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清海;周建丰
目的:将异种煅烧骨、Ⅰ型胶原、骨形成蛋白、去甲万古霉素制备为活性缓释材料后与骨水泥复合,探讨其体外缓释万古霉素和体内对兔感染性桡骨缺损的修复作用.方法:采用体外洗提实验和抑菌实验观察缓释系统体外释放能力.建立兔感染桡骨缺损模型,使用缓释材料修复骨缺损,通过 X线检查、组织学观察、生物力学测定和扫描电镜等手段观察抗感染和成骨情况.结果:缓释系统体外洗提实验结果, 1 d时平均浓度为 (474.5± 46.8)μ g/mL, 30 d时为 (8.9± 1.5)μ g/mL.缓释系统的体外抑菌实验结果,抑菌圈 1 d平均直径为 (22.1± 1.6)mm, 30 d为 (5.9± 0.3)mm. X线检查和组织学观察显示缓释材料有较强的抗感染修复能力.扫描电镜观察缓释材料有较高的空隙率.生物力学测量结果显示,缓释材料修复兔桡骨大扭转强度平均为 (0.82± 0.03)Nm,接近自体骨组的 (0.76± 0.05)Nm( P >0.05),明显高于煅烧骨组的 (0.26± 0.01)Nm( P< 0.05).实验组大弯曲载荷平均为 (172.2± 6.1)N,接近自体骨组的 (162.6± 4.1)N( P >0.05),明显高于煅烧骨组的 (46.8± 6.8)N( P< 0.05).结论:缓释材料具有较强的缓释药物能力和抗感染修复成骨能力,可望成为新型骨缺损修复材料.
作者:韩涛;范清宇;张殿忠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再次肝移植患者术后的护理要点.方法:系统性回顾我院器官移植中心实施的 10例再次肝移植患者的资料,总结再次肝移植患者术后护理方法及经验.结果:本组患者 8例出院 , 其中 6例存活至今,复查肝功能良好; 2例出现严重的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继之出现严重腹腔感染和肺部感染,终发展为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结论:再次肝移植是移植肝功能衰竭的有效治疗方法,术后严密的监护和早期发现、及时处理各种并发症是提高再次肝移植患者存活率的关键.
作者:陈雪霞;黄婉琳;张利锋;廖苑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腹部血管损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 32例血管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血管修复方式为血管缝合修补、端端吻合、自体血管移植修复、血管结扎、介入填塞、碘纺纱压迫止血.结果:本组 15例死亡,病死率达 46. 9%,腹部大血管损伤病死率更高达 78.6%. 结论:腹部血管损伤大多病情凶险,没有条件作过多辅助检查,应紧急开腹探查、止血.遵循首先止血、补充血容量、抗休克挽救生命,然后是正确修复血管损伤以保证组织恢复正常的灌注这个治疗原则,才有可能救治伤员,降低死亡率.
作者:谢俊杰;温学文;罗劲根 刊期: 2006年第08期
上颈椎骨折脱位常常可导致环枢椎不稳,稍有不慎可危及生命.由于该部位解剖结构特殊,历来为骨科传统手术禁区.我科自 2003年 5月至 2005年 7月已成功为 5例上颈椎骨折或脱位病人实施颈后路切开复位+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术后即刻恢复稳定性,同时有效缓解了神经压迫症状.对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早期康复训练,起到了良好的作用.现将这 5例患者的护理报告如下.
作者:胡海燕;张洁萍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鼻内镜鼻窦手术 (ESS)后造成鼻腔粘连的因素及处理方法,从而减少 ESS后鼻腔粘连,提高 ESS的疗效.方法:回顾 275例行 ESS患者的临床资料,发现 36 例术后出现鼻腔粘连,分析其临床资料及观察粘连后的处理方法和效果.结果:中鼻甲与鼻腔外侧壁粘连 20例,中鼻甲与鼻中隔粘连 6例,上颌窦口或筛窦内粘连闭锁 7例,下鼻甲与鼻中隔粘连 3例;经微波治疗成功分离 21例,经清除残留病变或中鼻甲处理(固定或部分切除 )成功分离 13例.结论:手术中窦口鼻道复合体病变未清除干净,鼻腔黏膜不恰当损伤,术后中鼻甲向外漂移以及换药不及时、不恰当是造成 ESS后鼻腔粘连的主要原因;用微波治疗鼻腔粘连是简单、有效的方法.
作者:王耀洪;朱锦洲;吴道林;江全胜;汤素琴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评价滑动加压髋鹅头钉 (DHS)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科 7年 45例 Evans分型Ⅰ、Ⅱ、Ⅲ、Ⅳ型转子间骨折病例进行开放复位、 DHS内固定,随访 6个月至 2年,平均 12个月,按王福权等 [1]功能评定标准对其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5例转子间骨折患者在 3~ 10个月(平均 3个月)内愈合,其中 1例髋内翻, 1例患肢短缩 3.0 cm,无一例发生术后感染及骨折并发症.按王福权等 [1]功能评定标准进行评定:优 43例,良 1例,差 1例,优良率为 97.8%.结论: DHS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满意,是目前理想的治疗方法.
作者:苏世彪;刘华林;廖诗伟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总结近年来急性胰腺炎 (AP)的病因组成及发病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自 1998年 1月至 2003年 12月我院所收治的 AP病例 471例.按病因分为胆石性组、酒精性组、高脂血症性组和其他病因组.统计各病因组病例比例构成,比较不同病因组病人平均年龄、性别比例等发病情况.结果: 471例病例中胆石性 AP 216例( 45.9%)、酒精性 AP 103例( 21.9%)、高脂血症性 AP 96例( 20.4%)、其他原因 56例( 11.9%).不同病因组之间平均年龄、性别构成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高脂血症已成为 AP重要病因.不同病因 AP在发病人群上有各自的特点.
作者:李昂;李非 刊期: 2006年第08期
为了探讨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 (PSTT)合并肝硬化腹水的诊断、治疗与效果 ,回顾性分析我院治疗的 PSTT合并肝硬化腹水病例 1例.患者行手术治疗并待肝功能恢复正常后行 EMA-CO方案化疗,随诊至今,患者无不适,β-HCG检测正常.现报告如下.
作者:牛占杰;李东峰;张梅 刊期: 2006年第08期
我们对 59例化疗患者进行了临床观察,由于患者在化疗后出现的各种症状的原因不同,我们采取了针对性的饮食护理,现报告如下.
作者:侯模威;孙永玲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FGF)对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选择 80只新西兰白兔 , 于左胫骨粗隆下 3~ 5 cm 处造成横行骨折模型 , 各选 40只分别行可吸收消旋聚乳酸 (PDLLA)混合壳聚糖髓内钉和克氏针内固定,同时在以上两组随机各选 20只分别在骨折端局部注射 bFGF 0.1 μ g.于术后 2、4、8、12周时分别摄 X 线片观察骨折愈合情况.结果:克氏针组中 bFGF组和非 bFGF组 4周时骨折线模糊例数和 8周时骨折线消失例数有显著不同,可吸收 PDLLA混合壳聚糖髓内钉组中 bFGF组和非 bFGF组 2周时骨折线模糊例数有显著不同,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相同条件比较, bFGF组骨痂质量和数量明显优于非 bFGF组.结论: bFGF能促进骨折的愈合.
作者:金新安;黄潮桐;李敬矿;曾焕忠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丘脑出血的临床特征及其预后.方法:结合 CT表现,对 30例丘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其预后进行分析.结果:本组 30例中,平均年龄 59.5岁,既往有高血压病史 22例,入院时血压高于正常者 26例,意识障碍 18例,眼球运动障碍 17例,瞳孔变化 13例,感觉障碍 25例,运动障碍 28例,出血破入脑室 23例,本组病死率为 26%.结论:高血压病和动脉硬化为本病的主要病因,意识障碍主要与脑脊液循环通路阻塞或受限导致急性颅内压增高有关,垂直凝视麻痹和瞳孔缩小是丘脑出血特征性的体征,运动感觉障碍发生率比较高,但存活者早期功能恢复较好,其预后与意识障碍、血肿部位及大小脑室变化等因素有关.
作者:张林峰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高龄膀胱癌病人并存病的围手术期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 2000年 1月至 2004年 10月间收治的 95例 70岁以上高龄有并存病的膀胱癌病人的外科治疗方法.结果:并存心脏病 40例 ,高血压 17例 ,糖尿病 13例 ,呼吸系统疾病 13例 ,贫血 26例 ,肾功能不全 15例,低蛋白血症 21例,脑血管意外后遗症 4例.并发症为伤口感染 8例 ,肺部感染 21例 ,心功能不全 1例,应激性溃疡 10例.结论:虽然并存病增加了手术风险 ,但术前全面了解病情 ,加强并存病的围手术期处理可大大提高手术成功率 ,降低手术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彭玉声;潘伟民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缓释厄贝沙坦涂层支架置入对内膜增生的影响.方法 :建立冠状动脉支架置入的广西种的微型猪动物模型,分别置入普通裸支架和缓释厄贝沙坦涂层支架.于支架置入后 3、7、28、90和 180 d截取支架段血管连同邻近的近端正常血管段,通过病理组织学分析和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支架局部内膜增生情况.结果:正常血管段表达 PCNA mRNA在各个时间段差异没有显著性.普通支架置入后 3 d局部血管壁 PCNA mRNA的表达明显增高,并在术后 7 d达到高峰.术后 90 d PCNA mRNA的表达呈现下降的趋势,但仍显著高于正常血管段,并且差异一直持续到术后 180 d.术后第 3天药物支架段 PCNA mRNA的表达明显增高,并在术后 7 d达到高峰.术后 7 d药物支架段 PCNA mRNA的表达已显著低于普通支架段,并且差异一直持续到术后 90 d.术后 90~ 180 d药物支架段内膜加中膜面积明显小于普通支架段.结论:缓释厄贝沙坦涂层支架置入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支架置入后内膜的增生反应.
作者:李光;林曙光;陈纪言;谭虹 刊期: 2006年第08期
患者男, 62岁.因右上腹阵发性疼痛 6年余,放射肩背部而入院.曾多次 B超检查提示结石性胆囊炎,既往以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于门诊治疗.择期行腹腔镜胆囊摘除术,残端钛夹满意,手术顺利 ,返回病房后第 2天,病人开始出现腹部不适、腹胀、纳差等症状,疑胆漏发生,行肝内胆管穿刺造影,发现造影剂外溢,即开腹探查,发现胆囊肝管分出于右肝管前枝,距左、右肝管分叉处 2.0 cm,予结扎,清理腹腔后关腹.病人康复出院.
作者:盛海云;魏晓慧 刊期: 2006年第08期
患者女, 21岁,主因右卵巢成熟性畸胎瘤,并有成熟脑组织术后 3年,因为婚前检查 B超发现卵巢肿物就诊入院.患者曾于 3年前左侧卵巢囊肿剥除术,术中发现右侧卵巢肿瘤,遂行一并切除.术后病理回报左侧卵巢成熟性畸胎瘤,右侧卵巢成熟性畸胎瘤并有成熟脑组织.妇科检查:外阴未产型,阴道通畅,宫颈光滑,子宫前位,偏右,正常大小,活动好,无压痛,双附件:子宫左上方可触及一 12 cm× 10 cm× 10 cm囊实性肿物,活动可,边界清楚,张力大,无压痛、反跳痛. B超示:子宫前位,正常大小,实质回声均匀,左侧附件可见一肿物,约 10.8 cm× 7.9 cm,内为低回声,有强回声分隔,腹腔未见明显游离液体.术中见腹腔内少量血性液体,部分大网膜增厚,其上散在无色囊泡样改变,子宫正常大小,前位,左侧卵巢囊性增大约 12 cm× 8 cm× 7 cm,周围肠管、大网膜粘连,左侧输卵管延长、迂曲于左侧卵巢肿物上,右侧外科性缺如.肿物冰冻病理诊断:卵巢畸胎瘤,有脑组织,部分幼稚.切除卵巢肿物、大网膜和左侧输卵管送检.
作者:黄勇;李宏伟;胡海霞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髌骨骨折的较佳治疗方法.方法:采用不带克氏针的钢丝张力带加周围荷包丝线环形内固定缝合法治疗髌骨骨折.结果:本组 52例得到 2~ 14年的随访,平均 7年 4个月,良好 41例,较好 6例,一般 4例,不良 1例;优良率达 90.4%.结论:髌骨骨折临床可通过不带克氏针的钢丝张力带和周围荷包粗丝线环形内固定缝合相结合的方法,达到理想的复位和可靠的固定;配合积极的早期锻炼,可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
作者:龙千里;张文春;龙通莲;杨秀丽 刊期: 2006年第08期
子宫颈癌是妇科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在不断地增加且趋向年轻化 [1],为此,宫颈癌的治疗已成为当前人们关注的焦点.传统的宫颈癌治疗方法是以手术及放疗为主.手术适用于早期宫颈癌患者,中晚期患者通常采用放疗.尽管手术及放疗技术不断提高以及放疗设备不断改进及更新,但宫颈癌的总体治疗效果并无明显提高, 5年生存率仅在 50%左右 [2],仍然存在较高的复发率或局部未控的情况,其主要原因是手术及放疗只针对局部病灶,对于一些晚期宫颈癌或已经转移及扩散的患者,手术或放疗则受到较大的限制.而对于化学治疗,通常认为宫颈癌对化疗药物多不敏感,尤其是分化差或一些特殊类型的宫颈癌.此外,宫颈癌患者经过手术或放疗后盆腔脏器周围组织纤维化,血液供应网络被破坏,化疗药物难以进入肿瘤部位发挥作用.因此,宫颈癌的化疗一直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临床应用较少,仅作为宫颈癌姑息治疗的一种辅助方法,用于一些晚期或已经转移的病例.
作者:徐建平;罗新;黎清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锁骨钩钢板对锁骨远端骨折和肩锁关节脱位的疗效.方法:对 31例锁骨远端骨折和肩锁关节脱位的病人应用锁骨钩钢板治疗 (其中锁骨远端骨折 24例 ,锁骨远端骨折合并肩锁关节脱位 2例 ,肩锁关节脱位 5例 ).结果: 31例患者随访 3~ 18个月 ,骨折全部愈合,肩锁关节无脱位 ,肩关节功能优.有 5例肩关节主动活动时 ,肩峰处有酸胀感 ,拆去固定物后 ,经功能锻炼症状消失.结论:锁骨钩钢板治疗锁骨远端骨折和肩锁关节脱位有手术时间短、操作简单、创伤小、固定可靠、可早期功能锻炼等优点.
作者:徐德洪;方智敏;程华煜;王巍 刊期: 2006年第08期
先天性无阴道是双侧副中肾管发育不全所致,为女性生殖道的发育畸形,发生率约 1/5 000.成年后须行人工阴道成形术来恢复其生理功能.国内外治疗先天性无阴道的方法很多,如乙状结肠代阴道成形术、回肠代阴道成形术、游离皮瓣阴道成形术、羊膜阴道成形术等 [1].目前国内多采用前三种手术方法进行治疗.
作者:林小美;华七妹;王沂峰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观察丹参酮ⅡA磺酸钠盐 (sodium tanshinone ⅡA sulfonate ,STS)对血管紧张素Ⅱ (angiotensinⅡ , AngⅡ )诱导的心肌细胞肥大的影响,以探讨 STS在钙调神经磷酸酶 (calcineurin,CaN) 依赖的信号通路心肌肥大中的作用.方法:以培养的原代心肌细胞为模型,用 AngⅡ刺激细胞外 Ca2+内流,丹参酮Ⅱ A及钙离子拮抗剂维拉帕米( Ver)进行干预,检测心肌细胞 [Ca2+ ]I及 CaN活性; [3H] 亮氨酸掺入法测定心肌细胞蛋白质合成速率作为心肌细胞肥大的指标.用 Western blot法检测心肌细胞 CaN蛋白的表达.结果: AngⅡ刺激组 [Ca2+ ]I水平、 CaN蛋白的表达及蛋白核酸合成速率明显增高 ,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P< 0.01),而 STS能有效地降低由 AngⅡ刺激引起的 [Ca2+ ]I增高( P< 0.01 vs Ang Ⅱ组) ,明显抑制 AngⅡ诱导的蛋白质合成速率的增加( P< 0.01 vs Ang Ⅱ组). AngⅡ刺激组 CaN活性及其蛋白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 P< 0.05,P< 0.01). STS及 Ver抑制 AngⅡ介导的心肌细胞 CaN活性及其蛋白表达的增高.结论: CaN通路在 AngⅡ刺激的心肌细胞肥大中起重要作用; STS具有 Ca2+阻滞剂的特点,能有效地降低由 AngⅡ刺激引起的 [Ca2+ ]I增高,导致 CaN活性及其蛋白表达降低 ,阻滞心肌肥大的发生和发展.
作者:冯俊;张洁;郑智;粱黔生 刊期: 2006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