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译娴;何朝文;李柏完
泪道阻塞应用激光泪道成形术,手术时间短,无皮肤切口,不影响面部外观,受到患者欢迎[1].但手术成功与否与激光术后泪道支撑物的选择有较大关系,且术后的正确处理和用药又能更好地巩同疗效.我院自2005-2006年应用红霉素眼膏联合复方妥布霉素眼膏作为激光泪道成形术后泪道支撑物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玮英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40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行介入封堵术,术前用阿托品0.02 mg/kg,入导管室后建立静脉通道,予丙泊酚1.5 mg/kg,瑞芬太尼1 μg/kg诱导,继以丙泊酚50 μg/(kg·min)持续泵入.连续监测无创血压、心电图、脉搏血氧饱和度、心率、呼吸频率,观察呼吸幅度的变化及有无呼吸道梗阻,造影检查封堵的即刻效果.结果:麻醉后心率、血压较麻醉前明显下降,血氧饱和度无明显下降,丙泊酚诱导迅速、作用平稳、术后苏醒快、苏醒期副作用少.结论: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诱导,持续泵入丙泊酚可安全地应用于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中的麻醉.
作者:王庆久;孙学玉;曹庆博;徐传金 刊期: 2008年第11期
近年来喘息性疾病的发病率逐渐增加,其发生发展过程中可以引起肾脏损害,常规的肾脏损害指标如血尿素氮、血肌酐(Cr)难以发现早期肾损害,若异常时往往病情已较重.N-乙酰-B-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检测在早期发现肾损害方面有其独特的临床意义.NAG的测定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对喘息性疾病检测尿NAG报道甚少,笔者对96例喘息性疾病的住院患儿检测尿NAG及Cr,以探索喘息性疾病尿NAG及Cr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现报告如下.
作者:徐旭;章国忠;涂芳芳;李显取;彭乃杰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研究布托啡诺减轻在硬膜外阻滞下行阑尾切除术时牵拉反应的效果.方法:选择ASA Ⅰ~Ⅱ级在硬膜外麻醉下行阑尾切除术患者90例,分成布托啡诺组(B组)和氟芬合剂组(F组),每组45例.B组在切皮时注入布托啡诺0.04 mg/kg,F组注入氟哌利多0.05 mg/kg、芬太尼0.02 mg/kg.观察给药前5 min、后5 min及手术探查时患者HR、MAP、SpO2及牵拉反应情况,术中患者的镇静评分及恶心、呕吐、头晕、瘙痒等不良反应情况.结果:F组患者生命体征的波动较B组更为剧烈.呼吸抑制发生率更高.头晕、恶心、呕吐、瘙痒等不良反应,镇静效果及对牵拉反应的减轻效果两组间基本无差异.结论:布托啡诺可安全有效地用于减轻阑尾手术时的牵拉反应.
作者:丰浩荣;许鹏程;王祥和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加深对头颈部滑膜肉瘤的认识,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分析我院1例以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头颈后伸及旋转受限1年余为主诉入院的4岁女患儿,终诊断为滑膜肉瘤病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头颈部滑膜肉瘤发生率很低,而发生于上颈椎的滑膜肉瘤,国内外尚未见报道.结论:上颈椎滑膜肉瘤报道少见,且如此巨大肿瘤组织和低发病年龄实属罕见,目前尚未见报道.虽然滑膜肉瘤的临床表现无特征性,容易与某些疾病相混淆,但只要临床医生紧密结合临床体查、影像学资料及病理检查,将能提高早期诊断的准确率,有效地防止误诊、漏诊发生.
作者:王善琛;张阳英;廖穗祥;夏虹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应用组织多普勒显像(tissue doppler imaging,TDI)技术评价替米沙坦对高血压患者左室舒张功能影响.方法:采用自身对照开放试验方法,56例原发性收缩期高血压伴左心室舒张功能不全的老年患者口服替米沙坦80~160 mg,1次/d,正规治疗12个月,于治疗前后用TDI技术测量二尖瓣环侧壁收缩期运动速度(s波)、舒张早期运动速度(e波)、舒张晚期运动速度(a波)并计算e/a比值,测量血流多普勒指标二尖瓣口舒张早期血流速度(E渡)、舒张晚期血流速度(A波)及E/A比值,观察降压效果对左心室舒张功能的影响.结果:(1)与治疗前相比,56例高血压患者治疗12个月后,血压显著下降(P<0.01).(2)治疗后E波、E/A、e波、e/a均较治疗前升高(P<0.01).s波与治疗前比较无明显变化意义.结论:替米沙坦对轻中度高血压患者具有良好的降压作用,且能改善左心室舒张功能,TDI技术在评价左室舒张功能方面较二尖瓣血流频谱更准确.
作者:吴锡新;李星群;王永光;匡永东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通过对32例霉菌性鼻窦炎的诊断、治疗过程的分析,研究本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探讨鼻内窥镜手术治疗霉菌性鼻窦炎的疗效.方法:采用STRYKER鼻窦内窥镜行病侧上颌窦自然口扩大及下鼻道开窗双进路清除病灶,术后不用抗真菌药.结果:32例均治愈,术后病理证实为曲霉菌感染,术后随访2~3个月,术腔黏膜光滑,窦口引流通畅,无复发.结论:应用鼻窦内窥镜手术治疗霉菌性鼻窦炎,手术创伤小,清除病灶准确,保留功能,可保证鼻窦通气引流,减少复发.
作者:胡静波;尼冬林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的抗生素头孢呋辛对角膜内皮细胞的毒性作用,评价球结膜下注射头孢呋辛对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方法:(1)新西兰白兔结膜下注射头孢呋辛,对不同时点的头孢呋辛浓度进行测定.(2)体外培养新西兰白兔角膜内皮细胞,加入含不同浓度头孢呋辛的培养液,用MTT法测定不同浓度抗生素对角膜内皮细胞增殖的影响,使用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形态及超微结构.结果:(1)结膜下注射头孢呋辛125 mg的兔子在0.5-24 h期间,均测出房水中含有头孢呋辛,其中0.5 h时浓度高(47.74 mg/L),24 h后浓度接近0.(2)头孢呋辛终浓度分别为1 000 mg/L及10 000 mg/L的两组MTT法测得的吸光度明显较少(P<0.01);透射电镜观察,头孢呋辛1 mg/L组的贴壁细胞基本正常,头孢呋辛10000 mg/L组细胞大多凋亡、坏死.结论:高浓度的头孢呋辛会引起角膜内皮细胞的凋亡;在新西兰白兔球结膜下注射头孢呋辛125 mg能在房水中达到有效的抑菌浓度,且对角膜内皮细胞影响较小.
作者:岑洁;华佩炎;盛耀华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对母婴健康的影响,减少母婴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对121例GDM孕妇和121例非GDM孕妇的妊娠结局进行分析.结果:GDM孕妇手术分娩率、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巨大儿发生率及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都较非GDM孕妇高.GDM的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可使巨大儿、妊高征发生率和手术产率降低,减少新生儿并发症.结论:GDM严重影响母婴健康,早期诊断GDM及控制血糖是减少母婴并发症的关键.
作者:袁中草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探讨采用两孔法胸腔镜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7月至2006年6月我院采用两孔法胸腔镜手术治疗152例自发性气胸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手术时间、出血量、引流量、并发症及住院时间等指标,评价治疗效果.结果:15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30~95 min,术中出血10~20mL,术后引流量110~280mL.无手术死亡及术后严重并发症,操作孔切口延期愈合8例,所有患者均治愈出院.术后随访6~36个月,无气胸复发.结论:两孔法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术治疗自发性气胸具有操作方便、创伤小、效果好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廖洪映;翁毅敏;蔡松旺;李昀;张健;谷力加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干扰素栓治疗低度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临床效果,为制定预防宫颈癌的有效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6年5月至2007年5月在我院体检中心行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TCT),TCT筛查结果报告低度病变并经阴道镜下活检组织学诊断为CIN Ⅰ患者120例,分为药物治疗组、物理治疗组和自然随访组.干扰素栓治疗低度CIN 3个疗程,6个月后行宫颈组织学活检与高危型HPV-DNA检测.结果:药物治疗组CIN Ⅰ转阴率70%,自然随访组CIN Ⅰ转阴率38%,物理治疗组CIN Ⅰ转阴率95%,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治疗组高危型HPV-DNA转阴率明显高于自然随访组,低于物理治疗组.结论:干扰素栓用于低度CIN的治疗可增加其逆转率,阻断其向更高一级发展.
作者:谢兰芬;张向春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甲状腺腺瘤为常见的多发病,占甲状腺疾病的38%~56%,甚至达62%,女性多于男性.本病一经明确诊断,多采用外科手术治疗.传统甲状腺腺瘤切除术,因切口大,影响美观而受到挑战.我科于2003年6月至2006年8月对32例甲状腺腺瘤患者采用小切口单纯腺瘤切除法进行治疗,术后恢复好.现将诊治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徐少华 刊期: 2008年第11期
血管紧张素(Ang Ⅱ)是哺乳动物体内重要的血压和体液凋节激素.大量的体外实验证明Ang Ⅱ具有促进心肌细胞生长作用.并进一步导致心肌细胞的病理性肥大.本文就Ang Ⅱ与心肌肥大之间相关性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徐占稳;张苏河 刊期: 2008年第11期
患者男,48岁,职员.主诉饥饿感.中上腹不适,时有胀痛,以进食后为甚,偶有恶心、反胃,已有数月.无便血、腹泻等其他症状.临床检查:神清、消瘦、心肺听诊无异常.腹部平软无压痛,肝脾未扪及.B超:肝、胆、胰未见占位.实验窜检查:尿及大便常规无特殊.X线检查:胸部透视心、肺、膈无明显异常.双对比钡餐检查:食管正常.胃呈鱼钩型,紧张度中等,位置正常.于卧位或站立位都可见到胃体部0.4 cm×0.6 cm类圆形密度增高异常影,边缘尚光整,加压相更明显.位置较固定,且无明显移动.卧位、立位多次观察始终存在,俯卧位也可见.
作者:陆洋;黄伟新 刊期: 2008年第11期
青霉素的主要不良反应是过敏反应.发生率为5%~10%,其中常见的是过敏性休克.可发生于静滴或口服青霉素之后,可表现为速发型或迟发型,也可发生于皮试阴性之后.使用高浓度青霉素时尚可引起浅静脉炎、脑病或腹痛、呃逆等腹部症状.但其他不良反应尚未普遍知晓.
作者:苗兴旺;刘玉梅;杨忠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从细胞水平和整体水平探讨羧甲基化裂褶多糖的抗肝癌作用.方法:将两种不同取代度羧甲基化裂褶多糖加入H22小鼠肝癌细胞液中分别培养24、48、72 h,用台盼蓝拒染法测试作用后的细胞死亡率:建立小鼠H22肝癌移植性实体瘤模型,将其分为空白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和3种不同取代度羧甲基化裂褶多糖给药组,腹腔注射给药,各组小鼠均连续给药10 d后处死并称瘤重,计算抑瘤率.结果:不同取代度、不同时间羧甲基化裂褶多糖作用于H22肝癌细胞的细胞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取代度为0.67和0.93的羧甲基化裂褶多糖,对荷H22肝癌肿瘤小鼠的抑瘤率分别为41.3%和37.9%;取代度为1.14的羧甲基化裂褶多糖则未表现出抑瘤作用.结论:羧甲基化裂褶多糖在细胞水平上对H22小鼠肝癌细胞株无抑制作用;取代度为0.67和0.93的羧甲基化裂褶多糖对小鼠H22肝癌具有一定的抗癌作用,其机制并不是直接抑制癌细胞,而是通过机体因素后间接抑制肿瘤的生长,是一种具有开发潜力的新的候选抗癌药物.
作者:傅莉;周林;申洪;郭祀远;张亚历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在大肠杆菌中表达人肥大细胞类糜蛋白酶(hMCC)N端片段(hMCC-N),并制备其鼠源性多克隆抗体.方法:通过PCR法扩增hMCC-N端基因片段,将其克隆至pMAL-c2x原核表达载体,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用IPTG诱导重组蛋白的表达,通过Amylose树脂亲和层析纯化目的蛋白,以纯化的重组蛋白免疫小鼠,制备鼠抗hMCC-N端片段多克隆抗体.并以间接ELISA测定抗体效价,以Western blot鉴定抗体的特异性.结果:PCR扩增得到360 bp的hMCC-N端基因片段,克隆入表达载体pMAL-c2x,构建了与标签蛋白麦芽糖结合蛋白基因融合表达载体pMAL-c2x/hMCC-N,融合蛋白在大肠杆菌中得到了稳定表达,并经亲和层析,纯化出可溶性的重组蛋白,用其免疫小鼠,获取了鼠抗hMCC-N端片段的多克隆抗体,ELISA结果显示效价达1:12 800,Western blot分析表明该抗体能特异结合hMCC.结论:成功地制备了效价高、特异性较强鼠抗hMCC-N端片段抗体,为进一步建立hMCC的ELISA检测方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作者:陈章权;黄震;梁晓东;陆田田 刊期: 2008年第11期
原发性局限性皮肤淀粉样变性因淀粉物质沉积于原先外观正常的皮肤而致病,并无内脏器官受累证据[1],但导致所沉积的组织及器官有不同程度功能障碍,目前临床上并无特别有效的治疗办法[2].2007年4月,我科收治1例双胫前皮肤淀粉样变致双胫前慢性皮肤溃疡,经多种方法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郭肖霞;洪彩梅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总结正畸治疗失败的原因.方法:收集30例经各类口腔医疗机构正畸治疗结束、中断或正在治疗的失败病例的原始资料及就诊时采集的资料,根据其特点及失败原因进行临床分析.结果:30例治疗失败患者中,Ⅱ类错<牙合>多,共17例,占57%,其中深覆<牙合>患者严重.原因主要为支抗丧失、活动矫治器制作与应用不规范及诊疗计划的失误.结论:正畸治疗失败原因多种多样,以支抗丧失为常见.
作者:查玮;李崴;何玉林;赵云富;姜晓钟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936T基因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2型糖尿病肾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96例2型糖尿病患者,其中糖尿病肾病患者173例(糖尿病肾病组),2型糖尿病非肾病患者123例(糖尿病非肾病组).采用多聚酶链反应与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检测两组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936T位点基因多态性.结果:糖尿病肾病组与糖尿病非肾病组相比,CT和TT的基因型频率显著升高(P<0.05),并且发现T等位基因的频率在糖尿病肾病组显著高于糖尿病非肾病组(P<0.01).多元Logistic回归结果表明CT和TT基因型与糖尿病肾病有相关性(OR=2.532,95% CI=1.486~4.315,P=0.001).同时目前的结果也表明CT和TT基因型对糖尿病肾病的血脂指标有影响.结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3'非翻译区C936T基因多态性可能作为独立危险因素在中国汉族人群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张丹丹;王国英;王晓霞 刊期: 2008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