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我校学生使用抗菌药物的调查分析

刘桂红;黄莺

关键词:抗菌药物, 合理用药, 耐药性, 序贯疗法
摘要:目的分析我校学生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方法对近2年来我院学生使用抗菌药物的处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根据学生特点建议一般采用口服或序贯疗法的方式治疗炎症.结论选药正确、服药合理可降低学生对抗菌药物耐药性的产生.
中华实用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氯亚明等联合治疗急性化脓性根尖周炎的临床观察

    近几年来我科就诊的急性化脓性根尖周炎的患者日渐增多,其中慢性根尖炎急性发作的急性化脓性根尖周炎较多,此种根尖周炎病程长,复诊次数多,治愈慢,经过长期的观察,笔者发现我科采用氯亚明、3%双氧水、生理盐水、庆大霉素液交替冲洗,以及用2%碘酊行瘘管通过术治疗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赵丽华;李琳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迪银片联合西替利嗪治疗银屑病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迪银片联合西替利嗪治疗银屑病的临床疗效,并观察同形反应的发生情况.方法采取门诊患者随机分组的方法,分成观察组及对照组.结果两组基本痊愈率差异有显著性(P<0.01),同形反应的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迪银片联合抗组胺药物治疗银屑病,既有迪银片见效快,疗效高的特点,也可以缓解因长期患病引起的精神紧张,忧郁,焦虑等引起的病情加重,减少同形反应的发生,减少迪银片引起的副作用,达到很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林立真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胆囊手术中漏诊消化道肿瘤13例原因分析

    我院自1982~2002年共行胆囊切除术1021例,术中漏诊胃肠道肿瘤病例13例,漏诊率1.27%.现就其漏诊原因,进行分析.

    作者:朱亚洲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胃镜检查术及其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

    胃镜可直接观察胃粘膜的形态、色泽等细微结构,又能同时胃内照相;直视下活检及细胞学检查.而近年来,由于其附属配件的相应发展,不仅可用于诊断,而且可用于镜下治疗、生理测试和功能检查等,为上消化道疾病的诊断、治疗提供了重要手段.在检查治疗过程中,胃镜检查有其很高的安全性,严格按规程操作,对病人健康不会有任何危害.然而,由于对适应证掌握不够严格,也可能在术中、术后发生一定的并发症.我院自1998年至今胃镜检查8000余人次,由于我们的严格预约和术中精心的护理,未发生一例严重并发症.现将我们的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朱秀华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米索前列醇预防产后出血的效果观察

    目的研究米索前列醇在预防产后出血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足月阴道分娩的产妇160例,随机分为米索前列醇组(简称米索组)及催产素组,米索组于胎头娩出即给予口服米索前列醇600μg,催产素组于胎头娩出即予静推催产素20U+25%葡萄糖20ml,观察第3产程时间及出血量,产后2h出血量及产后2h内总出血量.结果第3产程时间:米索组7.35±4.68min,催产素组8.08±5.15min,P>0.05.第3产程出血量:米索组176.4±79.95ml,催产素组为194.1±70.36ml,P>0.05.产后2h出血量:米索组84.7±50.04ml,催产素组139.6±87.16ml,P<0.01.产后2h总出血量:米索组260.1±78.9ml,催产素组333.7±92.7ml,P<0.05.结论米索前列醇可有效地减少产后2h出血量,且经济、方便、副作用小.

    作者:刘亚非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耳鼻咽喉科住院病人的健康教育特点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对健康的需求已不在满足于治疗生理上的疾病,而是对健康知识的需求.这就要求我们护士不仅护理技术操作要过硬,而且要结合病人的身心、社会需要,向病人宣讲疾病的常识、用药的注意事项、手术前的准备、手术的护理配合以及饮食、活动、休息等.通过操作示范,发放健康教育手册、公休会、病人现身说法、电视录像等,有计划地、有系统地实施健康教育,满足病人的需要,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知道如何自我保健,防止疾病的复发.同时也使病人认识到护理的价值,改善护患关系,增强医护之间的合作,提高病人的满意度,保证病人住院期间在整体护理上的连续性和完整性.

    作者:皮庆梅;罗亚丽;韩艳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特发性肺纤维化31例临床转归

    为探讨特发性肺纤维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IPF)的临床转归,提高对本病的诊治水平,我们对1991年1月~2002年12月收治的3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邓世周;王兵;郭荣华;董旭华;邓杨春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309例巨大胎儿分析

    目的探讨巨大胎儿的产前诊断、分娩时机及分娩方式,降低母儿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309例巨大胎儿的诊断、分娩时机、分娩方式及并发症,并与单胎正常体重儿分娩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巨大胎儿中双顶径(BPD)+股骨长度(FL)≥16.5cm者占85.61%;宫高+腹围≥140cm者占56.02%;胎儿腹围(AC)≥39.0cm者占88.04%;孕期孕妇体重增加≥18.0kg者巨大胎儿发生率为14.21%.巨大胎儿与正常体重儿相比难产率明显升高.剖宫产组较阴道分娩组新生儿窒息率及产伤机会均明显降低.结论 BPD+FL≥16.5cm、AC≥39.0cm、宫高+腹围≥140.0cm及孕期增重≥18.0kg均可作为产前诊断巨大胎儿的一项可靠的参数指标,若二者或二者以上同时存在,则产前诊断巨大胎儿的准确率可明显提高.对巨大胎儿应避免困难的阴道助产,适当放宽剖宫产指征.对产前诊断巨大胎儿的,分娩时间不宜超过预产期.

    作者:梁军;黎晓红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发热门诊82例肺炎诊治初探

    目的探讨非典型肺炎与SARS在门诊的鉴别与治疗.方法对发热门诊82例肺炎回顾性分析.结果治愈68例,好转13例,疑似SARS 1例.结论非典型肺炎与SARS鉴别要掌握诊断标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综合分析,治疗以氟喹诺酮类抗生素及阿奇霉素为主.

    作者:陈玉凤;刘淑芹;张媛;高静珍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降钙素原在临床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

    目的了解降钙素原在临床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免疫发光测量法,对190例住院病人进行血清降钙素原(PCT)的测定,主要观察了患呼吸系统疾病、胆道感染性疾病、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胶原系统疾病、肺癌及心脏外科手术后等病人血清PCT的情况,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严重细菌感染并有全身表现或有多个系统感染及较大心脏外科手术后病人血清PCT明显升高,而病毒感染或非感染性炎症反应病人血清PCT在正常范围.结论 PCT可以作为诊断严重细菌感染及败血症的一个新的重要指标.

    作者:曹月芳;时兢;穆会君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帕金森病双侧微电极毁损术术式比较

    目的探讨微电极引导毁损术(第2次)治疗帕金森病(PD)的佳手术方式,评估双侧丘脑Vim、双侧PVP和前后两次不同靶点3种方式的临床治疗效果及手术适应证.方法术中采用微电极技术,确定手术目标点位置后,进行靶点毁损术治疗;对手术效果,术后并发症及术后可能出现对智力、情绪的影响进行随访.结果 243例PD患者:震颤型85例行双侧丘脑Vim,术后震颤完全消除或基本消除,消除率为98.8%;但出现5例语言障碍和(或)伴有吞咽困难,经治疗后3例恢复正常;3例出现智力、情感障碍.僵直型106例行双侧PVP,术后肌张力恢复正常,肢体活动灵活,有效率为98.1%;但2例出现吞咽困难,3例出现智力、情感障碍.混合型52例,术后肢体震颤基本消除、肌张力高缓解,肢体活动灵活,有效率为96.2%;但出现1例语言障碍伴有吞咽困难,1例智力、情感障碍.结论微电极引导双侧丘脑Vim和双侧PVP治疗PD,可获得良好的手术效果,但各有优缺点,震颤型患者应选用丘脑Vim;僵直型或运动迟缓型PD患者可选择PVP;对肢体震颤、肌强直及运动迟缓均存在的混合型,前后两次可行不同靶点毁损术.

    作者:刘伟钦;唐运林;周明;罗旭坚;段小珍;陈志平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重型颅脑损伤应激反应与治疗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患者血浆皮质醇水平与应激性溃疡出血的相关性,并比较不同方法的治疗效果.方法用放射免疫法对90例颅脑损伤应激性溃疡患者监测血浆皮质醇水平.结果颅脑损伤患者血浆皮质醇水平在受伤后前3天比正常人明显升高(P<0.01),然后开始下降,至第5天、第7天降至接近正常水平(P>0.05);应激性溃疡出血者比无出血者血浆皮质醇水平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且与颅脑损伤程度有关(P<0.01);奥美拉唑组和氨甲苯酸组治疗效果较好.结论颅脑损伤应激性溃疡出血可能与皮质醇水平升高有关,联合治疗效果较好.

    作者:吕汉文;荆国杰;叶彩丽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米非司酮在羊膜腔内利凡诺尔注射引产术前的应用

    长期以来,经腹羊膜腔内利凡诺尔注射引产术被临床广泛用于终止中晚期妊娠,但由于中晚期妊娠时宫颈成熟度较差,影响手术的一次性成功率;术后至分娩的时间长,并且有宫颈裂伤,子宫破裂等并发症.我院根据米非司酮能诱导宫颈成熟的作用原理,在经腹羊膜腔内利凡诺尔引产术前应用米非司酮软化宫颈,促宫颈成熟,收到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素青;张晓玲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医源性胆道损伤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医源性胆道损伤的原因、预防及治疗.方法对我科自1992年1月~2002年12月间收治的18例医源性胆道损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胆道损伤由单纯胆囊切除引起者11例(61.1%),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引起者5例(27.8%),其他腹部手术2例(11.1%).18例患者共行手术39次,末次手术行胆肠吻合术11例.优良率达83.4%.结论预防医源性胆道损伤,必须充分重视每1例胆囊切除术,充分认识潜在的危险性,熟悉胆道系统的解剖及其变异,严格掌握胆囊切除术及LC的指征;根据胆道损伤的类型,合理把握初次手术时机,成形后的肝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是胆道重建的佳选择.

    作者:姚明;鲁琪;姚聪;孙瑾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E-test法体外检测酵母菌对氟康唑和伊曲康唑的敏感性研究

    目的了解性病门诊中分离的酵母菌体外对依曲康唑(IT)、氟康唑(FL)的敏感性.方法用E-test抗真菌药敏试条在体外检测IT、FL对酵母菌的小抑菌浓度(MIC)值,判定敏感性.结果 237例阴道分泌物标本培养阳性168例,分离出白念珠菌153株(91.07%,153/168),其中对IT敏感129株、中敏12株、耐药12株,对FL敏感150株、中敏1株、耐药2株;光滑念株菌9例(5.38%,9/168),其中对IT敏感2株,中敏0株、耐药7株,对FL敏感6株、中敏1株、耐药2株;近平滑念珠菌1株(0.60%,1/168),对IT和FL均耐药;热带念珠菌2株(1.19%,2/168),1株对IT耐药,2株对FL均敏感;清酒念珠菌2例(1.19%,2/168),其对IT、FL均敏感.结论 E-test法检测酵母菌对IT、FL的敏感性具有操作简便、快速的特点,为临床选择抗真菌药物具有一定的意义.

    作者:费实;朱慧兰;李平;钟道清;丘小珊;张锡宝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糖尿病足的护理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周围血管、神经病变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临床表现为足的局部缺血、神经营养障碍和经久不愈的感染.由于致残率高,使糖尿病足成为护理工作中的一大难题.1997年以来,我科收治糖尿病足5例,治愈4例,死亡1例.现将护理中的经验总结如下.

    作者:蔡秀美;吴阿凤;许耀玲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浅议管理者的素质与管理艺术

    1 管理的本质管理科学是促进现代社会文明发展的三大支柱之一,它与科学和技术三足鼎立.管理是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的、关键的因素之一.尽管人类对管理学的认识并不久远,但管理的方法与模式却随着时代的变迁发生着突飞猛进的变化,从一般管理、行为管理到科学管理、系统管理,从泰罗、西蒙到美国IBM公司,人们通过有效的管理达到高效率,通过高效率达到高效益.管理的本质是要让别人同自己一道去完成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而管理的外延,即管理活动所包含的范围也就是管理的职能.管理存在于一定的组织中:管理的主体是管理者;管理的核心是处理各种人际关系;管理的任务是要设计和维持一种适宜的工作环境.有人的地方就存在管理;简单说管理就是让别人与自己一同实现既定目标的过程,成功的管理就是高效率、高质量的实现既定的目标.

    作者:宋钰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善宁在消化道大出血中的应用及其疗效观察

    上消化道出血临床上十分常见,而其大出血更是内科常见的急症,病情严重者如处理不及时可危及生命.我们近年来采用善宁治疗上消化道大出血,并与垂体加压素治疗进行对照,观察其止血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戴永清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医院内环境中非发酵菌感染情况的初步探讨

    目的了解医院内环境中非发酵菌的感染情况,分析其与医院内感染的联系,以引起临床的重视.方法利用法国梅里埃ATB细菌分析仪对本院内环境进行非发酵菌鉴定.结果本医院内环境中,医护人员双手及空气的非发酵菌感染情况严重,检出率分别为43.1%和20.5%.在送检的612例标本中,共检测出非发酵菌104例,检出率为17.0%;假单胞菌属多,占58.7%,其次为不动杆菌属,占26.9%.其中,检出多的菌种是嗜麦芽假单胞菌和恶臭假单胞菌,分别占19.2%和14.4%.结论医院内环境中非酵菌的感染情况以医护人员双手及空气严重;非发酵菌感染以假单胞菌属和不动杆菌属多.

    作者:黄小霞;雷泽洪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应用正交设计法酸浸提人发钙、铁、锌、铜元素的佳条件

    目的确定酸浸提法测定人头发中锌、铁、钙、铜元素的佳实验条件.方法采用四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设计对发样酸浸提条件进行选择.结果浸提四种元素的佳条件:铁:6mol/L HNO3在30℃浸泡6h;锌:6mol/L HNO3,在30℃浸泡6h;铜6mol/L HNO3,在30℃浸泡6h;钙:6mol/L HNO3,在30℃浸泡6h.结论在各元素的佳处理条件下对发样进行浸泡,可得出四元素各自的含量.

    作者:马坤;秦静怡 刊期: 2003年第12期

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主管:国际激光医学交流培训中心

主办:中华临床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