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硬膜外阻滞下应用咪唑安定对内脏牵拉反应的防治

张建萍

关键词:
摘要:硬膜外阻滞是一种不完全性麻醉,常需辅助药以完善其镇静、镇痛和消除不良反应的作用,为此,我们采用小剂量咪唑安定复合哌啶(咪哌合剂)为防治腹腔手术时的牵拉反应,并与哌啶和氟哌啶(哌氟合剂)进行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中华实用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抢救阿片中毒致呼吸循环衰竭10例体会

    阿片类药物主要有吗啡、鸦片、度冷丁、盐酸二氢埃托菲、美沙酮、阿弗替丁、可待因等,因具有产生身体依赖和精神依赖的潜力,常被吸毒者滥用而导致中毒.

    作者:黄艳;杨春云;何季;陶苏兰;冯嘉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达肺冲剂对小鼠实验性结核病的疗效实验

    肺结核是呼吸系统的一种常见病,其病原体被发现后的百余年内,疫情明显改善,但自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由于多种耐药结核菌的增加及糖尿病、艾滋病的蔓延,结核病的发病率再次呈现上升趋势[1].在世界范围内,结核病成为因传染病而死亡的首位死因.据1996年世界卫生组织有关资料报道,全球约9亿人已感染结核杆菌(MTB),每秒钟有一人受染[2].目前,结核病的治疗以化疗为主,但耐药性广泛存在及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较大均是困惑医疗界的难题,而中医药在这方面积累了大量宝贵经验,有其独到之处,故挖掘祖国医学宝库,寻找疗效理想的中药治疗药物已成为当务之急!本研究采用达肺冲剂对实验性结核病小鼠进行实验观察如下.

    作者:刘丽;李春雯;赵彩霞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特发性肺纤维化31例临床转归

    为探讨特发性肺纤维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IPF)的临床转归,提高对本病的诊治水平,我们对1991年1月~2002年12月收治的3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邓世周;王兵;郭荣华;董旭华;邓杨春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护理体会

    肝硬化是由于一种或多种致病因素长期或反复地作用于肝脏,造成肝组织慢性、进行性、弥漫性损害,从而引起以门静脉高压和肝功能损害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引起肝硬化的原因很多,我国以病毒性肝炎为常见.肝硬化的病程发展一般比较缓慢,临床分为肝功能代偿期和失代偿期.

    作者:蒋红梅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2型糖尿病肾病不同时期血清Ⅳ胶原、Ⅲ型前胶原变化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用一较为简便的方法替代传统的检测糖尿病肾病的方法.方法将糖尿病病人按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的水平分为B、C、D组,B组(32例),UAER<30mg/d;C组(37例),30mg/d<UAER<300mg/d;D组(23例),UAER≥300mg/d;A组(30例)为健康体检正常对照组,采空腹静脉血,查血清C-Ⅳ、PCⅢ水平.结果 2型糖尿病病人血清C-Ⅳ在白蛋白正常时即开始显著上升,且D组>C组>B组>A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且C-Ⅳ的升高与UAER存在着较好的正相关性.PCⅢ在糖尿病白蛋白正常期的病人中浓度未见明显升高,可提示该期病人肾间质尚未有明显改变,这和该期的病理所见一致.但随着病人尿白蛋白的增多PCⅢ明显升高D组>C组>B组(P<0.05).与UAER亦有显著的正相关性.结论本研究表明C-Ⅳ、PCⅢ均能较好地反映2型糖尿病肾病进展的情况,可为临床上提供疗效及病情进展的监控参数,尤其C-Ⅳ更能在尿白蛋白正常的DN早期发现肾损害,为DN的早发现、早治疗提供了一个有用的指标.

    作者:卢岚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一氧化氮与创伤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创伤既是医学中古老的课题,又是现代文明社会负面效应的产物.全球每年因创伤致死者约100余万人,伤者数千万人,我国每年因创伤致死者约10余万人,伤者数百万人[1],专家预测该数字将会随着工业、交通的飞速发展和农业机械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而成倍增加,除此之外,外科手术也成为创伤的另一重要原因.20世纪70年代以前,因为复苏质量不高,多数严重创伤病人伤后早期即死于休克、肾衰竭或呼吸衰竭等单器官衰竭.随着医学科技的进步,许多患者可以耐受严重创伤的初步打击而存活下来,但在3~7天后仍有可能发生急性呼吸衰竭、肾衰竭、消化道出血、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多个器官或系统功能障碍或衰竭,并成为严重创伤病人的主要死亡原因[1,2].

    作者:何振扬;李新明;苏哲坦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垂体后叶素联合甲磺酸酚妥拉明治疗肺结核并大咯血疗效观察

    自2000年1月~2002年12月3年期间,我科共治疗肺结核并大咯血患者82例,其中采用垂体后叶素联合甲磺酸酚妥拉明治疗肺结核并大咯血44例,并与单用垂体后叶素治疗的38例作临床对照观察,结果表明两药联合应用能明显减少垂体后叶素的用量,且可减轻垂体后叶素的副作用,同样达到止血的目的.现总结如下.

    作者:张泽敏;唐培仙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耳鼻咽喉科住院病人的健康教育特点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对健康的需求已不在满足于治疗生理上的疾病,而是对健康知识的需求.这就要求我们护士不仅护理技术操作要过硬,而且要结合病人的身心、社会需要,向病人宣讲疾病的常识、用药的注意事项、手术前的准备、手术的护理配合以及饮食、活动、休息等.通过操作示范,发放健康教育手册、公休会、病人现身说法、电视录像等,有计划地、有系统地实施健康教育,满足病人的需要,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知道如何自我保健,防止疾病的复发.同时也使病人认识到护理的价值,改善护患关系,增强医护之间的合作,提高病人的满意度,保证病人住院期间在整体护理上的连续性和完整性.

    作者:皮庆梅;罗亚丽;韩艳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浅议管理者的素质与管理艺术

    1 管理的本质管理科学是促进现代社会文明发展的三大支柱之一,它与科学和技术三足鼎立.管理是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的、关键的因素之一.尽管人类对管理学的认识并不久远,但管理的方法与模式却随着时代的变迁发生着突飞猛进的变化,从一般管理、行为管理到科学管理、系统管理,从泰罗、西蒙到美国IBM公司,人们通过有效的管理达到高效率,通过高效率达到高效益.管理的本质是要让别人同自己一道去完成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而管理的外延,即管理活动所包含的范围也就是管理的职能.管理存在于一定的组织中:管理的主体是管理者;管理的核心是处理各种人际关系;管理的任务是要设计和维持一种适宜的工作环境.有人的地方就存在管理;简单说管理就是让别人与自己一同实现既定目标的过程,成功的管理就是高效率、高质量的实现既定的目标.

    作者:宋钰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白血病继发卵巢肿瘤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卵巢肿瘤切除术后致截瘫1例

    患者,女,19岁,因患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半年,继发卵巢肿瘤1月,需行卵巢肿瘤切除术.术前查PLT:102×109/L,PTT:29.2s,TT:16s,PT:13.6s考虑患者行化疗半年,选用了对机体各脏器影响较小的硬膜外麻醉,患者步行入手术室,选T12~L1间隙穿刺、置管顺利给2%利多卡因4ml试探,无脊麻征,5min后给诱导量1.6%利多卡因+0.2%丁卡因混合液10ml,10min后测试麻醉平面T6~L2.术中辅予氟芬强化麻醉,术中未出现血压过低情况,循环呼吸平稳,失血约80ml,手术历时120min,麻醉阻滞完善.术毕麻醉面T8~L2,双下肢能屈曲,病人清醒、拔除硬膜外导管后送回病房.局麻药总量:利丁混合液20ml,2%利多卡因4ml.术后第1、2天随访患者除伤口轻微疼痛外无异常不适,双下肢能活动,痛觉存在,第3天凌晨5时,患者感背部一阵剧痛,继而双下肢感觉消失.查T8以下痛、温觉缺失,位置觉存在.患者自感与3天前硬膜外麻醉作用时出现的情况一样,便认为是麻醉所致,但此时双下肢肌力为0级.经妇科、神经内科和麻醉科会诊,考虑为:①硬膜外血肿;②脊髓前动脉综合征;③椎管内肿瘤.

    作者:高亚琼;欧亚林;姜永旺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尿中绒毛膜包囊的电镜结构研究

    目的研究尿绒毛膜包囊的电镜结构.方法分离纯化尿中绒毛膜包囊,用尿绒毛膜酶单克隆抗体将细胞膜包囊免疫沉淀下来,进行电镜结构分析.结果被免疫沉淀下来的大分子酶,在电镜下显示出许多大小不等的包囊,这些包囊具有典型的脂质双层结构.结论绒毛膜酶在尿液中的存在形式为细胞膜包囊.

    作者:关广聚;曹娅丽;胡晓燕;邓景惕;李龙凯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人工全髋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主要原因探讨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主要原因.方法选用56具防腐固定的成年骨盆尸体标本,经髂总动静脉灌注红色、蓝色明胶,观察双侧髂外动静脉的解剖位置及股动静脉分支与髋臼的关系;同时采用髋关节后外侧入路行30例人工全髋置换术.结果发现股动静脉分支旋股内外动静脉绕髋臼走行,且进入髋臼内;手术发现此处常有出血,为充分暴露视野,用拉钩阻挡肌肉等组织,即造成血管的长期积压,血流迟缓.结论人工全髋置换术易损伤髋臼血管内壁→血流减慢→血小板聚集→血栓形成.

    作者:史晓林;戴尅戎;扬景武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我校学生使用抗菌药物的调查分析

    目的分析我校学生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方法对近2年来我院学生使用抗菌药物的处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根据学生特点建议一般采用口服或序贯疗法的方式治疗炎症.结论选药正确、服药合理可降低学生对抗菌药物耐药性的产生.

    作者:刘桂红;黄莺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帕金森病双侧微电极毁损术术式比较

    目的探讨微电极引导毁损术(第2次)治疗帕金森病(PD)的佳手术方式,评估双侧丘脑Vim、双侧PVP和前后两次不同靶点3种方式的临床治疗效果及手术适应证.方法术中采用微电极技术,确定手术目标点位置后,进行靶点毁损术治疗;对手术效果,术后并发症及术后可能出现对智力、情绪的影响进行随访.结果 243例PD患者:震颤型85例行双侧丘脑Vim,术后震颤完全消除或基本消除,消除率为98.8%;但出现5例语言障碍和(或)伴有吞咽困难,经治疗后3例恢复正常;3例出现智力、情感障碍.僵直型106例行双侧PVP,术后肌张力恢复正常,肢体活动灵活,有效率为98.1%;但2例出现吞咽困难,3例出现智力、情感障碍.混合型52例,术后肢体震颤基本消除、肌张力高缓解,肢体活动灵活,有效率为96.2%;但出现1例语言障碍伴有吞咽困难,1例智力、情感障碍.结论微电极引导双侧丘脑Vim和双侧PVP治疗PD,可获得良好的手术效果,但各有优缺点,震颤型患者应选用丘脑Vim;僵直型或运动迟缓型PD患者可选择PVP;对肢体震颤、肌强直及运动迟缓均存在的混合型,前后两次可行不同靶点毁损术.

    作者:刘伟钦;唐运林;周明;罗旭坚;段小珍;陈志平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额肌筋膜瓣悬吊治疗重度上睑下垂

    目的探讨额肌筋膜瓣下移悬吊治疗重度上睑下垂的疗效.方法采用额肌筋膜瓣下移悬吊治疗重度上睑下垂20例,按重睑术在上睑做皮肤切口,切取并形成一个蒂在上方的矩形宽约15~20mm额肌筋膜瓣,用3-0丝线分内、中、外3点将额肌筋膜瓣下移与睑板中上1/3部做3针缝合固定.结果本组20例患者24只眼,17例20眼达到矫正,3例4眼达到基本矫正.结论额肌筋膜瓣下移悬吊治疗重度上睑下垂,手术操作简便,疗效可靠,可作为重度上睑下垂首选的治疗方法.

    作者:谭英;李朝伟;卢国华;付卓虹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脾损伤非手术治疗56例临床体会

    我院自1989年以来共收治脾损伤180例,其中56例经非手术治疗,55例治愈,1例中转手术;现将56例非手术治疗的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陈颖苇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回盲部肠结核长期误诊2例原因分析

    回盲部肠结核的发病率较低,其中一部分病例无典型症状,如果对此缺乏认识将易误诊.现将长期误诊超过1年的病例2例报告分析如下.

    作者:李苏华;黄晓霞;肖卫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臀位矫正法临床应用比较

    臀位分娩的新生儿Apgar评分低,产伤多,足月新生儿的死亡率较头位者高4倍,遗留中枢神经系统后遗症较头位多[1].为避免上述损伤,近几年来臀位剖宫产率明显上升.如能在孕期将臀位安全地矫正成头位,则可降低臀位分娩的发生率,为探讨臀位矫正的有效方法,本文回顾并比较了1992年6月~2002年3月臀位自然回转及3种臀位矫正法的临床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颉玉玲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870名女大学生月经情况调查分析

    月经来潮是少女进入青春期后的正常生理现象,而月经的具体表现以及伴随的自觉症状常因人而异.为了搞好女性青春期的卫生保健工作,对我院部分女大学生的月经情况进行了调查,报告如下.

    作者:耿铁军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降钙素原在临床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

    目的了解降钙素原在临床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免疫发光测量法,对190例住院病人进行血清降钙素原(PCT)的测定,主要观察了患呼吸系统疾病、胆道感染性疾病、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胶原系统疾病、肺癌及心脏外科手术后等病人血清PCT的情况,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严重细菌感染并有全身表现或有多个系统感染及较大心脏外科手术后病人血清PCT明显升高,而病毒感染或非感染性炎症反应病人血清PCT在正常范围.结论 PCT可以作为诊断严重细菌感染及败血症的一个新的重要指标.

    作者:曹月芳;时兢;穆会君 刊期: 2003年第12期

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主管:国际激光医学交流培训中心

主办:中华临床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