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素军;乐涛;徐国斌;龙清云;胡金香;刘骏方
目的:探讨牙龈瘤牙根管充填龈瘤切除牙再植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3例前牙龈瘤,69颗牙采用一次性根管治疗、充填、龈瘤切除、牙再植的治疗进行临床总结、分析,术后随访观察5年.结果:再植牙5年成功率达90%,牙龈瘤无一例复发,其中有3例7颗牙再植失败,术后牙根吸收,牙齿松动Ⅲ度,存留时间不足1年.原因为继发感染.结论:牙龈瘤牙根管充填龈瘤切除牙再植是目前临床治疗较理想的术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许永池;林嘉旭;王淑乔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总结成人亲属活体部分肝移植术围术期处理的特点.方法:1例丙肝后肝硬化患者在全麻下行亲属活体部分原位肝移植,术中连续监测体温、血流动力学、血气、生化、凝血功能及血细胞分析.结果:与术前相比,术中血钾、凝血功能、血红蛋白、心率、体温均有显著性变化.结论:在确保供体安全的同时维持受体的血流动力学稳定,随时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的紊乱,加强血气、生化及凝血功能的监测与调控是手术顺利完成的关键.
作者:高成杰;宁吉顺;李波;吕晓明;王惠霞;倪家连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了解普外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应用现状,探讨其合理性.进一步规范普外科围手术期正确使用抗菌药物.方法:随机抽取普外科手术病历350例,调查分析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结果:Ⅰ类切口预防性用药占90%,时间3~15 d,多数病历为单用或两联使用,均为术后应用抗菌药物.结论:普外科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情况比较严重,要加强对抗菌药物使用合理性的管理,加强制度的建设及对医务人员抗菌药物知识的教育,进一步提高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知识水平.
作者:魏全珍;关春保;张惠珍;刘丽华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右半结肠癌根治术后胃瘫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对我院1994-2004年间276例右半结肠癌根治术后发生胃瘫的5例病人进行病因分析、临床观察和疗效观察.结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后发生胃瘫是由综合因素所致,发病与神经-精神因素、手术创伤因素和手术后胃解剖结构改变等因素相关,非手术治疗效果佳.结论:通过综合治疗如消除患者紧张情绪、胃肠持续减压、加强营养支持、适当合理应用胃肠动力药物等,均可以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
作者:田浩蒋;周凌;吴良平;张玉新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总结针刺太冲穴治疗高血压的疗效及护理.方法:对我科2003年9月至2006年1月针刺太冲穴治疗高血压的疗效及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接受针刺太冲穴前后各时点平均收缩压、舒张压比较,收缩压平均下降约10 mmHg,舒张压平均下降约6 mmHg(P<0.01);通过严格执行操作及护理规程,使针刺不良反应减少.结论:针刺太冲穴治疗高血压配合严格执行操作及护理规程,即时降压疗效显著,起效快速,不良反应少.
作者:林小丽;李淑梅;钟燕萍;郭美英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在体外受精与胚胎移植中大Y染色体对其受精方式及结局的影响.方法:对2001年3月至2003年6月在我院生殖中心进行体外受精/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IVF/ICSI-ET)助孕的113例患者(共127个周期治疗)进行前瞻性研究,大Y染色体组(A组)共56个治疗周期,染色体正常组(B组)共71个治疗周期;A组中精液常规正常者共24个治疗周期,随机分为IVF组(A1组)共13个治疗周期,ICSI组(A2组)共11个治疗周期.结果:(1)A、B两组间受精率、卵裂率、移植胚胎质量、临床妊娠率、种植率、流产率、异位妊娠率、死婴出生率、畸形率、男婴出生比例及女婴出生比例,差异无显著性(P>0.05);(2)A1、A2两组间受精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大Y染色体对IVF/ICSI-ET的选择、胚胎发育及近期妊娠结局无明显影响.
作者:胡晓东;曾勇;莫美兰;林奇;蔡靖;郭楚苹;邓江林 刊期: 2007年第02期
患者女,71岁,因头晕、行走不稳伴双耳耳鸣1年入院.查体:神清,颅神经阴性,双侧Rossolimo征(+),四肢肌力正常,病理征阴性,指鼻试验、跟膝胫试验稳准.头颅CT未见明显异常,颈部血管B超提示双侧颈总动脉、颈内动脉硬化斑块形成.
作者:马孝俊;郑俊;徐建春 刊期: 2007年第02期
预防性光凝视网膜裂孔的目的是封闭裂孔周围的视网膜,形成脉络膜视网膜瘢痕,预防液化的玻璃体通过视网膜裂孔进入视网膜下间隙形成视网膜脱离.我院对88例视网膜裂孔进行了氩激光预防性光凝,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运平;赵伟;孙超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成人脐疝的手术治疗方法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成人脐疝病人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其中30例行无张力修补术,38例行Mayo手术,并对两种术式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无张力修补术手术时间长于Mayo手术[(95±25)min vs(67±16)min,P<0.05],而术后术区疼痛少于Mayo手术(4例vs 20例,P<0.05).术后两组病人均无切口感染,随访0.5~5年,均无复发.结论:无张力修补术与Mayo手术在治疗缺损较小的成人脐疝中均有较满意的效果.
作者:蔡伟;康骅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血糖变化特点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对2003年3月至2005年3月152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的血糖进行监测,将伤后当时、入院后1周内每天的血糖变化进行对比分析,并对影响祆预后的高血糖患者进行伤情特点分析.结果:重型颅脑损伤后血糖难以用药物控制的患者病死率明显高于能够被控制者(P<0.01).结论:重度颅脑损伤后血糖升高与脑损伤本身病理机制有关;有效控制1周后高血糖的发生是提高生存率的关键.
作者:林启明;刘成辉;关国梁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脑缺血后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变化及再灌注对其的影响.方法:通过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线栓塞法制作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随机分成脑缺血组、脑缺血再灌注组、手术对照组,每组再分成0、6、12、24、48、72 h组,用TTC染色法观察各组的脑组织坏死面积和血清CK-MB的变化.结果:在脑缺血组大鼠随着时间延长脑坏死面积逐渐增大,至12 h达高峰(P<0.05),之后有逐渐下降趋势;脑缺血再灌注组脑坏死面积在24 h(P<0.01)、48 h(P<0.01)及72 h(P<0.05)明显减少;脑缺血组和脑缺血再灌注组血清CK-MB在6 h开始升高,12 h达峰值(P<0.01),而后随时间逐渐下降,但脑缺血再灌注组在6、12 h较脑缺血组均明显升高(P<0.05).结论:脑缺血可引起心肌损伤,血清CK-MB升高;脑缺血再灌注虽可保护脑组织,但使心肌的损伤加重.
作者:王吉文;符少萍;丘宇茹;黄子通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大鼠脊髓损伤模型中硫氧还蛋白还原酶(thioredoxin reductase,TR)的动态表达及其作用.方法:成年Wister大鼠36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6只.建立大鼠脊髓压迫伤模型,以原位杂交法测定脊髓损伤后不同时间TR的动态变化.结果:脊髓压迫伤后2 h TR mRNA表达开始增高,6~12 h达到高峰,24 h开始下降,48 h降到正常水平.结论:脊髓损伤后TR合成增加,通过抗氧化、清除自由基及抑制细胞凋亡,对脊髓损伤有保护作用.
作者:魏福堂;夏春林;张智伟;张洪涛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比较经腹腔与腹膜后腹腔镜肾囊肿去顶术的疗效和优点.方法:腹腔镜经腹膜后腔及腹腔途径行单纯性肾囊肿去顶术35例,其中经腹膜后途径18例,经腹腔途径17例.结果:经腹腔腹腔镜肾囊肿去顶术手术时间短,术后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经后腹膜腹腔镜肾囊肿去顶术.术后随访3~12个月,未见复发.结论:经腹腔途径腹腔镜肾囊肿去项术治疗肾囊肿,疗效好、患者创伤小、术后康复快,且优于经后腹膜腔镜肾囊肿去顶术.
作者:赵宪龙;李发智;包守芳;姬永忠;文心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噪声性听损伤者听性脑干诱发电位(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BR)的变化特点.方法:对接触噪声作业的47例工人进行纯音测听(pure tone audiometry,PTA)和ABR测试;依PTA正常者和4、3、2 kHz处的听力受损者分为4组;对各组的ABR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随听力损失频率和程度的增加,逐渐出现低声强Ⅴ波潜伏期延长、高声强Ⅰ波的异常,继之伴Ⅲ波、Ⅴ波的异常,同时伴Ⅴ波反应阈的逐渐上升.(2)仅有4 kHz受累的轻度噪声性听力损失者,主要表现为低声强的Ⅴ波潜伏期延长和半数耳高声强的Ⅰ波异常.结论:(1)噪声性听损伤的ABR变化反映了声损伤始于外毛细胞,逐渐累及内毛细胞、听神经和脑干听觉通路的病变过程.(2)低声强的Ⅴ波潜伏期延长和高声强的Ⅰ波异常系轻度噪声性听损伤ABR的主要异常表现;对于可疑噪声性听损伤者在ABR Ⅴ波阈值正常时,还应观察其阈值处潜伏期,并结合其他听力学检查结果才能作出合理判断.
作者:刘亚晖;柯朝阳;马玲国;郭金凤;刘明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研究γδT细胞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凋亡和CD69表达的影响,探索其在SLE发病中的调控作用.方法:采用单克隆抗体固相法,对8例正常人外周血γδT细胞进行体外扩增建系,并进行细胞纯度和表型鉴定;利用不同数量比的γδT细胞与15例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进行体外共同培养3 d,流式细胞仪检测单个核细胞凋亡和CD69表达的情况.结果:建立了正常人外周血γδT细胞系,其平均纯度为(80.3±9.2)%,细胞表型以γδ2[(86.1±8.0)%]和γγ9[(83.3±6.3)%]为主;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凋亡率在1∶100组[(2.48±3.86)%]和1∶50组[(1.17±1.38)%]均低于对照组[(3.77±3.96)%](P<0.05、P<0.01);γδT细胞对活动组和稳定组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凋亡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均P<0.05),但对两组之间的抑制强度无明显差异(P>0.05);CD69阳性率对照组、1∶100组和1∶50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γδT细胞体外能够抑制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凋亡,且这种抑制作用与狼疮的活动性无关,与外周血细胞的活化无关.
作者:徐红先;孙保东;肖学吕;李富荣;谭艳红;刘冬舟;洪小平;冯小欣;蔡文虹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研究江门地区普通人群对牙牙合畸形的认识.方法:随机抽取江门市口腔医院正畸科门诊咨询患者1 243例,平均年龄14.56岁,江门5所中小学适龄儿童1 128例,平均年龄13.49岁,对其做问卷调查.结果:(1)门诊咨询挂号的患者对牙牙合畸形的了解程度具有地区差异性.(2)门诊咨询挂号的患者了解正畸治疗的途径主要是社会关系和医疗途径.(3)听说过正畸治疗的人群在江门地区无明显差异.结论:无论是普通人群还是正畸治疗人群对牙牙合畸形还不甚了解,提高他们对正畸治疗的认识十分必要.
作者:邹锡新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关节镜清理术并吗啡和玻璃酸钠注射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对42例48膝膝骨性关节炎患者行关节镜关节腔清理术,并注射吗啡和玻璃酸钠,术后第2天将膝关节置于被动持续运动机上做功能锻炼,术后第4天若关节腔积液,则行关节穿刺抽出积液,再注入玻璃酸钠2 mL.此后,每周注射玻璃酸钠1次,连续共5次为1个疗程,并进行随访观察,予以疗效评价.结果:42例48膝经6~12个月随访,显效16膝,占33%,有效27膝,占56%,无效5膝,占10%,总有效率90%,未见明显毒副作用.结论:膝关节镜关节腔清理术并吗啡和玻璃酸钠注射治疗膝骨性关节炎损伤小、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可明显缓解疼痛和改善关节功能,疗效满意.
作者:江少波;朱辉;李少伟;张宜新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总结老年人髋部骨折并高血压围手术期的护理经验.方法:分析85例髋部骨折并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护理方法.结果:85例患者围手术期血压控制稳定,无心血管系统并发症发生.结论:老年人髋部骨折合并高血压术前、术后做好心理护理,采取积极的预防、及时处理高血压,密切观察血压变化,可减少围手术期心血管疾病的并发症发生.
作者:王志敏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研究体外循环(CPB)大鼠术前给予外源性褪黑素对于术后肝脏氧化应激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选用成年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伪手术组、手术组、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伪手术组行类似操作,但不实施CPB.其余3组建立CPB,大流量[≥100 mL/(kg·min)]转流60 min.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分别于转流前在预充液中加入10、20 mg/kg的褪黑素.实验过程中记录血压和心率变化,并于转流前全身肝素化后(术前)和转流结束后(术后)进行血气分析.术后24 h取肝脏组织,测定丙二醛(MDA)、总一氧化氮合酶(tNOS)、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还原性谷胱甘肽(GSH)、谷胱甘肽还原酶(GSSG-R)、谷胱甘肽巯基转移酶(GST)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量或活性.结果:CPB后大鼠血压和心率较术前有改变,但仍在可接受范围.血气分析结果提示,手术组术后动脉氧分压明显升高,pH值、红细胞压积降低较多,余无显著变化.手术组肝脏MDA浓度,tNOS和iNOS活性较伪手术组上升,而GSH浓度,SOD、CAT、GSSG-R、GST、GSH-Px活性的变化则相反.与此同时,在使用褪黑素的两组中,这些指标的变化被明显逆转.结论:褪黑素能有效的抑制CPB后肝脏的氧化应激损伤,同时通过研究发现,不同剂量组的结果无统计学差异.
作者:黄海嵘;朱家全;尹荣;王常田;申翼;董国华;李忠东;李德闽;景华 刊期: 2007年第02期
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vascular 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ANFH),保守治疗效果常不满意,而手术是遏制股骨头坏死进程和防止塌陷的基本方法和重要前提,笔者就近年来国内外对保留股骨头的ANFH手术治疗作一综述.
作者:蔡广荣;李文锐 刊期: 2007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