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鼻内镜手术治疗霉菌性鼻窦炎32例

胡静波;尼冬林

关键词:鼻窦炎, 真菌, 内镜手术
摘要:目的:通过对32例霉菌性鼻窦炎的诊断、治疗过程的分析,研究本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探讨鼻内窥镜手术治疗霉菌性鼻窦炎的疗效.方法:采用STRYKER鼻窦内窥镜行病侧上颌窦自然口扩大及下鼻道开窗双进路清除病灶,术后不用抗真菌药.结果:32例均治愈,术后病理证实为曲霉菌感染,术后随访2~3个月,术腔黏膜光滑,窦口引流通畅,无复发.结论:应用鼻窦内窥镜手术治疗霉菌性鼻窦炎,手术创伤小,清除病灶准确,保留功能,可保证鼻窦通气引流,减少复发.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地龙耐热蛋白降压作用的研究

    目的:研究地龙耐热蛋白(LHP)对正常大鼠及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血压的影响.方法:正常大鼠分别静脉给予LHP0.1、0.2 g/kg,SHP分别腹腔给予生理盐水或LHP 0.4、0.8 g/kg,采用颈动脉插管法检测正常大鼠的血压,无创尾套法测定SHR的血压.结果:单次静脉给药,0.2 g/kg LHP能显著降低正常大鼠的血压,起效快、作用强、持续时间短;连续28 d腹腔注射给药,0.4 g/kg LHP能显著降低SHR的血压.结论:LHP对正常大鼠和SHR均有显著降压作用,该降压作用可能与抑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有关.

    作者:张兰娥;康白;李承德;冯敏超;翟宝伟;唐胜建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上颈椎滑膜肉瘤1例并文献复习

    目的:加深对头颈部滑膜肉瘤的认识,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分析我院1例以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头颈后伸及旋转受限1年余为主诉入院的4岁女患儿,终诊断为滑膜肉瘤病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头颈部滑膜肉瘤发生率很低,而发生于上颈椎的滑膜肉瘤,国内外尚未见报道.结论:上颈椎滑膜肉瘤报道少见,且如此巨大肿瘤组织和低发病年龄实属罕见,目前尚未见报道.虽然滑膜肉瘤的临床表现无特征性,容易与某些疾病相混淆,但只要临床医生紧密结合临床体查、影像学资料及病理检查,将能提高早期诊断的准确率,有效地防止误诊、漏诊发生.

    作者:王善琛;张阳英;廖穗祥;夏虹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择期腹部大手术后首次动脉乳酸浓度对POSSUM评分预测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

    目的:观察择期腹部大手术后首次动脉血乳酸浓度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关系,并进一步分析对POSSUM(physiological and operative severity score for the enumeration of mortality and morbidity)评分预测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收集104例择期腹部大手术患者的一般相关资料、POSSUM评分、术后首次动脉血气指标pH、乳酸浓度、碱缺、PaO2/FiO2及术后各种并发症.ROC曲线比较酸碱血气指标预测术后并发症的价值,并确定乳酸佳预测临界值.根据临界值将患者分为高乳酸组和正常乳酸组,比较两组术后实际与POSSUM评分预测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29例(28%)出现各种术后并发症.除乳酸外(AUC=0.661,95%CI 0.562~0.751,P=0.010),其他血气指标pH、碱缺、PaO2/FiO2均无统计学意义的预测价值(均P>0.20).乳酸预测术后并发症的佳临界值为1.5 mmol/L.两组POSSUM评分无明显差异,高乳酸组(>1.5 mmol/L)并发症发生率与POSSUM评分预测率相仿(45%vs33%,P=0.136),正常乳酸组(≤1.5 mmol/L)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高乳酸组(14/71 vs 15/33,P=0.013),亦低于POSSUM评分预测率(20% vs 31%,P=0.040).结论:择期腹部大手术后首次动脉乳酸浓度可预测术后并发症,维持正常乳酸水平(≤1.5 mmol/L)能降低术后POSSUM评分预测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李声华;赵文辉;刘芬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红霉素眼膏联合复方妥布霉素眼膏在泪道阻塞激光术后的应用

    泪道阻塞应用激光泪道成形术,手术时间短,无皮肤切口,不影响面部外观,受到患者欢迎[1].但手术成功与否与激光术后泪道支撑物的选择有较大关系,且术后的正确处理和用药又能更好地巩同疗效.我院自2005-2006年应用红霉素眼膏联合复方妥布霉素眼膏作为激光泪道成形术后泪道支撑物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玮英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食管心电图结合12导联同步心电图在折返性室上性心动过速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食管心电图结合12导联同步心电图在折返性室上性心动过速诊断中的作用.方法:75例有心悸史的患者记录心动过速时12导联同步心电图,食管心电图以及心内电生理检查结果.结果:在食管心电图合并12导联心电图中RP'≤70 ms的患者,诊断为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经心内电生理检查证实特异性为100%,敏感性为97.33%.70 ms140ms的患者,诊断为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伴右侧旁路,经心内电生理检查证实特异性为100%,敏感性为100%.结论:测量折返性室上性心动过速食管心电图和12导联同步心电图的RP'间期,可以鉴别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和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并预测旁路定位.

    作者:程硕韬;郭跃萍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茶氨酸对脑缺血损伤大鼠自由基代谢的影响

    目的:从对自由基代谢影响方面探讨茶氨酸对脑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选用30只SD雄性大鼠,线栓阻塞大鼠大脑中动脉制备局灶性脑缺血模型,观察脑缺血损伤大鼠神经症状改变,测定脑组织含水量、脑组织病理及钙离子含量;观察其血清和脑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变化以及茶氨酸对上述变化的影响.结果:脑缺血组大鼠的神经症状评分、脑组织含水量及钙离子含量均显著增高,病理损伤明显,正常神经元细胞数目减少;茶氨酸可显著降低神经症状评分、脑组织含水量及钙离子含量.增加正常神经元细胞数目.脑缺血组大鼠的血清、脑组织SOD活性显著降低,茶氨酸组大鼠血清、脑组织SOD活性较脑缺血组显著增高;脑缺血组大鼠的血清、脑组织MDA含量显著增高,茶氨酸组脑组织MDA含量较脑缺血组下降明显.结论:茶氨酸对大鼠脑缺血损伤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可能与调节脑缺血损伤引起的自由基代谢失调有关.

    作者:王庆利;张力军;吴明春;凌娜佳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骨质疏松症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多基因遗传病,是由许多微效基因累加作用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而引起的疾病.1994年Morrison等[1]首先研究证实维生素D受体(VDR)基因多态性与骨密度(BMD)密切相关,认为根据VDR基因多态性可以预测BMD,这引起了国际上广泛重视,为骨质疏松分子病因学研究开拓了广阔的前景.目前已筛选出许多对BMD有遗传决定因素的候选基因.其中与受体有关的基因包括:VDR基因、雌激素受体(ER)基因、β3-肾上腺素能受体基因、钙敏感受体基因、降钙素受体基因和糖皮质激素受体基因.也有与细胞生长因子、激素、基质蛋白有关的基因,包括转化生长因子-β1、甲状旁腺激素基因、Ⅰ型胶原蛋白基因、类胰岛素生长因子-1、白介素-6、白介素-1 受体拮抗剂和骨钙素(BGP)基因等.至1997年12月已公布涉及到骨质疏松的候选基因至少有近70个.当前国际上受关注的3个候选基因是VDR基因、ER基因和Ⅰ型胶原蛋白基因[2].

    作者:朱慧锋;王珠美;王维佳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转化生长因子-βⅡ型受体特异性短发夹状RNA真核表达质粒的构建及鉴定

    目的:针对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Ⅱ型受体基因的不同部位,构建不同TGF-βⅡ型受体特异性短发夹状RNA(shRNA)表达质粒载体,在转录后水平抑制TGF-βⅡ型受体的表达,对其克隆进行鉴定并挑选出抑制效率高的克隆.方法:用DNA重组技术将针对人TGF-βⅡ型受体基因不同部位所设计的4对shRNA序列克隆到真核表达质粒 pSilencerTM3.1-H1 neo vector中,构建TGF-βⅡ型受体shRNA表达载体pSilencerTM3.1-H1-TGF-βRⅡshRNA1、2、3、4.脂质体介导转染成人原代成纤维细胞,经G418筛选抑制TGF-βⅡ型受体表达的稳定细胞克隆.结果:3个TGF-βⅡ型受体shRNA表达载体pSilencerTM3.1-H1-TGF-βRⅡ shRNA1、2、3经限制性酶切及序列分析证明基因插入正确.RT-PCR、Western blotting均证实3种shRNA重组质粒中pSilencerTM3.1-H1-TGF-βRⅡshRNA2可明显降低细胞内TGF-βⅡ型受体mRNA峰度及TGF-βⅡ型受体蛋白表达.结论:成功构建了TGF-βⅡ型受体shRNA表达载体pSilencerTM 3.1-H1-TGF-βRⅡ shRNA1、2、3,并筛选出特异而高效的阻断TGF-βⅡ型受体表达的克隆.此实验结果为进一步研究TGF-βⅡ型受体蛋白分子的生物学功能及应用奠定了基础.

    作者:周昌宁;曹海宁;陈浩;张彩萍;吕会增;郑宗珩;陈图峰;王晖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盆腔结核误诊为卵巢肿瘤1例

    患者女,45岁,孕3产2,上腹部隐痛半年,伴下腹坠胀痛,月经失调,消瘦、乏力3个月,查体:T 36.5℃,BP 15/10kPa,慢性病容,心肺正常.妇科检查:宫体偏小,右附件区触及3 cm×5 cm×4cm包块,质中,有压痛,边界不清,活动度差.

    作者:国凤华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小儿幽门狭窄22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小儿[胃窦或幽门口(幽门管)溃疡形成幽门狭窄的病因、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胃窦或幽门口(幽门管)溃疡形成幽门狭窄患儿的临床表现、钡餐检查、内镜检查、病理检查的特点及其治疗和预后.结果:以反复呕吐为首发表现的患儿有20例,占91%,可伴食欲减退、腹痛、腹胀、排黑便、面色苍黄、消瘦、腹部包块等,合并不同程度的贫血、体内代谢性紊乱(代谢性碱中毒、低钠、低氯、低钾),钡餐和胃镜检查可见幽门前区溃疡伴不完全性梗阻.结论:小儿胃窦或幽门口(幽门管)溃疡形成幽门狭窄的首发表现为呕吐.钡餐和胃镜检查是确诊幽门前区溃疡伴不完全性梗阻(形成幽门狭窄)的主要手段.治疗方面以制酸(洛赛克)、麦滋林保护黏膜及对症处理(止血、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纠正贫血、静脉加强营养支持治疗)为主,对于狭窄较严重者可予三级球囊幽门扩张术治疗.

    作者:梁文青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妊娠β地中海贫血患者红细胞及网织红细胞观察

    目的:观察妊娠的β地中海贫血(β地贫)妇女红细胞参数: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网织红细胞参数:网织红细胞百分率(RET%)、网织红细胞绝对值(RET#)、未成熟网织红细胞指数(IRF)、低荧光强度网织红细胞(LFR)、中荧光强度网织红细胞(MFR)、高荧光强度网织红细胞(HFR)在妊娠后的变化情况.方法:用Sysmex XE-210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测定β地贫妊娠妇女红细胞及网织红细胞,将各项测定结果与正常妊娠妇女、非妊娠β地贫妇女进行比较.结果:β地贫妊娠妇女的MCV、MCH低于正常妊娠妇女,RDW高于正常妊娠妇女;β地贫妊娠妇女RET%、RET#、IRF、MFR、HFR高于正常妊娠妇女,LFR低于正常妊娠妇女.β地贫妊娠妇女的MCV、MCH、IRF、MFR、HFR高于β地贫非妊娠妇女,LFR低于β地贫非妊娠妇女.结论:β地贫妇女在妊娠后造血功能会更旺盛,红细胞、网织红细胞参数变化更明显,MCV、MCH、RDW、RET%、RET#、IRF、LFR、MFR、HFR可作为产前地中海贫血筛查的参考指标.

    作者:赵应斌;黎华莲;丁燕玲;刘钢毅;刘宇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睾丸微小结石症123例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123例睾丸微小结石症的超声表现特征及其合并的男性疾病.方法:应用高频超声常规检查.结果:睾丸实质内见点状强回声,直径约1~3mm,无伴声影.可合并附睾炎、隐睾、鞘膜积液、精原细胞瘤、精索静脉曲张等,合并精索静脉曲张者约占一半以上.结论:目前尚无充分证据证明睾丸微小结石是睾丸生殖细胞瘤的癌前痛灶,与精索静脉曲张严重程度可能存在某种相关.

    作者:孙鹏涛;张峰;沈嫱;沈建红;杨乐平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钻孔置管引流联合尿激酶治疗非急性硬膜外血肿47例

    目的:探讨钻孔置管引流联合尿激酶治疗非急性外伤性硬膜外血肿的手术适应证及疗效.方法:回顾性总结采用该方法治疗的47例患者的临床特征、CT特点及救治体会.结果:所有患者恢复良好,无手术并发症发生.均痊愈出院.结论:钻孔置管引流联合尿激酶治疗非急性硬膜外血肿创伤小,安全性高,术后恢复快,费用低廉,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术治疗方法,适应于基层医院开展应用.

    作者:林伟民;张佩英;郑少钦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肾衰养真胶囊对胰岛素诱导的大鼠脂肪细胞瘦素及C/EBPα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肾衰养真胶囊对胰岛素刺激的大鼠脂肪细胞瘦素(leptin)及瘦素基因启动子CCAAT框增强子结合蛋白(C/EBPα)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给予大鼠灌胃制备肾衰养真胶囊含药血清,应用含药血清处理经胰岛素刺激的脂肪细胞,采用放免法检测上清瘦素分泌水平,RT-PCR法检测细胞C/EBPαmRNA表达水平.结果:经胰岛素干预后脂肪细胞瘦素表达显著增加,加入肾衰养真胶囊含药血清后脂肪细胞瘦素、C/EBPα的表达显著受到抑制.结论:肾衰养真胶囊可通过抑制C/EBPα的表达从而削弱胰岛素刺激引起的瘦素的过度表达.

    作者:黄丽雯;魏连波;龚春水;邓聪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应用MELD评分系统对187例肝硬化死亡患者的分析

    目的:应用MELD评分方法对187例肝硬化死亡患者依照年龄、性别、主要致死并发症的不同进行分析.方法:统计187例肝硬化死亡患者死亡前近1次化验结果,计算MELD评分,应用chiss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不同年龄、性别组肝硬化死亡患者MELD评分差异无显著性.不同致死并发症组MELD评分差异有显著性,上消化道出血组在低MELD评分中所占比重高于腹膜炎、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组;腹膜炎、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在高MELD评分中所占比重高于上消化道出血组.结论:MELD有它自身的优缺点,应用MELD评分判断预后不能忽略出血因素.MELD评分数值在高MELD评分中与死亡风险无正相关关系.

    作者:齐瑞兆;李志伟;刘振文;纪旭;张佳斌;毕振华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血液透析患者乙肝、丙肝感染现状分析与护理体会

    目的:研究血液透析患者乙肝、丙肝的感染现状,相关因素及护理管理对策.方法:对251例血液透析患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抽取血液检测HBsAg与抗-HCV.结果:血液透析有手术史患者HBsAg阳性率明显高于无手术史者(P<0.05),但抗-HCV阳性率两者差异无显著性(P>0.05);有输血史与无输血史血液透析患者其抗-HCV阳性率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HBsAg阳性率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透析患者乙肝、丙肝的感染率高,输血史与手术史是主要因素,其次与透析器及血液管道复用有关.应加强透析过程的消毒隔离制度及无菌操作,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减少输血次数.

    作者:杨慧芳;俞建芬;张娟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鼠抗人肥大细胞类糜蛋白酶N端片段抗体的制备与鉴定

    目的:在大肠杆菌中表达人肥大细胞类糜蛋白酶(hMCC)N端片段(hMCC-N),并制备其鼠源性多克隆抗体.方法:通过PCR法扩增hMCC-N端基因片段,将其克隆至pMAL-c2x原核表达载体,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用IPTG诱导重组蛋白的表达,通过Amylose树脂亲和层析纯化目的蛋白,以纯化的重组蛋白免疫小鼠,制备鼠抗hMCC-N端片段多克隆抗体.并以间接ELISA测定抗体效价,以Western blot鉴定抗体的特异性.结果:PCR扩增得到360 bp的hMCC-N端基因片段,克隆入表达载体pMAL-c2x,构建了与标签蛋白麦芽糖结合蛋白基因融合表达载体pMAL-c2x/hMCC-N,融合蛋白在大肠杆菌中得到了稳定表达,并经亲和层析,纯化出可溶性的重组蛋白,用其免疫小鼠,获取了鼠抗hMCC-N端片段的多克隆抗体,ELISA结果显示效价达1:12 800,Western blot分析表明该抗体能特异结合hMCC.结论:成功地制备了效价高、特异性较强鼠抗hMCC-N端片段抗体,为进一步建立hMCC的ELISA检测方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作者:陈章权;黄震;梁晓东;陆田田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护士的心灵独白

    躺在床上翻来覆去怎么都睡不着,起来打开床头灯,从枕头旁边拿来一本前几天买回还来不及看的<散文选刊>,斜靠在床头翻阅,可是,怎么也看不下去,满脑子都是同事张三忙忙碌碌忧伤又无奈的身影,像放电影似的一幕幕地展现在眼前.

    作者:韦莲素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住院患者护理工作满意度的调查分析

    目的:通过对住院患者护理工作满意度的调查分析,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提升和完善护理服务文化.方法:对我院2006年7月至2007年7月住院的3 948例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3 920份.结果: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主动巡视、有序安排治疗工作、加强交流、及时服务、出院前宣教等护理工作不满意.结论:通过调查.对护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调动主动巡视病房的意识与积极性,工作流程采取个性化,加强沟通、增进理解,健康教育采取个性化等护理对策才能更好地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俞惠敏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急性重症胰腺炎胰外损害78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急性重症胰腺炎的胰外损害情况.方法:对78例急性胰腺炎病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统计其胰外损害发生率.结果:78例急性重症胰腺炎发生胰腺外众多器官损害,如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生殖系统、神经系统等,其中以肝脏和心血管系统并发症为常见,其发病率分别为71.8%和24.3%,其次为应激性消化道出血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结论:急性重症胰腺炎常合并胰腺多种器官损害,应加以积极处理.

    作者:崔丽芳 刊期: 2008年第11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