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血浆内皮素、降钙素基因相关肽水平的测定及其意义

谭杰

关键词:睡眠呼吸暂停, 阻塞性,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内皮素
摘要:目的:通过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血浆内皮素(ET)、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的检测.进一步探索OSAS与高血压的关系.方法:选择经多导睡眠图(PSG)检查确诊为中、重度OSAS患者44例为试验组,另44例PSG检查结果正常者为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于PSG检查次晨空腹抽取静脉血5 mL并进行处理及测定.结果:试验组血浆ET值为(81.49±30.28)pg/mL,较对照组(50.30±15.18)pg/mL 明显增高(P<0.01);试验组血浆CGRP值(60.38±25.47)pg/mL,较对照组(76.24±20.02)pg/mL 明显下降(P<0.01).结论:OSAS患者ET值较对照组明显增高及CGRP较对照组明显下降.提示OSAS患者有明显的高血压发病的潜在危害性.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兴奋性氨基酸受体拮抗剂对清醒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观察兴奋性氨基酸受体拮抗剂对清醒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采用我们改进的清醒大鼠脑缺血模型,于缺血前15 min、再灌注6 h分别腹腔注射5 mg/kg或10 mg/kg的竞争性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拮抗荆CPP、25 mg/kg或50 mg/kg的非竞争性NMDA受体拮抗剂氯胺酮、15 mg/kg或30mg/kg的α-氨基羟甲基恶唑丙酸(AMPA)受体拮抗剂NBQX;观察其对不同脑区(脑下脚、海马CA1/2区、CA3区与CA4区、齿状回)神经细胞数目的变化以及纹状体病理损伤的影响,并监测肛温的变化.结果:各组脑缺血与再灌注期间的肛温和纹状体病理损伤无显著差异.应用CPP、氯胺酮或NBQX的大鼠多个脑区正常神经细胞数目明显多于生理盐水对照组.结论:兴奋性氨基酸受体桔抗剂CPP、氯胺酮、NBQX对缺血性脑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并且这种保护作用不是由于体温下降所致.

    作者:李金宝;王晓琳;陈辉;熊源长;邓小明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普伐他汀对舒张性心力衰竭的疗效

    目的:观察普伐他汀对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血炎症因子(TNF-α、IL-6)、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前体脑钠素(NT-proBNP)等的影响.方法:将58例舒张性心力衰竭(NYHA分级Ⅱ~Ⅲ)患者分为一般治疗组和普伐他汀组,治疗前进行基本资料收集、心脏超声检查、基本实验室检查、特殊实验室检查(包括炎症因子、MMP-2、NT-proBNP)、6 min步行试验.随访18个月时再次进行治疗前的各项检查.结果:与一般治疗组治疗前后相比,普伐他汀组心功能分级(均值)下降,6 min步行距离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NF-α、MMP-2、NT-proBNP水平下降,且差异具有显著性;IL-6水平两组治疗前后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普伐他汀对舒张性心力衰竭有益,但仍需更多的临床研究以进一步证实.

    作者:黄宇;顾水明;魏盟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血小板活化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动脉高压的关系

    目的:研究血小板活化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肺动脉高压的关系.方法:COPD患者40例,按超声心动图测定的肺动脉压的结果分为COPD肺动脉高压组(A组)20例,COPD肺动脉压正常组(B组)20例.同时选取健康对照者(C组)20例.采用流式细胞仪三色荧光标记法检测3组微量全血血小板活化特异性分子标志物GPⅡb/Ⅲa复合物(PAC-1)、P选择素(CD62P)在血小板表面的阳性表达的百分率.结果:3组的PAC-1阳性表达率分别是(10.95±4.54)%、(4.84±1.70)%、(3.95±O.39)%,A组显著高于B组(P<0.05),B组显著高于C组(P<0.05).3组的CD62P阳性表达率分别是(12.91±4.32)%、(6.55±2.48)%、(3.69±O.77)%,A组显著高于B组(P<0.05),B组显著高于c组(P<0.05).相关分析显示,在A组,血小板PAC-1阳性表达率与肺动脉压呈正相关关系(r=0.75,P<0.05),同时血小板CD62P阳性表达率与肺动脉压也呈正相关关系(r=0.79,P<0.05).结论:血小板活化与COPD肺动脉高压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

    作者:黄华庆;周燕斌;刘东红;高炎超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胸腔积液3例治疗体会

    临床上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发胸腔积液不多见,常被误认为是心肌梗死后心功能不全所致,治疗上侧重于纠正心衰,往往达不到预期效果,本文将我们遇到的3例心肌梗死后并发胸腔积液患者的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菅颖;李公信;李志梁;刘映峰;陈霞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冠心病患者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基因多态性与血管活性物质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基因多态性与血管活性物质间的关系.方法:提取冠心病患者血白细胞DNA,多聚酶链反应(PCR)检测ACE基因多态性.紫外吸收法检测血ACE活性,放免非平衡法测定血中血管活性物质[肾素(PRA)、血管紧张素Ⅱ(AngⅡ)、醛固酮(ALD)、内皮素(ET)]浓度,硝酸还原酶法测定一氧化氮(NO)浓度并做相关分析.结果:80例冠心病人ACE基因I/D多态性DD型27例.DⅠ型39例.Ⅱ型14 例.正常对照组80例,DD型12例,DⅠ型42例,Ⅱ型26例.冠心病人DD型分布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Ⅱ型分布显著减少,不同ACE基因型患者其血中ACE活性、AngⅡ、ALD、ET及NO浓度差异有显著性.相关分析发现冠心病组ACE与Ang Ⅱ、ALD、ET浓度相关.结论:在研究人群中.ACE基因I/D多态性可能是预测冠心病危险性的遗传标志,ACE基因的这种多态性能显著地影响血清ACE水平,冠心病患儿ACE活性与AngⅡ、ALD、ET浓度相关.

    作者:杨丽霞;石燕昆;王先梅;齐峰;郭传明;郭瑞威;任丽;李明秋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慢性心力衰竭合并甲状腺功能病态综合征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正常甲状腺功能病态综合征(ESS)的发生率及其特点.方法:检测142例CHF患者(观察组)及87例健康者(对照组)血清T3、T4、FT3、FT4、TSH,对比两组甲状腺功能检查结果.统计ESS的发生率,分析CHF程度与ESS的关系,观察ESS对预后的影响.结果:观察组甲状腺功能明显异常.ESS发生率22.5%,随着心力衰竭的加重,ESS的发生率增加,合并ESS组病死率明显高于非ESS组.结论:CHD常合并ESS,是CHD患者预后不良的指标,严重CHD患者补充甲状腺素治疗可改善预后.

    作者:黄安文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新生儿期有机酸尿症2例并文献复习

    目的:了解新生儿期有机酸尿症的发生情况、临床特点.常规实验室检查、特异性生物化学检测的意义,为儿科医生特别是基层医院的儿科医生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新生儿期有机酸尿症提供参考.方法:根据病史、家族史、临床表现怀疑先证者进行一般生化分析及辅助检查,然后留取尿、血标本做遗传代谢性疾病的生化诊断,后明确诊断、早期治疗.结果:于生后第4、12天发现丙酸尿症、甲基丙二酸尿症各1例,并得到及时有效治疗.结论:提高对本组疾病认识,早期发现先证者,利用大医院、检测中心的先进技术,开展远程诊断,是提高我国遗传代谢缺陷病诊断治疗水平行之有效的方法.

    作者:高平明;戴怡衡;刘卫东;傅慧青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盐酸氨溴索联合振动排痰机在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美国G5振动排痰机联合盐酸氨溴索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治疗中的作用.方法:COPD患者166例,分为4个组.A组予盐酸氨溴索注射液30mg静脉注射,2次/d;B组使用G5美国振动排痰机在餐前1-2 h或者餐后2 h进行,每侧肺做10 min,3次/d;C组用盐酸氨溴索联合排痰机治疗:D组给予α-糜蛋白酶400U/mL治疗.结果:(1)A、B两组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78%和80%,A、B两组之间疗效无明显差异(P>O.05).C组的临床有效率为93%,与A、B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O.05).(2)从达到临床控制的时间比较.A、B、D组三者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均长于C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COPD急性加重期的治疗中,采用G5振动排痰机联合盐酸氨溴索有助于患者病情缓解.

    作者:周理;李瑛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急性消化道大出血的造影诊断及介入治疗

    目的:研究急性消化道大出血的造影诊断及介入治疗的临床应用.方法:对21例急性消化道大出血的患者采用seldinger技术经股动脉穿刺插管,分别行超选择性腹部动脉分支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明确出血部位后.经导管行病变血管栓塞术或保留导管灌注垂体后叶素.结果:本组21例患者,16例发现异常,阳性率约76%.表现为造影剂外溢征8例、动脉瘤样改变3例、肿瘤3例、畸形血管团2例.13例经介入栓塞治疗后止血成功率为100%:5例经介入治疗后手术切除病灶.结论:超选择性腹部动脉血管造影对急性消化道大出血的定位及定性诊断有重要价值,同时经导管栓塞或灌注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止血方法,也为手术切除病灶创造了条件.

    作者:廖政贤;郑志坚;曾国斌;郑德中;陈巧玲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急性脑梗死病人的护理探讨

    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护理.方法:18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按脑缺血性疾病护理常规和根据患者个体差异因人而异地进行有针对性的综合护理,对照组按脑缺血性疾病护理常规护理.效果评价指标为近期疗效、远期疗效、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平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等,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对急性脑梗死病人进行因人而异的护理,有针对性地解决在护理患者过程中出现的主要矛盾,早期发现并快速纠正可能引起脑组织损害进一步加重的因素,能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林佩玉;董亚贤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非均匀性脂肪肝的体会

    目的:探讨非均匀性脂肪肝的声像图特点.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诊断议,对103例已确诊的非均匀脂肪肝的声像图进行分析.结果:声像图分四型,Ⅰ型局限浸润型(16.5%),肝内脂肪呈灶性堆积;Ⅱ型多灶浸润型(14.6%),全肝显示弥漫分布的强回声团;Ⅲ型叶段浸润型(42.7%),致密高回声区位于肝叶或肝段.以上三型CDFI显示病灶内见走行平直的肝静脉或门静脉血流信号.Ⅳ型正常残留型(26.2%),弥漫性高回声内见局灶性低回声,边界清,无胞膜,CDFI显示低回声无血流环绕,内见与正常肝静脉或门静脉相延续的血流信号.结论:CDFI在非均匀性脂肪肝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赵芳;林晓瑜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糖皮质激素性青光眼与进行性近视6例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性青光眼(GIC)与进行性近视的关系、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和预防措施.方法:对表现为进行性近视的6例(12眼)糖皮质激素性青光眼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均为局部使用糖皮质激素滴眼液后引起,用药1~20个月开始出现近视.用药至出现近视的用药量是5~30支.出现近视至就诊时间3个月~3年.6眼保守治疗,眼压控制良好,6眼眼压控制不良行抗青光眼手术.眼压下降后,近视减轻、视力提高.结论:GIC可以促进近视的发生与发展,应用糖皮质激素后出现近视应高度重视.

    作者:温志雄;潘武明;邓秀英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以双侧胸腔积液为首发的石棉胸1例

    患者,男,80岁,英国籍,日尔曼民族,曾为英国海军海员,1949年来中国,在广东省各地区从事船务机械师工作30年余.有高血压病及慢性咳嗽史.

    作者:肖林;郭禹标;朱智文;周燕斌;谢灿茂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盐酸戊乙奎醚注射液临床应用进展

    盐酸戊乙奎醚注射液(Prenehyclidine hydroehloride,商品名为长托宁)是我国研制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药,具有选择性胆碱受体拮抗作用,可有效避免阿托品(atropine)产生的心动过速等不良反应,且药效长而不良反应较少.

    作者:袁力勇;戴体俊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血清8种微量元素水平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血清微量元素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92例患者包括30例冠状动脉痉挛患者,27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35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利用ICP-AES法测定其血清微量元素.以34例健康者为正常对照组.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钡、硼、硅水平在冠状动脉痉挛、稳定型心绞痛、急性冠脉综合征组均偏低(P<0.05或P<0.01).急性冠脉综合征组血清钼比其他组均高(P<0.05).结论:血清钡、硼、硅水平下降可能与稳定型心绞痛及冠状动脉痉挛有关,而血清钡、硼、硅水平下降及钼水平升高可能与急性冠脉综合征有关.

    作者:刘荣;向定成;何喜民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HbH病、G-6-PD缺乏症、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1例

    我院收治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HbH病、G-6-PD缺乏症、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1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刁友涛;曾抗;周再高;孙乐栋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人肝组织中β-葡萄糖醛酸酶mRNA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探讨不同肝脏组织中β-葡萄糖醛酸酶(β-G)mRNA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收集1O例正常肝脏及10例肝癌组织,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研究β-G mRNA在不同肝脏组织中的表达.结果:β-G mRNA的PCR扩增产物在正常肝脏及肝癌组织中均有表达,且产物大小一致,均为422个bp,但凝胶成像系统扫描灰度值显示二组β-G mRNA相对表达含量分别为1.71±0.32和5.24±1.12,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O.01).结论:通过检测不同肝脏组织中β-G mRNA的变化,将对肝脏疾病的分子机制研究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李为;杨波;张弘;周文平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不同剂量氯沙坦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目的:研究内皮功能不全与慢性心力衰竭的关系,并探讨不同荆量氯沙坦在心力衰竭治疗中对内皮素(ET)和一氧化氮(NO)的不同影响.方法:分别对84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和28例正常对照者测定基础血浆ET值和血浆中NO值,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成氯沙坦小剂量组与较大剂量组,治疗8周后.再次测定ET值和血NO值.结果:血浆中ET、NO含量随着心衰严重程度的加重而逐渐增高,与Boston心衰积分(BSS)呈正相关(P<0.001),与左室射血分数呈负相关(P<0.005);经抗心衰治疗后两组患者ET、NO显著降低(P<0.01).其中较大剂量组治疗后ET、NO较小剂量组明显降低(P<0.01).结论:内皮功能损害与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较大剂量的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能显著降低ET、NO,更好地改善心力衰竭.

    作者:刘洋;宋浩明;邓兵;赵明中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高龄呼吸道感染患者应用痰热清注射液治疗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痰热清注射液联合抗生素治疗高龄呼吸道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我科收治的37例高龄呼吸道感染患者(治疗组)用痰热清注射液联合抗生素进行治疗,并与同期的35例以必嗽平注射联合抗生素治疗的老年患者(对照组)进行对比.对照组应用必嗽平注射液联合抗生素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感染控制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各组在临床疗效及副作用、用药依从性方面无明显差异.结论:痰热清联合抗生素治疗呼吸道感染的高龄患者安全有效.

    作者:邱健力;罗学胜;刘朝阳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以身材矮小为主诉的小儿慢性肾衰竭12例

    目的:分析以身材矮小为主诉的小儿慢性肾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 CRF)的临床特点和误诊原因.方法:对12例以身材矮小为主诉的小儿CRF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以身材矮小为主诉的CRF患儿病因以遗传性肾脏病和先天性肾畸形为主,未对患儿进行晨尿尿常规、常规生化检测和肾脏超声检查是漏诊、误诊的主要原因.结论:提高对小儿CRF的认识,反复晨尿尿筛查和生化、肾脏超声检查有利于症状不典型的小儿CRF的早期诊断.

    作者:邓会英;高岩 刊期: 2007年第07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