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加勤;朱红国;曹娟;张雪斐
目的:研究酪氨酸激酶(Etk/BMX)转染对鼻咽癌细胞成瘤的影响.方法:利用脂质体2000将野生型Etk/BMX表达质粒pcDNA3.1-Etk导入Etk/BMX低表达水平的鼻咽癌细胞株sune-1 中,建立Etk/BMX稳定高表达细胞株sune-wt,空质粒pcDNA3.1转染细胞作为对照(sune-vector).流式细胞仪检测其转染效率,然后分别接种于裸鼠,对成瘤率及大小进行比较.结果:成功筛选到持续高表达Etk的sune-wt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Etk表达(75.5±2.34)%.sune-wt较之sune-vector和sune-1成瘤率较高,肿瘤生长较快.结论:Etk/BMX在鼻咽癌中可促进细胞增殖,增加致瘤性.
作者:张振华;张健;朱伟良;苏珊;肖明星;李岩;郭琳琅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总结DSA血管三维重建和路径图技术在电解可脱性弹簧圈(GDC)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利用三维重建和路径图技术对43例颅内动脉瘤患者进行介入栓塞治疗的过程和效果.结果:43例病例中,栓塞颅内动脉瘤45个.其中动脉瘤单发41例,多发2例.按动脉瘤发生部位分后交通动脉瘤19个,前交通动脉瘤15个,颈内动脉瘤4个,眼动脉动脉瘤2个,大脑中动脉2个,大脑后动脉2个.基底动脉瘤1个.本组45个有39个为完全闭塞,有6个为大部分闭塞.无死亡及永久并发症发生.结论:DSA三维重建和路径图技术在GDC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中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崔志敏;童耀英;俞向荣 刊期: 2008年第10期
Trourette综合征(TS)多发病于18岁以前,在病程中出现多种运动性及一种或多种发声性抽动,并可伴有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强迫障碍(OCD)等共存病,不同程度影响学习、交往.我们在TS的治疗中根据YGTSS评分及目标症状(对患儿学习、交往干扰性大的症状)的不同选择个体化、阶梯性的治疗方法,收到较好的临床疗效和患者满意度.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树华;庞保东;曹丽华;刘寅;董琰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观察丙泊酚复合芬太尼麻醉对膀胱镜检查术中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膀胱镜检查患者50例,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采用丙泊酚加芬太尼麻醉,对照组采用常规局部表面麻醉法.以两组患者入室后术前血浆皮质醇和血糖作为基础值,并于术后即刻抽血测定血浆皮质醇及血糖值.用放免法测定血浆皮质醇含量.结果:术前两组患者血浆皮质醇均高出正常范围,观察组血浆皮质醇术后较术前显著降低(P<0.01),对照组血浆皮质醇术后较术前则显著增高(P<0.01);两组血糖术后均增高,对照组增高较观察组明显(P<0.05),但均在血糖正常值范围内.结论:丙泊酚复合芬太尼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手术操作中的应激性反应.
作者:朱克军;水祥兵;徐斌先 刊期: 2008年第10期
患者男,23岁,左下肢鳞屑样线状斑块伴瘙痒3个月余,于2005年5月17日来我院就诊.患者于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左小腿后侧出现数个红色丘疹,米粒大小,表面粗糙,上覆有少量鳞屑,轻度瘙痒,而后丘疹逐渐增多,融合,增厚,出现斑块样损害,由下至上蔓延至臀部,呈线状分布,无治疗史.既往体健,无特殊病史及长期服药史,家族中也无类似疾病者.
作者:郑力强;韩向春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采用超声内镜辅助下钩刀剥离消化道黏膜下病变,观察其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经超声内镜诊断的9例胃和结肠黏膜下病变,病变直径1.5~3.1 cm,予以黏膜下注射后,超声内镜判断分离程度,予以钩刀剥离.结果:其中8例成功,1例剥离不完全.4例创面出血,3例经电灼后止,1例钛夹止血.未发生穿孔.所有病例4~8周后复查胃肠镜和超声内镜,未见复发或其他远期并发症.结论:采用超声内镜辅助下钩刀剥离消化道黏膜下病变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林李淼;陈浩;王文星;张定亮;郑波;林秀清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产时胎心监护与围生儿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我院2006年7-12月住院分娩的孕妇900例,探讨产时胎心监护与围生儿预后的关系.结果:胎心监护异常组中羊水Ⅱ、Ⅲ度污染及胎粪吸入综合征比例显著升高(P<0.05),而新生儿窒息与围生儿死亡无显著差异(P0.05);各种胎心监护异常与围生儿预后的关系不同,其中持续的基线变异消失或减弱(≤5次/min)及合并晚期或延长减速组与胎心监护正常组比较围生儿预后不良(P<0.01,P<0.05).单纯胎心基线异常及合并变异减速组与胎心监护正常组比较围生儿结局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胎心监护异常中单纯胎心基线异常不一定预示围生儿预后不良,若放宽手术指征,可导致过度干预,应及时人工破膜了解羊水颜色,羊水正常者可以在严密观察下阴道试产.若胎心基线变异减弱、合并晚期及延长减速或羊水Ⅱ、Ⅲ度污染应果断行剖宫产或阴道助产尽快结束分娩.
作者:刘云;范静;张跃先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本地区肺炎克雷伯菌AmpC酶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产生情况及其耐药性.万法:收集80株临床分离无重复肺炎克雷伯菌,通过改良三维试验检测肺炎克雷伯菌AmpC酶和ESBLs的产生情况.运用K-B琼脂扩散法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从80株临床送检标本中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中检出单产ESBLs 25株,单产AmpC酶8株,同时产AmpC酶和ESBLs共4株,检出率分别为31.3%、10.0%和5.0%.单产AmpC酶、ESBLs及同时产AmpC酶和ESBLs对抗生素的耐药率均高于不产酶菌株(除哌拉西林/他巴唑).结论:产AmDc酶及ESBLs酶的细菌的耐药性不完全相同,产酶类型不同需选用不同类型的抗生素.
作者:徐加勤;朱红国;曹娟;张雪斐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细胞癌64层螺旋CT三维血管成像的特征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经临床及手术病理确诊的63例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例行CT血管造影检查,对所得图像分别用大密度投影、多平面重组及容积再现等三维成像技术进行分析.结果:63例动脉期发现肿瘤供血动脉属于规则性供血46例(73.O%),变异性供血12例(19.0%),寄生性供血1例(1.6%),余4例无法判断.63例中22例供血动脉明显增粗,19例明显移位.发现肿瘤血管39例,肿瘤染色48例,动一静脉瘘12例.门静脉期发现门静脉癌栓13例.结论:64层螺旋CT三维血管成像技术不仅可以准确地对肿瘤进行定位,并且能够多角度地观察肿瘤与靶血管系统的立体关系,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内容丰富的信息.
作者:朱晓军;全显跃;郭成伟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观察分析白蛋白治疗急性重型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78例急性重型脑梗死患者分为两组,两组均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10%白蛋白100 mL静脉滴注1次/d,连续用7 d,14 d为一疗程.比较治疗前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作者:童小文;王俏;周龙女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粘接桥修复是采用酸蚀一粘接技术对缺失的个别牙进行粘接固定义齿修复[1].
作者:吕东达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脐带因素导致死胎的原因及干预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至2007年6月在我院分娩的脐带因素导致死胎的病例.结果:由脐带因素导致的死胎例数为57例.相关的脐带病变包括脐带缩窄34例,占59.6%;脐带缠绕受压坏死11例,占19.3%;脐带扭转8例,占14.O%;脐带动、静脉周围广泛出血2例.占3.5%;脐带脱垂1例,占1.75%;脐带真结1例,占1.75%.结论:加强孕期保健管理和监测,将脐带的长度、直径、螺旋卷曲指数、血流情况以及有无扭转等情况列为妊娠中期超声胎儿结构筛查的常规检查内容.降低孕晚期死胎的发生率.
作者:张广兰;何平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介绍显微镜下经鼻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腺瘤的显微手术技术以及并发症的处理.方法:对51例垂体瘤手术入路、术中操作和并发症进行临床分析和比较.结果:42例获全部切除,9例部分切除,无死亡及病残发生.结论:该入路损伤小,安全,并发症少,适用于切除绝大多数垂体腺瘤.
作者:陈志勇;陈善成;赖睿佳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了解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经皮冠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intervertion,PCI)前的肾功能状态及术后改变.探讨肾功能恶化的易患因素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6-12月在我科接受PCI治疗的ACS患者101例,了解其术前的肾功能水平及术后改变,术后随访6-18个月.结果:CI术前以血肌酐标准衡量肾功能,4.8%(5例)患者存在轻度的肾功能不全,以内生肌酐清除率(Ccr)作为标准时,却高达69.3%(70例).PCI术后约18.8%(19例)的患者肾功能恶化而导致造影剂肾病(contrastmedia induced nephropathy,CIN).3例出现在术前肾功能正常组,16例出现在术前肾功能不全组.合并慢性肾病、心力衰竭、高龄、接受大剂量造影剂、急诊PCI的患者发生率高.CIN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主要不良事件发生率、总死亡率均显著高于非CIN组(P<0.05).结论:cr是准确评估肾功能的合理指标.肾功能不全在老年ACS患者中十分常见.术前肾功能受损、慢性肾病、心力衰竭、高龄、大剂量造影剂、急诊PCI是PCI术后发生CIN的易患因素.CIN的发生显著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增加不良事件和死亡.
作者:彭彬;蒋学俊;李晓艳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后处理在大鼠肾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中对血清-氧化氮(No)及一氧化氮合酶(NOS)的影响.方法:SD大鼠36只,雌雄不拘,随机分为3组.Ⅰ组为假手术组;Ⅱ组为对照组,建立肾I/R模型:Ⅲ组为实验组(即后处理模型),建立缺血模型,于缺血后再灌注前行反复多次的短暂再灌注及停灌注作后处理,Ⅲ组再灌注2 min停灌注2 min,反复3次.于24 h测定大鼠血清NO、NOS、BUN、Scr的浓度以及肾脏病理变化.结果:与Ⅰ、Ⅲ组比较,Ⅱ组NO、NOS明显升高(P<0.01). Ⅰ组和Ⅲ组Scr、BUN较Ⅱ组明显降低(P<0.01).Ⅰ组肾组织未见明显的形态学改变.Ⅱ组肾近曲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和坏死,肾小管管腔扩张,内见管型和坏死脱落细胞.管周血管明显扩张淤血.Ⅲ组病理改变明显轻于Ⅱ组.结论:后处理抑制NO、NOS的产生而发挥对肾I/R损伤的保护作用.
作者:李文澜;柯伟;胡刚;刘先义 刊期: 2008年第10期
失眠是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常见的并发症[1],主要表现为难以入睡,夜间容易觉醒,醒后再入睡困难和早醒,失眠不仅降低了患者的睡眠质量,也直接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我们对2005年10月至2006年12月在我院行MHD伴失眠的27例患者进行了问卷调查,分析失眠的相关因素并提供了相应的护理对策.
作者:贺菊娥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了解内镜下热极治疗胃肠道息肉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采用热极治疗30例39枚息肉,并观察其治疗效果.其中2例为热极与高频电联合治疗.结果:经热极治疗后,息肉均从局部消失.对无蒂、直径在1.5cm以下的息肉疗效尤为理想.1例带蒂大息肉经过2次治疗.其余均1次治疗成功.无一例发生出血、穿孔等并发症.结论:热极治疗胃肠息肉安全可靠,疗效满意.对带蒂息肉及大息肉,与高频电联合应用可提高疗效和安全性.
作者:王晓玲;何剑琴;李俊达;夏韶华 刊期: 2008年第10期
自从1983年Marshall和Warren成功地分离出幽门螺杆菌(H.priori)以来,国内外学者对此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大量资料认为,H.pylori是消化性溃疡的重要病因,与慢性胃炎和胃癌,乃至与动脉粥样硬化等也有密切的关系.同时发展了很多检测H.pylori的方法,如组织病理学检查、尿素酶试验、13C及14C尿素酶呼气试验、血清学检查、细菌培养及基因探针技术等.本文就组织病理学检查和快速尿素酶试验的一致性作分析.
作者:王桂月;胡家君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一种使用抗生素、丙种球蛋白(丙球)、复方甘草酸胺和银屑灵治疗重症脓疱型银屑病的有效治疗方案及护理方法.方法:对使用该种方案冲击治疗的18例重度银屑病患者,通过心理护理、健康宣教和临床护理,增强其治疗依从性,并观察其疗效和护理的作用.结果:本组18例患者,治疗第1周总有效率为55.56%、第2周总有效率为72.22%、第3周总有效率为83.33%、第4周总有效率为88.89%.结论:4种药物联合方案和适宜的护理方式为重症脓疱型银悄病提供了一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王慧;张娟;刘向农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环氧化酶-1(cyelooxygenase-1,COX-1)在乳腺癌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及其对肿瘤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1例乳腺癌组织标本的COX-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结果:61例乳腺癌组织标本中COX-1阳性率为60.7%,COX-1和VEGF表达明显相关(P=0.026).在肿块<2 cm组以及临床Ⅰ期组中COX-1的表达明显增强(P<0.05).结论:乳腺癌组织中存在COX-1的高表达,COX-1在乳腺癌的早期阶段可能起着重要作用,VEGF可能是COX-1介导肿瘤新生血管形成的重要因子之一.为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应用于乳腺癌的预防提供了依据.
作者:尤捷;郭贵龙;陈雪敏;瞿金妙;张虎祥;王群姬 刊期: 2008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