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政;曹杰;唐伟镖;杨镇
目的:探讨溴苯腈急性中毒小鼠肝组织过氧化氢(H2O2)、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黄嘌呤氧化酶(XOD)活力的改变及二巯丙磺钠(Na-DMPS)对它们的影响.方法:48只ICR小鼠随机分为溴苯腈急性中毒组、Na-DMPS保护组、Na-DMPS治疗组、二巯丁二酸(DMSA)保护组,对4组小鼠1周内死亡比进行统计学分析.另32只ICR小鼠随机分为溴苯腈急性中毒组、Na-DMPS保护组、Na-DMPS对照组、正常对照组,染毒12h后,取每组小鼠肝、脑组织做匀浆,测定H2O2值、CAT、SOD和XOD活力,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溴苯腈急性中毒组小鼠死亡比100%,Na-DMPS保护组小鼠死亡比41.67%,两组比较,P<0.05.正常对照组小鼠肝组织XOD活力、CAT 活力、H2O2分别为(9.34±0.86)U/mg prot、(0.32±0.03)U/mg prot、(1.37±0.50)mmol/mg prot,溴苯腈急性中毒组分别为(11.78±1.09)U/mg prot、(0.38±0.05)U/mg prot、(2.35±1.09)mmol/mg prot,Na-DMPS保护组分别为(9.33±0.20)U/mg prot、(0.31±0.02)U/mg prot、(1.42±0.20)mmol/mg prot,溴苯腈急性中毒组小鼠肝组织XOD活力、CAT活力、H2O2较正常对照组及Na-DMPS保护组显著升高(P<0.05).结论:溴苯腈急性中毒可致小鼠肝氧化-抗氧化酶活力升高,Na-DMPS可能通过降低其肝氧化-抗氧化酶活力而起显著保护作用.
作者:陈玉熹;余方宇;卢中秋;胡国新;梁欢;邱俏檬;李萌芳 刊期: 2007年第10期
随着助孕技术的发展和促排卵药物的广泛应用,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的发生有增多趋势.我院1999年7月至2005年7月收治57例重度OHSS患者,现就其治疗情况作如下总结.
作者:苏春宏 刊期: 2007年第10期
患者男,21岁,2003年11月因左甲状腺囊实性包块在当地医院第一次手术治疗,术后1个月做第二次清除术.2004年3-8月在本院就诊,因局部肿胀,并形成窦道,而曾被误诊为颈淋巴结核形成的寒性脓疡及腮裂瘘.
作者:陈秀明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甲状腺疾病为常见多发病,常需要手术处理[1].病灶部位手术完毕必须常规按置引流,达到引流手术野渗(出)血目的,从而防止甲状腺术后渗(出)血积聚引起致命窒息及防止血肿形成引起术后感染、切口愈合不良.传统的引流方法为切口两侧置胶片至两甲状腺窝,经切口或切口下缘戳孔置胶管于甲状腺窝[2].前者达不到通畅、彻底引流的要求,后者虽然通畅引流较好,但没有负压持续吸引,离彻底引流的要求还有差距.
作者:刘军荣;罗峰;龙谷仔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脾切除术治疗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手术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难治性ITP患者行腹腔镜脾切除的临床资料.结果:42例ITP腹腔镜手术成功率95.2%,2例中转开腹,平均手术时间105 min,术中失血平均40 mL.全组均于术后12~24 h内恢复胃肠蠕动,术后6 h下床活动,平均住院时间5 d.术后l周内血小板很快上升,治疗有效率95.2%.发生并发症3例,其中1例膈下积液,2例皮下气肿.38例得到随访,4例失访,3例复发,总有效率88.1%.结论:腹腔镜脾切除术治疗ITP安全可行,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邵子力;彭和平;汪普宁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评价立体定向苍白球腹后部毁损术治疗帕金森病的疗效.方法:对42例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应用MRI行苍白球腹后部定位.以微电极进行功能定位后,应用射频毁损治疗.手术前后进行UPDRS计分并计算改善率.结果:42例均有显著疗效,术后5例出现轻微并发症.症状改善率,开状态(71.1±8.2)%、关状态(86.1±9.2)%(P<0.001).平均随访34个月,疗效稳定.结论:立体定向苍白球腹后部毁损术治疗帕金森病疗效显著.
作者:廖宇钦;高永中;成良正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左旋精氨酸对严重腹腔感染患者肠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手术证实为严重腹腔感染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n=20)和精氨酸治疗组(n=20),精氨酸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添加左旋精氨酸0.3 g/(kg·d)静脉滴注,连续5 d.分别于术前及术后4 d抽取两组静脉血栓测血浆内毒素、血浆D-乳酸水平和血清C反应蛋白,同时观察两组患者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平均住院时间.结果:术后4 d精氨酸治疗组较常规治疗组血浆内毒素[(0.27±0.11)EU/Lvs(0.39±0.13)EU/L]、血浆D-乳酸水平[(2.47±0.57)μg/L vs (3.87±0.98)μg/L)]、C反应蛋白水平[(23.12±16.33)mg/L vs (39.30±17.45)mg/L)]、SIRS评分(0.76±0.89 vs 1.41±0.94)均显著减轻(P<0.05);术后并发症、平均住院时间两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左旋精氨酸可减轻严重腹腔感染患者全身炎症反应,维护肠屏障功能.
作者:任永锋;吴承堂;刘晋峰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比较甲硫氨酸维生素B1和硫普罗宁对几种常见肝功能异常的疗效.方法:将有肝功能异常的180例患者(共254人次)分为两组,在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分别予甲硫氨酸维生素B1和硫普罗宁进行疗程为4周的护肝治疗.结果:甲硫氨酸维生素B1组总复常率为74.8%,总有效率为95.9%;硫普罗宁组总复常率为71.8%,总有效率为97.0%;两组总复常率和总有效率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第2、3周疗程末,甲硫氨酸维生素B1组疗效高于硫普罗宁组(P<0.01),疗程短.结论:甲硫氨酸维生素B1与硫普罗宁的总复常率和总有效率无明显差异,安全性好,但甲硫氨酸维生素B1疗程相对短,费用低.
作者:李小龙;王莲芳;吴明兰;钟征勤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了解异丙酚与异氟醚分别伍用芬太尼时对患者心血管系统及心肌酶的影响.方法:80例患者分为A、B两组,A组采用异丙酚-芬太尼麻醉,B组采用异氟醚-芬太尼麻醉.分别在诱导前、切皮后1 min、手术探查时、病变器官切除时、清醒后对两组患者SBP、DBP、MAP、HR、心率变异性、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乳酸脱氢酶进行监测.结果:两组所有指标在不同时点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异丙酚与异氟醚分别伍用芬太尼麻醉时,对心肌有保护作用,也能维持循环稳定.
作者:田志海;赵诚;陈朝超 刊期: 2007年第10期
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较为常见的并发症就是晶状体后囊破裂,一旦发生后果往往不同,轻者只是圆形裂孔,较大者可能伴有玻璃体脱出,严重者可能会引起晶状体核或核碎块沉人玻璃体内,处理不当会导致视网膜脱离等严重并发症.为防止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晶状体后囊破裂,现对后囊破裂作一回顾性分析,探讨超声乳化术中晶状体后囊破裂的原因、预防及处理办法.
作者:姚强 刊期: 2007年第10期
听觉诱发电位(AEP)分析用于监测病人麻醉术中的意识水平是近年来有关麻醉深度方面研究的焦点.近几年有关中潜伏期诱发电位(MLAEP)的研究尤为突出[1-2].MLAEP的A-Line自动回归模式(ARX)指数(AAI)是一种AEP的自动回归分析模式计算得出的指数[3-5].
作者:陈仲清;陈辉;傅卫军;杨翃;王瑞婷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儿童经口鼻联合径路鼻内窥镜下治疗腺样体肥大的疗效.方法:对50例腺样体肥大儿童在口鼻联合径路鼻内窥镜下行腺样体吸切术.结果:50例患儿鼻塞、打鼾、张口呼吸、耳闷等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或消失,随访6个月,腺样体均无残留或复发.结论:口鼻联合径路鼻内窥镜下腺样体吸切术疗效肯定,术野暴露清晰,切除部位、范围准确,出血少,易掌握,适宜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吴炳光;熊国平;刘芳;严飞鹏;王涂路;周剑勇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心理分析及护理在上消化道出血内镜诊治中的重要性.方法:对35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急诊内镜诊治,并进行心理分析及护理,针对性地实施心理疏导.术后监测并发症及饮食护理,以及进行出院指导.结果:止血成功率达86%.结论:对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给予急诊内镜诊治与心理分析及护理是提高疗效的重要措施.
作者:凌莉芳 刊期: 2007年第10期
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以睡眠时发作部分或完全性上呼吸道阻塞为特征[1],发病率较高,约占27%[2],可以严重影响患儿的生长和智力发育.本院五官科病房于2005年1月至2006年6月共收治OSAS患者8例,经积极治疗与护理均取得较好效果.
作者:许海映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探讨采用介入治疗胎盘植入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自2004年1月至2006年6月采用Seldinger技术对11例胎盘植入患者行右股动脉穿刺,经导管行氨甲蝶呤2.5 mg/kg双侧子宫动脉灌注,明胶海绵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后第8天在B超指引下行清宫术,其中部分性植入8例,完全性3例.结果:11例患者介入治疗术后,出血病人平均止血时间(10.0±3.2)min,均成功保留患者子宫,平均住院时间9.5 d,术后随访3个月无明显并发症.结果:介入治疗胎盘植入短时间内达到止血效果,并能够保留患者子宫.
作者:宁华丽;马壮 刊期: 2007年第10期
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是常见的慢性感染之一[1],其相关的胃十二指肠疾病如慢性活动性胃炎、消化性溃疡、MALT淋巴瘤、胃癌等疾病严重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随着研究的深入,各种检测方法的普及以及多种指南形成,人们对Hp的认识达到了统一[2],治疗上也形成了共识,但近年来药物根除Hp的成功率明显下降,Hp耐药问题越来越突出[3],我们在临床上使用埃索美拉唑、左氧氟沙星为基础的补救治疗方案,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介绍如下.
作者:夏军权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分析空肠输入袢梗阻的CT表现及意义.方法:我院2002-2005年收治空肠输入袢梗阻患者9例中术前有CT资料的5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表现、CT特征及手术发现.结果:CT发现空肠输入袢明显扩张,4.5~6 cm不等,诊断为空肠输入袢梗阻,发现吻合口软组织影2例,腹腔肿瘤复发2例,胆管及胰管扩张2例.手术证实为残胃癌1例,胃癌复发1例,腹腔广泛转移2例,输入袢过长2例.结论:上腹部CT对空肠输入袢梗阻的病因及诊断有重要价值.
作者:戴观荣;罗正益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合并甲状腺癌的临床特点和诊治方法.方法:对本院1996年1月至2006年12月,接受手术方法治疗的甲亢合并甲状腺癌并经手术病理诊断的2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甲亢合并甲状腺癌21例,发病率为13.3%(21/158).其中19例为乳头状癌,发病率为12.0%,滤泡状癌2例,发病率为1.3%.全组病人均出现甲状腺结节.全部21例平均随访5.5年,1例滤泡状癌患者死亡,2例乳头状癌患者术后复发,其中1例转移到肺,其他18例甲状腺癌患者随访无一例死亡及复发.结论:甲亢合并甲状腺癌临床上诊断较困难.对于合并甲状腺结节的甲亢患者应考虑手术治疗.术中行快速冰冻病理切片检查,有利于术前、术中确诊及正确手术方式的选择.
作者:赵臣银;蒋家繁;袁仁定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胸腔镜下漏斗胸矫正手术的护理配合,推广微创在漏斗胸治疗中的优势.方法:经右侧胸腔镜指导,在抬高胸骨下端后穿通胸骨后隧道,进行三点(两肋骨及胸骨)支撑固定.对本院6例患儿手术与随访结果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手术时间30~50 min(平均40 min),术中出血少(约5~10 mL),术后平均住院3~5 d,早期并发症胸腔残留气体1例,经观察对症处理后自动吸收,无胸腔积液及切口感染,术后随访1个月,支撑钢板无移位,矫形效果显著.结论:胸腔镜下漏斗胸矫正术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手术年龄以4~12岁为佳,对称性漏斗胸短期矫正效果可靠.而护士的熟练配合尤为重要,熟悉和了解手术步骤,完善术前准备,术中严格无菌操作和密切配合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杨敏;泮葵芬;蔡潇洁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注射针头内固定治疗末节指骨骨折的效果.方法:对120例168手指末节指骨骨折患者用12号针头由远端顺行穿入骨折的末节指骨进行内固定治疗.结果:术后随访2个月~5年,112例160指末节指骨骨折愈合,8例8指末节皮肤严重挤压伤缺血坏死截指.结论:12号注射针头内固定治疗手指末节指骨骨折,疗效确切、方法简单、取材方便,为治疗末节指骨骨折的有效方法.
作者:李平安;古安武;余松;徐彦钦;成钊敏;彭虎子;匡魏;方楚权 刊期: 2007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