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普外科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调查

魏全珍;关春保;张惠珍;刘丽华

关键词:手术期间, 外科手术, 抗菌药, 预防
摘要:目的:了解普外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应用现状,探讨其合理性.进一步规范普外科围手术期正确使用抗菌药物.方法:随机抽取普外科手术病历350例,调查分析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结果:Ⅰ类切口预防性用药占90%,时间3~15 d,多数病历为单用或两联使用,均为术后应用抗菌药物.结论:普外科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情况比较严重,要加强对抗菌药物使用合理性的管理,加强制度的建设及对医务人员抗菌药物知识的教育,进一步提高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知识水平.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子宫内膜异位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14基因的表达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14(MMP-14)基因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研究25例子宫内膜异位症和22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MMP-14基因的蛋白表达情况;采用RT-PCR方法研究33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异位子宫内膜组织和3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MMP-14基因的mRNA表达情况.结果:子宫内膜异位症组织中MMP-14基因的蛋白表达水平和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P<0.05).结论:MMP-14基因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过程中可能起重要的作用.

    作者:孙青;孔丽娜;李铁臣;卢林明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开放性气腹的操作技巧及应用体会

    目的:总结开放性气腹的操作技巧及应用体会.方法:开放性气腹操作1 685例.在脐上或下缘作一长约1.5 cm切口,直视下逐层切开腹壁各层,直达腹腔,以七号丝线缝吊切口左右两侧壁作牵引线,向上提拉腹壁,直视下放进开放性气腹套针,并以两侧牵引线分别固定在套针的相应位置上.注入CO2气体,即建立好开放性气腹.手术标本由脐部切口送出.结果:所有病例均能成功建立开放性气腹,未出现并发症.结论:开放性气腹操作简单、安全、临床实用性强,适宜在腹腔镜手术中推广应用.

    作者:叶劲松;侯东生;张程鹏;朱江;刘衍民;陈凤玲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γδT细胞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凋亡和CD69表达的影响

    目的:研究γδT细胞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凋亡和CD69表达的影响,探索其在SLE发病中的调控作用.方法:采用单克隆抗体固相法,对8例正常人外周血γδT细胞进行体外扩增建系,并进行细胞纯度和表型鉴定;利用不同数量比的γδT细胞与15例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进行体外共同培养3 d,流式细胞仪检测单个核细胞凋亡和CD69表达的情况.结果:建立了正常人外周血γδT细胞系,其平均纯度为(80.3±9.2)%,细胞表型以γδ2[(86.1±8.0)%]和γγ9[(83.3±6.3)%]为主;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凋亡率在1∶100组[(2.48±3.86)%]和1∶50组[(1.17±1.38)%]均低于对照组[(3.77±3.96)%](P<0.05、P<0.01);γδT细胞对活动组和稳定组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凋亡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均P<0.05),但对两组之间的抑制强度无明显差异(P>0.05);CD69阳性率对照组、1∶100组和1∶50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γδT细胞体外能够抑制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凋亡,且这种抑制作用与狼疮的活动性无关,与外周血细胞的活化无关.

    作者:徐红先;孙保东;肖学吕;李富荣;谭艳红;刘冬舟;洪小平;冯小欣;蔡文虹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护理干预对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后的影响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的影响.方法:对216例做了ERCP的患者进行分组,2003年8月至2004年6月收治的为A组,2004年7月至2005年8月收治的为B组,分别给予不同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A组术后有6例出现并发症,其中急性胰腺炎和急性胆管炎各3例,52例诉有明显不适.B组有9例出现并发症,其中急性胰腺炎5例、急性胆管炎4例,18例诉有明显不适感.健康教育和饮食指导能够明显地减少患者ERCP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结论:对行ERCP的患者应该进行健康教育和详细的饮食指导.

    作者:李久芬;吴秋香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血液病患者预防性血小板输注阈值的依从性调查研究

    目的:调查我院血液病患者预防性血小板输注阈值的依从性,并探讨血小板输注在更高阈值中使用的原因.方法:本研究调查了230例患者438次临床血小板输注事件,观察了将血小板计数10×109/L设定为阈值时的输注依从性情况,分析了血小板输注在更高阈值水平使用的原因.结果:82.2%的血小板输注严格遵循了输注阈值,96.3%的输注前血小板计数≤20×109/L.输注前血小板计数>20×109/L,其非依从性原因通常为出血.结论:绝大多数血小板输注严格遵循了血小板计数为10×109/L的输注阈值,在危险因素存在的情况下,输注阈值则相应提高.

    作者:宋奎;周淑娟;曾辉;何群;舒毅刚;吴登蜀;赵谢兰;付敢;陈方平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泪囊鼻腔吻合术62例体会

    慢性泪囊炎是眼科常见病之一,治疗方法以手术为主,作者于1999年1月至2004年12月行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62例,报告如下.

    作者:洪斌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普通人群对牙(牙合)畸形认识的调查分析

    目的:研究江门地区普通人群对牙牙合畸形的认识.方法:随机抽取江门市口腔医院正畸科门诊咨询患者1 243例,平均年龄14.56岁,江门5所中小学适龄儿童1 128例,平均年龄13.49岁,对其做问卷调查.结果:(1)门诊咨询挂号的患者对牙牙合畸形的了解程度具有地区差异性.(2)门诊咨询挂号的患者了解正畸治疗的途径主要是社会关系和医疗途径.(3)听说过正畸治疗的人群在江门地区无明显差异.结论:无论是普通人群还是正畸治疗人群对牙牙合畸形还不甚了解,提高他们对正畸治疗的认识十分必要.

    作者:邹锡新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噪声性听损伤者听性脑干诱发电位的变化特点

    目的:观察噪声性听损伤者听性脑干诱发电位(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BR)的变化特点.方法:对接触噪声作业的47例工人进行纯音测听(pure tone audiometry,PTA)和ABR测试;依PTA正常者和4、3、2 kHz处的听力受损者分为4组;对各组的ABR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随听力损失频率和程度的增加,逐渐出现低声强Ⅴ波潜伏期延长、高声强Ⅰ波的异常,继之伴Ⅲ波、Ⅴ波的异常,同时伴Ⅴ波反应阈的逐渐上升.(2)仅有4 kHz受累的轻度噪声性听力损失者,主要表现为低声强的Ⅴ波潜伏期延长和半数耳高声强的Ⅰ波异常.结论:(1)噪声性听损伤的ABR变化反映了声损伤始于外毛细胞,逐渐累及内毛细胞、听神经和脑干听觉通路的病变过程.(2)低声强的Ⅴ波潜伏期延长和高声强的Ⅰ波异常系轻度噪声性听损伤ABR的主要异常表现;对于可疑噪声性听损伤者在ABR Ⅴ波阈值正常时,还应观察其阈值处潜伏期,并结合其他听力学检查结果才能作出合理判断.

    作者:刘亚晖;柯朝阳;马玲国;郭金凤;刘明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椎间融合器结合椎弓根钉治疗节段不稳型退行性椎间盘疾病

    目的:探讨使用接触式椎间融合器结合椎弓根钉治疗节段不稳型退行性椎间盘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0例节段不稳型退行性椎间盘疾病患者使用接触式椎间融合器结合椎弓根钉内固定进行治疗.结果:所有病例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6~28个月,平均13个月,患者症状明显改善,优19例,良6例,可3例,差2例,优良率83%,椎间融合率80%.结论:使用接触式椎间融合器结合椎弓根钉是治疗节段不稳型退行性椎间盘疾病行之有效的一种方法.

    作者:白利明;陈鸿辉;梁伟国;叶韶晖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牵引、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40例效果观察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伤骨科常见病之一,大多数患者经过正规非手术治疗获得较好效果,只有少数患者需要手术治疗,我科采用牵引、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建华;尤建华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锁定加压钢板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37例

    目的:探讨应用锁定加压钢板(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LCP)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6月至2006年2月使用LCP内固定术治疗的37例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经过平均8.5个月的随访,优31例,良4例,差2例,优良率为95%.结论:早期切开复位LCP内固定是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理想方法.

    作者:董飞;陈鸿辉;陈瑞光;李锋生;刘向荣;李爱国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经尿道等离子双极电切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85例

    目的:探讨经尿道等离子体双极电切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分析经尿道等离子体双极电切术治疗的良性前列腺增生症8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包括13例高危患者.结果:85例患者均安全度过围手术期.手术时间30~200 min,平均60 min.切除前列腺组织20~70 g,平均38 g.均无需输血.无前列腺电切综合征发生.术后随访3~36个月.大尿流率由术前平均(5.5±1.6)mL/s增加至术后(18.3±2.4)mL/s.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和生活质量评分(QOL)与术前相比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尿道等离子体前列腺切除术具有安全性高、并发症少、疗效好的优点.

    作者:曾科;李洪勤;王可超;李政;潘校诚;肖泽钊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纤维支气管镜灌注吸痰预防吸烟者肺切除术后肺部感染的研究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吸痰和支气管肺泡灌注对吸烟者肺切除术后肺部感染的预防作用.方法:将肺切除术后132例吸烟患者根据术前吸烟量大小,分为A、B两组,每组再分为两组A1、A2和B1、B2组,其中A1、B1组术后第1~5天进行纤支镜吸痰和支气管肺泡灌注治疗,A2、B2组予单纯常规治疗.观察患者术后是否发生肺部感染.结果:吸烟量大的患者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高(P<0.05),常规治疗组(A2、B2)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高于纤支镜治疗组(P<0.05).结论:纤维支气管镜吸痰和支气管肺泡灌注治疗对肺切除术后患者肺部感染有预防作用.

    作者:王英禹;张瑞;程庆书;王云杰;孙晓燕;刘锟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早期ICU治疗对危重术后患者的影响

    目的:探讨早期重症监护病房(ICU)治疗对危重术后患者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5月至2006年5月收治的42例外科术后入ICU救治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术后即时转入ICU患者20例,为治疗组;术后回普通病房,24 h内转入ICU患者22例,为对照组,均采用机械通气、循环支持、镇痛镇静、控制感染、营养支持、制酸、止血、利尿、床旁血液滤过等综合ICU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病死率、ICU居住时间、ICU总费用3项指标.结果:对照组的病死率、ICU居住时间、ICU总费用3项指标均大于治疗组(P<0.05).结论:早期ICU综合治疗能够降低危重术后患者的病死率,缩短ICU居住时间,减少ICU总费用.

    作者:吴兴茂;廖玉巍;汪海源;陈卫民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大Y染色体对体外受精与胚胎移植的影响

    目的:探讨在体外受精与胚胎移植中大Y染色体对其受精方式及结局的影响.方法:对2001年3月至2003年6月在我院生殖中心进行体外受精/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IVF/ICSI-ET)助孕的113例患者(共127个周期治疗)进行前瞻性研究,大Y染色体组(A组)共56个治疗周期,染色体正常组(B组)共71个治疗周期;A组中精液常规正常者共24个治疗周期,随机分为IVF组(A1组)共13个治疗周期,ICSI组(A2组)共11个治疗周期.结果:(1)A、B两组间受精率、卵裂率、移植胚胎质量、临床妊娠率、种植率、流产率、异位妊娠率、死婴出生率、畸形率、男婴出生比例及女婴出生比例,差异无显著性(P>0.05);(2)A1、A2两组间受精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大Y染色体对IVF/ICSI-ET的选择、胚胎发育及近期妊娠结局无明显影响.

    作者:胡晓东;曾勇;莫美兰;林奇;蔡靖;郭楚苹;邓江林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雷米普利对心力衰竭患者血清地高辛浓度的影响

    目的:观察雷米普利对心力衰竭患者血清地高辛浓度(SDC)的影响.方法:36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接受观察,服用地高辛0.25 mg/d,7 d后,SDC达稳定状态后加用雷米普利5 mg/d,于加用后12 d采血测定SDC,并与加用雷米普利之前的SDC比较.结果:加用雷米普利前后SDC差异无显著性.结论:雷米普利联用地高辛不影响SDC,两者联合使用是安全的.

    作者:官学强;李继武;倪丽;吴连拚;张素勤;杨鹏麟;唐疾飞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心内直视下射频消融术治疗心房纤颤20例

    目的:探讨心内直视下射频消融治疗心房纤颤(以下简称房颤)的疗效.方法:20例房颤患者接受了外科射频消融治疗,随访70~846 d,平均(562±32)d.结果:2例手术死亡.无远期死亡,无安装永久起搏器的患者.结论:心内直视下射频消融简易、创伤性小、远期效果较好,是治疗房颤较好的外科方法.

    作者:蒋林哲;侯明晓;赵科研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中心静脉压在中老年高血压病人妇科术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患有高血压的中老年病人妇科术中应用中心静脉压(CVP)指导输液治疗的意义.方法:术前已诊断有高血压的中老年病人30例,在椎管内麻醉下行阴式全子宫切除术.术中监测CVP,结合血压、心率、出血量和尿量,调节输液用量.结果:所有病人术中CVP值均高于正常值.结论:CVP在高血压病人术中输液治疗中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作者:王琼;张永福;岑雪霞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右半结肠癌根治术后胃瘫5例诊治体会

    目的:探讨右半结肠癌根治术后胃瘫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对我院1994-2004年间276例右半结肠癌根治术后发生胃瘫的5例病人进行病因分析、临床观察和疗效观察.结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后发生胃瘫是由综合因素所致,发病与神经-精神因素、手术创伤因素和手术后胃解剖结构改变等因素相关,非手术治疗效果佳.结论:通过综合治疗如消除患者紧张情绪、胃肠持续减压、加强营养支持、适当合理应用胃肠动力药物等,均可以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

    作者:田浩蒋;周凌;吴良平;张玉新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应用自控镇痛泵对剖宫产术后留置导尿管拔除时间的探讨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自控镇痛泵使用对留置导尿管拔除时间的影响.方法:选择硬膜外麻醉剖宫产术后自愿使用自控镇痛泵并留置导尿管的产妇364例,按住院号单双号分为两组,观察两组产妇的拔管时间、拔管后第1次排尿情况、有无膀胱刺激症状和泌尿系感染情况等.结果:两组之间在有无膀胱刺激症状、泌尿系感染方面差异有显著性(P<0.05);拔管后第1次排尿成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使用自控镇痛泵留置导尿管拔除时间为(30±6)h,建议护理人员掌握剖宫产术后应用自控镇痛泵对留置导尿管拔除时间的影响因素,及时采取护理干预,减少产妇的痛苦,降低院内泌尿系感染率.

    作者:罗小霞;胡柳霞;李群飞 刊期: 2007年第02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