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充填术后并发症的分析及处理

杨长青;赵俊捷;罗力生

关键词:乳房植入物, 聚丙烯胺水凝胶, 并发症
摘要:目的:探讨聚丙烯酰胺水凝胶作为充填材料引起并发症的原因、诊断及处理方法.方法:对比分析我院收治的 21例注射了聚丙烯酰胺水凝胶后出现并发症的患者,并进行相应的治疗.结果:经处理后所有病例均在短期内治愈,基本能恢复注射前形态,其中 5例患者在 3个月至半年以后进行了 2次假体植入术,术后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并发症的发生与手术操作不当有关,但也与充填材料本身有关,建议在临床整形外科上应用聚丙烯酰胺水凝胶作为医用充填材料时应持谨慎态度.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缓释厄贝沙坦涂层支架置入对内膜增生的影响

    目的:探讨缓释厄贝沙坦涂层支架置入对内膜增生的影响.方法 :建立冠状动脉支架置入的广西种的微型猪动物模型,分别置入普通裸支架和缓释厄贝沙坦涂层支架.于支架置入后 3、7、28、90和 180 d截取支架段血管连同邻近的近端正常血管段,通过病理组织学分析和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支架局部内膜增生情况.结果:正常血管段表达 PCNA mRNA在各个时间段差异没有显著性.普通支架置入后 3 d局部血管壁 PCNA mRNA的表达明显增高,并在术后 7 d达到高峰.术后 90 d PCNA mRNA的表达呈现下降的趋势,但仍显著高于正常血管段,并且差异一直持续到术后 180 d.术后第 3天药物支架段 PCNA mRNA的表达明显增高,并在术后 7 d达到高峰.术后 7 d药物支架段 PCNA mRNA的表达已显著低于普通支架段,并且差异一直持续到术后 90 d.术后 90~ 180 d药物支架段内膜加中膜面积明显小于普通支架段.结论:缓释厄贝沙坦涂层支架置入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支架置入后内膜的增生反应.

    作者:李光;林曙光;陈纪言;谭虹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现代医院感染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的思路与措施

    1861年 SEMMELWEIS首先提出医院获得性感染以来,医院感染越来越受到医务人员的重视.特别是近 20年来美国和欧州国家普遍建立了管理和监测医院感染的机构.医院感染已成为一个世界性公共健康问题,在美国等发达国家医院感染率达 5%~ 10%,发展中国家这个比例估计会更高.发生医院感染不但会增加患者和医院的经济负担,还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甚至危及生命,严重制约着医疗质量的提高,也是产生医疗纠纷的焦点之一.在美国每年医院感染的花费在 50亿美元以上,直接因医院感染死亡人数约为 1 900人,间接因医院感染死亡人数约为 58 000人.

    作者:计宁;耿仁文;汪能平;廖四照;王晋豫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去甲万古霉素活性煅烧骨颗粒的体外缓释与内修复骨缺损研究

    目的:将异种煅烧骨、Ⅰ型胶原、骨形成蛋白、去甲万古霉素制备为活性缓释材料后与骨水泥复合,探讨其体外缓释万古霉素和体内对兔感染性桡骨缺损的修复作用.方法:采用体外洗提实验和抑菌实验观察缓释系统体外释放能力.建立兔感染桡骨缺损模型,使用缓释材料修复骨缺损,通过 X线检查、组织学观察、生物力学测定和扫描电镜等手段观察抗感染和成骨情况.结果:缓释系统体外洗提实验结果, 1 d时平均浓度为 (474.5± 46.8)μ g/mL, 30 d时为 (8.9± 1.5)μ g/mL.缓释系统的体外抑菌实验结果,抑菌圈 1 d平均直径为 (22.1± 1.6)mm, 30 d为 (5.9± 0.3)mm. X线检查和组织学观察显示缓释材料有较强的抗感染修复能力.扫描电镜观察缓释材料有较高的空隙率.生物力学测量结果显示,缓释材料修复兔桡骨大扭转强度平均为 (0.82± 0.03)Nm,接近自体骨组的 (0.76± 0.05)Nm( P >0.05),明显高于煅烧骨组的 (0.26± 0.01)Nm( P< 0.05).实验组大弯曲载荷平均为 (172.2± 6.1)N,接近自体骨组的 (162.6± 4.1)N( P >0.05),明显高于煅烧骨组的 (46.8± 6.8)N( P< 0.05).结论:缓释材料具有较强的缓释药物能力和抗感染修复成骨能力,可望成为新型骨缺损修复材料.

    作者:韩涛;范清宇;张殿忠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丘脑出血的临床特征及其预后

    目的:探讨丘脑出血的临床特征及其预后.方法:结合 CT表现,对 30例丘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其预后进行分析.结果:本组 30例中,平均年龄 59.5岁,既往有高血压病史 22例,入院时血压高于正常者 26例,意识障碍 18例,眼球运动障碍 17例,瞳孔变化 13例,感觉障碍 25例,运动障碍 28例,出血破入脑室 23例,本组病死率为 26%.结论:高血压病和动脉硬化为本病的主要病因,意识障碍主要与脑脊液循环通路阻塞或受限导致急性颅内压增高有关,垂直凝视麻痹和瞳孔缩小是丘脑出血特征性的体征,运动感觉障碍发生率比较高,但存活者早期功能恢复较好,其预后与意识障碍、血肿部位及大小脑室变化等因素有关.

    作者:张林峰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48例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并总结对其行中西医非手术疗法的治疗经验.方法:回顾分析我院 1997年 1月至 2004年 11月腹部手术后 48例早期炎性肠梗阻病例的临床表现及非手术治疗方法的疗效.结果: 48例早期肠梗阻患者治愈 44例,治疗时间 4~ 13 d,平均治愈时间 9.5 d; 4例经再次手术后治愈.结论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多发生在术后 2周内,绝大多数病例可采用中西结合非手术治疗方法治愈.

    作者:李大可;王辉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泮托拉唑钠肠溶片与泮托拉唑钠胶囊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

    目的:比较泮托拉唑钠肠溶片与泮托拉唑钠胶囊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及评价其不良反应.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和开放试验的方法治疗胃镜检查确诊的消化性溃疡病人共 162例,其中泮托拉唑钠肠溶片组(试验组) 62例,其中胃溃疡 18例,十二指肠溃疡 44例;泮托拉唑钠胶囊组(对照组) 60例,其中胃溃疡 16例,十二指肠溃疡 44例;开放组 40例,其中胃溃疡 12例,十二指肠溃疡 28例.结果:试验组中胃溃疡的愈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 83.3%和 100.0%,十二指肠溃疡的愈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 88.6%和 97.7%;对照组中胃溃疡的愈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 81.3%和 100.0%,十二指肠溃疡的愈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 84.1%和 97.7%;开放组中胃溃疡的愈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 91.7%和 100.0%,十二指肠溃疡的愈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 85.7%和 100.0%.试验组中疼痛消失率和其他消化道症状的消失率在胃溃疡为 94.4%和 92.3%,在十二指肠溃疡则为 97.7%和 98.0%.对照组中疼痛消失率和其他消化道症状的消失率在胃溃疡为 93.8%和 93.6%,在十二指肠溃疡则为 97.7%和 97.3%.两组在愈合率、总有效率、疼痛消失率和其他消化道症状消失率方面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 P >0.05).两组在治疗过程中均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泮托拉唑钠肠溶片与泮托拉唑钠胶囊在治疗消化性溃疡方面具有等效性,是一种安全高效的治疗消化性溃疡的药物.

    作者:段建华;余卫林;沈哲;俞金莲;章文华;陈鉴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单臂固定架结合高压氧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

    目的:探讨单臂外固定支架结合高压氧疗法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以单臂外固定支架结合术后高压氧治疗 54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结果:本组患者术后随访 4~ 24个月 ,骨折均愈合 ,功能恢复良好,有 3例外固定松动, 1例发生轻度髋内翻.结论:利用单臂外固定支架结合高压氧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操作简单 ,安全可靠 ,并发症少 ,是临床上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较为理想的方法.

    作者:周雄清;李焕雄;张红红;叶运廷;李亦明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可吸收螺钉治疗关节内骨折32例

    目的:评价可吸收螺钉对关节内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可降解超高分子- 2D-乳酸 (PDLLA)自膨胀可吸收螺钉治疗关节内骨折 32例 ,术后石膏托固定 3~ 6周.定期随访 ,了解骨折愈合及关节功能情况.结果:本组随访 6个月至 4年,结果优 24 例 ,良 8例 , 差 0例.结论: PDLLA自膨胀可吸收螺钉是关节内骨折理想的内固定物 ,其操作简单 ,固定确切 ,生物相容性好.

    作者:雷春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高龄膀胱癌病人并存病的围手术期处理

    目的:探讨高龄膀胱癌病人并存病的围手术期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 2000年 1月至 2004年 10月间收治的 95例 70岁以上高龄有并存病的膀胱癌病人的外科治疗方法.结果:并存心脏病 40例 ,高血压 17例 ,糖尿病 13例 ,呼吸系统疾病 13例 ,贫血 26例 ,肾功能不全 15例,低蛋白血症 21例,脑血管意外后遗症 4例.并发症为伤口感染 8例 ,肺部感染 21例 ,心功能不全 1例,应激性溃疡 10例.结论:虽然并存病增加了手术风险 ,但术前全面了解病情 ,加强并存病的围手术期处理可大大提高手术成功率 ,降低手术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彭玉声;潘伟民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化疗病人的消化系统症状及饮食护理

    我们对 59例化疗患者进行了临床观察,由于患者在化疗后出现的各种症状的原因不同,我们采取了针对性的饮食护理,现报告如下.

    作者:侯模威;孙永玲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爱宝疗浓缩液治疗严重宫颈糜烂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爱宝疗浓缩液治疗严重宫颈糜烂的疗效.方法:将我院 2000年 1月至 2003年 10月妇科门诊诊断为严重宫颈糜烂的 72例患者分成两组:上药组 42例,采用爱宝疗浓缩液宫颈局部上药;激光组 30例,采用激光照射烧灼宫颈糜烂面.分别记录治疗 1个疗程、 2个疗程及治疗 1年后的治愈率.结果:两组在治疗 1个疗程、 2个疗程及治疗 1年后的治愈率相比较,上药组治愈率明显高于激光组,差异有显著性( P< 0.05).结论:爱宝疗浓缩液治疗严重宫颈糜烂的近期、远期效果都非常好,治愈率为 100%,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苏梅艳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急性上尿路梗阻并感染性休克的急症手术引流

    目的:探讨急性上尿路梗阻并感染性休克的紧急处理措施.方法:对 23例急性上尿路梗阻并感染性休克的患者,在积极抗感染、纠正休克和电解质紊乱的同时,行急症引流手术.其中 8例行急症开放手术解除梗阻并内置双 J管, 3例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后置双 J管内引流, 2例在 B超引导下行细针穿刺置管, 5例经皮穿刺置管, 5例单纯行双 J管内引流.结果: 23例患者术后情况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19例在术后 24~ 48 h内体温基本恢复正常,休克得到纠正.结论:对急性上尿路梗阻并感染性休克的患者,在积极抗感染、纠正休克及电解质紊乱的同时,急症手术引流是首选的治疗方法.开放手术能一并解除病因.

    作者:陶桂群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脑血管造影术后不同卧床时间与制动方法的对比研究

    目的:探讨脑血管造影术后卧床和患肢制动的佳时间.方法:将 120例行脑血管造影的住院患者分为缩短卧床时间组(观察组)和常规卧床时间组(对照组),分别按卧床 12 h和 24 h两种不同时间、不同制动方式进行术后指导.结果:观察组术后腰背疼痛、尿潴留等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01或 P< 0.05).结论:脑血管造影术后宜采用沙袋压迫局部 4~ 6 h, 6 h后患肢可以左右移动,小腿自由曲伸或取健侧卧位, 12 h后即可下床行走.

    作者:张秋妹;沈睿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锁骨钩钢板治疗锁骨远端骨折和肩锁关节脱位

    目的:探讨锁骨钩钢板对锁骨远端骨折和肩锁关节脱位的疗效.方法:对 31例锁骨远端骨折和肩锁关节脱位的病人应用锁骨钩钢板治疗 (其中锁骨远端骨折 24例 ,锁骨远端骨折合并肩锁关节脱位 2例 ,肩锁关节脱位 5例 ).结果: 31例患者随访 3~ 18个月 ,骨折全部愈合,肩锁关节无脱位 ,肩关节功能优.有 5例肩关节主动活动时 ,肩峰处有酸胀感 ,拆去固定物后 ,经功能锻炼症状消失.结论:锁骨钩钢板治疗锁骨远端骨折和肩锁关节脱位有手术时间短、操作简单、创伤小、固定可靠、可早期功能锻炼等优点.

    作者:徐德洪;方智敏;程华煜;王巍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腹腔镜胆囊肝管1例

    患者男, 62岁.因右上腹阵发性疼痛 6年余,放射肩背部而入院.曾多次 B超检查提示结石性胆囊炎,既往以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于门诊治疗.择期行腹腔镜胆囊摘除术,残端钛夹满意,手术顺利 ,返回病房后第 2天,病人开始出现腹部不适、腹胀、纳差等症状,疑胆漏发生,行肝内胆管穿刺造影,发现造影剂外溢,即开腹探查,发现胆囊肝管分出于右肝管前枝,距左、右肝管分叉处 2.0 cm,予结扎,清理腹腔后关腹.病人康复出院.

    作者:盛海云;魏晓慧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高龄老人全髋置换术的麻醉及镇痛1例

    患者男, 98岁,体重 60 kg,因右股骨颈骨折拟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全髋置换术.既往有冠心病、左心室肥厚、慢性支气管炎、老年性痴呆史.查体:一般情况尚好,全口牙齿脱落,心肺听诊无异常,脊柱无畸形.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右束支传导阻滞, ST段改变.肺功能为轻度阻塞性减退.

    作者:高月凤;吴文松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充填术后并发症的分析及处理

    目的:探讨聚丙烯酰胺水凝胶作为充填材料引起并发症的原因、诊断及处理方法.方法:对比分析我院收治的 21例注射了聚丙烯酰胺水凝胶后出现并发症的患者,并进行相应的治疗.结果:经处理后所有病例均在短期内治愈,基本能恢复注射前形态,其中 5例患者在 3个月至半年以后进行了 2次假体植入术,术后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并发症的发生与手术操作不当有关,但也与充填材料本身有关,建议在临床整形外科上应用聚丙烯酰胺水凝胶作为医用充填材料时应持谨慎态度.

    作者:杨长青;赵俊捷;罗力生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治疗实验性兔长管状骨骨折的X线分析

    目的: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FGF)对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选择 80只新西兰白兔 , 于左胫骨粗隆下 3~ 5 cm 处造成横行骨折模型 , 各选 40只分别行可吸收消旋聚乳酸 (PDLLA)混合壳聚糖髓内钉和克氏针内固定,同时在以上两组随机各选 20只分别在骨折端局部注射 bFGF 0.1 μ g.于术后 2、4、8、12周时分别摄 X 线片观察骨折愈合情况.结果:克氏针组中 bFGF组和非 bFGF组 4周时骨折线模糊例数和 8周时骨折线消失例数有显著不同,可吸收 PDLLA混合壳聚糖髓内钉组中 bFGF组和非 bFGF组 2周时骨折线模糊例数有显著不同,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相同条件比较, bFGF组骨痂质量和数量明显优于非 bFGF组.结论: bFGF能促进骨折的愈合.

    作者:金新安;黄潮桐;李敬矿;曾焕忠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经阴道超声造影联合宫腔镜诊治子宫内膜息肉

    目的:探讨利用经阴道超声和宫腔镜诊断和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有效方法.方法:经阴道 B超检查发现子宫内膜息肉患者 120例,在经阴道 B超下行宫腔生理盐水造影,然后行电视宫腔镜检查和治疗,以宫腔镜及病理检查结果为诊断标准.结果: 120例经阴道 B超诊断为子宫内膜息肉患者,超声造影诊断 96例,宫腔镜诊断和治疗 92例,经阴道超声造影诊断符合率( 95.83%)明显高于经阴道 B超诊断符合率( 76.78%).结论:经阴道超声宫腔造影有利于提高子宫内膜息肉的诊断准确率,联合宫腔镜可达到较好的诊治效果.

    作者:刘芸;何凌云;何晓宇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化学治疗在宫颈癌中的应用及评价

    子宫颈癌是妇科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在不断地增加且趋向年轻化 [1],为此,宫颈癌的治疗已成为当前人们关注的焦点.传统的宫颈癌治疗方法是以手术及放疗为主.手术适用于早期宫颈癌患者,中晚期患者通常采用放疗.尽管手术及放疗技术不断提高以及放疗设备不断改进及更新,但宫颈癌的总体治疗效果并无明显提高, 5年生存率仅在 50%左右 [2],仍然存在较高的复发率或局部未控的情况,其主要原因是手术及放疗只针对局部病灶,对于一些晚期宫颈癌或已经转移及扩散的患者,手术或放疗则受到较大的限制.而对于化学治疗,通常认为宫颈癌对化疗药物多不敏感,尤其是分化差或一些特殊类型的宫颈癌.此外,宫颈癌患者经过手术或放疗后盆腔脏器周围组织纤维化,血液供应网络被破坏,化疗药物难以进入肿瘤部位发挥作用.因此,宫颈癌的化疗一直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临床应用较少,仅作为宫颈癌姑息治疗的一种辅助方法,用于一些晚期或已经转移的病例.

    作者:徐建平;罗新;黎清 刊期: 2006年第08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