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和防治(附45例报告)

董淑华

关键词:
摘要:随着肥胖人群增加及高频电刀的广泛应用,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有增多的趋势,本文分析了1996年1月~2001年1月我院45例术后发生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并提出预防和治疗的方法.
中华实用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特定电磁波治疗骨科感染性创口216例观察

    目的观察特定电磁波(TDP)治疗骨科感染性创口的疗效.方法采用TDP配合创口换药治疗组216例,单纯换药与抗生素治疗对照组73例进行观察分析.结果治疗组痊愈时间3~25天,对照组为7~45天.结论两种疗法均可治愈本病,治疗组在治疗3天后可显效,其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伤口愈合快,缩短疗程,可减轻病人痛苦,减少费用.

    作者:赵群;谭家麟 刊期: 2003年第24期

  • 长期血透患者肾性骨病并发肌腱断裂3例并文献复习

    肾性骨营养不良是慢性肾衰竭、长期维持性血透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临床主要表现为骨骼疼痛、皮肤瘙痒、自发性骨折、纤维性骨炎、骨软化、骨硬化、自发性肌腱断裂和骨质疏松等,而自发性或轻微活动后肌腱断裂者国内尚未见有报道,近两年我们发现3例,经过正确处理,患者康复,现报告如下,并复习文献对相关病症的诊治进行讨论.

    作者:曹春华;徐生生;陈园桃;叶朝阳 刊期: 2003年第24期

  • 双J管在肾移植术中应用体会

    目的探讨输尿管内支架引流管(又称双J管)在肾移植术中使用价值.方法观察同期145例肾移植病人随机分A、B两组,A组105例术中直视下置入双J管后行移植肾输尿管与受者膀胱吻合,术后3~12周经膀胱镜取出双J管.B组40例,术中未使用双J管.结果 A组中1例出现尿漏,B组中3例出现尿漏,其中2例因保守治疗无效而再次手术修补;术后吻合口狭窄1例.结论二组对比,A组放置双J管后再行输尿管与膀胱吻合,层次清晰,缝合更可靠,双J管起到支架及内引流作用,明显减少吻合口狭窄、吻合口漏等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可广泛应用于肾移植术中.但双J管可诱发尿路感染、尿路结石等,应予以注意,及时拔管可以预防.

    作者:宗海鹰;胡志林;杨杨;郭军 刊期: 2003年第24期

  • 结肠息肉高频电凝切除术后延迟出血的处理

    目的探讨结肠息肉高频电凝切除术后延迟性出血的原因及处理措施.方法分析结肠息肉患者高频电凝切除术后延迟性出血的临床资料.结果 756例结肠息肉经高频电凝切除术后发生延迟性出血15例;病变部位结肠息肉的直径在0.5~3.0cm之间;出血时间为48h~5d;小量出血8例,中量出血4例,大量出血3例,无1例死亡.结论为了避免延迟性出血的发生,应注意术前、术中和术后3个环节,出血后应及时处理.

    作者:张育明 刊期: 2003年第24期

  • 乳腺癌患者放射治疗的护理

    放射治疗是乳腺癌综合治疗的方法之一,是通过放射线杀死癌细胞,防止癌细胞向其他组织器官扩散,达到姑息或根治的治疗目的.要使放疗顺利进行,耐心、细致、全面地护理尤为重要,本文对93例患者进行护理总结,获得有益的护理经验.

    作者:安福琴;徐新闻;丛林;余宁莎 刊期: 2003年第24期

  • 微导管插管引流治疗胸腔积液32例

    对2003年2月~9月我院收治的32例中等量以上胸腔积液患者采用小口径微导管(中心静脉导管)胸腔插管引流胸水,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于慧玲 刊期: 2003年第24期

  • 内镜下电切治疗直肠大息肉18例临床分析

    直肠大息肉是指直径>2cm的息肉,是直肠癌的癌前病变,在恶变前将其切除是重要的防治措施.2001年8月~2003年7月,我院在接受结肠镜检查的病人中诊断直肠大息肉18例,行镜下高频电切除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邹永军 刊期: 2003年第24期

  •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塞关系的探讨

    目的研究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塞之间的关系.方法脑梗塞患者与非脑梗塞者各80例,应用彩超检查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有无斑块形成.结果 80例脑梗塞患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59例(74%),而80例非脑梗者(对照组)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10例(13%),二者对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和脑梗塞间密切相关.彩超诊断技术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检出有重要意义.

    作者:庄瑞玲 刊期: 2003年第24期

  • 北华大学西校区老年人血清钙含量的调查与分析

    钙参与人体许多生理功能,缺钙不仅可以引起小儿佝偻病,老年人骨质疏松,而且可以引起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硬化、老年性痴呆,是衰老之因.了解我院老年职工血钙情况,为做好老年保健提供依据.

    作者:车明艳 刊期: 2003年第24期

  • 青年脑梗塞发病率及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了解青年脑梗塞的发病率并寻找发病关联因素.方法了解我院1993~2003年青年脑梗塞的发病率及平均发病率,并对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各年发病率为3.25%,3.05%,8.77%,8.02%,6.33%,7.02%,8.15%,6.07%,7.30%,5.08%和10.36%,平均发病率为6.66%.相关因素为:高血压、心脏病、吸烟、饮酒.结论青年脑梗塞发病率有增加趋势,病因复杂.

    作者:刘艳;余华峰 刊期: 2003年第24期

  • 肝外伤治疗进展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建设的发展,交通运输业的不断发展,交通事故不断增加,肝外伤发病率有上升趋势,其死亡率仍然较高[1,2],远高于腹腔其他脏器死亡率.多年来临床医师在肝外伤治疗方面积累了较多的经验,现综述如下.

    作者:刘桂平 刊期: 2003年第24期

  • 麻黄素在剖宫产脊麻致低血压中的佳应用时间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产妇自愿要求剖宫产的比例逐年增加,同时要求在剖宫产时要安全无痛,不良反应少.我们选择了麻黄素的佳应用时间,对剖宫产脊麻心血管的不良反应进行临床观察,预防和治疗术中低血压,恶心呕吐,获得一定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罗科军;霍鹏程;李欣;祁丽英 刊期: 2003年第24期

  • 2003年进贤县两起卤菜食物中毒的调查分析

    2003年8~9月份我县连续发生两起卤菜食物中毒,中毒人数共35例,无1例死亡,中毒临床表现以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为主,中毒原因是销售环境不符合卫生标准,致使金黄色葡萄球菌产毒和沙门氏菌大量繁殖,通过调查分析表明我们应加强卤菜行业卫生监管,避免类似中毒事件再次发生.

    作者:余友德;李小斌 刊期: 2003年第24期

  • 乳腺疾病的诊断手段及进展

    目前乳腺疾病发病率较高,尤其是乳腺癌近年已居妇科恶性肿瘤首位,严重威胁妇女身心健康,其早期诊断尤为重要,目前临床常用的诊断有体格检查、钼靶摄影、超声、计算机体层摄影、核磁共振成像、乳管内窥镜检查、活组织检查等.

    作者:何善阳;林国翘 刊期: 2003年第24期

  • 我院开展社区健康教育工作的几点做法

    吉林中西医结合医院地处吉林市西部城乡结合部,该地区经济不发达,流动人口多,环境卫生较差,慢性病发病率高,群众健康意识差,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工作难度大.几年来,社区医护人员经过不断的探索,坚持开展多种形式的社区居民健康教育工作,收到显著成效,促进了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开展,提高了居民的健康意识和健康水平.做法如下.

    作者:张桂芝;温红 刊期: 2003年第24期

  • 皿治林联合胸腺肽治疗慢性荨麻疹106例疗效观察

    笔者从2001年11月~2002年11月对106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采用皿治林(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联合胸腺肽(长春天诚药业有限公司)进行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叶青 刊期: 2003年第24期

  •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248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病因及预后判断指标.方法本文回顾分析了248例1999年1月~2002年12月儿科住院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 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患儿的娩出史、部分病例的酶学检查、CT影像学表现和临床HIE的分度.结果 HIE患儿的酶学异常升高,有异常娩出史及临床重度HIE的患儿预后较差.结论异常娩出史是HIE发病的主要原因.异常娩出史及临床HIE分度可以作为预后判断的指标.CT影像学检查不能作为预后判断的指标.

    作者:黄惠清 刊期: 2003年第24期

  • 呼吸道病毒感染与小儿哮喘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支气管哮喘是当今世界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疾病之一.近年来,哮喘机制及治疗方面进展迅速.目前认为哮喘的发病机制十分复杂,是多因素、多种细胞相互作用的结果,表现为气道高反应性(AHR)、可逆性气流受阻和气道重建[1].虽然具体的病因尚不明,但和其它过敏性疾病一样,特异性体质和过敏原接触被认为是发病的主要原因.然而近几十年来,西方国家哮喘患病率显著上升,这显然不能用遗传基因的变化造成的体质改变来解释.环境因素的变化,特别是传染性因子如病毒,亦有不可忽视的作用.病毒感染影响哮喘死亡率季节性高峰的有关报道支持病毒感染与哮喘的关系.有报道认为病毒感染是引起儿童哮喘发作的重要原因,83%儿童哮喘发作是由于病毒感染而触发的[2],并且是婴幼儿时期重要致敏因素.多数学者认为,呼吸道病毒感染可增加喘息发作频率,并使哮喘病情恶化.病毒感染与哮喘之间的关系甚为密切,现就有关文献加以综述.

    作者:张强 刊期: 2003年第24期

  • 新起点免疫球蛋白治疗小儿反复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观察

    笔者采用新起点免疫球蛋白(武汉楚冠生物工程公司生产),治疗126例反复上呼吸道感染患儿,效果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许伟明 刊期: 2003年第24期

  • 睾丸鞘膜积液并血管瘤1例报告

    患者,男,59岁,左侧阴囊包块2年,明显增大1个月来诊.专科检查:左侧阴囊增大,可触及鸭蛋大小、椭圆形囊性包块,边界清,无触痛,不可还纳,睾丸不能触及.彩超示:左侧睾丸鞘膜中量积液,睾丸内有片状回声减低区.CT示左侧睾丸略增大.轮廓尚完整,实质密度均匀,阴囊内可见积液,右侧睾丸、附睾正常.术中见左侧睾丸鞘膜内积液呈淡黄色,约100ml,睾丸表面近附睾头处有一绿豆大小结节样包块.

    作者:田川;尹传民 刊期: 2003年第24期

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主管:国际激光医学交流培训中心

主办:中华临床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