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五籽散药熨加腰椎电动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

钟杰琴;谢国平;李扬眉

关键词:椎间盘移位, 腰椎, 五籽散, 中药疗法
摘要:目的:观察五籽散热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将 6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五籽散热熨加腰椎电动牵引,对照组采用腰椎牵引治疗.结果:经过 3周的治疗后,治疗组有效率 96. 8%,其中治愈 18例,好转 12例;对照组有效率 77. 4%,其中治愈 11例,好转 13例,两组比较五籽散热熨加腰椎电动牵引治疗明显优于单一腰椎电动牵引 (P< 0. 05).结论:五籽散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有较好的疗效,其方法简单,疗效可靠,我们认为它值得推广应用.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兔玻璃体内美罗培南浓度的方法研究

    目的:建立一种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紫外线检测法,测定玻璃体内的美罗培南浓度.方法:应用 Agilent 1100系列型高效液相色谱仪,色谱柱为 Eclipse XDB-C8,流动相为乙腈水(乙腈:水 =10∶ 90),检测波长 298 nm,参比波长: 400 nm,加入乙腈自然沉淀,提取剂为乙腈,内标物为对乙酰氨基酚,流速为 0.8 mL/min.结果:本方法测定的线性范围为 0.05~ 2.5 mg/mL,低检测浓度是 0.05 mg/mL,回收率为 98.93%,日内精密度≤ 3.03%,日间精密度≤ 5.49%.结论:该方法简单,准确,适合于玻璃体腔注射美罗培南的药物浓度测量.

    作者:王志立;沈丽君;乔宝笛;胡国新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机械通气下应用肌松剂治疗重型新生儿破伤风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下应用肌松剂治疗重型新生儿破伤风的疗效.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综合治疗,实验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机械通气下应用肌松剂治疗.结果:实验组 11例患儿全部治愈出院,对照组的死亡率达 66.7%, P< 0.001,差异有显著性,实验组中脑损伤的发生率为 27.3%,对照组中存活的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脑损伤,发生率 100%.结论:机械通气下应用肌松剂治疗重症新生儿破伤风是有效而安全的方法,可降低病死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罗海标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辛伐他汀对糖尿病大鼠肾组织中核因子 -κ B活性和 ICAM-1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对实验性 2型糖尿病大鼠肾组织中核因子 NF κ B及炎性细胞因子细胞间粘附分子-1( ICAM-1)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将 36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糖尿病组和糖尿病辛伐他汀处理组,后两组以高糖高脂饮食加小剂量链脲佐菌素( STZ)制备实验性 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各组大鼠肾组织中 NF κ B、 ICAM-1的表达水平并作比较.结果:糖尿病组大鼠肾组织中 NF κ B、 ICAM-1的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加.以辛伐他汀处理 4周后, NF κ B、 ICAM-1活性降低( P< 0.05),肾功能各指标及肾组织病理学损害改善.结论:实验性 2型糖尿病大鼠肾组织中 NF κ B活性增加,炎性细胞因子 ICAM-1表达上调.辛伐他汀的肾保护作用至少部分是与其不依赖调血脂作用的,减少肾组织中 NF κ B的活性和 ICAM-1的表达有关.

    作者:熊燕;贾汝汉;余堂宏;陈健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小儿继发性肾小球疾病 121例流行病学特点与病理分析

    目的:研究小儿继发性肾小球疾病的流行病学特点和病理类型分布.方法:对 1996年 7月至 2004年 9月经肾活检确诊继发性肾小球疾病的 121例患儿进行分析.结果: 537例肾活检,继发性肾小球疾病 121例,占 22.5%.继发性肾小球疾病的临床类型:紫癜性肾炎 54例 (44.6% ),男女比例为 1.25∶ 1;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 35例 (28.9% ),男女比例为 4.83∶ 1;狼疮性肾炎 32例 (26.5% ),男女比例为 0.23∶ 1. 在年龄分布上, 7~ 14岁为高发年龄段,其次 3~ 7岁和 >14岁.继发性肾小球疾病病理类型:膜性肾病 46例 (38.0% ),局灶增殖性肾炎 24例 (19.8% ),系膜增生性肾炎 27例 (22.3% ),轻微病变 9例 (7.4% ),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炎 8例 (6.6% ),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 5例 (4.1% ),正常肾小球 1例 (0.8% ),硬化性肾炎 1例 (0.8% ).结论:小儿肾小球疾病中,继发性肾小球疾病占 22.5%,临床类型主要为紫癜性肾炎、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狼疮性肾炎;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男性多发,狼疮性肾炎女性多发;在年龄分布上, 7~ 14岁为高发年龄段.病理类型依次为膜性肾病、局灶增殖性肾炎、系膜增生性肾炎等.小儿肾脏疾病经皮肾活检对患者的临床诊断和指导治疗是有益的.

    作者:陈晓英;杨宇真;卢立肖;杨青;庄捷秋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不同化学发光免疫检测系统 HCG测定结果的可比性研究

    目的:探讨不同检测系统测定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HCG)结果的可比性.方法:分别选用拜尔、德普和自制不同水平的质控物和 34例不同浓度的患者新鲜血清,在 4个不同的化学发光免疫检测系统(拜尔 ACS180、拜尔 CENTAUR、强生 VITROS ECI、德普 immulite-1000化学发光免疫检测系统)检测 HCG,并对数据进行相关统计学分析.结果:经随机区组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不同厂家、不同水平的质控物和不同浓度的患者新鲜血清的测定结果在各检测系统间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1);各检测系统间的相关系数均大于 0. 975;可靠性分析信度系数α均接近 1;以 ACS180作标准检测系统对其它检测系统作临床可接受性能评价, CENTAUR、 VITROS ECI临床部分可接受, immulite-1000临床不接受.结论: 4个检测系统测定 HCG结果精密度符合临床要求,但临床可接受性能评价存在不可比性.

    作者:徐宁;罗强;黄宪章;黄妩姣;庄俊华;张秀明;梁伟雄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金双歧对新生儿黄疸的治疗作用及单个核细胞凋亡的影响

    目的:探讨金双歧制剂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治疗作用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将 2003年 6月至 2004年 10月住院的黄疸新生儿 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口服金双歧制剂,观察两组患儿黄疸消退时间,并于治疗的第 1天和第 7天分别检测患儿外周血的单个核细胞凋亡情况,同时检测 20例正常儿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凋亡比例,比较两种治疗情况下细胞凋亡率的变化.结果:口服金双歧制剂能有效地促进新生儿黄疸的消退,且能降低黄疸新生儿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凋亡率.结论:口服金双歧制剂对新生儿黄疸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可促进黄疸消退和通过降低单个核细胞的凋亡比例来预防感染.

    作者:严务贞;郭洲;宋文秀;赵华新;林永文;黄桥旺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开放式职业治疗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影响的研究

    目的:了解职业治疗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 方法:对 80例符合 CCMD-3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病程超过 5年、在我院住院 6个月以上,精神症状稳定的精神分裂患者,在原精神药物治疗剂量下进行为期 12周的开放式职业治疗.按所研究对象的年龄、个人爱好、病前职业、文化程度等安排在模拟工作环境中进行相关职业技能及社交活动训练,每天上下午各 90 min,工余之时进行文体活动或自由交往、由工作人员带其外出购物.使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 PANSS)、住院精神病人康复疗效评定量表( IPRO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 ADL)作评定工具.结果:经过开放式职业治疗康复训练后,患者的职业功能和社交技能得到不同程度恢复,其 PANSS、 IPROS及 ADL量表总分比训练前明显下降( P< 0.01), 经多元逐步回归分析, ADL评分与病程、 IPROS、 PANSS总分呈线性关系( P< 0.05).结论:开放式职业治疗能有效提高精神病患者面对环境挑战的信心,增强社会适应能力,促进社会生活正常化.

    作者:高云;任赐儿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右室心肌梗死 12例诊治体会

    本文总结近 2年本院治疗急性右室心肌梗死的经验教训,以利于今后对急性右室心肌梗死患者采用更有效地治疗.

    作者:王金萍;宋金阳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夫西地酸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体外抗菌活性探讨

    目的:了解夫西地酸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MRSA)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收集 2002年 1月至 2003年 2月从临床上所分离的 50株 MRSA,用纸片扩散琼脂法对其进行体外抗菌活性试验.结果:夫西地酸对 MRSA的敏感率达 88%.结论:夫西地酸作为一种对 MRSA敏感的抗菌药物,可用于临床治疗由 MRSA感染引起的多种疾病.

    作者:潘方平;庄爱周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淋巴瘤和乳腺癌的临床研究

    近年来外周血干细胞应用于血液系统恶性疾病及某些实体瘤的治疗在国内外进展很快,尤其是恶性淋巴瘤,近年来国内外接受外周血干细胞移植病例数明显增加,治疗效果明显提高.我们总结了我院对 9例淋巴瘤, l例乳腺癌进行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APBSCT)的临床治疗,疗效较为满意.现将干细胞动员、采集、预处理及移植后疗效进行分析.

    作者:彭洪菊;方美云;张建民;孙光;关敬范;孙国珍;王一;姜风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一家四代马凡综合征 6例报告

    马凡综合征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结缔组织疾病,其临床表现主要累及心血管系统、骨骼系统、眼和神经系统.该病在临床上较少见,但致残率极大,可发生猝死 [1].现将我们所遇的一家系 6例报告如下.

    作者:武玉敏;崔建;阮银镜;魏琳萍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神经刺激器用于腰神经丛及坐骨神经阻滞的临床观察

    近年来,随着神经刺激器的应用、药物的改善,使得外周神经阻滞在下肢手术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中腰神经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更备受关注.传统的腰神经丛阻滞及坐骨神经阻滞由于是盲探操作,依赖操作者的经验和患者的主诉,故临床上常有阻滞不全或麻醉失败.我院采用 Stimuplex神经刺激器行腰神经丛及坐骨神经阻滞 157例,临床观察效果满意,具有定位准确,成功率高,神经损伤发生率少等优点,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勇帅;鲁开智;曹剑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咳嗽变异性哮喘 36例

    咳嗽变异性哮喘( cough variant asthma, CVA)是儿童常见病之一.现将我院儿科 2002年 11月至 2004年 10月对符合全国儿科哮喘防治协作组诊断标准 [1]的 36例 CVA患儿有关资料报告如下.

    作者:江宝桃;邱润;艾湘丽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投稿注意事项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不同抗原修复在免疫组化技术中应用的探讨

    目的:探讨微波炉法修复及高压抗原修复两种抗原修复方法在免疫组化技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比较两种免疫组化标记,通过不同的抗原修复方法在尖锐湿疣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及染色强度.结果: CyclinE的阳性表达率及染色强度高压锅加热法比微波法高( P< 0.05), Ki-67的阳性表达率微波加热修复组略高于高压加热修复组( P >0.05).结论:应根据抗原抗体的特性选用合适的抗原修复方法.

    作者:宋丽君;李英勇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小剂量反应停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难治性皮肤黏膜损害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小剂量反应停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难治性皮肤黏膜损害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小剂量反应停治疗了 16例 SLE患者的难治性皮肤黏膜损害,分别观察其在治疗 1个月、 3个月后的疗效,评估药物的副作用.结果: 1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其皮肤黏膜损害在治疗 1个月、 3个月后获得完全缓解的例数分别有 12例 (75% )及 14例 (87.5% ),获得部分缓解的例数分别有 4例 (25% )及 2例 (12.5% );所有患者的病情活动度、 C 反应蛋白 (CRP) 、抗 SSA抗体和 (或 )抗 SSB抗体在治疗前后均有明显改善( P< 0.05).主要副作用为恶心、呕吐,通过减量后症状消失,未发现外周神经病变.结论:反应停治疗 SLE患者难治性皮肤黏膜损害的疗效明显,副作用相对较轻.

    作者:汪迅;叶志中;庄俊汉;李博;张丽君;李剑松;钟力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动态心电图 1例

    患者,男性, 38岁,职业律师,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史 3年余,发作时有不同程度的晕眩、乏力、心悸、有时有胸闷及心绞痛症状.近加重 2周入院,遂行动态心电图检查.采用美高仪动态心电系统 12导联同步记录 ,记录时间 24 h.经回放分析后发现在不同时间表现一种以上的心律失常.主要表现: (1)主节律为窦性心律时 ,小心率 30次 /min,大心率 106次 /min. (2)阵发性心房纤颤 36次,总计 363 min,大多呈快速型,有时呈室内差异性传导.

    作者:孙玉敏;亓立花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带状疱疹患者皮肤及皮神经彩色多普勒超声声像改变

    目的:了解带状疱疹患者皮肤、皮下组织及皮神经病变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声像改变及其诊断意义.方法:用 7~ 11 MHz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 43例带状疱疹患者病变皮肤、皮下组织及皮神经,以患者健侧对应部位为对照.结果:带状疱疹患者患部皮肤、皮下组织的厚度都比对照部位(健侧)明显增厚,皮神经明显增粗,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意义( P均 < 0.01),患部皮肤、皮下组织及皮神经的声像改变主要是回声减低,血流信号增多.结论:带状疱疹患者病变皮肤、皮下组织及皮神经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声像呈炎性改变,可辅助临床诊断.

    作者:林春苗;钟伟邦;杨健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maltosyl-agarose亲和层析法提取人肺灌洗液中肺表面活性物质结合蛋白 A及其鉴定

    目的:提取及纯化人肺灌洗液中肺表面活性物质结合蛋白 A(SP-A).方法:由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经 10 000 g离心 40 min获得的沉淀中提取 SP-A.沉淀溶解于 6M的尿素, SP-A蛋白重新复性后上清过 maltosyl-agarose柱进行亲和层析,用梯度 EDTA洗脱 SP-A,并过 surpose 6柱纯化.聚丙烯酰胺电泳和 Western blotting鉴定.结果:经亲和层析法可以从人肺灌洗液中提取出高纯度的 SP-A,聚丙烯酰胺电泳在 36 ku和 70 ku处可见清晰条带,在分子量 118 ku以上亦可看到 3条清晰条带,经 Western blotting鉴定均为特异性 SP-A蛋白.结论:采用 maltosyl-agarose亲和层析法可以从肺灌洗液中获得高纯度的 SP-A.为进一步研究 SP-A的功能和制备 SP-A单克隆抗体提供了充足的 SP-A来源.

    作者:李秋平;杜江;樊慧珍;封志纯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糖尿病继发全身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 2例

    全身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是内科急症之一,糖尿病及其伴随的严重代谢紊乱所诱发者临床上较为少见,现将我院 2例报告如下.

    作者:谭庆华;老桂诗 刊期: 2005年第09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