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朝阳
随着医疗技术的迅速发展、手术技巧的不断改进和创新,许多原本需要住院手术的病人现在可以轻松在门诊预约完成手术.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加人工晶体植入术就是其中一种.
作者:潘秀云;刘淑萍;张健 刊期: 2005年第06期
在2000年4月至2004年8月,我们采用一种改进的缝合方法,闭合感染或污染切口48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邱献华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发生胎盘早剥的病因及对母婴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1992-2003年50例胎盘早剥的病因并对母婴预后进行分析.结果: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尤其重度妊高征是导致胎盘早剥的主要原因.本组无孕产妇死亡.重型胎盘早剥比轻型胎盘早剥对母婴危害更大,前者孕产妇产后大出血、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子宫卒中、子宫切除、肾功能衰竭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围产儿的病死率明显高于后者,但二者剖宫产率无明显差异.结论:胎盘早剥对母婴危害极大,应尽早诊断、尽快处理及治疗,以降低孕产妇的并发症及减少围产儿病死率.
作者:刘侠君;杨凤英;董薇;韩玉环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观察悬雍垂腭咽成形术(UPPP)在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短期疗效.方法:分析14例OSAHS患者在接受UPPP术前及术后3~6个月多导睡眠仪(PSG)监测的结果变化评定疗效.结果:14例患者术后打鼾均有不同程度减轻,呼吸暂停次数减少.经PSG复查,显效8例(57.2%),有效3例(21.4%),无效3例(21.4%),总有效率为78.6%.结论:UPPP是治疗OSAHS的一种有效方法.
作者:马永忠;黄桂球;张楠;谭慧仪;陈美珍 刊期: 2005年第06期
患者男,50岁,已婚,主因间断皮肤出血点伴鼻出血15年,全身皮肤反复性出暗红色斑丘疹5年住院.
作者:程树杰;刘为民;杨继红;沈俊萍;魏希亮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总结危重心脏瓣膜病行瓣膜置换术的疗效,探讨术中心肌保护和围术期的处理.方法:1992年1月至2004年4月共为64例危重心脏瓣膜病患者进行了瓣膜置换术,主要高危因素有左室功能重度不全、巨大左室、合并其他重要脏器功能不全、心源性恶液质和小左心室等;行二尖瓣置换28例,主动脉瓣置换20例,二尖瓣与主动脉瓣置换16例.结果:术后早期出现严重并发症30例次,主要为低心输出量综合征、室颤和重要脏器功能不全等,早期死亡10例;随访46例,随访6个月至11年,晚期死亡6例,主要原因为心功能衰竭.晚期存活患者心功能Ⅰ级8例,Ⅱ级23例,Ⅲ级7例,Ⅳ级2例.结论:术前充分准备、术中加强心肌保护和术后早发现和早处理并发症,可提高危重瓣膜病患者的手术疗效.
作者:董书强;吕国祯;尹清;徐克劲;董逸飞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分娩镇痛对产妇和新生儿的影响.方法:选择570例足月初产妇,单胎头位,随机分为分娩镇痛观察组,自然分娩对照组各285例,对两组产妇疼痛程度、产程时间、催产素应用、产后出血、新生儿评分、会阴缝合时间等进行对比.结果:镇痛分娩对产妇的生命体征无明显影响,两组产程、新生儿评分、产后出血无明显差异,观察组的催产素应用增加.而会阴缝合时间缩短.结论:分娩镇痛使产妇在产程中获得满意的镇痛效果,对母婴无明显影响,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韩懿;谭彩零;劳美琼 刊期: 2005年第06期
随着微创观念的不断深入及微创技术的不断发展,近年来外伤性肝脾破裂出血诊治的微创化逐步形成趋势.现分别对以腹腔镜及介入(肝脾动脉栓塞止血)为代表的微创技术在外伤性肝脾破裂出血诊治中的应用进行讨论.
作者:詹世林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先天性眼球震颤Parks法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对13例先天性眼球震颤患者利用Parks法同时在4条水平肌上手术治疗,合并内斜视和外斜视手术量同时计算在内,术后光学矫正屈光不正和弱视治疗,同视机训练Ⅲ级视功能15~30 d.结果:13例患者随访6个月至4年,视力提高,增进2~6行;眼球震颤消除9例(69.23%),减轻4例(30.77%);代偿头位消失10例(76.92%),减轻3例(23.08%).同视机检查有双眼单视功能11例,较术前增加6例(46.15%).结论:Parks法手术治疗先天性眼球震颤,能较好地消除或减轻眼震,有利于矫正代偿头位,提高视力,改善视功能.
作者:江萍;方洪兴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介绍保留皮肤的乳腺癌根治术后即时乳房再造的治疗体会,以更好地提高乳腺癌的治疗水平,改善乳腺癌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方法:总结我院自2000年来保留皮肤的乳腺癌根治术后即时乳房再造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手术的优缺点,介绍治疗过程中的体会.结果:1例腹直肌肌皮瓣(TRAM)部分坏死,1例腹部积液,2例胸部皮瓣局部坏死,2例腹壁切口疝;无TRAM皮瓣全部坏死病例.术后对乳房外观评价:患者非常满意17例,比较满意11例,不满意4例.结论:保留皮肤的乳腺癌根治术后即时乳房再造对早期乳腺癌患者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治疗方法.
作者:王三明;陈健 刊期: 2005年第06期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6期
患者31岁,因停经70 d,阴道不规则出血30d,伴下腹痛2 d于2004年9月26日入院.
作者:程洁;徐苑苑;冯晶;王博;席秀丽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确定连续臂丛阻滞用于术后镇痛时布比卡因的低有效浓度.方法:随机选择46例臂丛阻滞(肌间沟置管法)效佳的患者,用上下序贯法确定连续臂丛阻滞时的低有效浓度,即术后患者疼痛评级为≤5的半数有效浓度.结果:在本研究的条件下连续臂丛阻滞时布比卡因的低有效浓度为0.072%[95%可信区间:0.068%~0.075%].结论:布比卡因浓度为0.072%的溶液为术后连续臂丛阻滞的低有效浓度.
作者:孙平;孙磊;黄冰;陈炜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减少与阑尾炎并存的盲肠其它病变的误诊率.方法:对5例与阑尾炎并存的盲肠癌、结核、克隆氏病等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误诊原因及可能的发病机制.结果:吸取误诊教训后,1例慢性阑尾炎并存的盲肠癌术前得以确诊.结论:首先是要想到右下腹痛的患者除了阑尾炎之外,还有其它病变的可能,详细的病史收集和分析,仔细体检,辅以必要的特殊检查如钡剂造影,纤维结肠镜,是避免误诊的可靠方法.
作者:程仁新;陈鸣科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笔者参加了<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实施前广东省和实施后广州市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秘书工作,直接了解多宗案件中医患双方争议的情况.现对医疗事故鉴定中医患双方的争议焦点进行总结和分析,以便有的放矢地加强医疗质量管理.
作者:彭韩伶;黄子通;夏丹;阮毅;吕金花;杨玲 刊期: 2005年第06期
先天性膈疝(congenital diaphragmatic hernia,CDH)是由胚胎时期膈肌发育缺陷,腹腔脏器经膈肌裂孔进入胸腔所形成.一方面,疝入胸腔的腹腔器官占据了胸腔空间,阻碍了肺的发育.
作者:方寅;于在诚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了解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AHH)联合控制降压用于全髋置换手术的安全性和临床效果.方法:择期全髋置换手术病人20例,随机分成降压组(A组n=10)和对照组(B组n=10),两组均在腰硬联合阻滞麻醉下手术.术前进行AHH,快速输入6%贺斯20 mL/kg,A组并用硝酸甘油施行控制性降压,比较两组血液动力学变化、出血量、输血量.结果:AHH两组CVP略有升高,均在正常范围.两组术中尿量无明显变化,尿素氮、肌酐、肌酸各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A组病人术中平均出血(505±79)mL,比B组病人(1 050±172)mL减少47.6%,B组术中平均输血(700±134)mL,而A组病人则完全避免输血.结论:AHH联合控制性降压用于全髋置换手术是安全的,对有指征病人使用可避免输异体血.
作者:胡德念;邱卫东;古粤峰;杨丽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子宫肌瘤的临床特点、病理类型及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对我院2002-2003年间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390例子宫肌瘤患者的肌瘤生长部位、肌瘤大小、有无并发症、是否保留生育机能及术式的选择进行分析、探讨.结果:390例患者中,伴有子宫肌瘤相关症状315例,占80.8%;无临床症状为75例,占19.2%.手术方式以子宫全切术为主,占81.3%,次全切占6.4%;其次是子宫肌瘤剔除术,阴式子宫黏膜下肌瘤摘除术等术式.结论:子宫肌瘤患者中有一部分无临床症状,定期体检是早期诊断的主要方法.根据患者的年龄、对生育的要求及病理类型选择合理的术式是取得满意治疗效果及预后的关键.
作者:李迎春;金亦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眼球摘除后上睑沟凹陷矫正术的术式改良及填充材料的选择.方法:采用重睑皮肤切口,眼轮匝肌下自体、异体生物材料或硅胶海绵条充填矫正上眼睑凹陷.结果:66例患者术后眼部矫正满意,观察3~5年,未见并发症.结论:采用重睑皮肤切口和硅胶海绵条眼轮匝肌下填充,矫正眼球摘除后上睑沟凹陷,手术野宽,材料固定好,操作简单,术后形成重睑皱折,外形矫正好.
作者:郑鲜娜;郦全福;余洪华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总结多发性骨与关节损伤的诊断和治疗要点.方法:分析研究206例多发性骨与关节损伤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方法及疗效.结果:死亡6例,漏诊8例,截肢4例,骨折延迟愈合8例,骨折不愈合二次手术3例,膝关节功能不同程度丢失6例,肘关节强直1例.结论:多发性骨与关节损伤具有受伤机制复杂、创伤大、休克发生率高、易漏诊、病死率高等特点,积极纠正休克、救治合并伤及并发症、减少漏诊、早期对骨折行适当的内固定及术后恰当的功能锻炼是多发性骨与关节损伤的治疗关键.
作者:曹昱;于振山;张亚奎;吕振刚 刊期: 2005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