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低强度超声在骨折愈合中的作用

张小斌;康鹏德;王坤正

关键词:
摘要:骨折愈合过程是个极其复杂的过程,是个涉及病理、生理、生物化学,生物物理学协同交叉作用的变化过程,有多种细胞因子与介质参与其中.多年来,许多学者从基础与临床方面提出了多种方法以促进骨折愈合.随着近年来对声场的深入研究,人们发现超声在组织水平和细胞水平具有多种生物学效应,可治疗多种疾病.超声用于骨折治疗,可明显促进骨折愈合,而且无侵害性,无特殊禁忌证.现将其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美中国际创伤杂志相关文献
  • 四肢霰弹伤30例救治体会

    四肢火器伤平时少见,但四肢霰弹伤却时有发生,我院自1994-04~2001-07共收治四肢霰弹伤30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晓峰;杜宝俊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实验性股骨头骨缺损修复过程的生物力学研究

    目的研究股骨头骨缺损修复过程的生物力学改变.方法本实验分脱位组、未脱位组及正常组,对犬股骨头内骨缺损修复过程进行计量组织学及生物力学的研究.结果 20周,脱位组4例股骨头均塌陷;未脱位组囊腔硬化带形成,6例中2例软骨面不平整.两组囊腔均未完全闭合.计量组织学分析示两组骨小梁体积及软骨下骨厚度改变.生物力学测定示脱位组松质骨的抗压强度及弹性模量较未脱位组低,未脱位组在三组中高.软骨下骨的抗压强度及弹性模量脱位组较正常组及未脱位组低.结论股骨头塌陷与软骨下骨的生物力学特性及厚度关系密切,后两者间亦存在相关关系.囊腔硬化带形成是种代偿反应,但可产生应力遮挡,不利于囊腔的闭合.此模型,可用于研究移植等对股骨头坏死修复的效果.

    作者:徐晓良;王坤正;牒军;党晓谦;阎宏伟;杨增华;李旭东;徐德洪;陈君长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急慢性铅中毒36例临床分析

    我科从1991-10~2001-10先后收治急慢性铅中毒患者36例,现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36例中男20例,女16例,平均年龄40.2岁.

    作者:孙怀志;张建萍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髌骨骨折急诊手术治疗体会

    髌骨是人体内大籽骨,在其骨折治疗中有着特殊地位,早期及时治疗是膝关节功能恢复的保障.现对1998-01~2000-12收治髌骨骨折37例的治疗体会分析如下.

    作者:余晓杰;贺铭立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腰椎滑脱不同术式的临床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多种内固定方式和植骨治疗腰椎滑脱的长期临床疗效及优缺点.方法对158例腰椎滑脱患者的神经卡压及狭窄针对性、有效椎管神经根减压后,采用多种内固定系统进行复位固定及取自体髂骨行椎体间植骨融合.并进行影像学观测,指标包括滑脱率、滑脱角、椎间隙和椎间孔高度,融合率及主客观疗效评价.结果随访11个月~8.4年,平均5.3年,Harrington术式终融合率为66.7%,复位率21.7%;Socon术式融合率为91.3%,复位率为77.4%;Steffee术式的融合率为86.7%,复位率为64.3%;RF术式的融合率为97.9%,复位率为89.2%;DRFS术式的融合率为100%,复位率为94.1%.结论选择有利于恢复腰椎正常解剖结构及生物力学特性的内固定,再加良好的植骨,能取得满意疗效.

    作者:杨述华;王剑文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体感诱发电位在儿童脊柱手术中的应用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病例共15例,其中脊柱侧弯矫正术8例,脊柱结核伴截瘫4例,脊柱纵裂3例.年龄3~15岁,先天性脊柱侧弯病例,术前常规行脊髓造影及CT、MRI检查,了解有无合并脊髓纵裂、椎管内有无骨嵴畸形,4例脊柱结核伴截瘫患儿,术前给X线拍片外,均作了CT、MRI检查.

    作者:袁国莲;王坤正;赵龙桂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牵引小夹板外固定治疗小儿股骨干骨折

    股骨干骨折是小儿的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根据患儿的年龄、骨折类型、损伤程度等,有各种治疗方法.我院自1990年用牵引小夹板外固定治疗小儿股骨干骨折共194例,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姜海;朱玉杰;朱一慧;吴革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不切开Ⅱ区屈肌腱鞘管早期显微修复损伤之体会(附6例报告)

    单纯Ⅱ区屈肌腱损伤多为刀割伤,损伤面整齐,有利于进行显微修复.传统的修复方法均为了显露的方便而自鞘管壁开始,在修复肌腱后再将鞘管原位缝回,增加了鞘管损伤的机会,成为术后肌腱粘连的一个原因.在复习文献及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本文介绍一种不切开腱鞘,显微方法修复Ⅱ区屈肌腱及鞘管壁原外伤裂口.临床应用6例损伤在3周以内的患者,获较满意效果.

    作者:鹿军;樊源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严重多发伤救治程序探讨

    严重多发伤伤情复杂,病理生理紊乱严重,死亡率高,救治过程中需要多专业人员密切合作,共同做好每个环节的工作.因此,完善整个救治程序非常重要.我院1980-01~2002-06共救治严重多发伤1216例,通过不断探索和总结,积累了一些经验,建立了一套较成熟的救治程序,提高了严重多发伤的救治水平,现报告如下,并就有关问题进行讨论.

    作者:黄显凯;蒋耀光;周健;费军;姚元章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一种新型的烧伤创面外用药-碘铬醚

    创面覆盖是贯穿烧伤救治工作的根本的问题,而创面感染是影响创面愈合的重要的因素.如何有效地控制创面感染一直是临床医生所遇到的难题,一般的消毒药如洗必泰、新洁尔灭杀菌效果不强,杀菌谱较窄;而抗菌素类如氯霉素及磺胺嘧啶银易产生耐药性和副作用,且价格较贵,限制了临床应用范围.自1990年我科开始应用军事医学科学院生物流行病研究所研制的碘络醚,应用于烧伤后的早期创面68例,疗效明显,现报告如下.

    作者:贾赤宇;陈壁;苏映军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加压滑动鹅头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体会

    我院自1998年应用加压滑动鹅头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通过1~2年随访减少了卧床时间及并发症,降低了死亡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兹小结如下.

    作者:王治;吕立新;肖永海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可吸收螺钉治疗胫骨髁间嵴骨折

    目的提高胫骨髁间嵴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 1998-09~2001-12,对30例患者行胫骨髁间嵴骨折切开复位、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术治疗.结果 26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半年~3年半,平均1年半,根据评定标准,优19例,良6例,可1例,优良率达96%.结论对胫骨髁间嵴骨折行切开复位、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术,解剖复位满意、固定牢固,避免二次手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张小卫;马建军;王金堂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玻璃酸钠在手外伤治疗中的应用

    手为人体为灵巧的部位,手的解剖较为复杂,手外伤后也很容易发生手术后关节功能受限等并发症,使治疗难度加大,对治疗的预后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除正确处理手外伤外,对术后的粘连问题也应高度重视,使手外伤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尽快恢复伤手的重要功能.我们选用玻璃酸钠(SH)作为术后预防粘连的药物,取得较好的效果.

    作者:鹿军;王启祥;姜海;李敏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粗暴复位致上肢残废1例报道

    肱骨髁上骨折是小儿肘部骨折中常见的,约占小儿肘部损伤的30%左右.因粗暴复位,治疗不当易引起前臂筋膜间隙综合症.但是同时发生上肢,腋窝及胸壁多处大面积皮下组织严重坏死者,临床上甚为少见.我科于今年10月收治1例,现报道如下,以引起对此病的重视.

    作者:马强;朱一慧;张斌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椎弓根螺钉系统治疗脊柱损伤及腰椎滑脱的现状

    从脊柱整体生理功能来看,椎体的稳定性较之其活动性更为重要,而脊柱的稳定性与脊柱的解剖结构及组织学特点直接相关.在脊柱外科领域中,自引入生物力学概念做理论基础后,已从二柱理论到三柱理论.1983年由Denis具体表述为:前纵韧带、椎体及纤维环的前2/3部分构成前柱.椎体后壁,纤维环后1/3,包括后纵韧带构成中柱.

    作者:杨述华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髌骨骨折手术方法与疗效观察

    髌骨是全身骨髂中大的籽骨,在膝关节生理活动中有重要作用.髌骨骨折发生率约1.05%[1],但髌骨骨折多致膝关节功能障碍,手术治疗能较好地恢复膝关节功能.我院自1992-01~2001-12共收治髌骨骨折76例,随访半年~5年,现将手术方法与疗效总结如下.

    作者:肖永海;刘齐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内收肌切断手法复位治疗小儿发育性髋脱位

    目的探讨切断内收肌、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治疗小儿发育性髋脱位的疗效.方法切断患侧长收肌、短收肌,术中手法复位髋关节,术后三期石膏固定.结果 54例68髋均得到满意复位,2例发生股骨头坏死,其余未发生股骨头坏死;3例因再脱位而行二次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3例发生髋臼发育不良.结论该疗法是治疗6个月至2.4岁小儿发育性髋脱位的有效方法.

    作者:朱一慧;朱玉杰;姜海;吴革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综合治疗CO中毒43例的临床分析

    自1993年10月以来,我院采用紫外线照射自血回输治疗(血疗)并低分子右旋糖酐加腹蛇抗栓酶治CO中毒43例,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谢发明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不扩髓加锁髓内针治疗胫骨开放性骨折

    目的探讨不扩髓胫骨加锁髓内针治疗胫骨开放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开放的胫骨骨折尽早清创及闭合伤口,受伤后立即或2周内用不扩髓加锁髓内针治疗.结果 63例患者的67处骨折中,62处完全愈合,平均愈合时间18.6周,愈合率为91.2%,2例不愈合,占3%,3例延迟愈合,占4.5%,4例发生感染,占6%.结论不扩髓胫骨加锁髓内针疗效肯定,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宫福良;王坤正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低强度超声在骨折愈合中的作用

    骨折愈合过程是个极其复杂的过程,是个涉及病理、生理、生物化学,生物物理学协同交叉作用的变化过程,有多种细胞因子与介质参与其中.多年来,许多学者从基础与临床方面提出了多种方法以促进骨折愈合.随着近年来对声场的深入研究,人们发现超声在组织水平和细胞水平具有多种生物学效应,可治疗多种疾病.超声用于骨折治疗,可明显促进骨折愈合,而且无侵害性,无特殊禁忌证.现将其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张小斌;康鹏德;王坤正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美中国际创伤杂志

美中国际创伤杂志

主管:西安市红十字会医院

主办:美国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