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炳光;熊国平;刘芳;严飞鹏;王涂路;周剑勇
目的:探讨修复多指皮肤脱套伤的新术式.方法:以旋髂浅动脉为轴心血管设计大面积的腹股沟皮瓣并构建腹股沟皮管,将脱套的各指骨去除指骨粗隆,其中之一插入所设计的腹股沟皮管内,余脱套指骨在皮管旁腹部做小切口后将其包埋于腹部以保持指骨新鲜,待插入指成活断蒂后再将另外一指插入断蒂后的腹股沟皮管内,如此循环直至后一指完成断蒂.结果:临床7例共17指均成活,经过功能锻炼均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结论:采用单侧腹股沟皮管分次断蒂修复多指皮肤脱套伤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新术式.
作者:胡长青;闫厚军;刘振旗;崔春杰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探讨采用介入治疗胎盘植入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自2004年1月至2006年6月采用Seldinger技术对11例胎盘植入患者行右股动脉穿刺,经导管行氨甲蝶呤2.5 mg/kg双侧子宫动脉灌注,明胶海绵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后第8天在B超指引下行清宫术,其中部分性植入8例,完全性3例.结果:11例患者介入治疗术后,出血病人平均止血时间(10.0±3.2)min,均成功保留患者子宫,平均住院时间9.5 d,术后随访3个月无明显并发症.结果:介入治疗胎盘植入短时间内达到止血效果,并能够保留患者子宫.
作者:宁华丽;马壮 刊期: 2007年第10期
患者,男,40岁.因右耳听力下降4年来院就诊.诊断为:右桥小脑角区听神经鞘瘤.取左侧俯卧位,在全麻下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行肿瘤切除术.因肿瘤巨大(5 cm×5 cm×4 cm),血供丰富,手术时间长达12 h.术后发现左下肢青紫肿胀,考虑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予以抬高患肢,静滴低分子右旋糖酐,因担心术腔再出血,未予抗凝、溶栓治疗.半小时后,左下肢青紫肿胀好转,随即出现咳嗽、胸闷、胸痛以及呼吸困难,SaO2降至85%左右.
作者:刘斌;梅牧;陈劲草 刊期: 2007年第10期
乳腺癌肉瘤是由恶性上皮组织和恶性间叶组织两种成分同时混合构成的一种特殊类型的恶性肿瘤,临床甚为少见.杜向慧报道约占0.118%[1].本院自1980-2003年间共收治10例,占同期乳腺恶性肿瘤的0.102%.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马日海;汪建初;浦涧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溴苯腈急性中毒小鼠肝组织过氧化氢(H2O2)、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黄嘌呤氧化酶(XOD)活力的改变及二巯丙磺钠(Na-DMPS)对它们的影响.方法:48只ICR小鼠随机分为溴苯腈急性中毒组、Na-DMPS保护组、Na-DMPS治疗组、二巯丁二酸(DMSA)保护组,对4组小鼠1周内死亡比进行统计学分析.另32只ICR小鼠随机分为溴苯腈急性中毒组、Na-DMPS保护组、Na-DMPS对照组、正常对照组,染毒12h后,取每组小鼠肝、脑组织做匀浆,测定H2O2值、CAT、SOD和XOD活力,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溴苯腈急性中毒组小鼠死亡比100%,Na-DMPS保护组小鼠死亡比41.67%,两组比较,P<0.05.正常对照组小鼠肝组织XOD活力、CAT 活力、H2O2分别为(9.34±0.86)U/mg prot、(0.32±0.03)U/mg prot、(1.37±0.50)mmol/mg prot,溴苯腈急性中毒组分别为(11.78±1.09)U/mg prot、(0.38±0.05)U/mg prot、(2.35±1.09)mmol/mg prot,Na-DMPS保护组分别为(9.33±0.20)U/mg prot、(0.31±0.02)U/mg prot、(1.42±0.20)mmol/mg prot,溴苯腈急性中毒组小鼠肝组织XOD活力、CAT活力、H2O2较正常对照组及Na-DMPS保护组显著升高(P<0.05).结论:溴苯腈急性中毒可致小鼠肝氧化-抗氧化酶活力升高,Na-DMPS可能通过降低其肝氧化-抗氧化酶活力而起显著保护作用.
作者:陈玉熹;余方宇;卢中秋;胡国新;梁欢;邱俏檬;李萌芳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自体髂骨移植在牙槽突裂修复中的应用.方法:回顾分析1999-2003年我院口腔颌面外科收治的42例牙槽突裂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例患者术后2个月出现骨质外露,搔刮冲洗后愈合,其余愈合良好.结论:目前自体髂骨移植仍是治疗牙槽突裂的首选.
作者:田军;杜平功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了解异丙酚与异氟醚分别伍用芬太尼时对患者心血管系统及心肌酶的影响.方法:80例患者分为A、B两组,A组采用异丙酚-芬太尼麻醉,B组采用异氟醚-芬太尼麻醉.分别在诱导前、切皮后1 min、手术探查时、病变器官切除时、清醒后对两组患者SBP、DBP、MAP、HR、心率变异性、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乳酸脱氢酶进行监测.结果:两组所有指标在不同时点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异丙酚与异氟醚分别伍用芬太尼麻醉时,对心肌有保护作用,也能维持循环稳定.
作者:田志海;赵诚;陈朝超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探讨APOFIX内固定治疗外伤性下颈椎滑脱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对5例外伤性下颈椎滑脱患者行APOFIX后路内固定植骨融合术,观察颈椎的稳定性、融合及功能恢复情况.结果:随访6~12个月,5例均获得良好复位及骨性愈合,内固定物固定稳定,功能恢复良好.结论:对外伤性下颈椎滑脱患者,在颈椎椎板完整的前提下,只要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采用APOFIX内固定植骨融合术,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王仁;李玉虹;禹晓东;周凤金;陈戎波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总结外固定支架治疗胫腓骨开放性骨折的护理措施及体会.方法:对48例外固定支架治疗胫腓骨开放性骨折病人进行围手术期护理,观察疗效.结果:48例患者中,正常愈合32例,4例钉眼处渗血,3例钉眼处感染,5例螺钉松动,4例骨折再移位.结论:虽然外固定支架治疗胫腓骨开放性骨折仍可能发生并发症,但只要加强围手术期的护理,病人的预后能得到明显改善.
作者:王藕儿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寻求摩托车排气管烫伤后的理想治疗流程.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诊治的60例摩托车排气管烫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60例患者共分成两组,伤后<24 h平均(8.19±6.35)h]就诊者为Ⅰ组(共27例),其中浅Ⅱ度6例,深Ⅱ度19例,Ⅲ度2例;伤后>24 h[平均(7.35±9.08)d]就诊者为Ⅱ组(共33例),其中浅Ⅱ度3例,深Ⅱ度20例,Ⅲ度10例;两组Ⅲ度创面所占比例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Ⅰ组来院时创面相对较清洁,伤后第3~16 d(平均7.12 d)的创面培养阳性率为11%(3/27);Ⅱ组来院时创面渗出较多,甚至流脓,来院时的创面培养阳性率为39%(13/33),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Ⅰ组切削痂植皮者1例,Ⅱ组切削痂植皮者6例;仅予换药而未作植皮的创面愈合时间,Ⅰ组为6~31 d[平均(16.96±5.85)d],Ⅱ组为7~39 d[平均(21.93±7.23)d],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患者的不重视和早期处理不当是延误治疗、加重伤情的主要原因.即时冷疗、及时去正规医院烧伤科诊治、对Ⅲ度面积>3 cm×3 cm的创面早期切削痂植皮、注意合并伤的及时正确处理是摩托车排气管烫伤较理想的治疗流程.
作者:林邦长;潘君泰;芦芳菲;廖米荣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研究脑胶质细胞增生症的诊断、治疗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的45例脑胶质细胞增生症患者资料,结合文献分析.结果:45例中术前诊断15例为胶质增生,30例为其他疾病.45例病人中31例恢复正常,偏瘫3例,失语3例,6例术后因颅内高压和(或)反复癫痫发作再次手术,死亡2例,其中1例死于脑疝,1例死于肺部感染.误诊率67%,治愈率69%,死亡率4%.结论:脑胶质细胞增生症临床表现不典型,易误诊.其诊断应结合临床表现和影像学资料(CT或MRI),终靠病理学确诊,并应注意随访.
作者:郑安锡;霍钢;肖文峰 刊期: 2007年第10期
随着内固定材料及工具的不断改进,骨折内固定治疗目前被更广泛应用于临床[1-2],而骨折内固定手术及固定物取出的一些失误,或多或少地给患者增加了痛苦,严重的可以造成再骨折,因此如何减轻手术创伤,合理应用内固定材料避免再次骨折应受到重视.
作者:朱慧锋;王维佳;张勤中 刊期: 2007年第10期
脾肿大脾功能亢进是门静脉高压症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对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外科治疗,国内一般采用脾切除加断流和(或)分流术.近20年来,通过对脾脏生理功能及脾脏与多种疾病关系的逐渐深入研究,彻底推翻了传统认为脾脏是一个无用器官,可以随便加以切除的错误观念,确定了脾脏是一个有着多种重要功能的器官,有着强大的抗感染、抗肿瘤的免疫功能.
作者:胡晓东;王济明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观察红霉素对上皮细胞凋亡相关基因Bax和Bcl-2表达的影响,进一步探讨上皮细胞凋亡在鼻息肉组织形成中的意义.方法:将30例鼻息肉组织及6例下鼻甲组织的上皮细胞均分成两组,其中一组加红霉素(红霉素组),进行原代上皮细胞的培养,另一组加蒸馏水(对照组),以免疫组化法检测细胞凋亡基因Bax、抑凋亡基因Bcl-2.结果:鼻息肉上皮细胞Bcl-2和Bax表达均显著强于下鼻甲(均P<0.01);培养3 d后鼻息肉上皮细胞红霉素组Bax表达显著强于对照组(P<0.05),Bcl-2表达虽强于对照组,但差异无显著性;下鼻甲上皮细胞红霉素组与对照组的Bcl-2与Bax阳性表达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红霉素干预5 d后鼻息肉上皮细胞显示明显的促凋亡趋势(P<0.05).结论:红霉素能显著提高Bax蛋白的表达,有显著的促鼻息肉上皮细胞凋亡的作用.
作者:徐赛男;杨雷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探讨造成软产道损伤误诊、漏诊的原因、预防和处理.方法:对我院1996-2006年发生软产道损伤误诊、漏诊的11例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剖宫产3例,钳产2例,平产6例.子宫下段内膜面撕裂2例,系在子宫次切术中发现,同时行撕裂处缝合;宫颈裂伤3例,其中2例为取宫腔纱条后再次出血,均行介入治疗,另1例行裂伤修补;阴道壁裂伤2例,1例子宫次切术后发现,裂伤达穹窿,行缝合及血管钳钳夹出血点24 h后血止,1例剖宫产术后发现,行缝合止血;阴道壁血肿4例,均行血肿清除缝合术.所有病例均痊愈出院.结论:临床上应高度重视软产道损伤,防止误诊、漏诊,及时诊断,正确处理.
作者:袁爱娟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观察喷涂硅灰石/氧化锆复合涂层的钛合金种植体植入动物体内后局部组织的反应,研究硅灰石/氧化锆复合涂层与骨的组织相容性.方法:应用等离子喷涂技术,在钛合金种植体表面喷涂硅灰石/氧化锆复合涂层,分别于术后1、2和3个月处死实验动物,截取含有种植体的股骨髁后,作HE染色、甲苯胺蓝染色和荧光标记技术,分别行光镜和荧光显微镜观察.结果:植入硅灰石/氧化锆复合涂层喷涂的种植体后,骨组织的修复属于正常的骨修复过程.结论:硅灰石/氧化锆复合涂层与骨组织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
作者:孟德强;张继东;曹聪;董宇启 刊期: 2007年第10期
回顾分析6年来13例双角子宫早期妊娠人工流产的结果,发现双角子宫早孕术前确诊率较低,行人工流产时容易发生空吸、吸宫不全、子宫穿孔等并发症,探讨其术前诊断及减少并发症的措施.
作者:杨朝;章炜颖;胡芳 刊期: 2007年第10期
上消化道异物是消化科常见急症,小儿更易发生,但由于小儿自制力弱,配合差,部分患儿又不是空腹,常规胃镜下取出异物有一定难度.2002年6月至2006年10月我们尝试在无痛胃镜下治疗小儿上消化道异物16例,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蒋龙;马安民;王月会;张友才 刊期: 2007年第10期
听觉诱发电位(AEP)分析用于监测病人麻醉术中的意识水平是近年来有关麻醉深度方面研究的焦点.近几年有关中潜伏期诱发电位(MLAEP)的研究尤为突出[1-2].MLAEP的A-Line自动回归模式(ARX)指数(AAI)是一种AEP的自动回归分析模式计算得出的指数[3-5].
作者:陈仲清;陈辉;傅卫军;杨翃;王瑞婷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低氧性肺动脉高压(HPH)无肌性肺动脉肌化的细胞来源.方法:雄性Wistar大鼠40只,分为对照组和低氧3、7、14、21 d组,每组8只,低氧组复制HPH大鼠模型.测定各组平均肺动脉压(mPAP),右心室肥大指数(RVHI),肺小动脉病理及其形态计量学;细胞培养实验观察人胚肺成纤维细胞表型转化,透射电镜观察微血管的超微结构改变.结果:(1)低氧7 d起大鼠mPAP、管壁面积/管总面积、管腔面积/管总面积分别为(18.41±0.37)mmHg、(52.2±0.8)%、(47.8±0.8)%与对照组(14.02±0.41)mmHg、(64.5±1.3)%、(35.5±1.3)%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低氧14 d起稳定于高水平;低氧14 d RVHI为(25.0±1.8)%,与对照组(23.6±0.5)%比较差异也有显著性(P<0.05).(2)细胞培养显示低氧72 h部分人胚肺成纤维细胞表达α-平滑肌肌动力蛋白.(3)透射电镜观察21 d组增厚的重塑血管壁,位于内外弹性膜之间的细胞为成肌纤维细胞表型,外层具有与它紧密联系的成纤维细胞.结论:成纤维细胞转化为成肌纤维细胞是低氧性肺血管重塑的重要原因之一.
作者:李柏完;蒋永亮;戴爱国 刊期: 2007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