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寒;王伟民;李建亭;王玉宝;蒋晓星;蔡加宁;李天栋;白红民
患者女,72岁.以眩晕伴恶心、呕吐 3 d于 2004年 12月 26日入院. 3 d前无任何诱因出现眩晕伴恶心、呕吐 ,口眼歪斜,平卧后眩晕渐减轻 ,但坐起则眩晕加重.经当地医院治疗不见好转而入住我院. 患者高血压病史 5年余,平时波动于 160~ 200/90~ 110 mmHg之间,间断服药治疗.查体 :血压 140/90 mmHg,心、肺、腹部检查未见异常. 神经系统检查 :神清语利.
作者:薛洪申 刊期: 2005年第20期
房间隔缺损(ASD)的介入治疗是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及 X线引导下利用房间隔封堵器介入治疗房间隔缺损的方法.此方法患者无须传统的开胸手术,术后不留瘢痕,痛苦小,康复快,住院时间短,减少了护理强度,适应证广,是治疗房间隔缺损简便、有效、安全的方法.
作者:于敏;张维青 刊期: 2005年第20期
目的:探讨尺骨鹰嘴骨折手术疗效不佳的原因及其预防办法.方法:对本院 2000年 1月至 2004年 6月收治的 14例尺骨鹰嘴骨折手术疗效不佳的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确定手术疗效不佳的原因.结果: 14例中内固定选择不当致治疗失败 3例,术中克氏针处理不当致内固定失败或功能恢复不佳 7例,术后没有指导功能锻炼或石膏固定过久导致关节僵硬 4例.结论:尺骨鹰嘴骨折为关节内骨折,治疗应根据病人具体受伤机制、骨折特点选择不同的张力带固定,术中应轻柔操作,忌反复穿针,牢固固定骨折、术后早期进行功能锻炼.
作者:李健;谭平先;高梁斌;颜登鲁;张在恒 刊期: 2005年第20期
眼球挫伤常导致前房积血,现将我科收治的 45例病例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年龄分布及致伤原因 45例前房积血中年龄小的 4岁,年龄大的 62岁,其中 4~ 7岁 4例, 8~ 40岁 32例, 40岁以上 9例.致伤原因常见是碰撞伤,其次是拳击伤及玩具击伤,石块、泥块、铁块击伤及爆炸伤.
作者:李军;沈兵 刊期: 2005年第20期
目的:探讨静脉注射毒品所致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外科治疗.方法:总结 1995年 1月至 2004年 12月收治的 5例静脉注射毒品所致感染性心内膜炎病人临床特点及外科治疗经验.结果:5例均为右心内膜炎,单纯累及三尖瓣并形成赘生物,赘生物附着于前瓣者 2例,隔瓣与前瓣、后瓣交界者 3例.隔瓣破裂、穿孔、缺损各 1例,腱索断裂 3例.三尖瓣中度关闭不全者 2例,重度关闭不全者 3例.心功能Ⅲ级 2例,Ⅳ级 3例.术前 5例作血培养, 3例显示阳性,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 2例,溶血性链球菌 1例.痰培养霉菌感染 1例. 5例均行三尖瓣置换术,全部康复出院.随访 1~ 8年,复查彩超无新的赘生物及血栓形成.心功能Ⅰ~Ⅱ级.结论:静脉注射毒品感染性心内膜炎病人手术时机的选择十分重要,对严重败血症、感染难以控制、心功能衰退者,应及时行手术治疗.三尖瓣膜损毁严重者,采取人工瓣膜置换术,可以彻底清除坏死组织,预防复发,效果良好.
作者:徐骏;林建雄;冯家宁;张克强 刊期: 2005年第20期
乳癌术后皮瓣坏死为临床常见,发生率为 10%~ 20% [1] .由于术前曾行化疗,术中采用电刀,皮瓣游离过薄,胸壁皮下组织少,血循环差等原因,部分创面愈合差.现将近 5年采用Ⅰ期外科手术修复82例乳癌术后皮瓣坏死创面的治疗结果总结如下.
作者:骆彪 刊期: 2005年第20期
随着现代医疗的发展和社会经济条件的改善,人们对医疗服务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在门诊注射室工作,如何避免护理纠纷,提高病人满意度,是新形势下以病人为中心,为病人提供优质服务的重要内容.
作者:李巧兰;何雪明;黄筠瑜;黄丽云 刊期: 2005年第20期
目的:探讨阴道无张力性尿道中段悬吊术(tension-free vaginal tape,TVT)用于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 SUI)的临床效果.方法:已确诊的 SUI女性病人 30例,应用 TVT治疗并对手术效果、并发症进行初步随访研究.结果: 30例 TVT手术患者中,除 2例因术中可疑性损伤而改为尿道折叠术外,其余 TVT 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成功率为 93.3%(28/30). 26例(92.9%)术后排尿功能良好,2例(71%)因膀胱功能不稳定(运动型急迫性尿失禁)而发生排尿困难,经持续导尿、膀胱训练及药物治疗后,均恢复正常排尿功能.平均手术时间为 51 min,术后随访 1年半,所有患者排尿功能均恢复正常.结论: TVT用于治疗女性 SUI效果满意.
作者:张敏华;陈建国 刊期: 2005年第20期
目的:观察吗啡耐受对大鼠脊髓促炎性细胞因子IL-1β和 IL-6水平的影响.方法: SD大鼠 18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吗啡耐受组,每组 9只.参照杨建平等 [6]的方法行蛛网膜下腔置管.吗啡耐受组鞘内注射吗啡 20 μ g/10 μ L ,连续 5 d.注射吗啡后第 6天,鞘内注射吗啡 5 μ g/10 μ L,进行吗啡激发试验.吗啡激发试验完成后取腰段脊髓组织 ,ELISA法测定 IL-1β和 IL-6.置管后第 3天的热伤害刺激缩腿潜伏期(PWL)和对 12 g Von Frey丝 30次刺激的缩足总数,分别表示伤害性疼痛和机械性痛敏的基础值.结果:吗啡激发试验前 ,吗啡撤药所致的 PWL,吗啡耐受组较假手术组显著降低(P<0.01), 对 12 g Von Frey丝 30次刺激的缩足总数,吗啡耐受组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1).吗啡激发试验后的大镇痛百分比(% MPE),吗啡耐受组显著低于假手术组(P<0.01).吗啡耐受组的 IL-1β(25.8± 4.03) pg/mg total protein和 IL-6(31.37± 2.06) pg/mg total protein均分别显著高于假手术组的(9.8±2.5)和(12.97±1.84) pg/mg total protein, P<0.01.结论:脊髓吗啡耐受导致吗啡抗伤害性作用减弱和疼痛过敏,脊髓 IL-1β和IL-6分泌增加.脊髓促炎性细胞因子可能与吗啡耐受形成的机制有关.
作者:简道林;田玉科 刊期: 2005年第20期
目的:探讨利用 CT定位,在神经导航引导下取出颅内金属异物的治疗效果.方法:对 5例颅内金属异物经 CT导航定位,在术中神经导航的直接引导下,利用锁孔神经外科技术在微创的条件下直接将异物取出.结果:手术定位非常精确,异物均成功取出,无任何并发症.结论: CT定位神经导航引导下利用锁孔神经外科技术在微创的条件下取出颅内金属异物是此类手术的佳选择之一,具有定位准确、创伤小、疗效确切、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操作简便等优点.
作者:高寒;王伟民;李建亭;王玉宝;蒋晓星;蔡加宁;李天栋;白红民 刊期: 2005年第20期
目的:对比研究梗阻性黄疸肝功能障碍病人罗库溴铵肌松时效的变化.方法:无神经肌肉疾患、肾功能正常,行择期全麻手术的病人 40例:观察组(I组) 20例有梗阻性黄疸及明显肝功能障碍, ASA Ⅲ级;对照组(Ⅱ组) 20例,肝功能正常, ASAⅠ~Ⅱ级.均采用静脉复合麻醉,罗库溴铵首量为 3×ED95(0.9 mg/kg),术中用 4个成串刺激(TOF)监测肌松,当其值达 25%时追加肌松剂 1×ED95(0.3 mg/kg).术后继续监测肌松情况直到 TOFR达 70%.结果:两组罗库溴铵的起效时间无明显差异,但肝功能异常组临床时效长于肝功能正常者,差异显著,且追加肌松剂后 TOFR从 0恢复到 70%的时间肝功能异常组明显延长.结论:肝功能异常患者对罗库溴铵的药代动力学可产生明显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药效时间的延长和术后 TOFR恢复时间的延长,因此,肝功能异常患者使用罗库溴铵时,追加药物时间可适当延长.
作者:黎笔熙;陈敏;陈利民;沈七襄 刊期: 2005年第20期
目的:了解选择性环氧化酶-2(COX-2)抑制剂 Rofecoxib对负载 Lewis肺癌(LLC)的荷瘤小鼠的放疗增敏效应.方法:建立负载 Lewis肺癌肿瘤细胞的 C57BL/6小鼠的动物模型,肿瘤接种 12 d后直径增至 0.5~ 0.7 cm时应用医用直线加速器 6MV-X线对荷瘤小鼠行局部肿瘤分次放疗, 5 Gy/次, d12,14,16,18;将浓度为 4%的 Rofecoxib灌胃 200 μ L/只, 1次 /d, d12~ 16;游标卡尺测量肿瘤大小;电子天平称肿瘤湿重;免疫组化法测肿瘤组织微血管密度;观察小鼠的生存期.结果:治疗后 27 d,放疗联合 COX-2抑制剂组小鼠肿瘤体积分别为生理盐水组、单纯放疗组和 COX-2抑制剂组的 1/5、 1/2、 1/3;联合治疗组小鼠生存期明显延长.免疫组化法显示联合治疗组小鼠的肿瘤组织中微血管密度明显减少. 结论:对荷瘤小鼠, Rofecoxib联合放疗能够抑制负载 LLC肿瘤细胞的小鼠肿瘤生长,延长小鼠生存期,起到增效作用.
作者:任志刚;李平;谢正强 刊期: 2005年第20期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肺叶切除、局部淋巴结清扫的应用疗效和价值.方法:自 1999年 5月至 2004年 12月,应用电视胸腔镜辅助下对 76例术前拟诊为 I期肺癌的患者手术治疗,其中 54例行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肺叶切除、局部淋巴结清扫.结果: 54例肺叶切除者无手术死亡 ;手术时间、术中淋巴结清扫范围与数量和常规手术相当;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引流量、术后平均住院日和近期疗效较常规手术明显改善.结论: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肺叶切除、局部淋巴结清扫术创伤小、恢复快,临床具可行性,符合肿瘤切除原则,可作为 I期肺癌的较好选择术式.
作者:吕卫东;喻风雷;胡铁辉;王翔 刊期: 2005年第20期
目的:探讨瘢痕子宫全子宫切除手术技巧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妇科 1992年 1月至 2000年 7月腹式全宫切除术 110例的临床资料.其中,瘢痕子宫全宫切除术 55例为研究组,随机抽取同期腹式全宫切除术病例 55例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情况.结果:研究组 38例有不同程度的粘连,其中 7例尤为严重;对照组术中均无粘连.两组的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115± 26) min和(81± 19) min,差异有显著性(t=6.916, P<0.0001),对照组所需时间要短于研究组;两组的平均出血量为(397.11± 118.80) mL和(180.50± 48.78) mL,研究组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t=12.578, P< 0.0001);两组中无泌尿道及肠道损伤.研究组术后病率 14.50%明显高于对照组 3.6%,差异有显著性(χ 2=3.960, P< 0.05).研究组有 8例,对照组有 11例采用横切口.腹部伤口愈合不良率分别为 16.4%和 3.6%,差异有显著性(χ 2=4.949 P< 0.05).结论:瘢痕子宫全子宫切除时,手术操作困难.若采用一定的手术技巧,严重并发症发生率未见增加,但是,术后病率与腹部伤口愈合不良率明显增高.
作者:陈新;谢杏美 刊期: 2005年第20期
目的:探讨COX-2抑制剂塞来昔布(celecoxib)对胶质瘤的抑制作用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胶质瘤细胞株 U251移植裸鼠后,服用塞来昔布,测量肿瘤重量;流式细胞仪检测药物对肿瘤细胞凋亡的影响;电镜观察药物作用前后肿瘤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免疫组织化学观察肿瘤微血管密度(MVD).结果:药物治疗组和对照组肿瘤的重量分别为(51.3±3.85)mg和(125.2± 7.34)mg;治疗组细胞凋亡增多;超微结构可见有凋亡特征的细胞.免疫组织化学可见 MVD分别为(25.7±3.25)/HP和(76.4±9.41)/HP.结论:塞来昔布能够减少肿瘤血管生成,促进肿瘤细胞凋亡,从而对肿瘤具有抑制作用,对胶质瘤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代旭;杨晋生;薛德麟;王明盛 刊期: 2005年第20期
患者男,11岁,因外伤后致左肘关节屈伸及前臂旋转功能障碍 2年就诊.检查:左肘可触及突出的桡骨小头,无明显压痛,按压有弹性回纳感,前臂处于旋前位.肘屈伸功能稍障碍. X线照片显示桡骨小头向外侧方完全脱位,桡骨小头与肱骨关节面的发育均正常.诊断为左桡骨小头陈旧性全脱位.收入院行手术治疗,取左肘外侧切口,显露脱位的桡骨小头,给予复位, 1枚 1 5 mm克氏针贯穿肱骨小头、桡骨头和桡骨近端,克氏针尾端外露于皮外固定,取阔筋膜重建环状韧带,术后勉强屈肘 90°位并石膏固定 4周,解除固定后进行功能锻炼.
作者:魏仲恩;王智运;王非 刊期: 2005年第20期
目的:观察纳络酮联合红花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选择发病 72 h以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 82例,随机分为用纳络酮和红花注射液联合的治疗组 38例与用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的对照组 44例,分别静脉输注 14 d,评价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检测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治疗组的治愈率 39.47%与对照组治愈率 25% ,差异有显著性(P< 0.05),治疗组的总有效率 86.84% ,对照组的总有效率 59.09%,差异有极显著性(P< 0.01).结论:纳络酮联合红花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明显,且无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高华 刊期: 2005年第20期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咪唑安定静脉全麻对血流动力学及麻醉后苏醒、拔管的影响.方法:选择 32例 ASAⅠ~Ⅱ级,择期行腹部、胸部手术病人,随机分成舒芬太尼-咪唑安定静脉全麻组(Ⅰ组, n=16);芬太尼、咪唑安定-异氟醚静吸复合全麻组(Ⅱ组, n=16).分别观察血流动力学变化及术毕苏醒、拔管情况.结果:Ⅰ组,气管插管前 HR、 SP、 DP较诱导前明显下降(P<0.05),其它观察时点较诱导前无明显差异(P>0.05);Ⅱ组,插管前上述指标明显下降(P<0.05),而插管即刻、插管后 2 min,上述指标明显上升(P< 0.05),Ⅱ组拔管即刻比拔管前 HR、 SP明显上升(P<0.05).组间比较:插管即刻, HR、 SP、 DP较诱导前上升幅度,Ⅰ组明显低于Ⅱ组(P<0.05).术后苏醒时间、拔管时间,两组无明显差异.结论:舒芬太尼-咪唑安定复合维库溴铵静脉全麻血流动力学平稳,麻醉后苏醒良好.
作者:张胜;吴新文;李建玉;朱道明;辛博;朱和生 刊期: 2005年第20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监视下行宫腔镜子宫纵隔电切开术对子宫纵隔的治疗效果.方法:对 44例有自然流产或不孕病史,经宫腔镜检查诊断为子宫纵隔患者,进行腹腔镜检查并在腹腔镜监视下行宫腔镜子宫纵隔电切开术,术后随访追踪患者妊娠和分娩情况,并结合相关文献作出讨论.结果: 44例患者中,自然流产患者 31人,原发不孕患者 13人,术前自然流产发生率为 94.6% , 早产 2例,足月妊娠 2例.全部患者施行了腹腔镜监视下宫腔镜子宫纵隔电切开术, 44例术中无一例发生子宫穿孔等并发症.术后 31例自然流产患者失访 3例,追踪 28例中,总怀孕次数 41次,计划内妊娠 33次,自然流产发生率 21.2% , 足月妊娠率 66.7% , 早产12.1%; 13例不孕患者中失访 3例,随访 10例中,有 4例足月妊娠, 1例现妊娠 4个月.结论:腹腔镜监视下行宫腔镜子宫纵隔电切开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子宫纵隔的方法,术后患者足月妊娠率明显升高,自然流产率下降,对于原发不孕患者则可以提高怀孕率.
作者:康金玉;陈勍;彭永排;张娟;林仲秋 刊期: 2005年第20期
宫颈功能不全是造成晚期流产和早产的主要原因之一.通过宫颈环扎术修复并建立正常的宫颈内口形态和功能是治疗宫颈功能不全的有效方法.我院 2000-2004年采用此手术方法治疗宫颈功能不全患者 15例,在治疗过程中通过加强护理方面的配合,取得良好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黄佩贤;张睿;何钻玉;魏雪群;黄淑婷 刊期: 2005年第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