋巴细胞活化的影响及CD4+CD25+调节性T淋巴细胞的数量;ELISA法检测TGF-β1对T淋巴细胞分泌干扰素-γ(IFN-γ)、白介素-2(IL-2)的影响.结果:不同浓度的TGF-β1分别作用不同时间后,均可抑制T淋巴细胞的增殖,并随时间的延长、浓度的增加抑制作用增强.不同浓度的TGF-β1作用72 h,均能抑制T淋巴细胞活化,活化标志CD69表达率明显降低(P<0.01);均能明显上调CD4+CD25+调节性T淋巴细胞的比例(P<0.01);均能抑制T淋巴细胞分泌IFN-γ、IL-2(P<0.01),且呈剂量依赖性.结论:TGF-β1可以抑制T淋巴细胞的增殖,抑制T淋巴细胞活化,上调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比例,并抑制IFN-γ、IL-2的分泌.

    作者:刘晓霞;李凤鸣;陈育民;王雪玲;陈剑华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川芎嗪注射液联合无创通气对慢性阻塞性肺病并严重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

    目的:观察川芎嗪注射液联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严重呼吸衰竭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06年12月至2008年12月COPD并严重呼吸衰竭患者95例,分为对照组(40例)和治疗组(45例).对照组在给予常规治疗的同时无创通气,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川芎嗪注射液120mg静滴,每天1次,共10 d.两组于治疗前、治疗后24 h、72 h、行动脉血气分析,并观察记录神志好转时间、呼吸、心率,记录住院时间和机械通气时间.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患者2例改用有创通气治疗,对照组7例改用有创通气治疗:治疗组住院时间(11.5±2.8)d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间(15.6±3.5)d,P<0.01;治疗组机械通气时间(5.5±2.7)d少于对照组(8.6±2.9)d,P<0.01;动脉血气分析结果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川芎嗪注射液对无创通气治疗COPD并严重呼吸衰竭能明显缩短患者住院和机械通气时间,疗效显著.

    作者:杨尊彝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尼美舒利联合阿霉素对舌鳞癌Tca8113细胞的体外作用

    目的:探讨尼美舒利联合阿霉素对舌鳞癌Tca8113细胞的协同作用.方法:通过MTT法检测细胞的生长抑制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分布的改变.免疫组化SP法检测Bcl-2和Bax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20μmol/L尼美舒利作用24 h、48 h、72 h细胞生长抑制率为12.14%、27.10%和36.42%:浓度升至500 μmol/L时,抑制率分别升为38.57%、67.40%和85.18%.单用阿霉素(0.5 mg/L)作用48 h后,细胞生长抑制率为(37.54±6.47)%:合用20、100、500 μmol/L的尼美舒利后,抑制率分别升为(60.54±9.14)%,(75.34±12.79)%,(88.35±14.27)%.随着尼美舒利浓度(20、100、500 μmol/L)的增加,Tca8113细胞的G0/G1期细胞比率下降,G2/M期细胞比率逐渐上升:且细胞内Bcl-2表达下调,Bax表达上调.结论:尼美舒利能通过诱导癌细胞周期阻滞于G2/M期,下调Bcl-2表达和上调Bax表达的表达来抑制舌鳞癌Tca8113细胞的生长增殖,与阿霉素具有协同抗肿瘤作用.

    作者:蔡敏秋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培养星形胶质细胞缺氧/复氧时水通道蛋白4表达的变化

    目的:探讨缺氧/复氧对体外培养星形胶质细胞水通道蛋白4(AQP4)表达的影响.方法:培养的大鼠脑皮层星形胶质细胞分成两组:正常对照组和缺氧/复氧组.缺氧8 h后复氧.根据复氧时间不同,又分为复氧0、4、6、8、12、24 h 6个亚组.于各时间点以检测细胞存活率、乳酸脱氢酶(LDH)的漏出率,Western blot法检测AQP4的表达.结果:缺氧8 h后随着复氧时间的延长,细胞存活率逐渐降低,至复氧12 h时,达低,仅有对照组的81.3%,至复氧24 h,又有轻度增加;LDH的漏出率逐渐增多,至复氧24 h达高峰.AQP4表达随着复氧时间延长而逐步增多,至复氧12 h时达高峰,为正常对照组的(2.52±0.35)倍,24 h时略有下降.结论:缺氧/复氧过程能对体外培养的星形胶质细胞产生损伤作用的同时,发生了AQP4的表达时程变化.

    作者:丰浩荣;张群英;高甜惠;许鹏程;王祥和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重度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畸变产物耳声发射分析

    目的:观察重度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SAHS)患者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检查的表现并分析其意义.方法:选择24例经睡眠呼吸监测确诊为重度SAHS的患者为实验组,年龄、性别与实验组相匹配的正常人群10例作为对照组.应用耳声发射检测仪对两组进行DPOAE检查、纯音测听检查,对睡眠监测及DPOAE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重度SAHS患者主观听力无下降,但DPOAE在0.75~8 kHz各频率反应幅值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与正常组比较,其结果差异有显著性;DPOAE反应幅值与血氧饱和度降低具有显著的相关性.结论:重度SAHS患者血氧饱和度降低可以导致畸变产物耳声发射反应幅值的降低,这项指标敏感性高,可以作为确定SAHS患者早期耳蜗损害的一项指标.

    作者:韩浩伦;吴玮;屈昌北;陈艳芳;孙建芝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联合用药治疗实验性外伤性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目的:观察玻璃体腔注射曲安奈德和阿霉素治疗外伤性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的效果.方法:建立外伤性PVR动物模型.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曲安奈德组、阿霉素组、联合用药组.直接眼底镜观察PVR程度;酶联免疫吸附法(ELlSA)测定玻璃体腔白介素-1β(IL-1β)、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浓度.结果:联合用药组PVR程度、玻璃体腔IL-1β、TGF-β1浓度低于生理盐水组.结论:玻璃体腔注射曲安奈德和阿霉素可降低PVR形成程度,下调玻璃体腔IL-1β、TGF-β1浓度.

    作者:招志毅;彭燕一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肌间沟臂丛近下干阻滞在前臂尺侧手术的效果观察

    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是上肢手术麻醉常用的方法[1-2],但常规的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往往出现尺神经阻滞起效慢或不完全阻滞的情况,笔者采用改良一针法提高了尺神经阻滞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郑达明;俞利忠;蒋晓琴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相关感音神经性耳聋8例

    目的:探讨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相关的感音神经性耳聋的病因.方法:回顾分析52例(95耳)分泌性中耳炎儿童中8例感音神经性耳聋的临床资料.结果:8例患儿均给予药物治疗,其中1例给予鼓膜切开置管,4例行鼓膜切开置管和鼻内镜下腺样体吸割术.7例惠儿骨导听闻恢复正常,1例患儿骨导听阈随访3月改善不明显.结论:8例(15%)患儿的暂时性听阈移位(temporary threshold shift,TTS)或永久性听阈移位(permant threshold shift,PTS)的发病机制与分泌性中耳炎有关.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病病程中有发展成感音神经性耳聋的可能,应引起高度重视,及早干预避免病情发展.

    作者:李幼瑾;陈洁;陶峥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胆囊后三角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体会

    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开展以来,因其创伤小、痛苦少、出血少、恢复快等优点得到迅猛发展,目前在基层医院广泛开展,已成为胆囊切除术的金标准[1-2].但由于对胆囊三角解剖不清,对胆囊动脉、胆囊管等的变异缺乏认识而引发的出血、胆漏、胆管损伤等并发症屡见报道.笔者从2004年以来应用胆囊后三角人路行LC手术85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陆武京;刘一冰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肝脏巨大脂肪瘤CT诊断1例

    患者女,63岁.间断性右上腹部疼痛不适5年,曾在外院B超诊断为胆囊炎,胆结石.口服消炎利胆片以及中药治疗(具体不详)症状缓解,近来上述症状加重,并向右肩背部放射,伴发热,收住我院拟行经腹腔胆囊镜胆囊摘除术.

    作者:李惠民;李哲;邵景元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乳腺导管扩张症的诊断及治疗

    目的:探讨乳腺导管扩张症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对经手术和病理诊断的39例乳腺导管扩张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行乳房肿块切除术22例,乳腺区段楔形切除术13例,单纯乳房切除术2例,乳腺痿管切除术2例.其中36例获随访(92.3%),随访中复发7例,均经再次手术获治愈;另外,1例术后9个月于对侧乳房异时性发生本病;其余恢复良好.结论:乳腺导管扩张症临床表现多样,易误诊误治;术前细胞学检查和术中快速病理检查是避免误诊的重要手段.手术切除为其首选治疗方法,局部肿块切除或病变乳腺区段楔形切除为广泛采用的术式.禁忌贸然行广泛的切除术.

    作者:郑宗珩;马毅;孟刚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脑电双频指数指导下置入喉罩全身麻醉诱导所需芬太尼用量的探讨

    目的:通过脑电双频指数指导下应用不同剂量芬太尼对比研究,为置入喉罩全身麻醉诱导选择安全有效的芬太尼剂量提供依据.方法:选择ASA Ⅰ~Ⅱ级行全身麻醉手术患者60例,根据麻醉诱导时应用芬太尼剂量的多少分为A、B、C 3组.A组应用1.5μg/kg芬太尼;B组应用2.5μg/kg芬太尼;C组应用4.5μg/kg芬太尼.全麻诱导后,置入喉罩,记录基础值、麻醉诱导后喉罩置入即刻及置入后5 min的BIS、SBP、DBP、HR值,分别记下T0、T1、T2、T3时刻的值.结果:置入喉罩后,A组BIS、SBP、DBP、HR值与B、C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B组BIS值与C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是SBP、DBP、HR值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2.5μg/kg的芬太尼剂量用于置入喉罩全身麻醉诱导是较为适合的.

    作者:丛海涛;曹海华;王钰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甲亢治疗前后体重变化与追赶生长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观察甲亢患者治疗后的体重渡动是否为追赶生长的表现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110例新诊断甲亢患者测量其体重、腰围、臀围,计算体重指数,腰臀比,体脂百分比,测血糖,血脂,甲状腺激素水平及血胰岛素水平,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比较上述指标治疗前后的差异.结果:甲亢患者在治疗前后体重,体重指数,腰围,臀围及腰臀比,胆固醇,甘油三酯及体脂百分比明显增加(P<0.01).治疗前后空腹血糖及餐后血糖有所下降,HOMA-IR下降(P<0.05).FT3,FT4变化与体重指数,体脂百分比的变化呈负相关性(r=-0.412,-0.467,P<0.01;r=-0.359,-0.318,P<0.05),TSH与体重指数呈正相关(r=0.336,P<0.05).排除了甲状腺激素变化的因素后,腰围变化与体重指数及体脂百分比的变化呈正相关(r=0.433 8,0.347 0,P<0.05).腰臀比变化与体重指数的变化呈正相关(r=0.338 6,P<0.05).结论:甲亢患者治疗前后的体重变化是追赶生长的表现,且出现了中心型肥胖等胰岛素抵抗的危险因素.

    作者:徐瑾;陈璐璐;郑涓;余帆;李裕明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临床深麻醉下拔管在先天性唇裂手术麻醉中的可行性探讨

    目的:探讨临床深麻醉下拔管在先天性唇裂手术麻醉中的可行性.方法:先天性唇裂修补手术110例,分成观察组55例,对照组55例.均采用吸入为主静脉为辅的全身麻醉方式,麻醉用药基本相同.术毕拔管时,对照组患儿按照常规临床麻醉拔管指征即清醒后拔管.观察组患儿在给予丙泊酚1 mg/kg静注后,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值60~70时深麻醉情况下拔管.观察围拔管期即拔管后即刻(T1)、拔管后30 s(T2)、拔管后2 min(T3)怠儿的心率、血氧饱和度(SpO2)、呼气末CO2浓度、面罩给氧情况、躁动、喉痉挛、支气管痉挛等情况.结果:两组在T3期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在T1、T2期患儿的呛咳、SpO2、躁动、喉痉挛、支气管痉挛及面罩给氧困难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临床深麻醉下拔管,可减少围拔管期喉痉挛、支气管痉挛等严重并发症,安全可行.但拔管前应充分准备各种能有效通气的装置以及必要时再插管的可能.

    作者:李建华;陈永学;赵宏娟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普米克令舒雾化吸入佐治婴幼儿喘息50例

    喘息性疾病是小儿时期常见的临床疾病,且发病率有逐年增加趋势.我院于2005年以来对以喘息为特征的100例患儿,试用普米克令舒雾化吸入,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洋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动力髋螺钉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比较

    目的:对比分析动力髋螺钉(DHS)与人工股骨头(双动头)在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情况.为临床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提供参考.方法:以2004年1月至2008年8月在我院因Ⅲ型(Jensen-evans分型)股骨转子间骨折行DHS内固定术与人工股骨头(双动头)置换术的58例患者为对象进行回顾性研究,并对两组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进行评定.结果:随访6~32个月,平均16个月.人工股骨头组6个月死亡率、肺部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DHS组(P<0.05),DHS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明显高于人工股骨头组(P<0.01),DHS组术后下地时间为60 d,而人工股骨头组为3 d(P<0.01).结论:人工股骨头(双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较DHS具有手术安全、创伤小、失血量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对于全身情况差、手术风险高的高龄病例是一种较好的手术方法.

    作者:夏远军;章莹;章凯;尹庆水;吴文;谢会斌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早期功能训练在断指再植中的应用

    手指的断离是指指掌关节以下的断离伤,使成活的指体获得正常或接近正常指的功能,这才是再植的目的[1].功能恢复的好坏与致伤原因、断离部位、肌腱修复和功能训练有密切关系.本文旨在探讨早期功能训练在断指再植后功能恢复中的重要性.

    作者:纪宇波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咖啡酸片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咖啡酸片在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中的疗效.方法:75例ITP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41例,对照组给予口服皮质激素等免疫抑制治疗,治疗组给予加用口服咖啡酸片.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后血小板变化的情况及疗效对比.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早期(第2周)即有血小板提升作用(P<0.05),对非重度血小板减少(≥20×109/L)的效果明显(P<0.05);其余未见明显差异(P>0.05).疗效对比经Ridit分析显示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95%SI 0.5111,0.709 1).结论:咖啡酸片配合免疫治疗对ITP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林文远;陈蓓莉;莫东华;王晓桃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预设靶标免疫靶向盐酸吡柔比星治疗小鼠S180肉瘤的试验研究

    目的:制备小鼠抗人IgG-葡聚糖-盐酸吡柔比星(THP)免疫靶向偶联物,在肿瘤组织中接种人IgG非特异性靶点,探讨人造靶点免疫导向治疗肿瘤的可行性.方法:制备小鼠抗人IgG-葡聚糖-THP偶联物,建立荷瘤小鼠模型.采用ELISA法测定小鼠抗人IgG-葡聚糖-THP偶联物抗体活性;体外细胞毒性实验(四甲基偶氮唑蓝法)比较分析小鼠抗人IgG、THP、小鼠抗人IgG-葡聚糖-THP对S180细胞的毒性作用;比较THP、小鼠抗人IgG-葡聚糖-THP、小鼠抗人IgG-葡聚糖-THP+人IgG的抑瘤作用及时荷瘤小鼠生存时间的影响.结果:制备的偶联物中,小鼠抗人IgG、葡聚糖与THP物质的量比为1:2.5:54;偶联物保留了小鼠抗人IgG抗体活性;体外细胞毒性实验表明偶联物对S180细胞有体外杀伤作用.小鼠抗人IgG-葡聚糖-THP+肿瘤中接种人IgG组时小鼠移植性5180肉瘤的抑瘤率达34.3%,并可延长荷瘤小鼠的生存时间.结论:通过在肿瘤组织中接种IgG非特异性靶点,用抗人IgG单克隆免疫靶向THP治疗小鼠S180肉瘤较对照组具有明显靶向作用.

    作者:张婧;贺江虹;董雅璐;王勇强;张积仁 刊期: 2009年第20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