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惠敏
目的:比较肋间神经冷冻和硬膜外自控镇痛在肺癌根治术术后镇痛中的效果和副作用.方法:将60例择期后外侧切口开胸的肺癌根治术患者分为A、B两组.A组为肋间神经冷冻止痛组(n=30),使用北京KOOLAND医疗设备有限公司生产的JT-Ⅰ型冷冻手术治疗机,在关胸前对切口所在肋间及上、下各两个肋间和留置胸腔引流管所在肋间的肋间神经进行冷冻.B组为连续硬膜外自控镇痛组(n=30),采用日本wells公司生产的电子泵,用吗啡加氟哌利多行连续硬膜外自控镇痛.两组患者均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eale,VAS)评定术后疼痛程度.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后第1、2、3、4、5、8天的VAS评分.对患者术后两种镇痛方法的整体满意度进行评级,并记录患者术后8 d内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瘙痒,尿潴留,肠麻痹等术后镇痛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A组手术后止痛效果好于B组,术后两种镇痛方法的整体满意度A组好于B组,手术后镇痛副反应A组少于B组.结论:在肺癌根治术术后镇痛中,肋间神经冷冻优于硬膜外自控镇痛.
作者:唐继鸣;陈刚;崔建修;肖朴;贲晓松;谢亮;周海榆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长期留置双腔导管的效果及并发症,延长其使用寿命.方法:我科2004年8月至2007年12月共34名维持血透患者行带涤纶套双腔深静脉留置导管置管术(Seldinger技术加撕脱型扩张导管置管方法)38例次,统计其使用寿命,总结其置管术中、术后和使用中并发症及处理效果.结果:38例次中36例次置管过程顺利.2例次置管不顺利,经床边彩色多普勒证实该处深静脉有血栓形成.改变置管静脉后成功置入.34例患者总留置时间为228个月,平均使用时间为6.5(2~22)个月,目前仍有13例在使用.影响导管使用寿命的原因有导管血流不足1例,导管破损2例,败血症1例.长期使用中常见并发症为导管血流不足,发生率为13%,及时使用尿激酶溶栓及封管处理有效率达80%.结论:长期留置双腔导管是一种较理想的血管通路.细心操作可以减少其置管时的风险,预防并发症、及时处理并发症和良好的护理是延长其使用寿命的关键.
作者:刘日光;李剑文;傅君舟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研究眼眶放疗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能否有效治疗Graves眼病,并比较其与单用糖皮质激素的疗效.方法:检索Pubmed、Ovid、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发表的有关眼眶放疗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与单用糖皮质激素治疗Graves眼病的对照研究,并辅以手工检索、因特网搜索.共纳入4项试验,针对3项临床指标对其疗效进行分析.结果:对于眼眶组织炎症联合治疗组效果比单用糖皮质激素组好,差异有显著性(P<0.000 1);对于突眼及眼肌肥大的症状改善与单用激素无明显差异,它们的合并效应值(合并OR值、合并OR值、合并均教差)分别为0.01[0.00,0.09]、0.52[0.16,1.69]、-0.01[-0.10,0.08].结论:眼眶放疗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Graves眼病引起的眼眶组织炎症比单纯用激素治疗有效,对于突眼及眼肌肥大的症状改善.与单用糖皮质激素的作用相当.
作者:葛轶睿;蔡季平;魏锐利;程金伟;李由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将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壳聚糖/磷酸三钙(chitosan/tricalcium phosphate,CTCP)支架材料及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human periodontal ligament fibroblast,hPDLF)体外联合培养,以明确bFGF对hPDLF在CTCP复合材料上贴附、生长和生物学活性的影响及其浓度效应关系.方法:取第5代hPDLF接种在CTCP支架材料表面,bFGF实验组加入含有浓度分别为1、10和100 ng/mL的bFGF培养液,对照组在普通培养基中培养.各组均在孵育24 h及72 h后对材料上的细胞进行计数.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各浓度bFGF实验组培养24 h后均可促进hPDLF在CTCP支架材料上的附着,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10ng/mL为有效浓度.同时培养72 h后各浓度bFGF组均能促进hPDLF在CTCP支架材料上的增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PDLF在CTCP支架材料上的附着和增殖可被bFGF所增强.
作者:余杰;曹金芳;金向青;邓辉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临床护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护理对策.方法:对122例我科老年患者,临床护理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分析,并采取相应对策,制定人性化的护理流程,体现人性化护理服务理念;根据老年人的患病特点.制定各项护理措施;系统地、有计划地收集患者的健康资料,针对性地进行健康教育;遵循用药原则,加强对老年人的用药指导;创建安全的护理环境;加强对老年人的心理护理.结果: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后,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从90%上升至96%,赢得老年患者的一致好评.结论:在临床护理中,克服各种护理缺陷,促进护患沟通,明显提高护理人员综合素质和护理质量.
作者:梁红玲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通过对住院患者护理工作满意度的调查分析,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提升和完善护理服务文化.方法:对我院2006年7月至2007年7月住院的3 948例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3 920份.结果: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主动巡视、有序安排治疗工作、加强交流、及时服务、出院前宣教等护理工作不满意.结论:通过调查.对护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调动主动巡视病房的意识与积极性,工作流程采取个性化,加强沟通、增进理解,健康教育采取个性化等护理对策才能更好地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俞惠敏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通过对心电图aVR导联ST段抬高的临床分析,判断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冠脉病变程度以及心功能的状况,从而对患者的短期临床预后作出初步的评估.方法:选取2004年3月至2007年6月在我院心脏科住院的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120例.根据患者入院时心电图aVR导联ST段改变情况将患者分为aVR导联ST段抬高>0.1 mV、aVR导联ST段抬高0.05~0.1 mV、aVR导联无ST段抬高3组.结果:aVR导联ST段抬高>0.1 mv的患者急性期(1个月)以及随访1年后的病死率明显高于aVR导联无ST段抬高或aVR导联ST段抬高0.05~0.1 mV者.且aVR导联ST段抬高程度与患者的临床预后有关.结论:aVR导联ST段抬高的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在急性期以及随访1年内病死率高于aVR导联ST段不抬高或aVR导联ST段抬高幅度较低者,且往往血管病变较重,预后亦较差.尽早冠脉介入治疗是有必要的.
作者:陈锋;刘志远;董艳明;沈海龙;陈敏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三氧化二砷(As2O3)对HL-60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其对HL-60细胞皮下移植瘤裸鼠的抗瘤作用和药物毒性.方法:不同浓度的As2O3处理HL-60细胞24 h,采用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Hochest33342染色、DNA凝胶电泳、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建立皮下移植瘤裸鼠模型,随机分入对照组和As2O3组,比较两组的抑瘤作用和裸鼠一般状态的变化.结果:As2O3可有效抑制HL-60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凋亡,其中在5~50 μmol/L浓度范围内表现出明显的剂量依赖性抑制效应.同时可显著抑制HL-60细胞皮下移植瘤的生长,并延长荷瘤裸鼠的生存时间,对裸鼠一般状况和体重无不良影响.结论:As2O3在体外和体内均可显著抑制HL-60细胞的增殖并诱导其凋亡,且无明显毒副作用.
作者:李利;孟凡义;扶云碧;孙启鑫;蔡艳霞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肾衰养真胶囊对胰岛素刺激的大鼠脂肪细胞瘦素(leptin)及瘦素基因启动子CCAAT框增强子结合蛋白(C/EBPα)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给予大鼠灌胃制备肾衰养真胶囊含药血清,应用含药血清处理经胰岛素刺激的脂肪细胞,采用放免法检测上清瘦素分泌水平,RT-PCR法检测细胞C/EBPαmRNA表达水平.结果:经胰岛素干预后脂肪细胞瘦素表达显著增加,加入肾衰养真胶囊含药血清后脂肪细胞瘦素、C/EBPα的表达显著受到抑制.结论:肾衰养真胶囊可通过抑制C/EBPα的表达从而削弱胰岛素刺激引起的瘦素的过度表达.
作者:黄丽雯;魏连波;龚春水;邓聪 刊期: 2008年第11期
患者男,75岁,主诉腹泻腹痛伴呕吐3 d,心前区疼痛10 h入院,既往高血压冠心病病史十余年,入院查体:T 37.7℃.P 86次/min,R 20次/min,BP 18.6/12.7kPa.神志清楚.中度脱水,口唇发绀.咽部无充血,扁桃体无肿大,颈软,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罗音.心率86次/min,律齐,心音低钝未闻及杂音,腹软,上腹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双下肢无水肿,四肢末梢凉.
作者:郑德力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总结分析疑难配血中KIDD血型抗体的鉴定.方法:3例KIDD抗体阳性的患者1~3,应用Dynal血型鉴定凝胶卡鉴定血型,用PEG+抗球蛋白法试验检测效价,并行尿素溶血试验.结果:发现患者1血型为A型,RhCcDEe,Jk(a-b-),Fy(a+b+),采用谱细胞证实患者体内含抗-Jk3(抗Jka/Jkb),尿素抵抗实验阳性:患者2血型为A型,RhCCDee,Jk(a+b-),Fy(a+b-),患者体内含抗-Jkb;患者3血型为A型,RhCcDee,Jk(a-b+),Fy(a+b-),患者体内含抗-Jka;患者2、3的尿素抵抗实验均为阴性.结论:患者1体内存在抗-Jk3(抗Jka/Jkb),血型为稀有血型Jk(a-b-).患者2、3由于多次输血引起溶血性输血反应,导致主侧配血凝集.
作者:夏文杰;叶欣;罗广平;戎霞;陈扬凯;付涌水;丁浩强;邓晶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探讨食管鳞癌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α(HIF-1α)的表达及其与肿瘤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分别检测62例不同期别食管鳞癌和52例正常食管上皮组织中HIF-1α的表达,比较食管鳞癌和正常食管上皮及不同类型、期别食管鳞癌中HIF-1α表达的差异.结果:食管鳞癌组织中HIF1α的表达较正常食管上皮组织显著增加(P<0.01),且HIF-1α的表达在不同食管癌组织分级、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间差异有显著性(均P<0.05).结论:HIF-1α可能与食管鳞癌的发生、侵袭和转移相关.HIF-1α有可能作为判定食管鳞癌临床病理特征的重要指标.
作者:李多杰;彭开桂;沈学明;江浩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对母婴健康的影响,减少母婴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对121例GDM孕妇和121例非GDM孕妇的妊娠结局进行分析.结果:GDM孕妇手术分娩率、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巨大儿发生率及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都较非GDM孕妇高.GDM的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可使巨大儿、妊高征发生率和手术产率降低,减少新生儿并发症.结论:GDM严重影响母婴健康,早期诊断GDM及控制血糖是减少母婴并发症的关键.
作者:袁中草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妇科手术导致膀胱、输尿管损伤的原因及诊治和预防措施.方法:对12例妇科手术操作所致膀胱输尿管损伤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经过对12例病例的临床分析发现,妇科手术所致的泌尿系统损伤以膀胱损伤较为常见,约占75%,其中67%发生在全子宫切除术中,输尿管损伤多发生在妇科恶性肿瘤手术中,术中能及时发现并处理得当,预后较好.结论:妇科手术导致膀胱输尿管损伤是较少见的,但并发症较为严重.术前全面检查、熟练掌握盆腔局部解剖关系、严格操作规程是预防术中损伤的关键.
作者:杨菊芳;马利国;张金玲;谢红;张立杰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加深对头颈部滑膜肉瘤的认识,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分析我院1例以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头颈后伸及旋转受限1年余为主诉入院的4岁女患儿,终诊断为滑膜肉瘤病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头颈部滑膜肉瘤发生率很低,而发生于上颈椎的滑膜肉瘤,国内外尚未见报道.结论:上颈椎滑膜肉瘤报道少见,且如此巨大肿瘤组织和低发病年龄实属罕见,目前尚未见报道.虽然滑膜肉瘤的临床表现无特征性,容易与某些疾病相混淆,但只要临床医生紧密结合临床体查、影像学资料及病理检查,将能提高早期诊断的准确率,有效地防止误诊、漏诊发生.
作者:王善琛;张阳英;廖穗祥;夏虹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936T基因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2型糖尿病肾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96例2型糖尿病患者,其中糖尿病肾病患者173例(糖尿病肾病组),2型糖尿病非肾病患者123例(糖尿病非肾病组).采用多聚酶链反应与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检测两组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936T位点基因多态性.结果:糖尿病肾病组与糖尿病非肾病组相比,CT和TT的基因型频率显著升高(P<0.05),并且发现T等位基因的频率在糖尿病肾病组显著高于糖尿病非肾病组(P<0.01).多元Logistic回归结果表明CT和TT基因型与糖尿病肾病有相关性(OR=2.532,95% CI=1.486~4.315,P=0.001).同时目前的结果也表明CT和TT基因型对糖尿病肾病的血脂指标有影响.结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3'非翻译区C936T基因多态性可能作为独立危险因素在中国汉族人群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张丹丹;王国英;王晓霞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尿微量白蛋白(mALB)、血清胱氨酸蛋白酶抑制物C(Cys C)在糖尿病肾病早期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比浊法对糖尿病无肾病组38例、早期糖尿病肾病组32例、糖尿病明显肾病组20例患者进行血清Cys C、血清肌酐(Cr)、尿mALB/Cr含量检测,与20例正常健康人(对照组)作对照.结果:早期糖尿病肾病组和糖尿病明显肾病组尿中mALB/Cr、血清Cys C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糖尿病无肾病组(P<0.01).糖尿病无肾病组尿中mALB/Cr虽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中mALB、血清Cys C含量在糖尿病肾功能早期损伤中变化较明显.
作者:王晓燕 刊期: 2008年第11期
人工流产术是避孕失败的一种补救措施,为减轻手术引起的疼痛,我院自2007年起使用七氟醚吸入麻醉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取得满意效果,现将其应用经验报告如下.
作者:金超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从对自由基代谢影响方面探讨茶氨酸对脑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选用30只SD雄性大鼠,线栓阻塞大鼠大脑中动脉制备局灶性脑缺血模型,观察脑缺血损伤大鼠神经症状改变,测定脑组织含水量、脑组织病理及钙离子含量;观察其血清和脑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变化以及茶氨酸对上述变化的影响.结果:脑缺血组大鼠的神经症状评分、脑组织含水量及钙离子含量均显著增高,病理损伤明显,正常神经元细胞数目减少;茶氨酸可显著降低神经症状评分、脑组织含水量及钙离子含量.增加正常神经元细胞数目.脑缺血组大鼠的血清、脑组织SOD活性显著降低,茶氨酸组大鼠血清、脑组织SOD活性较脑缺血组显著增高;脑缺血组大鼠的血清、脑组织MDA含量显著增高,茶氨酸组脑组织MDA含量较脑缺血组下降明显.结论:茶氨酸对大鼠脑缺血损伤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可能与调节脑缺血损伤引起的自由基代谢失调有关.
作者:王庆利;张力军;吴明春;凌娜佳 刊期: 2008年第11期
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是氧的某些代谢产物和一些反应的含氧产物.主要有:(1)氧的单电子还原物如O2-·和O-·,以及它们的质子型HO2·和·OH;(2)氧的双电子还原物H2O2;(3)烷烃过氧化物ROOH及其均裂产物RO·和ROO·;(4)处于激发态的氧、单线态氧和羰基化合物;(5)由O2-·和氮自由基NO反应生成的ONOOH;(6)由髓过氧化物- H2O2-C1 系统生成的 HOC1.ROS的特点是含有氧,化学性质较氧(基态氧)活泼.
作者:陈霞 刊期: 2008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