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异位妊娠药物治疗174例分析

高珊

关键词:妊娠, 异位, 药物疗法, 疗效
摘要:目的:探讨药物保守治疗对异位妊娠(ectopc pregnancy,EP)的疗效及治疗失败的原因.方法:2004年5月至2007年5月在云南省滇南中心医院个旧医院妇产科确诊为EP并符合药物治疗条件的174例患者使用氨甲蝶呤(MTX)、米非司酮联合中药治疗方案进行药物保守治疗.结果:以药物保守治疗后没有进行手术为成功示准,治疗有效率为78%,失败率为22%.结论:MTX、米非司酮联合中药治疗方案疗效好,副作用小,可作为EP患等的首选治疗方案.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微波-光波技术在肾小球基底膜染色中的应用

    众所周知,肾活检技术对肾脏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其中肾小球基底膜PAS染色显示出的变化不仅可作为肾病变诊断的重要依据,还可以观察病变损害的程度以及病变进展或疗效.近年来我们根据微波/光波辐射原理对肾脏基底膜进行PAS染色,获得了比传统染色更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苏红;黄勇;胡海霞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新黄散治疗Ⅲ期褥疮的护理体会

    褥疮是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所引起的皮肤溃疡.一旦发生较难治愈,如继发感染可使病情加重,影响康复,加患者痛苦,严重者可引起败血症甚至危及生命[1].压疮在医院的发病率为3%~14%[2].褥疮的防治是临床护理中的难题之-[3],更是评价护理工作质量和管理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我科自2003年7月始使用新黄散治疗Ⅲ期褥疮患者,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

    作者:吕艳冰;曾子耘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胸腺肽α1对梗阻性黄疸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2和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水平的影响

    目的:观察胸腺肽α1对梗阻性黄疸患者白细胞介素2(IL-2)和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水平的影响.方法:30例梗阻性黄疸患者全部为胆总管结石所致,全部病例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分成梗阻性黄疸组(以下简称梗黄组)和治疗组各15例,对照组15例,为健康献血员.术后梗黄组予一般性治疗,治疗组在一般性治疗的基础上加胸腺肽治疗,分别于术前、术后第3、7、14天清晨空腹各采血标本1次,测定血清总胆红素、IL-2、sIL-2R水平.结果:梗阻性黄疸患者血清IL-2水平下降,sIL-2R水平升高,两者呈负相关;术后IL-2水平升高,sIL-2R水平下降,两者的变化速度在治疗组明显快于梗黄组(P<0.05).结论:胸腺肽可纠正梗阻性黄疸患者围手术期血清IL-2/sIL-2R系统紊乱,提高细胞免疫功能.

    作者:徐晓武;杨小敏;李春明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3%H2O2与0.5%庆大霉素溶液联合外用治疗慢性窦道

    慢性窦道是外科常见病,迂曲分叉,经久不愈,治疗颇为棘手.笔者联合外用3%H2O2与0.5%庆大霉素溶液灌洗治疗慢性窦道12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蔡卫东;窦庆寅;朱建举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两种孕中期唐氏综合征产前筛查分析系统的比对分析

    目的:比较ILlb和MLab两实验室产前筛查唐氏综合征结果是否存在差异,分析差异存在因素,提出减少差异的对策.方法:待测样本离心分离血清,分送两实验室,检测血清中甲胎蛋白(AFP)、游离人绒毛膜促腺激素β亚基(β-hCG)及游离雌三醇(μE3),计算相应的中位数倍数(中倍数),再对测试结果和中倍数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实验室AFP、μE3检测结果差异有显著性;两实验室计算的AFP、β-hCG中倍数差异有显著性;对同一测试结果,分别应用不同的筛查分析软件计算的中倍数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不同产前筛查分析系统筛查结果存在差异,需进一步规范管理.

    作者:陈恩中;彭永正;江凌晓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新型猪囊尾蚴斑点免疫金渗滤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

    目的:建立一种简便快速的检测囊虫抗体的斑点免疫金渗滤法(DIGFA).方法:将毕赤酵母重组表达的猪囊尾蚴抗原cC1点于硝酸纤维素膜上,用来检测血清中囊虫抗体,通过胶体金标记的金黄色葡萄球菌A蛋白直接显色,阳性者出现红色斑点,结果易于判断.结果:DIGFA检测40份囊虫病患者血清和40份正常人血清,敏感性为95%(38/40),特异性为100%(40/40).检测20份包虫病患者血清,3例阳性,交叉反应率为15%(3/20);检测20份肝吸虫病患者血清.20份肺吸虫病患者血清,20份血吸虫病患者血清,均未出现交叉反应.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比,检测的总符合率为95%,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DIGFA简便、快速、准确,适于现场应用,可用于囊虫病的诊断及流行病学调查.

    作者:杨湘越;兰小鹏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微波治疗鼻出血108例临床观察

    鼻出血是临床常见的急症之一,严重者可引起休克.简便、迅速有效地控制鼻出血,是治疗鼻出血的重要原则.2000年4月至2005年12月我院对108例鼻腔黎氏区出血患者采用微波局部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天琪;苏金霏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蛋白酶活化受体-1在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蛋白酶活化受体(pmtease activated receptors,PARs)家族是血栓形成中的重要G蛋白耦联受体家族,是凝血酶的主要受体.PARs有4种亚型(PARl~4).PARl是PARs家族的主要成员,是早发现的PARs分子,研究为深入.PARl在血栓形成、炎症反应、血管活性、免疫系统功能、血管增生性疾病等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新研究提示,PARl在肿瘤相关的生物学方面也表现出重要作用,PARl是参与恶性肿瘤侵袭转移等复杂生物学行为调节的重要信号分子.

    作者:皮国良;王涛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38例分析

    肺周围性肿块若依靠临床表现、胸片、胸部CT及实验室检查等方法很难确诊,常需活组织检查明确诊断.国内外不少学者采用经皮肺活检对肺周嗣性病变的介人性诊断,对肺恶性病变的确诊率明显提高,诊断的敏感性达88%~98%,特异性100%[1-2].我院自2003年以来,应用进口弹簧式活检针对38例肺周围性肿块患者进行经皮穿刺活检,现将结果分析如下.

    作者:臧发荣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斑蝥素抑制胰腺癌sw1990裸鼠移植瘤细胞增殖的研究

    目的:探讨斑蝥素对裸鼠移植瘤胰腺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在培养人胰腺癌sw1990细胞的基础上建立荷瘤鼠胰腺癌模型并进行移植瘤抑制实验,实验分为对照组、用药组,观测荷瘤鼠移植瘤大小改变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增殖相关基因PCNA蛋白的表达.结果:斑蝥素对荷瘤鼠胰腺癌移植瘤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用药组移植瘤体积增长幅度明显小于对照组;用药组移植瘤重量为(0.642 1±0.219 3)s,对照组为(0.954 1±0.212 2)g,差异有显著性(P<0.05).用药组PCNA蛋白染色的细胞明显减少,表达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斑螯素可明显抑制裸鼠胰腺癌移植瘤的生长,其机制可能与斑螫素能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相关基因PCNA的表达有关.

    作者:周季兰;金宇飚;董利军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时刻长久接受苦难

    有时候,上班真的不轻松.我想着自己有一天,从新员工变成老员工之后就不会再有烦人和棘手的问题了.我曾一度奢望在经历很多工作之后,是不是不再有那些刁钻古怪的病人来搅乱我灿烂的心情了.

    作者:徐菲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心理护理干预对抑郁症患者的影响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抑郁症患者的影响.方法:对46例抑郁症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采用住院护理观察量表(NOSIE)、Zung氏抑郁量表(SDS)、自杀意念自评量表(SIOSS)对患者干预前后做系统评估.结果:量表中的各项等级分干预前后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心理护理干预有助于了解患者内在思维及情绪活动,评价疗效及预后,采取正确护理措施,减少抑郁复发,从而提高其生活质量,应积极推广.

    作者:王藕儿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喉部分切除术中单侧杓状软骨切除的残喉修复

    目的:探讨喉部分切除术中单侧杓状软骨切除的残喉修复的手术方式.方法:总结我院2002-2006年17例行单侧杓状软骨切除的喉癌(声门型12例,声门上型5例),术中利用局部组织修复、双蒂胸骨舌骨肌筋膜瓣、自体游离甲状软骨、舌骨肌瓣等方法修复残喉,重建喉功能.结果:全部病例术后7~52 d内恢复正常饮食,全部病例恢复了发音功能,1例患者行显微喉镜下CO2激光切除,未行气管切开,14例患者拔除气管套管,1例声门上型喉癌行舌骨肌瓣修复的患者能长期耐受堵管,但未拔管,1例声门型喉癌因喉狭窄未拔管.结论:喉部分切除术中单侧杓状软骨切除的残喉修复可根据术中情况采用不同方法修复,对于声门型喉癌行喉垂直切除术的患者,采用局部组织修复、双蒂胸骨舌骨肌筋膜瓣的方法,术后吞咽功能恢复均较为满意,对于声门型喉癌行环状软骨一舌骨一会厌固定术的患者或声门上型喉癌行喉部分切除术的患者,采用加高杓区的修复残喉的方法可减少误咽,自体游离甲状软骨修复是较为简便有效的方法.

    作者:陈勇;林本良;李瑞玉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脓毒症大鼠生命体征变化的低应激连续观察

    目的:研究脓毒血症时生命体征的变化及其机制.方法:将20只雄性SD大鼠行盲肠结扎穿孔术复制脓毒症模型(脓毒症组),用无线检测生理数据记录系统连续监测动物的心率、体温和活动度,监测时间为7 d.另取10只作为假手术对照组,以同样方法观察,记录数据.结果:在几无应激干扰的情况下连续记录了脓毒症大鼠的心率、体温和活动度的变化.假手术对照组动物全部存活,脓毒症组存活至7 d的大鼠8只,存活时间不足7d的12只.心率资料显示动物的心功能代偿变化与存活与否密切相关.频谱分析显示心率和活动度两者的频谱变化值在动物死亡前几个小时内发生急剧变化,对判断病情变化和预后有参考价值.结论:生理遥测技术能获得详实准确的数据.本实验为临床监测脓毒血症患者的生命体征指标和预后判断提供了实验数据.

    作者:李文娟;颜亮;李经华;王彦平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颈动脉支架术后结构改变与术前斑块性质的相关性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颈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后的自膨胀结构进行分析,探讨斑块性质与支架术后自膨胀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43例(51条)颈动脉狭窄行自膨胀支架植入术患者,术前根据斑块的超声特征分为软斑块、纤维硬斑块、钙化斑块三种类型,在术后3 d内、3、6、12、24个月分别测量支架近心端、中间段、远心端内径.结果:支架各节段内径在术后持续增大,其中以中间段明显,并与术前的斑块性质有关,自膨胀程度比较,软斑块组>纤维硬斑块组>钙化斑块组.结论:术前为软斑块的支架植入术后疗效佳,而严重钙化斑的自膨胀相对较差,可考虑外科手术.

    作者:王凯华;陈鹏;杨鹏麟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细辛脑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43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细辛脑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方法:85例小儿毛细支气管炎惠儿分成两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43例用细辛脑治疗,对照组42例用氨茶碱加地塞米松治疗.结果:治疗组在气促缓解、哮鸣音消失、肺部罗音消失、咳嗽停止的时间上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细辛脑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疗效显著、安全性高、毒副作用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莫楚溪;蓝光明;温冬娣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胃癌的基因免疫治疗

    虽然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全世界胃癌总体的发病率、死亡率有所下降,但它仍然是世界上第四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也是癌症的第二大死因[1].目前对于胃癌的治疗同其他恶性肿瘤一样仍以手术、化疗、放疗为主,随着对肿瘤发生发展的进一步认识.以及免疫学的发展,逐渐出现了一种新的肿瘤治疗模式--肿瘤生物疗法(biotherapy).近年来这种疗法发展迅速,本文仅就其中基因技术对胃癌免疫治疗方面的影响(简称为胃癌的基因免疫治疗)作一介绍.

    作者:叶敏;费哲为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巨大血管瘤伴血小板综合征的临床护理体会

    目的:总结对巨大血管瘤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KMS)患儿的护理经验.方法:收集9年来我院收住的8例KMS患儿的完整资料,分析8例患儿的临床表现、治疗经过以及护理特点.结果:4例瘤体基本消退,痊愈出院.2例好转,瘤体缩小,1例死亡,1例病情控制不佳,家属放弃治疗.结论:本病如能早期选择正确的治疗,多数病例预后较好,加强全身出血倾向的观察及基础护理是本病的护理重点.

    作者:吴碎春;陈聪德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纵隔肿瘤的外科治疗体会

    目的:总结纵隔肿瘤的诊断和外科治疗体会.方法:回顾分析139例纵隔肿瘤患者的手术方法及术后并发症的处理,手术方法包括单纯肿瘤切除、胸腺肿瘤切除合并纵隔脂肪扩大清除术、肿瘤侵犯肺叶楔形切除或肺叶切除术、上腔静脉置换术及无名静脉和上腔静脉成形术.结果:全组无死亡病例,术后出现复张性肺水肿3例,乳糜胸1例,肌无力危象5例,胆碱能危象1例,左无名静脉成形术后栓塞1例.结论:正确的围术期处理和手术方式的选择,可以提高纵隔肿瘤的治疗效果.

    作者:李京有;徐林浩;林乐胜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泌尿科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心血管疾病风险预测与评估

    随着我国社会人口老龄化和泌尿科手术广泛开展,合并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日益增多,手术风险明显增加.在围手术期死亡者中,80%是心血管疾病所致[1-2].合并冠心病的患者围手术期心肌梗死的发生率为2%~17%,而无冠心病者发生率仅为0.1%~0.2%,存在明显的差别[1-2].根据文献[3-4]报道,采用围手术期评估系统后,围手术期心肌梗死率由7.6%降为1.9%,由此可见围手术期心血管风险预测与评估重要意义.

    作者:林云华;姜永光 刊期: 2008年第04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