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挫伤性前房积血45例分析

李军;沈兵

关键词:挫伤性, 致伤原因, 前房积血, 年龄分布, 拳击伤, 眼球挫伤, 临床资料, 病例分析, 爆炸伤, 撞伤, 玩具, 石块
摘要:眼球挫伤常导致前房积血,现将我科收治的 45例病例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年龄分布及致伤原因 45例前房积血中年龄小的 4岁,年龄大的 62岁,其中 4~ 7岁 4例, 8~ 40岁 32例, 40岁以上 9例.致伤原因常见是碰撞伤,其次是拳击伤及玩具击伤,石块、泥块、铁块击伤及爆炸伤.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挫伤性前房积血45例分析

    眼球挫伤常导致前房积血,现将我科收治的 45例病例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年龄分布及致伤原因 45例前房积血中年龄小的 4岁,年龄大的 62岁,其中 4~ 7岁 4例, 8~ 40岁 32例, 40岁以上 9例.致伤原因常见是碰撞伤,其次是拳击伤及玩具击伤,石块、泥块、铁块击伤及爆炸伤.

    作者:李军;沈兵 刊期: 2005年第20期

  • 等比重罗哌卡因与左旋布比卡因腰麻效果的临床比较

    目的:比较等比重罗哌卡因与左旋布比卡因的腰麻效果.方法: 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 0.75%等比重罗哌卡因 2 mL与左旋布比卡因 2 mL腰麻,观察大阻滞平面,感觉、运动阻滞的起始及持续时间,生命体征变化,对二者效果进行比较.结果:相同剂量罗哌卡因在感觉和运动阻滞方面均弱于左旋布比卡因.首先,起始时间存在差异性,罗哌卡因较长;其次,罗哌卡因感觉阻滞持续时间约为左旋布比卡因的 3/4,运动阻滞持续时间约为左旋布比卡因的 2/3.结论:等比重罗哌卡因与左旋布比卡因腰麻效果均确切,等比重 0.75%罗哌卡因腰麻阻滞效能弱于左旋布比卡因,并且罗哌卡因有运动阻滞时间明显短于感觉阻滞时间的特点.

    作者:栾永;吴崇天;安刚 刊期: 2005年第20期

  • 置心脏起搏器患者的经尿道双极等离子前列腺切除术

    目的:总结带心脏起搏器的前列腺增生患者经尿道等离子切除手术的经验.方法:带永久起搏器患者 4例,临时起搏器患者 7例,用等离子切割设备经尿道切除增生前列腺.结果: 1例出现尿道外口狭窄,排尿症状均有明显改善.结论:对带心脏起搏器的前列腺增生患者,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切除术是一个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宣枫;严志强;王强 刊期: 2005年第20期

  • 经皮肾穿刺取石术治疗肾结石术后复发性复杂结石

    目的:观察经皮肾穿刺造瘘取石术(PCNL)治疗肾结石术后复发性复杂结石的效果.方法:对肾结石术后复发性复杂结石 53例,其中合并输尿管狭窄 7例,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 2例,盏颈狭窄 4例,采用 PCNL取石术.结果: 49例行 2次或以上取石术.单通道取石 44例,双通道取石 9例.结石清除率 90.57%.无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PCNL是一种治疗肾结石术后复发性复杂结石的有效方法.

    作者:卢小刚;郭彬;单炽昌;钟东亮;李逊 刊期: 2005年第20期

  • 陈旧性桡骨小头全脱位手术失败1例

    患者男,11岁,因外伤后致左肘关节屈伸及前臂旋转功能障碍 2年就诊.检查:左肘可触及突出的桡骨小头,无明显压痛,按压有弹性回纳感,前臂处于旋前位.肘屈伸功能稍障碍. X线照片显示桡骨小头向外侧方完全脱位,桡骨小头与肱骨关节面的发育均正常.诊断为左桡骨小头陈旧性全脱位.收入院行手术治疗,取左肘外侧切口,显露脱位的桡骨小头,给予复位, 1枚 1 5 mm克氏针贯穿肱骨小头、桡骨头和桡骨近端,克氏针尾端外露于皮外固定,取阔筋膜重建环状韧带,术后勉强屈肘 90°位并石膏固定 4周,解除固定后进行功能锻炼.

    作者:魏仲恩;王智运;王非 刊期: 2005年第20期

  • 捏脊疗法佐治婴幼儿腹泻病40例临床观察

    婴幼儿腹泻病是小儿常见病之一,发病率仅次于呼吸道感染.笔者在综合治疗基础上,使用捏脊疗法佐治婴幼儿腹泻病40例,现予报道如下.

    作者:蒋赦文 刊期: 2005年第20期

  • 房间隔缺损介入治疗的护理观察

    房间隔缺损(ASD)的介入治疗是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及 X线引导下利用房间隔封堵器介入治疗房间隔缺损的方法.此方法患者无须传统的开胸手术,术后不留瘢痕,痛苦小,康复快,住院时间短,减少了护理强度,适应证广,是治疗房间隔缺损简便、有效、安全的方法.

    作者:于敏;张维青 刊期: 2005年第20期

  • 尺骨鹰嘴骨折手术疗效不佳原因分析

    目的:探讨尺骨鹰嘴骨折手术疗效不佳的原因及其预防办法.方法:对本院 2000年 1月至 2004年 6月收治的 14例尺骨鹰嘴骨折手术疗效不佳的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确定手术疗效不佳的原因.结果: 14例中内固定选择不当致治疗失败 3例,术中克氏针处理不当致内固定失败或功能恢复不佳 7例,术后没有指导功能锻炼或石膏固定过久导致关节僵硬 4例.结论:尺骨鹰嘴骨折为关节内骨折,治疗应根据病人具体受伤机制、骨折特点选择不同的张力带固定,术中应轻柔操作,忌反复穿针,牢固固定骨折、术后早期进行功能锻炼.

    作者:李健;谭平先;高梁斌;颜登鲁;张在恒 刊期: 2005年第20期

  • 外伤性主支气管断裂8例的诊断和治疗

    我院自 1995-2004年共收治了 8例主支气管断裂的患者,为了总结其中的诊疗经验,作者复习了病历,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8例病人均为男性,年龄 20~35岁,平均 25.2岁,左主支气管断裂 7例,右主支气管断裂 1例.致伤原因: 2例为重物高空坠落击中胸背部、 2例为高空坠落、 4例为车祸受伤.患者伤后均出现呼吸困难、胸痛、气胸, 3例合并血胸, 2例合并皮下气肿, 3例有纵隔气肿, 1例合并左肩胛骨骨折.以上病人入院后均行胸部拍片、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胸腔闭式引流、吸氧、抗炎、止痛、止血等治疗.确诊时间快为入院后 4 h,晚为入院后 1周.

    作者:陈坤棠;闫玉生;童健;肖飞 刊期: 2005年第20期

  • 新生儿唇裂24小时内即刻整复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初生唇裂患儿24 h内即刻整复的安全性、实用性,观察其临床效果,并与常规年龄组手术效果进行比较,总结新生儿唇裂即刻手术整复的可行性和优缺点.方法:对 64例出生 24 h以内的单侧和双侧唇裂患儿进行即刻手术整复,对手术效果进行 1~12年的随访观察,并与常规年龄组整复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64例新生儿唇裂即刻整复手术全部成功,与常规年龄组整复效果比较表明,新生儿组效果明显优于常规年龄组.结论:唇裂患儿出生 24 h内即刻手术整复是安全可行的,有利于患儿的正常发育,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艾秋萍;兰建宏 刊期: 2005年第20期

  • 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在脑功能区手术唤醒麻醉的应用研究

    目的:研究靶控输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在脑功能区手术唤醒麻醉中的应用,提出脑功能区定位时态的概念.方法: 20例患者用丙泊酚靶控输注复合瑞芬太尼静脉恒速输注给药,按脑功能区定位时态的评判标准对其进行评估.结果: 19例唤醒麻醉手术过程顺利, 1例脑功能区手术定位失败,语言清晰者 19/20,指令准确 19/20,无痛者 20/20,颅内压正常者 19/20,脑组织膨胀 1/20.优 18/20,良 1/20,差 1/20.结论:丙泊酚靶控输注复合瑞芬太尼应用于脑功能区手术唤醒麻醉是较好的麻醉方法,脑功能区定位时态的概念对提高麻醉清醒质量有指导意义,对大脑功能区手术有实际临床意义.

    作者:吴群林;施冲;刘中华;徐波;于冬男;戴建强;郗文彬;张兴安 刊期: 2005年第20期

  • 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的手术配合

    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常见的原因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在某些工业化国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已成为第 1位的致死原因.该病经内科治疗,心绞痛仍不能缓解而影响工作和生活,经冠状动脉造影发现其主干和主要分支明显狭窄、而远端通畅者以及心肌梗死后某些严重并发症,均应考虑手术治疗,该病的手术数量约占心脏手术的 2/ 3[1].目前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作为冠心病的治疗手段之一,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并获得令人满意的效果.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更是一种蓬勃兴起的新术式,在跳动的心脏上进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已不再是一个全新的概念.

    作者:张爱云;葛秀玲 刊期: 2005年第20期

  • 吗啡耐受对大鼠脊髓IL-1β和IL-6水平的影响

    目的:观察吗啡耐受对大鼠脊髓促炎性细胞因子IL-1β和 IL-6水平的影响.方法: SD大鼠 18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吗啡耐受组,每组 9只.参照杨建平等 [6]的方法行蛛网膜下腔置管.吗啡耐受组鞘内注射吗啡 20 μ g/10 μ L ,连续 5 d.注射吗啡后第 6天,鞘内注射吗啡 5 μ g/10 μ L,进行吗啡激发试验.吗啡激发试验完成后取腰段脊髓组织 ,ELISA法测定 IL-1β和 IL-6.置管后第 3天的热伤害刺激缩腿潜伏期(PWL)和对 12 g Von Frey丝 30次刺激的缩足总数,分别表示伤害性疼痛和机械性痛敏的基础值.结果:吗啡激发试验前 ,吗啡撤药所致的 PWL,吗啡耐受组较假手术组显著降低(P<0.01), 对 12 g Von Frey丝 30次刺激的缩足总数,吗啡耐受组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1).吗啡激发试验后的大镇痛百分比(% MPE),吗啡耐受组显著低于假手术组(P<0.01).吗啡耐受组的 IL-1β(25.8± 4.03) pg/mg total protein和 IL-6(31.37± 2.06) pg/mg total protein均分别显著高于假手术组的(9.8±2.5)和(12.97±1.84) pg/mg total protein, P<0.01.结论:脊髓吗啡耐受导致吗啡抗伤害性作用减弱和疼痛过敏,脊髓 IL-1β和IL-6分泌增加.脊髓促炎性细胞因子可能与吗啡耐受形成的机制有关.

    作者:简道林;田玉科 刊期: 2005年第20期

  • 冷冻损伤部分肝叶Glisson管道二级分支后,相应肝组织保留价值的实验研究

    目的:了解深低温冷冻损伤部分肝叶 Glisson氏管道系统后,相应肝组织有无保留价值.方法:14只小猪,随机分为2组,用冷冻头深低温冷冻实验组动物左肝外叶Glisson管道区域3 min,对照组仅阻断肝门血流3 min.分别在术后4、8周行肝组织活检,了解患肝病理改变,并对患肝组织进行糖原(PAS)、酸性磷酸酶(ACP)、琥珀酸脱氢酶(SDH)、葡萄糖-6-磷酸酶(G-6-Pase)染色,注射 99mTC-植酸钠了解枯否细胞吞噬功能,并用彩超了解受冻肝叶管道情况.结果:动物可耐受上述冷冻,冷冻可造成受冻胆管壁的坏死,但肝动脉、门静脉分支的血流保持通畅,所属肝叶萎缩、纤维化;受冻管道所属肝叶的枯否细胞吞噬功能和肝细胞线粒体的功能明显减弱 ,但肝细胞的糖和蛋白质代谢功能变化不显著.结论:深低温冷冻损伤部分肝叶 Glisson氏管道系统二级分支后,相应肝组织有一定的保留价值.

    作者:刘建平;陈涛;陈小萱;区庆嘉 刊期: 2005年第20期

  • 阴道无张力性尿道中段悬吊术用于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阴道无张力性尿道中段悬吊术(tension-free vaginal tape,TVT)用于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 SUI)的临床效果.方法:已确诊的 SUI女性病人 30例,应用 TVT治疗并对手术效果、并发症进行初步随访研究.结果: 30例 TVT手术患者中,除 2例因术中可疑性损伤而改为尿道折叠术外,其余 TVT 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成功率为 93.3%(28/30). 26例(92.9%)术后排尿功能良好,2例(71%)因膀胱功能不稳定(运动型急迫性尿失禁)而发生排尿困难,经持续导尿、膀胱训练及药物治疗后,均恢复正常排尿功能.平均手术时间为 51 min,术后随访 1年半,所有患者排尿功能均恢复正常.结论: TVT用于治疗女性 SUI效果满意.

    作者:张敏华;陈建国 刊期: 2005年第20期

  • 神经导航引导下取出颅内金属异物5例

    目的:探讨利用 CT定位,在神经导航引导下取出颅内金属异物的治疗效果.方法:对 5例颅内金属异物经 CT导航定位,在术中神经导航的直接引导下,利用锁孔神经外科技术在微创的条件下直接将异物取出.结果:手术定位非常精确,异物均成功取出,无任何并发症.结论: CT定位神经导航引导下利用锁孔神经外科技术在微创的条件下取出颅内金属异物是此类手术的佳选择之一,具有定位准确、创伤小、疗效确切、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操作简便等优点.

    作者:高寒;王伟民;李建亭;王玉宝;蒋晓星;蔡加宁;李天栋;白红民 刊期: 2005年第20期

  • AG1478对GRC-1细胞的诱导凋亡作用及其机制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阻滞剂 Tyrophostin AG1478 对肾癌 GRC-1细胞的诱导凋亡作用及其机制,为肾癌的生物学特征研究和药物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不同浓度的 AG1478作用于体外培养的肾癌 GRC-1细胞,以研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信号转导阻滞剂对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分布的影响.结果: AG1478抑制肾癌 GRC-1细胞的增殖,诱导细胞周期停留在 G1期,诱导肾癌 GRC-1细胞凋亡.结论: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特异性阻滞剂可抑制肾肿瘤细胞的增殖,有望成为抗肾脏恶性肿瘤药物.

    作者:张顺;刘凡;张运涛;汪涌 刊期: 2005年第20期

  • 腹股沟疝自体疝囊成型修补10例的临床报告

    传统疝修补手术后有较高的张力性并发症和复发率 [1];人工材料无张力手术,因为材料费用昂贵以及异物刺激的一系列并发症 [2],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临床医师重视.作者自 2003年以来,应用自体疝囊成型修补治疗腹股沟疝 10例.经过两年随访观察,临床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支刚 刊期: 2005年第20期

  • 上腹手术病人围术期ACTH、COR、IL-6、IL-8及TNFα联合检测的意义

    目的:观察ASA不同级别的病人行上腹手术围术期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醇(COR)、 IL-6、 IL-8及 TNF α水平的动态变化,分析手术麻醉对病人所产生的应激反应及对病人免疫力的影响.方法: ASAⅠ~Ⅱ级病人20例及 ASAⅢ级病人 15例,均行单纯全麻.所有病人于麻醉前、切皮后 5min和60 min、术毕及术后 24 h抽取静脉血检测血浆 ACTH、COR、IL-6、IL-8及 TNFα的含量.结果:(1) ASAⅢ级病人与 ASAⅠ~Ⅱ级病人相比,血浆 ACTH、COR、IL-6浓度于术毕、术后24h明显高于 ASAⅠ~Ⅱ级病人;IL-8浓度于术后 24h明显高于 ASAⅠ~Ⅱ级病人.(2)两组患者在各时点血浆 ACTH浓度与麻醉前相比,切皮后 5min和 60min差异有显著性(P< 0.05或 P<0.01),术毕时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血浆 COR、IL-6浓度与麻醉前相比, 术毕及术后 24 h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 P<0.01);IL-8浓度与麻醉前相比 ,术后 24 h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 P<0.01);TNFα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通过动态观察病人围术期血浆 ACTH、COR、IL-6、IL-8及 TNF α的浓度的变化,有助于临床医生正确评价由手术创伤所导致的病人应激反应程度及不同的免疫反应 ,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均起到重要的作用.

    作者:尹正;崔连东 刊期: 2005年第20期

  • 记忆合金骨卡环加外固定支架治疗股骨干长粉碎骨折17例

    股骨干骨折是一种严重的高能量损伤,多为带有长骨折片的粉碎性骨折,术后常伴有膝关节僵直,临床上治疗起来较为棘手.自 2000年 3月至 2004年 3月,我院应用记忆合金骨卡环加外固定支架治疗股骨干长粉碎性骨折 17例,均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黄寿国;王晓辉 刊期: 2005年第20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