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阿立哌唑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的对照研究

孙全新;段武钢;曾德志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 阿立哌唑, 舒必利, 生活质量
摘要:目的:探讨阿立哌唑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阿立哌唑组(30例)和舒必利组(30例)治疗6个月.采用阳性症状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精神症状,修订韦氏记忆量表(WMS-RC)评定认知功能,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药物不良反应,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量表(WHO·QOL-100)评定生活质量.结果:治疗3个月后,阿立哌唑组患者PANSS、WMS-RC各项目的改善均明显优于舒必利组.阿立哌唑组WHO·QOL-100各领域均明显改善,在生活质量总评、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独立性领域、社会关系领域和环境领域的改善优于舒必利组.阿立哌唑组TESS评分明显低于舒必利组.结论:阿立哌唑改善精神分裂患者的生活质量优于舒必利,有利于患者重返社会.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氨茶碱中毒对TNF-α、IL-10水平的影响及血液灌流对其清除作用

    目的:探讨氨茶碱中毒对TNF-α、IL-10水平的影响及血液灌流(HP)对其清除作用.方法:建立狗急性氨茶碱中毒模型,分为HP组和对照组,应用炭肾对HP组进行HP 2 h,对照组只连接体外循环,对比分析两组在不同时间点血浆中氨茶碱浓度及TNF-α、IL-10水平的动态变化.结果:对照组和HP组在氨茶碱中毒后TNF-α、IL-10水平明显增高.HP组HP 2 h后血中氨茶碱浓度由(80.06±9.31)μg/mL降至(20.54±4.43)μg/mL,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HP后氨茶碱浓度逐渐降低.随着氨茶碱浓度的降低,IL-10水平也有下降趋势,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TNF-α则在HP 2 h内逐渐下降,而HP后又稍回升并维持在一定的水平,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氨茶碱中毒后可引起TNF-α、IL-10水平升高.HP可显著降低血中氨茶碱浓度.HP前后血清中TNF-α、IL-10的水平变化不明显.

    作者:林海生 刊期: 2007年第15期

  • 肺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结β1,4-N-乙酰氨基半乳糖转移酶mRNA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通过研究分子标志物β1,4-N-乙酰氨基半乳糖转移酶(GalNAc T)mRNA在肺癌患者外周血及淋巴结的表达,探讨肺癌微转移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巢式RT-PCR技术检测35例Ⅰ、Ⅱ期肺癌患者标本(癌组织、淋巴结及外周血)和12例肺部良性病变患者手术标本及10例来自健康志愿者血液标本中GalNAc T mRNA的表达.结果:GalNAc T mRNA在35例Ⅰ期、Ⅱ期肺癌病人中22例(63%)为阳性,外周血标本中8例(23%)为阳性,43个肺门及纵隔淋巴结中21个(49%)为阳性.而在12例良性肺部肿瘤及10例健康志愿者外周血中均为阴性.结论:GalNAc T mRNA可作为RT-PCR法检测肺癌患者外周血微转移的分子标志物,有助于早期诊断肺癌转移,为制定治疗方案和评估预后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作者:赵峰;孟利峰;潘永成;王建军;刘全;付校 刊期: 2007年第15期

  • 冠状动脉慢血流与P波离散度相关性的研究

    目的:探讨有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的患者P波离散度(Pd)与冠状动脉慢血流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冠状动脉造影正常但存在冠状动脉慢血流的患者56例为Ⅰ组,男33例,女23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无冠状动脉慢血流的患者78例为Ⅱ组,男46例,女32例.冠状动脉血流情况按照校正的TIMI血流分级方法评估.P波大值(Pmax)、P波小值(Pmin)、Pd从体表12导联心电图测得.结果:两组年龄、性别、高血压病、心力衰竭、糖尿病、高脂血症、抽烟史等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Ⅰ组患者Pd、Pmax与Ⅱ组比较明显延长(39.6±13.2 vs 21.4±11.9 ms,122.3±17.1 vs 103.8±12.6 ms,均P<0.01),且Pmax、Pd均与校正的TIMI帧数呈明显正相关(r=0.803,r=0.839,均P<0.01).结论:有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的患者P波离散度与P波大值较无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的患者明显延长,且与冠状动脉血流TIMI分级呈明显正相关.

    作者:邹祎;肖秀金;余泽洪;谭文锋;汤立军;冼伟进;王小霞;黄振文 刊期: 2007年第15期

  • 经尿道双极等离子体电切术灌洗液对高危前列腺增生患者内环境的影响

    目的:观察高危前列腺增生患者经尿道双极等离子体电切术(TUPKVP)术中灌洗液对内环境的影响.方法:30例行TUPKVP的老年高危前列腺增生患者,灌洗液为生理盐水,分别于术前,灌注45、90 min和术毕时,测定血电解质、血糖、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和中心静脉压.结果:手术中血红蛋白及红细胞压积轻微降低,中心静脉压在灌注45、90 min时较术前升高,血浆电解质、血糖无明显变化.结论:TUPKVP手术中应用生理盐水灌洗液对患者的内环境影响较小,用于高危前列腺增生患者较为合适.

    作者:高科;赵强;陈本然;程俊 刊期: 2007年第15期

  • 屈光不正小学生散瞳验光前后屈光度的变化

    目的:探讨屈光不正小学生散瞳验光前后屈光度的变化规律和阿托品散瞳验光的适应证.方法:对362例屈光不正小学生用1%阿托品的眼用凝胶散瞳验光,观察其屈光度的变化情况,根据静态屈光分为近视眼组和远视眼组.结果:两组使用阿托品散瞳验光前后球镜度数变化差异有显著性(P<0.05),远视眼组散瞳前后球镜、柱镜度数较近视眼组变化幅度要大,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小学生散瞳验光前后主要改变的是球镜度数;远视眼散瞳前后球镜度数、散光度较近视眼散瞳前后散光度变化大,所以对屈光不正小学生主张使用阿托品散瞳验光,尤其是远视眼患儿.

    作者:王志斌;王琳丽;李琳琳;张勇;周霞 刊期: 2007年第15期

  • 还原型谷胱甘肽抗再灌注损伤及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对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和作用机制.方法:将6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GSH组35例采用GSH合用血栓通治疗,对照组32例单纯采用血栓通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血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丙二醛(MDA)、纤维蛋白原(FIB)的变化,同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价.结果:(1)GSH组治疗7、14 d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非常显著改善(P<0.01);(2)GSH组治疗7、14 d后显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3)GSH组治疗3、7 d后血SOD、GSH-PX、MDA、FIB与治疗前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GSH通过清除氧自由基保护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治疗急性脑梗死比单用改善脑微循环药物有效.

    作者:黄献华;宋斌;陈晓燕;马淑智;邹振宇 刊期: 2007年第15期

  • 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患者脑脊液β2-微球蛋白、乳酸脱氢酶和铁蛋白水平的变化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AL)患者脑脊液β2-微球蛋白(β2-MG)、乳酸脱氢酶(LDH)及铁蛋白(SF)水平的变化,以及三者在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NSL)实验诊断、疗效观察及预后判断中的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方法检测脑脊液β2-MG及SF水平,酶促法测定脑脊液LDH水平.结果:AL并CNSL组脑脊液β2-MG、LDH、SF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及AL不并CNSL组,经t检验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AL不并CNSL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CNSL治疗后缓解组脑脊液β2-MG、LDH及SF水平明显低于未缓解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脑脊液β2-MG、LDH及SF水平的测定可作为AL伴CNSL患者实验诊断、疗效观察及预后判断的实验指标,脑脊液SF水平可作为一个早期诊断CNSL的实验指标.

    作者:陈懿建;陈方平;李晓林;舒义刚;何群 刊期: 2007年第15期

  • 钙卫蛋白与临床疾病的关系

    钙卫蛋白(calprotectin)是一种来源于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的含钙蛋白,其表达具有组织或细胞特异性,可作为急性炎性细胞活化的标志物.目前国内相关报道尚少,但国外已有较多研究发现其与许多种疾病相关,认为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本文就钙卫蛋白与临床疾病的关系作一综述.

    作者:李刚;李玉林 刊期: 2007年第15期

  • 幼女外阴阴道炎主要病原菌及耐药性分布分析

    目的:通过对2~9岁幼女外阴阴道感染情况的分析,了解其主要致病菌和发病诱因,以及病原菌的耐药性分布特点,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103例就诊幼女取外阴分泌物做细菌培养(排除污染),统计各种病原菌阳性率并比较主要致病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结果:无菌生长者13例,占12.6%,有菌生长者90例,占87.4%,其中感染表皮葡萄球菌者22例,大肠埃希菌18例,棒状杆菌13例,金黄色葡萄球菌9例,化脓性链球菌8例,变形杆菌5例,绿脓杆菌5例,肠球菌3例,淋病奈瑟菌2例,其他菌共5例.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类耐药率高,达81.9%,大肠埃希菌次之,为57.6%,化脓性链球菌为38.5%,棒状杆菌低,为28.3%.阳性球菌及阴性杆菌对第二代头孢类抗菌素耐药率均低于18%,棒状杆菌对大环内酯类耐药率高,为65.3%.结论:幼女外阴阴道炎以非特异性感染为主,病原菌多为条件致病菌,耐药性分布广,应在药敏试验基础上采取多途径治疗,提高治愈率.

    作者:林常瑜;邹明荣;黄玉梅 刊期: 2007年第15期

  • 甲黄酸加替沙星氯化钠注射液致癫痫1例

    患者男,24岁,主因腹痛腹泻、头晕乏力3 h,于2006年11月10日来我院就诊.患者当天晨起后出现阵发性腹痛,如厕2次,稀便,自觉乏力明显.病程中无呕吐,无发热.既往体健.

    作者:孙中吉;李强 刊期: 2007年第15期

  • 胰岛素抵抗、血脂异常与氧化应激

    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与血脂异常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是代谢综合征(MS)主要机制和主要成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IR、血脂异常与氧化应激(oxidatire stress)关系密切.探讨IR与血脂异常的氧化应激机制,是寻找MS、IR新的治疗方法,以及充分利用当前药物的关键.现将近年有关研究作一综述.

    作者:杨曦;刘红 刊期: 2007年第15期

  • 脑电图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的动态观察

    目的:了解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及中毒后迟发性脑病(delayed enceph-alopathy after acute CO poisoning,DRACMP)的脑电图(EEG)变化,探讨EEG对判断病情和预后的作用.方法:对96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中出现DRACMP的45例患者进行EEG动态检查.结果:EEG的异常率为100%,主要表现为α波慢化或消失,弥漫性中高幅θ、δ波,以额或额颞部明显,持续或较长程出现,昏迷时间越长其EEG异常率越高,病情越重,其改变越明显,并随病情好转逐渐恢复.结论:EEG对DRACMP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刘素英;黄宗青;邓英太;李爱东;张志;刘洪涛;曾丽吟;张小燕 刊期: 2007年第15期

  • 氧氟沙星和复方丹参注射液静脉滴入时应注意的问题

    氧氟沙星作为螺旋酶抑制剂,通过抑制细菌原核细胞DNA旋转酶和DNA复制而发挥作用,是一种广谱抗生素,目前,临床上比较常用.复方丹参注射液具有扩张冠状动脉、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浆度、加速红细胞流速作用.我科在以上两种药物联合应用时在输液管内出现不同反应絮状沉淀,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晓霞;邓小枫;乔少谊 刊期: 2007年第15期

  • 内镜鼻胆引流术在治疗性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的应用体会

    目前诊断和治疗性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已成为临床常用的胰腺,尤其是胆道系统疾病的诊疗技术,内镜鼻胆引流术(ENBD)随之亦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

    作者:俞剑;沈云志 刊期: 2007年第15期

  • 小剂量氯胺酮复合芬太尼与丙泊酚在无痛人流术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小剂量氯胺酮复合芬太尼与丙泊酚在无痛人流术中应用的效果.方法:选择90例ASA Ⅰ~Ⅱ级门诊无痛人流术患者,分为3组,即丙泊酚组(P组)、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组(FP组)和小剂量氯胺酮复合芬太尼与丙泊酚组(KFP组),每组30例.记录诱导前、诱导后扩张宫颈前、扩张宫颈中、宫内吸引中和术后5 min各时点的HR、MAP、SpO2等.记录术中不良反应、麻醉满意度、术中知晓、术后患者满意度、丙泊酚用量、镇静起效时间、手术时间和定向力恢复的时间等.结果:KFP组患者镇静起效时间稍快,在扩张宫颈中和宫内吸引中HR、MAP、SpO2更稳定,与诱导前、扩张宫颈前和术后5 min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FP组HR、MAP在扩张宫颈前、扩张宫颈中和宫内吸引中与诱导前比较,与KFP组比较,下降明显,差异有显著性(P<0.05).P组丙泊酚用量大,FP组次之,KFP组少,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P组和FP组静脉注射痛和术中低血压发生率较KFP组明显增高(P<0.05).P组术中肢体扭动和呼吸抑制需托下颌的发生率较KFP组和FP组明显增高(P<0.05).麻醉满意度和术后患者满意度,KFP组较P组和FP组明显增高(P<0.05).3组均无术中知晓.手术时间和定向力恢复的时间3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小剂量氯胺酮复合芬太尼与丙泊酚在无痛人流术中,镇静起效时间快,循环、呼吸更稳定;低血压、肢体扭动和呼吸抑制不良反应少,麻醉效果更完善.术中麻醉满意度高;术后患者精神愉悦,满意度高.丙泊酚用量明显减少,费用更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办法.

    作者:杨琼卉;沙雪帆;郑俊奕;罗艳霞;蔡诚毅;罗汉平;马武华 刊期: 2007年第15期

  • 部分性脾栓塞对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治疗的评估

    目的:评价部分性脾栓塞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合并脾功能亢进(简称脾亢)的临床疗效.方法:48例脾亢患者采用明胶海绵颗粒或条,行脾脏中下极动脉分支超选择性插管栓塞,比较术前、术后各项临床指标.结果:部分性脾栓塞可以改善脾亢,降低门脉压,使脾脏缩小,缓解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治疗曲张静脉破裂出血,缓解腹水,改善肝功能等.结论:部分性脾栓塞对肝硬化、门脉高压合并脾亢有较好的综合治疗作用.

    作者:张传宏;王勇 刊期: 2007年第15期

  • 产后巨大产道血肿合并DIC成功救治1例

    笔者近期遇到产后巨大产道血肿合并DIC患者1例,报告如下.1 病例资料患者34岁,因妊娠40周,产后12 h,阴道血肿进行性增大3 h,于2006年5月15日晚9时急诊转入我院,既往健康,于1993年孕7月死产1胎,1995年顺产1胎,人流5次,孕8产2,本次孕期无异常.

    作者:刘岚 刊期: 2007年第15期

  • 液囊空肠导管在炎性肠梗阻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液囊空肠导管在炎性肠梗阻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对45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经鼻插入液囊空肠导管至胃腔,接上负压引流.在减压过程中,导管自行从胃腔进入十二指肠直至空肠上段,有效将胃和肠腔内的液体充分引流,在导管到达空肠上段后,酌情给予石蜡油及中药.结果:全组患者保守治疗成功.41例患者在插管引流、注入石蜡油及中药24 h后肠梗阻缓解,3~7 d痊愈,占91%.4例患者在插管引流、注入石蜡油及中药48 h后肠梗阻缓解,9~14 d痊愈,占9%.结论:经鼻插入液囊空肠导管行胃、肠内减压及经导管注入石蜡油及中药治疗炎性肠梗阻是一种有效、简便、迅速、安全有效的治疗措施,值得进一步研究推广.

    作者:詹卫华;吴晓英;陈一奇 刊期: 2007年第15期

  • 肾上腺素与万托林雾化吸入治疗婴幼儿喘息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比较肾上腺素与万托林(即舒喘灵雾化液)治疗婴幼儿喘息的效果.方法:150例喘息患儿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40例,予普米克令舒(即布地奈德雾化液,以下简称普米克)雾化吸入,每8 h 1次.治疗组A 55例予普米克及肾上腺素雾化吸入,每8 h 1次.治疗组B 55例予普米克及万托林雾化吸入,每8 h 1次.3组均予抗感染、吸痰、拍背、吸氧等必要的对症支持治疗.观察3组气促、喘息、吸呼比、辅助呼吸肌动用等临床指标的动态变化.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临床指标变化显著(P<0.05).治疗组A与治疗组B比较临床指标变化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治疗A组显效率及60 min评分优于治疗B组.结论:肾上腺素与万托林雾化吸入治疗婴幼儿喘息安全有效.且肾上腺素起效快,早期在改善毛细支气管炎病人的症状上更具优势.

    作者:胡晓红;陈志敏 刊期: 2007年第15期

  • 焦点黏附激酶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在肝细胞肝癌中的表达

    目的:检测焦点黏附激酶(FAK)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在肝细胞肝癌中的表达,并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将148例肝细胞肝癌、137例癌旁正常肝组织及10例正常肝组织制成组织芯片,直径为0.6mm;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研究FAK和MMP-2的表达情况.结果:148例肝细胞肝癌组织中FAK和MMP-2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0.1%(89/148)和57.4%(85/148);137例癌旁正常组织FAK和MMP-2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0.4%(28/137)和22.6%(31/137);10例正常肝组织中FAK和MMP-2的阳性表达率均为0%.两者在肝细胞肝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高于癌旁正常肝组织和正常肝组织(P<0.005);有门静脉分支癌栓组和包膜有侵犯组FAK阳性表达率均高于无门静脉分支癌栓组和包膜无侵犯组(P<0.005或P<0.01);有门静脉分支癌栓组、包膜有侵犯组及分化差组MMP-2阳性表达率均高于无门静脉分支癌栓组、包膜无侵犯组及分化好组.FAK的阳性表达与MMP-2的阳性表达有密切联系(P<0.005).结论:FAK和MMP-2在肝细胞肝癌癌组织中表达明显增高,参与肿瘤的浸润和转移,且FAK和MMP-2在肝细胞肝癌癌组织中表达具有密切联系,可作为肝细胞肝癌治疗和判断预后的一个生物学指标.

    作者:高涌;傅军 刊期: 2007年第15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