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翠原;葛润梅;葛平江;张思毅
体外循环技术的出现,使心脏外科得到迅速发展,然而,体外循环自身有许多不利因素.为了消除这些因素的影响,近年来,非体外循环技术被大力提倡,而目前临床上使用的非体外循环技术主要局限于心外操作(如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无法在直视下完成心内操作[1].为了在无体外循环的情况下完成心内直视手术,我们设计了一个特殊的手术装置,即非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装置.现将该装置进行简要介绍.
作者:王文林;蔡开灿;王武军;张希 刊期: 2006年第16期
者男,69岁,退休教师.于2004年4月份出现上腹饱胀,乏力,纳差.就诊时查体:左锁骨上一枚花生大小肿大淋巴结,质韧无压痛,活动度好.心肺无异常,肝脏未及,脾脏肋下平脐.外周血象及肝肾功能基本正常,LDH 399 U/L.骨髓穿刺检查见约3%的可疑幼淋巴细胞群,染色体正常核型,B超及腹部CT均提示脾肿大肝硬化待排.同年6月行脾脏切除,术后病理证实为滤泡型B细胞淋巴瘤(Ⅱ级),免疫组化:瘤细胞L26、CD79a、Bcl-2弥漫阳性,CD45-RO、CD3、CD23均阴性.
作者:计成阜;孙爱宁;金正明 刊期: 2006年第16期
目的:观察托烷司琼不同时间给药对预防病人术后恶心呕吐的效果.方法:将90例在静吸复合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病人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托烷司琼术前组(Ⅰ组),于麻醉诱导前给予托烷司琼5mg;托烷司琼术后组(Ⅱ组),于手术结束时给予托烷司琼5 mg;对照组(Ⅲ组),不给予托烷司琼.观察记录病人术后24 h恶心呕吐发生情况.结果:Ⅰ组恶心、呕吐发生率为27%和20%,Ⅱ组病人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为30%和23%,Ⅰ组与Ⅱ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Ⅲ组恶心、呕吐发生率为50%和37%,Ⅲ组与Ⅰ组、Ⅱ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托烷司琼术前和术后不同时间给药,在剂量相同的条件下,均能有效地减少术后病人恶心、呕吐的发生,术前预防性给药效果更优.
作者:秦丽文;郑良杰;郝国明;张舟;张长椿;吴萍 刊期: 2006年第16期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常发生的部位是卵巢.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破裂在妇科急腹症中所占的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现将我院近10年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破裂病例24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作者:王竹辉;何福仙 刊期: 2006年第16期
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在脑外伤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可以作为单独的脑外伤,也可与其他脑损伤并存,是目前脑外伤病人预后差、病死率高的重要原因之一.我院1998年1月至2004年6月共收治DAI 67例,现就其临床特点结合文献进行回顾性分析.
作者:何鹏;陆俊地;杨锦平;林铮 刊期: 2006年第16期
目的:观察加味生化汤在药物流产中的效果及对其药流后阴道流血情况的影响.方法:将600例妊娠≤49 d行药物流产的健康妇女随机分为两组,其中300例为观察组,在服米索前列醇2 h后加服加味生化汤一剂分2次服,连续服4 d.另300例为对照组行药物流产.比较两组完全流产率、胚囊排出时间及流产后阴道流血时间.结果:观察组完全流产率为92.0%;对照组完全流产率为80.7%,胚囊排出时间观察组为(5.06±1.56)h;对照组为(6.45±1.36)h.阴道流血持续时间观察组为(10.82±4.23)d;对照组为(13.90±5.42)d.观察组完全流产率较高,胚囊排出时间和阴道流血持续时间较短,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加味生化汤在药物流产中可提高完全流产率,缩短胚囊排出时间和缩短阴道流血时间,值得推广.
作者:黄谏珍 刊期: 2006年第16期
目的:总结阑尾脓肿的手术治疗和保守治疗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1月至2005年1月95例阑尾脓肿患者的治疗情况;其中手术治疗48例,保守治疗47例,分析、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手术治疗比保守治疗治愈率高,住院时间缩短,费用低.结论:阑尾脓肿手术治疗是一种积极可取的手段.
作者:肖焕擎;曾山崎 刊期: 2006年第16期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 of the lower extremity,DVT)是下肢骨折,特别是髋部骨折关节置换术后的一种并发症,可引起肺动脉栓塞等严重后果[1].脊柱骨折后DVT的发生报道较少,但同样也可以出现较严重的后遗症.为此,我们收集2003年1月至2005年5月间脊柱骨折患者127例,并分析其深静脉血栓形成与骨折等的关系.
作者:王传宝;沈炳华;吕世桥;刘建青;梁军 刊期: 200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中央性前置胎盘的高危因素、诊断及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9年12月至2004年11月收治的61例中央性前置胎盘病例临床资料.结果:所有孕妇均以剖宫产术终止妊娠,产后出血49例,胎盘植入5例,宫腔填纱35例,双侧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9例,子宫次全切除4例,子宫全切2例.新生儿窒息4例,无新生儿死亡.所有产妇均治愈出院.结论:前置胎盘的主要病因是宫腔操作.B超是诊断中央性前置胎盘的主要手段.剖宫产术是中央性前置胎盘终止妊娠的唯一方法.术中出血多时可行宫腔填纱,必要时行子宫切除术.
作者:折瑞莲;孙秀荣;蔡如玉 刊期: 2006年第16期
目的:观察大剂量沐舒坦在微创胸外科手术后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胸外科行单侧胸腔镜辅助切口手术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30例,分别给予空白对照与大剂量沐舒坦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大剂量治疗组在稀释痰液、抗生素使用时间方面优于空白对照组,但是,也发现一定的副反应.结论:大剂量沐舒坦对促进微创胸外科患者手术后的康复具有一定的作用,但其适应证应进一步探讨.
作者:刘君;崔飞;何建行;陈秋年 刊期: 200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鼻内应用雷诺考特(rhinocort)加玉屏风颗粒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的疗效.方法:将172例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治疗组(A组)62例,应用雷诺考特及玉屏风颗粒治疗.对照组(B组)50例,单纯用雷诺考特;对照组(C组)60例,用玉屏风颗粒治疗,随访1年.观察其症状、体征进行评分计算改善率.结果:A组显效率51.61%(32/62),总有效率85.48%(53/62);B组显效率46.00%(23/50),总有效率72.00%(36/50).C组显效率33.33%(20/60),总有效率60.00%(36/60).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治疗中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鼻内应用雷诺考特结合口服玉屏风颗粒对常年性变应性鼻炎具有疗效好、快速、无副作用、使用方便等特点.
作者:罗宏新;陈凯;李铎贤 刊期: 2006年第16期
患者,男,35岁,工人.无明显诱因于休息时突然出现持续性左腰部剧痛3 d,放射至左腿.无意识障碍,无头痛、呕吐,无尿便障碍及肉眼血尿,无双下肢乏力.
作者:廖梅嫣;张广智 刊期: 200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股骨干复杂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利用交锁髓内钉加形状记忆合金骨卡环治疗股骨干复杂骨折32例,按AO/AS IF分类[1],B3型12例,C1型16例,C3型4例.结果:本组32例,术中术后无任何并发症,经过6~12个月随访,骨折全部愈合.平均愈合时间4.8个月.膝关节功能恢复按杨明富等[2]功能评定,优16例,良14例,可2例,优良率93.75%.结论:交锁髓内钉加骨卡环在治疗股骨干严重粉碎骨折中,能缩短治疗时间,减少并发症.
作者:荆建新;陈代权;赵善群;赵天礼;李洪文 刊期: 2006年第16期
目的:通过报道2例罕见的自发性脑脊液耳漏,提高对与脑脊液耳漏相关疾病的认识和处理能力.方法:回顾近年来我科诊治的2例经手术成功治疗的病例的资料,复习有关文献,对少见的脑脊液耳漏的病因及处理进行讨论.结果:脑脊液耳漏常为继发性,极少数病例是自发性,多由先天性颅骨畸形、感染和肿瘤引起.颞骨CT检查有助于诊断确定病变部位.先天性中耳内耳畸形和胆脂瘤中耳炎并发脑脊液耳漏极为罕见,颞骨CT有助于确定病变部位,手术用多种材料、夹层法修补取得良好效果.结论:自发性脑脊液耳漏是危险症状,一旦诊断应尽快行手术清除病灶、修补漏口.对于有听力障碍的儿童,反复颅内感染、多次脑膜炎发作者,应进行颞骨CT检查.脑脊液耳漏应采用多种材料、夹层方法进行修补.
作者:蒙翠原;葛润梅;葛平江;张思毅 刊期: 2006年第16期
胃癌的发病率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呈持续下降趋势,但目前胃癌依然排在我国肿瘤死亡的第1位.病灶局限且没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5年生存率大约为75%,这部分患者主要行单纯手术切除[1].随着淋巴结转移程度的增加,患者的预后越来越差,同时局部和远处复发的几率也不断地增加.众多的临床研究探讨了新辅助化疗、辅助化疗、放疗和免疫治疗在胃癌中的价值,近的研究结果表明,术后辅助放化疗可以明显提高胃癌患者3年、5年生存率和无复发生存率;但新辅助治疗和辅助治疗的价值仍有争论.
作者:蔡嵘;金冶宁 刊期: 2006年第16期
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免疫力低下,易受各种细菌、病毒等病原体的感染,其原因很多,中性粒细胞功能低下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如能有效地提高血透患者的中性粒细胞功能,将有助于提高其抗感染能力.本文就促红细胞生成素对血透患者中性粒细胞功能的影响进行研究.
作者:李雪军;王迅;蔡大勇 刊期: 2006年第16期
目的:观察角质细胞生长因子(keratinocyte growth factor,KGF)对人卵巢上皮性癌细胞株(CAOV3)增殖和蛋白激酶C(protein kinase C,PKC)活性及表达的影响.方法:培养CAOV3,MTT比色法及流式细胞仪测定不同浓度KGF对细胞增殖的影响;免疫沉淀法纯化蛋白并PKC试剂盒测定PKC活性;Western-blot测定PKC表达.结果:KGF能显著促进细胞增殖;增强PKC活性及PKC表达.结论:KGF可以促使CAOV3增殖,机制与增强PKC活性及PKC表达有关.
作者:汪向红 刊期: 2006年第16期
目的:观察不同深低温停循环方法对脑氧代谢及结构的影响.方法:18只实验犬随机分为3组:深低温停循环(DHCA)组,DHCA结合逆行脑灌注(RCP)组,DHCA结合顺行间断脑灌注(IACP)组.术中鼻咽温降至18℃后停循环90 min;在停循环前后及再循环后留取血液标本作动脉血氧分压、血氧饱和度、颈内静脉血氧饱和度(SjvO2)测定,并计算动脉血氧含量、颈内静脉血氧含量及脑氧摄取率(CERO2).手术结束时取海马组织作透射电镜检查.结果:停循环后,DHCA和DHCA+RCP组CERO2值显著升高,SjvO2值显著降低;DHCA+IACP组SjvO2和CERO2值无显著变化.结论:DHCA时间较长时,脑组织会发生氧供需失衡;RCP方法由于受到灌注流量的限制,提供给脑组织的氧合血有限,并且易发生脑组织及神经细胞水肿;IACP方法的脑氧供效果较为理想.
作者:赵荣;李彤;蔡振杰;段大为;赵生涛;庄小飞;郑帅;张仁腾 刊期: 200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卵巢转移的临床分析及综合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近3年来收治的21例结直肠癌卵巢转移患者的资料.结果:结直肠癌卵巢转移好发于中青年女性,常见临床表现为盆腔肿块、下腹胀痛、血便,原发灶大多为黏液腺癌、印戒细胞癌、中低分化腺癌.结论:结直肠癌卵巢转移预后较差,应采取手术、化疗、放疗等综合治疗.
作者:廖坚松;吴敏华;张伟斌;伍小军;万德森 刊期: 200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应用格列卫新辅助化疗治疗晚期恶性胃间质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恶性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此例病人证实为恶性胃间质瘤,已广泛腹腔转移且肿瘤体积巨大(20 cm×18 cm×15 cm),无手术切除指征.经应用格列卫(400 mg/d)5个月后肿瘤显著缩小,无药物不良反应,行肿瘤完整切除.术后随访4个月,肿瘤无复发.结论:对于无法切除的晚期恶性胃肠道间质瘤(GIST),在应用格列卫进行新辅助化疗后,重新评估手术切除的可行性是十分必要的.格列卫新辅助化疗与手术的结合,为GIST的治疗提供了一个新的治疗手段.
作者:方育;李非;李嘉;崔宏力;王亚军 刊期: 2006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