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切开复位石膏外固定治疗儿童干骺端骨折

杨炯;何伟

关键词:切开复位, 石膏外固定, 外固定治疗, 儿童, 干骺端骨折, 手法复位, 小夹板外固定, 内固定治疗, 现报告如下, 陈旧性骨折, 血管, 手术治疗, 神经损伤, 功能要求, 复位失败, 位置, 矫形, 长骨
摘要:儿童长骨干骺端骨折一般都采用手法复位,石膏或小夹板外固定,但对于合并血管、神经损伤、经手术复位失败或陈旧性骨折位置不能达到功能要求时则需行手术治疗,复位、矫形后多同时行内固定.我科自2004年始采用单纯开放探查修复血管、神经,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不使用内固定治疗儿童干骺端骨折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改良环咽吻合术25例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喉声门癌行改良环咽吻合术的远期疗效,探讨该术式的可行性及时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1992-2001年行改良环咽吻合术25例,男23例,女2例,所有患者术前均常规行MRI,CT及纤维喉镜检查.结果:25例患者中随访3年时21例存活,1例死于肿瘤复发,2例死于全身其他疾病,1例失访,3年生存率84%(21/25).随访5年时18例存活,5年生存率72%(18/25).术后拔管率96%(24/25).患者术后均恢复了正常吞咽功能,且喉的发音功能理想.结论:改良环咽吻合术适合部分晚期声门型喉癌,该术式既能彻底切除肿瘤,叉能重建喉功能,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推广.

    作者:王涂路;严飞鹏;熊国平;刘芳;周剑勇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Id-1和P53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探讨Id-1和P53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二步法检测80例浸润性导管癌中ld-1和P53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临床病理意义.结果:80例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Id-1和P53蛋白表达与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0.05.Id-1与P53表达正相关,P<0.05.80例浸润性导管癌患者经Cox回归分析,Id-1和P53同时阳性表达是高危险因素,P<0.05.结论:Id-1和P53蛋白的表达在乳腺癌的复发、转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Id-1和P53蛋白同时表达可作为预测乳腺癌预后不良的参考指标.

    作者:冯颖;王刚;史建平;王红磊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经皮髓核成形术治疗退变性颈椎间盘突出症

    目的:探讨经皮髓核成形术治疗不同退变程度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及颈椎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对我院2003年12月至2006年12月因退变性颈椎间盘突出症住院行经皮髓核成形术(PCN)治疗的88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椎间盘退变程度根据MRl分为中度组(median degeneration group,MDG)与重度组(severe degeneration group,SDG),对两组手术时间、临床效果及术后颈椎稳定性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所有病例随访6~30个月,两组手术均成功.MDG手术时间为(13.72±1.46)min,SDG为(16.97±2.01)min,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两组术后JOA评分均显著增高,与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临床效果(Williams评价)MDG优于SDG,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手术后均无颈椎不稳病例发生,各手术间隙的椎体角度位移(angular displacement)及椎体水平位移(horizontal displacement)手术前后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经皮髓核成形术对颈椎稳定性影响小,不会造成颈椎失稳的发生,适用于不同退变程度的颈椎间盘突出症.早期手术治疗可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李健;朱豪东;颜登鲁;胡涛;肖斌;杨建齐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纵隔肿瘤的外科治疗体会

    目的:总结纵隔肿瘤的诊断和外科治疗体会.方法:回顾分析139例纵隔肿瘤患者的手术方法及术后并发症的处理,手术方法包括单纯肿瘤切除、胸腺肿瘤切除合并纵隔脂肪扩大清除术、肿瘤侵犯肺叶楔形切除或肺叶切除术、上腔静脉置换术及无名静脉和上腔静脉成形术.结果:全组无死亡病例,术后出现复张性肺水肿3例,乳糜胸1例,肌无力危象5例,胆碱能危象1例,左无名静脉成形术后栓塞1例.结论:正确的围术期处理和手术方式的选择,可以提高纵隔肿瘤的治疗效果.

    作者:李京有;徐林浩;林乐胜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催产素在腹腔镜下输卵管妊娠保守手术中的应用探讨

    腹腔镜已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妇产科手术中,尤其对于有保留生育功能及美容要求者,输卵管妊娠保守手术即如此,但也有一定的失败率.本院自实行催产素局部注射法以来,输卵管妊娠保守手术成功率100%,出血少,并发症少,本研究对此加以探讨.

    作者:朱剑飞;张玲玲;李士华;何佳萌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100例临床疗效与并发症观察

    目的:观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疗效以及并发症发生率,为临床防治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方法:治疗组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照组常规开腹手术,比较两组疗效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腹腔出血、胆管损伤、胆管结石和腹膜炎的发生率均明显升高(P<0.05),动脉血氧饱和度(SpO2)明显下降(P<0.05);腹痛、腹胀、禁食、住院时间、下床时间和发热时间均明显缩短(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具有切口小、损伤少、术后恢复快的优势,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呼吸循环影响较大,并发症较多,术中应规范操作,术后应加强护理.

    作者:宋向晖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声带息肉或声带小结手术方式的选择

    目的:探讨声带息肉或声带小结手术方式的优劣,以提高手术成功率和手术效果.方法:回顾1982例声带息肉或声带小结手术患者,其中间接喉镜下切除息肉或小结1035例,支撑喉镜下切除息肉或小结656例,纤维喉镜下切除息肉或小结291例,并对手术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间接喉镜下切除息肉或小结有效率95.1%,支撑喉镜下切除息内或小结有效率99.5%,纤维喉镜下切除息肉或小结有效率97.9%.结论: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经济条件,息肉或小结的大小、位置及数量,手术者的经验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才能取得经济且满意的效果.

    作者:潘智灵;杨湘宁;陈万楷;姚良忠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杂志征稿、征订启事

    作者: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与体重增加

    所有的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在疗效上相似,因此在药物的选择上更倾向于对临床风险的评估.例如与药物安全性相关的迟发性运动障碍,心脏传导损害和内分泌异常如高血压、糖尿病等.近来体重增加已成为非典型抗精神病药治疗过程中棘手的问题,许多的研究都证实了这一点.

    作者:刘君文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斑蝥素抑制胰腺癌sw1990裸鼠移植瘤细胞增殖的研究

    目的:探讨斑蝥素对裸鼠移植瘤胰腺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在培养人胰腺癌sw1990细胞的基础上建立荷瘤鼠胰腺癌模型并进行移植瘤抑制实验,实验分为对照组、用药组,观测荷瘤鼠移植瘤大小改变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增殖相关基因PCNA蛋白的表达.结果:斑蝥素对荷瘤鼠胰腺癌移植瘤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用药组移植瘤体积增长幅度明显小于对照组;用药组移植瘤重量为(0.642 1±0.219 3)s,对照组为(0.954 1±0.212 2)g,差异有显著性(P<0.05).用药组PCNA蛋白染色的细胞明显减少,表达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斑螯素可明显抑制裸鼠胰腺癌移植瘤的生长,其机制可能与斑螫素能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相关基因PCNA的表达有关.

    作者:周季兰;金宇飚;董利军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椎管内肿瘤囊变的MRI分析

    目的:通过分析椎管内肿瘤囊变的各种MRI表现,提高对椎管内肿瘤的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椎管内肿瘤囊变的MRI表现.结果:神经鞘瘤囊变常见,有8例,肿瘤呈稍长T1稍长T2信号,囊变区呈更长Tl长T2信号;室管膜瘤囊变次之,有3例,肿瘤较大,呈腊肠状,沿脊髓纵轴生长,肿瘤内及两端常见坏死或空洞;脊膜瘤、淋巴瘤、神经母细胞瘤、畸胎瘤、表皮样囊肿各1例,肠源性囊肿2例.结论:椎管内肿瘤囊变具有一定的特征性MRI表现,对椎管内肿瘤的定性诊断有一定价值.

    作者:吴宏洲;陈恩德;陈荣华;方朝辉;陈永华;许乙凯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开塞露插管注入法辅助治疗便秘所致肠梗阻疗效观察

    目的:提高开塞露辅助治疗肠梗阻的效果.方法:208例因便秘所致单纯性肠梗阻的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105例,对照组103例.观察组采用吸痰管(或细肛管、导尿管)与抽吸有开塞露的60 mL注射器相连,戡手套,用石蜡油润湿肛门并扩肛后,轻轻将吸痰管插入肛门20~25 cm后,注入开塞露40~80 mL,拔出吸痰管堵住肛门,让患者平卧,双膝屈曲,注前扩肛,注后加用腹部按摩.对照组按传统给药方法直接肛注.结果:观察组有效率98.1%,对照组78.6%,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开塞露插管注入法并上腹按摩可提高辅助治疗便秘所致肠梗阻的疗效.

    作者:詹生名;刘晶;舒晓凤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Roche OMNI C血气分析仪和Beckman Lx20生化仪测定的钾钠结果比较

    钾钠测定是临床常规项目,对于人体生命特征及维持体液酸碱平衡和渗透压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所以实验室准确测定钾钠就显得非常重要.现将本实验室的Roche OMNI C血气分析仪和Beckman Lx20生化仪分别对同一标本的全血及其血浆所测得的钾钠结果进行比较分析,以期达到测定结果的统一.

    作者:王爱红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软组织肿瘤MR灌注成像的时间-信号曲线研究

    目的:探讨MR灌注成像(PWI)的时间-信号曲线(TIC)及由TIC所得的大下降斜率(MSD)和大上升斜率(MSI)在软组织肿瘤中的变化规律.方法:研究45例软组织肿瘤MR PWI,获得肿瘤实质的TIC,计算分析MSD和MSI.结果:(1)TIC按形态分为三型,Ⅰ型为速降慢升,恶性肿瘤多为此型;Ⅱ型为慢降速升,良性肿瘤多为此型;Ⅲ型无规律.(2)良、恶性肿瘤组的MSD分别为(46.67±4.18)/2 s、(65.82±5.36)/2 s,恶性肿瘤的MSD大于良性肿瘤,良、恶性肿瘤组之间的MSD差异有显著性(t=13.22,P<0.05);良、恶性肿瘤的MSI分别为(38.85±5.23)/2 s、(47.22±5.19)/2 s,恶性肿瘤的MSI大于良性肿瘤的MSI,良、恶性肿瘤组之间的MSI差异有显著性(t=5.38,P<0.05).结论:MR PWI的TIC形态、MSD和MSI的量化研究对软组织肿瘤的良恶性鉴别有协助诊断的价值.

    作者:贾飞鸽;许乙凯;孟卓;张雅萍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神经促通技术治疗脑血管疾病功能综合评定与超敏C反应蛋白的关系

    目的:通过观察神经促通技术治疗脑血管疾病后功能综合评定(FCA)水平评定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浓度测试,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根据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的诊断标准,对30例脑血管疾病患者在神经促通技术治疗前、治疗10次、治疗20次后分别进行FCA及血清hs-CRP测定.结果:治疗10次及20次后hs-CRP测定在脑梗死患者中升降不一(P>0.05),在脑出血患者中均明显降低(P<0.01).治疗10次及20次后FCA测定在脑梗死及脑出血患者均逐次上升(P<0.01).结论:神经促通技术治疗脑血管疾病患者在治疗10次、治疗20次后对hs-CRP及FCA的影响不同.hs-CRP指标个体差异很大(标准差>均数,P>0.05),在脑出血患者中hs-CRP与FCA测定差异无显著性;FCA指标个体差异较小,在脑出血及脑梗死患者中两者数值及趋势基本一致(P>0.05).FCA信度、效度均较hs-CRP好,对脑出血患者预后判断可代替血清hs-CRP测试.

    作者:王清华;许业松;储照虎;方芳;王新;杨倩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三种检测阴沟肠杆菌AmpC酶方法的比较

    目的:探讨简便、快速、准确的AmpC酶检测方法.方法:采用表型筛选法、双纸片协同试验和三维试验同时对39株阴沟肠杆茵进行AmpC酶的检测,将前两种检测方法的结果分别与三维试验的结果加以比较.结果:三维试验结果显示39株阴沟肠杆菌中高产AmpC酶的菌株共有10株.表型筛选法特异性为69.0%,灵敏度为90.0%,其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三维试验(P<0.05);双纸片协同试验特异性为93.1%,灵敏度为80.0%,其阳性检出率与三维试验进行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双纸片协同试验具有操作简便、结果可靠等优点,可以替代三维试验在各级医院常规应用.表型筛选法灵敏度高,容易操作,可以在基层医院用于产AmpC酶菌株的筛选.

    作者:叶惠芬;周小棉;陈惠玲;刘红伟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时刻长久接受苦难

    有时候,上班真的不轻松.我想着自己有一天,从新员工变成老员工之后就不会再有烦人和棘手的问题了.我曾一度奢望在经历很多工作之后,是不是不再有那些刁钻古怪的病人来搅乱我灿烂的心情了.

    作者:徐菲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52例临床分析

    目的:通过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查找目前临床治疗上存在的不足,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对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52例APL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经过、复发以及死亡等方面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用目前的方案(含有砷剂和或维甲酸)诱导缓解率较高,为69%-84%;用维甲酸较常见的副作用为维甲酸综合征,用砷剂较常见的副作用为肝功能及心脏损害,上述副作用一般较轻,给予对症处理后多数可以好转,不影响治疗;存在一定比例的复发(52例患者中有9例复发),复发原因与不规则治疗及患者的依从性差有关:死亡的患者都存在过白细胞高及凝血功能异常.结论:目前对APL治疗总体效果较好,但仍存在较多问题,需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进一步探讨解决方案.

    作者:王德文;彭爱华;侯丽君;徐景勃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并低钾性周期性麻痹15例临床分析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合并低钾性周期性麻痹在临床工作中较为常见,以下肢对称性麻痹多见,逐渐波及上肢,严重者出现呼吸肌麻痹、心律失常甚至心跳骤停.现将我科2003年10月至2007年9月收治的15例甲亢合并低钾性周期性麻痹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以明确诊断及治疗,报告如下.

    作者:黄正有;周明;刘汉坤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白塞综合征2例诊治体会

    笔者在多年的临床工作中体会到患白塞综合征的患者很痛苦,并且有的患者可能由于经济条件所限长时间得不到正确的诊断和治疗,甚至有的患者由于口腔溃疡吃饭喝水困难而痛不欲生.今报告2例白塞综合征诊治过程,并做一简单的总结和回顾,与同行共同分享.作者单位:133300 吉林省珲春市医院皮肤性病科

    作者:温诏钢 刊期: 2008年第04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