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月经期外阴阴道念珠菌病59例治疗探讨

张广萍

关键词:念珠菌病, 外阴阴道, 月经期, 强化巩固治疗
摘要:目的:探讨月经期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VC)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将月经期就诊的59例月经期VVC患者给予口服伊曲康唑及外用达克宁栓和派瑞松乳膏治愈后,连续2个月经周期中给予伊曲康唑口服加达克宁栓阴道给药,观察随访6个月.结果:59例规范治疗中8例不同程度复发,51例痊愈.结论:规范化治疗月经期VVC可达到疗效快,复发率低的效果.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胰岛素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对成骨细胞葡萄糖载体-1表达的影响

    目的:研究胰岛素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在高浓度葡萄糖条件下对新生大鼠颅骨成骨细胞葡萄糖载体-1(GLUT1)表达的影响,探讨胰岛素和IGF-Ⅰ对糖尿病性骨质疏松和骨质减少治疗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组织块法分离培养新生SD仔鼠颅骨成骨细胞,分别给予不同葡萄糖浓度的培养液,即正常浓度葡萄糖(5.5mmol/L)和高浓度葡萄糖(25.5 mmol/L).在高糖条件下分别加入胰岛素(10-6 mmol/L)和IGF-Ⅰ(10-7 mmol/L).RT-PCR检测GLUT1 mRNA的表达,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检测GLUT1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正常浓度葡萄糖组相比,高浓度葡萄糖使成骨细胞GLUT1 mRNA和蛋白的表达分别增加51%和35%.胰岛素和IGF- Ⅰ可以下调高糖条件下增加的GLUT1 mRNA和蛋白表达,其表达水平与正常浓度葡萄糖条件下的表达水平相似.结论:胰岛素和IGF-Ⅰ纠正了高浓度葡萄糖引起的成骨细胞GLUT1表达的改变可能是治疗糖尿病性骨质疏松和骨质减少的机制之一.

    作者:方颖;王忠义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非典型褥疮性纤维组织增生1例及文献复习

    非典型褥疮性纤维组织增生(atypical decubital fibroplasia,ADF)是一种少见的软组织假肉瘤样增生性病变,临床表现为肩背部、胸壁、股骨大转子及臀部等易受压部位局部无痛性的肿块,患者多为行动不便、长期坐轮椅或瘫痪卧床的老年人.因病变中增生的纤维母细胞常显示一定的异型性,易被误诊为肉瘤.本文报道1例ADF,结合文献复习,探讨ADF的病理形态学特点及其鉴别要点.

    作者:柯儒斌;徐潮;孙杏红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影像学在子宫切口瘢痕处妊娠早期诊治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B超、子宫动脉栓塞或灌注化疗在子宫切口瘢痕处妊娠早期诊断及保守性治疗方面的价值.方法:对1985年1月至2005年2月在我院住院的10例子宫切口瘢痕处妊娠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子宫切口瘢痕处妊娠B超早期诊断率达100%.2例行放射介入性保守治疗成功.4例切除子宫.结论:B超是早期诊断子宫切口瘢痕处妊娠的有利工具.及时适合的放射介入性治疗,是一种可供选择的保守治疗子宫切口瘢痕处妊娠的有效方法.

    作者:陈玉清;姚书忠;牛刚;黄建昭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宫颈上皮内瘤变214例诊治分析

    目的:探讨宫颈上皮内瘤变的佳诊断和治疗方法,以达到减少漏诊,减少术后病变残留、复发的目的.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12月至2004年10月我院根据病变不同程度和生育要求,行宫颈电灼术、电环切除、全子宫切除治疗的宫颈上皮内瘤变214例的疗效,并对宫颈液基细胞学、高危HPV检测、阴道镜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细胞学检查存在着假阴性率21%(37/176),高度上皮内瘤变约92.8%为高危HPV阳性,低度上皮内瘤变中87.7%为高危HPV阳性.37例细胞学正常,HPV阳性者行阴道镜检查,发现宫颈上皮内瘤变.行电环切除术139例,术后病理为阴性的39例,病变仍有CIN但期别减轻的51例,升级的8例,相同的41例.LEEP术后排除浸润癌,再行子宫切除,子宫标本未发现浸润癌.电灼和电环切除术后并发症少,随访长18个月没有复发.结论:细胞学结合HPV检查可减少宫颈上皮内瘤变的漏诊率,根据期别和生育要求对宫颈上皮内瘤变行宫颈电灼和电环切除术可获得满意疗效.

    作者:谢红;杨菊芳;谢懿;王莉菲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胸膜活检212例分析

    目的:探讨针刺胸膜活检在胸膜疾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和安全性.方法:对近3年诊断为胸膜疾病并行针刺胸膜活检的2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12例胸膜活检中提示慢性炎症89例(占41.98%),结核性胸膜炎43例(占20.28%),33例为少量横纹肌和纤维组织,其余为转移性腺癌(24例),少见的是恶性胸膜间皮瘤(11例)、良性间皮瘤(7例)、转移性鳞癌(5例)等.术后并发症主要是气胸(10.84%)、出血(8.96%)、发热(4.72%).结论:在胸膜疾病中,针刺胸膜活检是一种有效的手段,对良性或恶性胸膜疾病有价值,致命并发症极少.

    作者:劳穗华;谭守勇;邓晓华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妊娠合并糖尿病的诊治与围产儿预后的关系

    目的:通过对178例妊娠合并糖尿病的孕妇的糖尿病诊断时间、治疗方法、围产儿患病情况的资料进行分析,以了解糖尿病在孕期发病的早晚、不同的治疗方法对围产儿预后的影响.方法:按诊断时间的不同将所有病例分为两组:在妊娠前半期(≤20周)已诊断为妊娠合并糖尿病的有22例(组Ⅰ),在妊娠后半期(>20周)诊断的有156例(组Ⅱ),将两组新生儿的出生体重、巨大儿数、畸形数及围产期患病率进行回顾性对照分析;按治疗方法及疗效的不同将所有病例分为3组,饮食控制达理想血糖水平的有128例(A组),饮食控制基础上加用胰岛素治疗达理想血糖水平的有30例(B组),血糖控制不理想的有20例(C组),对3组新生儿的围产期患病率进行比较.结果:组Ⅰ的新生儿与组Ⅱ比较,其出生体重、巨大儿数、畸形数的差异无显著性,但新生儿患病率组Ⅰ高于组Ⅱ(χ2=5.84,P=0.02),差异有显著性.A组孕妇与B组孕妇的新生儿在围产期患病率上差异无显著性,C组孕妇的新生儿患病率高于前两组(χ2A-C=9.60,P=0.002;χ2B-C=5.08,P=0.02),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患病时间长的糖尿病孕妇的新生儿患病率较高.通过治疗血糖能达理想水平者的新生儿围产期患病率能明显降低,因此对妊娠合并糖尿病孕妇血糖的监控是改善围产儿预后的重要手段.单纯控制血糖并未从根本上减少先天性畸形的发生,还应对糖尿病孕妇的新生儿致畸原因进行进一步的探究.

    作者:王蓓;金敏菲;朱雅君;叶伟萍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月经期外阴阴道念珠菌病59例治疗探讨

    目的:探讨月经期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VC)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将月经期就诊的59例月经期VVC患者给予口服伊曲康唑及外用达克宁栓和派瑞松乳膏治愈后,连续2个月经周期中给予伊曲康唑口服加达克宁栓阴道给药,观察随访6个月.结果:59例规范治疗中8例不同程度复发,51例痊愈.结论:规范化治疗月经期VVC可达到疗效快,复发率低的效果.

    作者:张广萍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分化型甲状腺癌再手术40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再手术的原因,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方法:回顾性总结1998年1月至2003年1月收治40例甲状腺癌再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接受再次手术40次,并发症发生率20%,随访期2~6年,5年生存率为87.5%(35/40).结论:甲状腺肿瘤手术应行甲状腺腺叶切除,手术注意保护喉返神经及甲状旁腺,疑有颈淋巴结转移,应行规范化的颈淋巴结清扫术.

    作者:冯图;吴茂清;柯华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骨脉康胶囊的实验研究与临床观察

    目的:研究骨脉康胶囊的制备和药理作用,观察骨脉康胶囊用于骨折、挫伤、骨质增生、腰腿痛、坐骨神经痛、类风湿、脑震荡、痛风等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用大鼠和小鼠做以下实验,(1)对小鼠皮下血斑吸收的影响;(2)对大鼠血小板聚集的影响;(3)对小鼠耳廓肿胀的影响;(4)对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影响;(5)对小鼠扭体反应的镇痛作用;(6)对小鼠热板法的镇痛作用.选择本院门诊及住院病人作自身对照观察等.结果:骨脉康胶囊对血斑吸收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有显著的抗血小板聚集功能;有显著的抗炎、镇痛作用.对所观察的骨折等病种疗效显著.结论:骨脉康胶囊有补气活血通络,消肿行气止痛等作用,对相关病种治疗效果满意.

    作者:庞斌;刘岳生;杨荣全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纤维蛋白原增高对两种ABO血型鉴定方法的影响

    目的:分析比较纤维蛋白原含量增高对微柱凝胶法和试管ABO正反定型法鉴定ABO血型的影响.方法:将纤维蛋白原含量为4.0~11.0 g/L,未用血浆扩容剂且球蛋白含量正常的患者标本,经试管法正反定型,对出现缗钱状凝集的标本,排除冷凝集,并记录其凝集强度.同时用微柱凝胶法进行正反定型.结果:随着纤维蛋白原的增高,试管法反定型的凝集阳性率有增高的趋势,但凝集强度并不呈正相关.结论:纤维蛋白原在4.0~11.0g/L时对传统试管法的反定型有一定的干扰作用,而对微柱凝胶法无干扰.

    作者:周湘静;蔡雪娇;谢作听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输尿管下段血管平滑肌瘤误诊1例分析

    输尿管肿瘤因无特异性的临床症状,早期诊断有一定的难度.我院收治31例误诊为输尿管结石的输尿管下段血管平滑肌瘤病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晓毅;邹练;孙锁柱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RF-Ⅱ复位内固定后路减压植骨治疗腰椎滑脱症

    目的:探讨用RF-Ⅱ复住内固定系统,结合后路减压,后外侧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方法:对23例腰椎滑脱患者实施RF-Ⅱ复位内固定,后路减压加后外侧植骨融合手术治疗.结果:22例Ⅰ、Ⅱ度滑脱患者全部达到解剖复位,1例Ⅱ度患者滑脱复位达到90%.随访12~24个月,平均14个月,X线显示23例全部骨性融合,未形成假关节,复位未丢失,未出现螺钉松动和折断.结论:RF-Ⅱ复住内固定系统,结合后路减压,后外侧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效果满意.

    作者:卢代刚;何思敏;刘诚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在儿科临床中的应用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neuron specific enolase,NSE)仅是由神经细胞和神经内分泌细胞分泌的酶,是糖酵解过程的关键酶.当有脑损伤或有某些癌细胞浸润时,其在血中浓度会增高,因此在临床中被用来作为神经损伤及某些肿瘤的标记物,近年来在NSE的临床和基础领域开展了许多研究,在儿科领域,主要在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各种原因导致的惊厥、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等方面研究较多.本文对NSE在儿科临床方面的应用及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芦映红;金润铭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喉黏膜瓣修复中晚期梨状窝癌术后缺损

    下咽癌中以梨状窝癌为常见,由于此处癌肿有丰富淋巴引流及黏膜下广泛浸润,故对其必须进行广泛切除[1],2000-2003年我科对6例中晚期梨状窝癌患者行手术治疗,切除包括患侧喉组织在内的颈部组织,以残存喉黏膜瓣修复重建下咽腔,恢复患者吞咽功能,取得良好整复效果.

    作者:吴元庆;戚健伟;初亭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声显微手术及术后理疗治疗任克水肿

    我们自2002年8月至2005年1月应用显微镜下行声带任克水肿显微手术治疗30例,取得了较好疗效,与以往直视下手术相比,具有术野清晰,层次清楚,不易残留,不易损伤声带中、深固有层的特点,术后辅以超短波理疗,收到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冯勇刚;俞海安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微型钛夹板内固定治疗下颌骨骨折60例

    下颌骨居于人体的显露部位,易受到外力打击而引起骨折.其治疗方法主要是解决复位、固定问题.目前的固定方法多采用颌间牵引固定、骨间钢丝固定以及夹板内固定等方法[1].下颌骨骨折的治疗趋向于坚强内固定,从而使颌间牵引固定成为辅助治疗方法.我科自2000年采用微型钛板单层骨皮质固定,辅助短期颌间或颏帽固定,并对患者进行详细的饮食、口腔卫生和咀嚼功能指导的综合方法治疗60例,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韩茂强;赵政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多频稳态诱发电位在豚鼠中的检测分析

    目的:探讨同步多频听觉稳态诱发电位在豚鼠听力检测中的应用.方法:健康杂色豚鼠20只(雌性12只,雄性8只),分别进行同步多频听觉稳态诱发电位测试.同步多频听觉稳态诱发电位刺激声信号的载波频率为0.5 kHz、1 kHz、2 kHz及4 kHz.双耳上述各个频率分别以77~103 Hz不同的调制频率进行调幅调制.测试时,双耳8个(每耳4个)声信号经插入式耳机同步给出.测试状态为戊巴比妥钠镇静睡眠.所有数据以SPSS统计软件分析.结果:同步多频听觉稳态诱发反应阈,在0.5 kHz、1 kHz、2 kHz及4 kHz的平均值及标准差分别为左耳:(31.00±16.19)dB SPL,(25.50±12.34)dB SPL,(18.00±6.96)dB SPL,(18.50±6.71)dB SPL;右耳:(35.00±14.33)dB SPL,(25.50±12.37)dB SPL,(20.00±9.37)dB SPL,(20.00±9.18)dB SPL.左右耳同频率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同步多频听觉稳态诱发电位测试具有频率特异性、客观的特点,可以作为豚鼠听力测试的备选方法.

    作者:陈国强;谢南屏;李苏卫;严星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布地奈德吸入与地塞米松静滴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疗效观察

    目的:了解布地奈德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方法:90例患儿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用布地奈德雾化混悬液0.5 mg/次,2次/d雾化吸入,常规组予以静脉滴注地塞米松0.3~0.5 mg/(kg·d),分2次滴入.均予以综合治疗,疗程7~10 d.结果:治疗组患儿各项主要指标缓解和(或)消失及住院所需的天数显著少于常规组患儿,总有效率分别为88.9%和71.1%,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吸入布地奈德治疗毛细支气管炎能明显缩短病程,疗效满意.

    作者:姚宇枫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两种精液处理方法对宫腔内人工授精妊娠率影响的比较

    目的:探讨两种精液处理方法对宫腔内人工授精(IUI)妊娠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92个周期IUI(136例患者)受孕结果.作者对门诊不孕患者选择一种精液处理方法,A组126个周期采用直接上游法处理精液,B组166个周期采用Isolate密度梯度离心法.结果:两种方法处理后精液在密度、活力上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两组间的临床妊娠率相似,P>0.05.结论:直接上游法和Isolate密度梯度离心法处理精液作IUI得到的临床妊娠率是相似的,两者间差异无显著性.

    作者:徐巧敏;夏舟岚;吴美君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烤瓷熔附金属联合塑料牙在老年人牙列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烤瓷熔附金属联合塑料牙(PFMART)在老年人牙列缺损铸造支架可摘义齿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26例伴前牙缺失的kennedyⅡ、Ⅲ类老年牙列缺损患者,男11例、女15例,年龄60~70岁,设计PFMART,在金属铸造支架上的前牙区和后牙区人工牙分别采用烤瓷牙和塑料牙,通过问卷调查及临床检查进行效果评价.结果:戴PFMART 1个月患者满意度为98.7%.结论:PFMART有美观、坚固、舒适等优点,对伴前牙缺失的kennedyⅡ、Ⅲ类老年牙列缺损是一种较好的修复体.

    作者:奉晓斌 刊期: 2006年第04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