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治疗高血压急性肺水肿17例对比分析

胡绍勤;刘黎彪;朱进森;陆伟华

关键词:高血压, 急性肺水肿, 治疗, 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
摘要:目的:评价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治疗高血压急性肺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7例高血压急性肺水肿患者(BiPAP组),常规应用药物抗心衰治疗基础上加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BiPAP呼吸机面罩正压通气),观察患者治疗前、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血氧饱和度(SpO2)、血气分析的变化情况,并与16例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对照分析.结果:治疗后BiPAP组与治疗前比较,临床症状和阳性体征消失或改善(P<0.05),PaO2、SpO2及肺水肿缓解时间[(1.30±0.73)h]快于对照组[(2.30±0.65)h](P<0.05).结论:在药物抗心衰治疗的同时,使用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治疗高血压急性肺水肿具有起效快、疗效好的特点.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安福隆联合胸腺五肽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观察

    我们选用安福隆(天津华立达生物工程公司生产的第二代基因工程α-2b干扰素)5×106 U联合胸腺五肽(成都地奥九弘药厂)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以观察其疗效.

    作者:刘延英;曲鹏;梁宝英;杨金枝;富新伟 刊期: 2007年第23期

  • 左卡尼汀治疗缺血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其对血脂的影响

    目的:探讨左卡尼汀治疗缺血性心脏病并发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及其对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将2005年3月至2007年3月收住的60例缺血性心脏病并发心衰患者分为左卡尼汀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心衰治疗,左卡尼汀组在常规抗心衰治疗基础上加用左卡尼汀静滴,3g/d,2周为1个疗程,间断应用5个疗程.记录用药前后患者心功能改善情况、超声心动图、血脂的变化情况.结果:左卡尼汀组患者心功能及超声心动图各项指标改善优于时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左卡尼汀组患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左卡尼汀治疗缺血性心脏病并发心力衰竭有较好疗效,对血脂调节有效.

    作者:代静澜;古平 刊期: 2007年第23期

  • 女性系统性红斑狼疮对妊娠及围产结局的影响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临床特点、治疗及妊娠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妊娠合并SLE的临床资料.结果:28例SLE患者中,合并血小板减少1例,狼疮肾炎2例,重度子痫前期1例,产后9 d脑病1例,1例孕33周发现胎儿成骨不全,2例早产,4例胎儿宫内发育迟缓,1例极低体重儿.4例足月小样儿.28例妊娠中获15例活婴,未发现新生儿红斑狼疮.结论:SLE对妊娠有较大的影响,严格把握受孕及终止妊娠的时机,加强孕期产科及风湿科的相关检查及严密监护,合理用药控制病情是提高妊娠率及改善围产结局的关键.

    作者:周静;张文淼;黄引平 刊期: 2007年第23期

  • 输尿管镜下急诊处理梗阻性肾衰的护理体会

    应用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技术,解除尿路梗阻引起的肾功能衰竭,具有创伤小、时间短、恢复快、可同时处理双侧病变等优点,尤其适宜上尿路结石梗阻引起肾衰的病例.同时应用输尿管镜技术,在诊断上能迅速而准确地发现梗阻部位及原因.

    作者:陈兰瑛 刊期: 2007年第23期

  • 不同分割方式放射治疗脑转移癌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不同分割方式放射治疗脑转移癌引起头痛的止痛效果.方法:48例脑转移癌患者,24例采用低分割照射(治疗组),肿瘤吸收剂量3 Gy/次,5次,周,总刺量30 Gy;24例采用常规分割照射(对照组),肿瘤吸收剂量2 Gy/次,5次/周,总剂量40 Gy.结果:48例脑转移癌止痛总有效率为94%,治疗组为96%(23/24),对照组为92%(22/24),两组止痛有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放射治疗对脑转移癌疼痛治疗效果肯定,大剂量低分割与常规分割两种放疗方式疗效相似.

    作者:杨华 刊期: 2007年第23期

  • 建立医院人才队伍建设的培养机制,加快实施科技人才队伍的战略步伐

    发达地区医院如何获得人才资源,稳定人才队伍,增强发展后劲,既面临着新的机遇,又面临着严峻挑战,是当前发达地区亟待研究解决的一个问题.

    作者:杨晶;刘瑾 刊期: 2007年第23期

  • 部分性葡萄胎与胎儿共存1例

    作者近期遇1例部分性葡萄与胎儿共存病例,现报告如下.1 病例资料患者女,25岁,孕1产0,孕23+3周.于2007年4月11日04:00收入院.主诉:停经23+3周,不规则阴道流血3月余.

    作者:徐瑾;胡海燕;张丽 刊期: 2007年第23期

  • 宫腔镜检查致心率减慢1例

    患者,43岁,因阴道流血1个月,欲行官腔镜检查明确诊断患者.心电图正常,血压110/70 mmHg,心率80次/min,术前血液检查项目均在正常范围内.患者截石位于手术床上,常规行血压、心率连续监测.

    作者:张霞;宋军君;郭小丽 刊期: 2007年第23期

  • 软骨母细胞瘤的临床特点与诊断治疗

    目的:探讨软骨母细胞瘤的临床特点与诊断治疗方法.方法:对病理诊断明确,X线资料完整的8例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结果:软骨母细胞瘤有其自身特点,主要发生于长骨骨骺,如股骨近端与远端或胫骨近端,具有转移倾向.主要症状为疼痛、活动受限.主要辅助检查为X线、CT等.治疗以局部病灶清除+自体或异体植骨为主.结论:软骨母细胞瘤临床少见,需结合病史、辅助检查做出正确诊断与处理,防止复发与转移.

    作者:刘昆鹏;王保仓;王辉 刊期: 2007年第23期

  • HBV-YMDD变异与HBV-DNA定量关系探讨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肝产生的HBV-YMDD变异与HBV-DNA定量的关系.方法:随机选择我院100例服用拉米夫定后产生YMDD变异的慢性乙肝患者,回顾性地比较其DNA定量的变化,以探寻两者有无必然联系.结果:慢性乙肝抗病毒治疗中产生的YMDD变异,与治疗前后DNA定量的变化无相关性.结论: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肝产生的HBV-YMDD变异,尚难用治疗前后的HBV-DNA定量变化来预测.

    作者:曹海燕 刊期: 2007年第23期

  • MICA抗原与移植免疫

    MICA(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 class I chain-related gene A)基因是MIC基因家族的一个成员,表达MICA抗原.MIC是非经典的HLA-I类链相关基因家族,位于6号染色体,MICA和MICB为其功能基因,两者有80%的同源性.

    作者:谈鸣岳;范昱 刊期: 2007年第23期

  • 无创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呼吸衰竭的临床研究

    目的:比较常规治疗和常规治疗加上无创通气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呼吸衰竭患者血气指标的影响,并探讨无创通气减少较严重气道阻塞患者有创通气比率的可能性.方法:病情相似的40例COPD急性加重所致呼吸衰竭的患者,按所接受的治疗分成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和常规治疗加无创双水平气道正压机械通气组(BiPAP组),各20例.观察两组患者的意识、皮肤湿度、紫绀、呼吸、血压、心率及喘息等变化情况.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2、6 h分别采动脉血行血气分析,其中BiPAP组还在脱机后自主呼吸情况下进行动脉血气分析.结果:(1)BiPAP组应用较高的压力支持水平可使90%(18例)患者血气明显改善,PaO2升高(P<0.001),PaCO2下降(P<0.01);(2)与对照组相比,治疗6 h后BiPAP组的PaO2(P<0.05)、PaCO2(P<0.01)都显著改善.结论:早期应用无创双水平气道正压机械通气治疗COPD所致呼吸衰竭.在较高压力支持水平通气时,效果显著,可以使多数惠者避免建立人工气道进行有创通气.

    作者:查王健;黄茂;殷凯生 刊期: 2007年第23期

  • 多索茶碱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40例

    目的:观察和评价多索茶碱疗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COPD患者分为多索茶碱组(A组)和氨茶碱组(B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A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B组,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治疗前后肺功能和血气分析主要指标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多索茶碱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COPD的药物.

    作者:刘新年 刊期: 2007年第23期

  • 替罗非班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术后冠脉血流及左心室功能和心血管事件的影响

    目的:探讨盐酸替罗非班对急性心肌梗死直接冠脉介入术后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以及左心室功能和心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将2005年2月至2007年4月我院心血管内科及CCU科11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急诊冠脉造影提示梗死相关动脉血流TIMI 0~1级并拟行经皮冠脉介入(PCI)患者80例,分为试验组(盐酸替罗非班+PCI)40例和对照组(PCI)40例.收集所有病例的临床和冠脉造影资料,观察PCI术前、术后TIMI血流情况.术后7 d进行二维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室射血分数,并观察住院期间两组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前梗死相关动脉TIMI血流无统计学差异.介入术后造影显示试验组95.0%的患者恢复TIMI 3级血流,而对照组75.0%患者恢复TIMI 3级血流,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TIMI 0~2级血流发生率为5.0%,而对照组为2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期间试验组心血管事件(再梗死、死亡、反复心肌缺血发作)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介入术后7 d试验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58.0±6.6)%]较对照组[(52.4±8.2)%]明显提高(P<0.05).结论:盐酸替罗非班能够改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冠脉介入术后梗死相关动脉血流,并能改善此类患者的左室功能,且降低了住院期间的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作者:顾晓龙;邱健 刊期: 2007年第23期

  • 雷贝拉唑联合磷酸铝凝胶治疗HP阳性胃溃疡125例

    目的:探讨雷贝拉唑联合磷酸铝凝胶治疗HP阳性胃溃疡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96例经胃镜及病理组织学证实为胃溃疡,快速尿素酶测定证实HP阳性的患者被纳入本次研究.296例患者分成3组,分别为A组125例,服雷贝拉唑20 mg,每日1次,磷酸铝凝胶20 g,每日2次;B组106例,服雷贝拉唑20 mg,每日1次;C组65例,行安慰荆治疗.上述患者同时接受抗HP治疗.结果:4周后.A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3.6%,B组总有效率为68.9%,C组总有效率为30.8%,各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就胃溃疡愈合及HP根除而言,雷贝拉唑联合磷酸铝凝胶疗效优于单用雷贝拉唑,且不良反应少.

    作者:李伟航;卢海林 刊期: 2007年第23期

  • 中老年人以便血为主的缺血性结肠炎临床特征及内镜表现

    目的:探讨中老年人缺血性结肠炎的临床特征和内镜表现.方法:收集14例缺血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及内镜检查资料并进行回顾分析.结果:缺血性结肠炎好发于中老年人,多伴有相关基础疾病,包括心脑血管疾病、便秘、糖尿病等,主要临床表现为便血(100%)及下腹痛(50%).内镜表现为病变主要发生在左半结肠(93%),病变黏膜和正常黏膜境界清楚,病理学表现无特异性.本组一过性缺血性结肠炎12例(86%),经保守治疗后症状消失;慢性缺血性结肠炎2例(14%),1例肠腔形成明显狭窄后经手术治疗治愈出院,另1例临床症状缓解,结肠镜下见黏膜粗糙,轻度充血、水肿、假息肉形成.结论:中老年人出现急性便血且有相关基础病时应警惕缺血性结肠炎的可能,早期行内镜检查是诊断缺血性结肠炎的主要方法.

    作者:汪泳;张方信;王宏;耿伟 刊期: 2007年第23期

  • 不同人群呼吸道真菌的流行病学调查

    目的:了解不同人群呼吸道真菌的流行病学特征及相关因素.方法:连续收集2005年2月至2006年2月本院老年病科、呼吸内科、肾脏病科、肿瘤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骨科等科室465名住院患者的痰标本,同时选择412例健康人留取咽拭子进行真菌培养;菌种鉴定用VITEK 60(Bio Merieux,法国)微生物全自动分析仪及Vitek 60-YBC鉴定卡.结果:住院患者呼吸道真菌携带率明显高于正常人群(χ2=63.964 P<0.005),同时住院患者呼吸道真菌感染率也明显高于正常人群,其中以老年病科和呼吸内科为高(χ2=118.482 P<0.005);其不同的治疗组真菌感染率有差异(χ2=118.482 P<0.005);真菌感染者主要分布在65岁以上的老年人(χ2=8.749 P<0.005).结论:广谱抗茵药物、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的使用及侵袭性操作已成为医院内真菌感染的重要因素,同时老龄化、基础疾病尤其是呼吸道慢性疾病的患者是真茵定植和真菌感染的高危人群.

    作者:崔伟历;王露霞;向丽;丁慧慧;叶帼英;高丽冰 刊期: 2007年第23期

  • 三种根管消毒剂封药后临床疗效观察

    根管治疗是目前临床工作中治疗牙髓病和根尖周病常用的有效方法.根管治疗要经过根管预备、根管封药、根管充填.

    作者:张丽;王艳春 刊期: 2007年第23期

  • 神经源性膀胱远期尿动力学变化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神经源性膀胱的远期尿动力学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方法:72例入院超过5年的神经源性膀胱患者采用尿动力学检查仪和肌电图测定有关尿动力学指标,同时配合B超及膀胱尿道造影(VCUG)观测尿液反流与形态学改变,比较入院前后及不同排尿方式的尿动力学变化.结果:残余尿量、大尿流率、大膀胱容量、相对安全容量(RSBC)、大尿道闭合压、功能尿道长度及逼尿肌反射亢进、括约肌协同失调发生率等指标均较入院时降低(P<0.05),而膀胱低顺应性(BLG)与尿路积水发生率较入院时明显升高(P<0.01),逼尿肌漏点压及安全容量下膀胱充盈压(FBP)则无显著变化.VCUG显示采用持续导尿者BLG及尿液反流发生率明显高于采用间隙导尿或Crede法排尿者(P<0.01),且尿道形态学改变程度重;尿液反流组RSBC明显低于非反流组(P<0.05),而BLG的发生率显著高于非反流组(P<0.01),FBP等相关指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源性膀胱的远期尿动力学特点主要是膀胱顺应性降低,而排尿方式是较膀胱内压影响尿液反流与尿道形态改变的更重要因素.

    作者:刘刚;肖调华;刘丽亚;刘婉芳;李文龙;陈玲 刊期: 2007年第23期

  • 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在小儿扁桃体切除术麻醉中的应用

    我院2006年采用异丙酚、瑞芬太尼全凭静脉复合麻醉施行择期小儿扁桃体切除手术40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罗中华;葛亚力;史宏伟;鲍红光 刊期: 2007年第23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