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成人动脉导管未闭合并心内畸形34例外科治疗

杜巍;胡建国;尹帮良

关键词:动脉导管未闭, 心脏缺损, 先天性, 外科手术, 成年人
摘要:目的:探讨成人动脉导管未闭(PDA)合并心内畸形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回顾分析了1993年1月至2003年6月间外科治疗的34例成人PDA合并心内畸形的临床资料.结果:32例痊愈,1例死于术后低心排综合征,1例死于出血,死亡率5.9%;随访复查心脏B超,导管无再通,房室间隔无残余分流.结论:体外循环下经肺动脉切口缝闭PDA,同期行心内畸形矫治术,加强术后处理,可取得良好的手术效果.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原发性结外淋巴瘤83例临床分析

    恶性淋巴瘤一般首发于淋巴结,也可原发于胃、乳腺、睾丸等无淋巴组织的器官.当淋巴瘤局限于1个结外器官、组织,伴或不伴区域淋巴结浸润,称为原发性结外淋巴瘤(PENL)[1].我院自1993年1月至2001年12月共诊治经病理确诊的恶性淋巴瘤共302例,其中PENL占83例,现分析如下.

    作者:郭煜;潘学谊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右下肺鳞状细胞癌误诊为支气管扩张1例

    患者男,汉族,62岁.因反复咳嗽、咳痰伴咯血及气促20 d来我院就诊.门诊行血常规示:WBC 12.7×109/L、N0.82、L 0.27,血沉28 mm/h,尿粪常规正常.胸部CT检查提示右下肺支气管扩张并感染.查体:右下肺呼吸音粗,可闻及湿罗音.

    作者:单文俊;施楠;王建民;张旭;张乐峰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86例临床观察

    1998年5月至2003年10月,应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老年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患者86例,并设立74例对照组,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诊断标准PHN诊断标准见杨国亮主编的<皮肤病学>[1].

    作者:林伯盛;莫仲莲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复方丹参加高压氧治疗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高粘滞度综合征45例疗效观察

    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高粘滞度综合征是新生儿期常见的问题,症状为非特异性,累及各个器官,其严重程度亦各异,影响愈后.目前治疗上一般采用常规稀释治疗和换血治疗,但常规稀释治疗疗效欠佳,换血治疗因条件所限难于开展,为了寻求简单而有效方法,我科在2000年8月至2003年8月采用了复方丹参加高压氧治疗45例,并予低分子右旋糖酐常规稀释治疗40例作比较,现报告如下.

    作者:邵绮虹;钟秀华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荧光定量PCR检测TCR VγI-Jγ基因重排标准品质粒及标准曲线的构建

    目的:构建荧光定量PCR检测TCR VγI-Jγ基因标准品重组质粒和标准曲线,为建立实时荧光定量PCR准确检测淋巴系肿瘤微小残留病奠定基础.方法:对TCR VγI-¨基因进行序列分析,利用引物设计软件设计出一对引物和一条荧光探针.提取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的DNA,经PCR扩增,产物纯化后与pMD 18-T Vector连接,转化到大肠杆菌DH5α,筛选得到标准品的质粒.结果:重组质粒进行荧光定量PCR扩增出现强烈的荧光值增长,表明TCRVγI-Jγ基因已成功克隆.以100~10-5不同稀释水平的标准品进行荧光定量PCR扩增,Ct值分别为21.08、24.34、27.53、30.58和33.25.统计学分析显示Ct值与标准品浓度的对数存在良好线性关系,回归系数为0.998.结论:所构建的TCR VγI-Jγ基因荧光定量PCR检测标准品特异性和线性关系好,准确可靠,利于统一标准.

    作者:江小工;徐兵;许文娟;李冰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双侧肾透明细胞癌先后10年发生1例

    患者男,75岁.1993年6月因反复右肾绞痛,B超及CT检查示右肾实性占位性病变,1993年7月9日行右肾肿瘤根治术.术中见右肾上极被膜下一4 cm×4 cm×2 cm肿瘤.病理诊断:右肾上极被膜下透明细胞癌,与周围肾组织界限清楚,输尿管切缘未见癌,肾周围脂肪囊及输尿管周围未查见淋巴结.术后未行化疗、放疗治疗.术后多次复查腹部B超、CT、MRI检查均未见病灶复发或扩散.

    作者:刘骏;江亚文;张璧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早产儿预防性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对于肺透明膜病(HMD)发病危险性高的早产儿预防性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的疗效.方法:治疗组预防性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PS),对照组待确诊HMD后使用PS,比较两组的重症HMD(三、四级)发病率、机械通气概率、脑室内出血(IVH)发生率、死亡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重症HMD发病率、机械通气、IVH发生率比较,P<0.01,差异均有显著意义.结论:HMD高危发生儿预防性应用PS的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唐建平;陈东晓;郑莉;郭铁军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超声诊断胆囊内活蛔虫1例

    患者男,65岁,农民,因右上腹持续性胀痫伴阵发性加剧10 h入院,接诊前乡镇卫生院B超示胆囊炎,胰腺回声增强.查体:痛苦貌,坐卧不宁,巩膜黄染(±).腹部平坦,无肌卫及反跳痛,右上腹及中上腹部轻压痛,未及包块.次日晨腹痛明显缓解,彩超示:胆囊大小形态正常(78 mm×28 mm),囊壁模糊,胆汁透声差,内见38 mm×3 mm鱼钩状强光带移动,胆总管无扩张.5 d后复查B超见胆总管直径约9 mm,内见21 mm×3 mm等号状强回声,10 d后再次复查B超肝胆未见异常.

    作者:王福生;单际平;蒋丹斌;朱建清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输尿管梗阻的病因及输尿管镜下的处理

    目的:探讨输尿管镜对输尿管梗阻的诊断及治疗的经验.方法:采用输尿管镜诊断和治疗输尿管梗阻121例.结果:结石性梗阻98例,输尿管单纯炎症息肉18例,输尿管先天扭曲2例,息肉并结石2例,输尿管异物1例.其中1例插管失败改行开放手术,1例息肉并结石行体外震波碎石术(ESWL)治愈,1例双侧结石,1侧行开放手术,1侧结石滑入肾盂行ESWL治愈.1例输尿管并发穿孔经开放手术治愈.其余病例均经输尿管镜术全部治愈.结论:输尿管镜术是常规处理输尿管梗阻的首选方法,既可用于诊断又可用于治疗.

    作者:陈其武;周兴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腹腔镜下圆韧带悬吊术治疗输卵管结扎术后盆腔瘀血综合征21例分析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圆韧带悬吊术治疗输卵管结扎术后盆腔瘀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腹腔镜下圆韧带悬吊技术治疗21例盆腔瘀血综合征,术后1个月开始随访,了解患者症状缓解情况.结果:全部病例术后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治愈率71.4%(15/21),好转率19.1%(4/21),总有效率90.5%(19/21).结论:腹腔镜下圆韧带悬吊术方法简单,手术成功率高,是治疗盆腔瘀血综合征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

    作者:韦成厚;许玉芳;钟兴明;蒋汉琼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宫腔镜电切术治疗慢性宫颈炎的临床观察

    慢性宫颈炎是已婚妇女的常见病及多发病,目前的治疗方法有药物治疗及物理治疗,传统的物理治疗有激光、微波、远红外线凝结等.我院自2002年6月至2003年6月应用宫腔镜行宫颈锥切术治疗慢性宫颈炎,获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夏丽梅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综合性治疗面神经炎102例

    我院自1986年至2003年3月以来,对102例而神经炎采用综合性治疗并随访性门诊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情况102例中,男性54例,女性48例,年龄9~62岁,平均32.7岁,首次发病96例,复发6例,病程均为3个月以内.

    作者:周同;董长龙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几种肝胆疾病血清中谷氨酸脱氢酶和 AST活性变化的研究

    目的:测定不同肝胆疾病患者血清中谷氨酶脱氢酶(GLDH)和AST的活性变化,比较两者对不同肝胆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43例健康者和69例不同肝胆疾病患者的血清标本,按临床诊断分为5组,同时测定GLDH和AST的活性,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不同肝胆疾病患者血清中AST和GLDH活性都明显升高,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P<0.01);同一疾病组中AST和GLDH活性变化程度也不一致,GLDH的平均升高倍数均高于AST;对二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显示:肝癌、胆结石患者血清中两酶的变化有非常明显相关性(P<0.01),而肝硬化及其他肝胆疾病患者血清中两酶的变化无相关性(P>0.05).结论:在肝细胞严重损害累及线粒体的疾病中,GLDH的升高幅度往往比AST高,特异性较AST好,可作为诊断肝细胞严重损害的特异性指标.

    作者:高玲;孙艳虹;王勇强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伊班磷酸钠静脉滴注治疗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并骨质疏松

    目的:探讨伊班磷酸钠(艾本)静脉滴注治疗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并骨质疏松的疗效.方法: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并骨质疏松患者60例.全部患者均每日予罗钙全0.25μg、钙尔奇-D 0.6 g治疗.30例同时予静脉滴注伊班磷酸钠4 mg,每月静滴1次,连续3个月治疗.另30例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年龄、体重指数、糖尿病病程及血糖相匹配.测定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患者的血清骨钙素(BP)、脱氧吡啶啉(DPD)、甲状旁腺素(PTH)、降钙素(CT)、血脂;治疗前、后骨密度.两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治疗前后腰椎、Ward's三角骨密度显著升高,CT、DPD治疗后第1、3个月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01),第6个月仍见显著差异(P<0.05).余BMD变化不明显.血脂无显著降低.结论:伊班磷酸钠静脉滴注治疗能够更有效的提高老年男性糖尿病并骨质疏松患者的腰椎、Ward's三角骨密度.未见伊班磷酸钠静脉滴注治疗可显著降低老年男性糖尿病患者的血脂.

    作者:邓海鸥;林凯;黎映兰;韩梅清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新生儿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置入术的术前护理

    目的:探讨新生儿施行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置入术(PICC)术前护理注意事项.方法:采用美国BD公司生产1.9 Fr规格PICC包,对84例高危新生儿施行90次PICC,经肘部静脉穿刺置管87例次、大隐静脉2例、前臂静脉1例.结果:72例患儿于出生1~16 d内施行PICC;12例于生后4~18 h施行PICC.90例次患儿导管留置时间3~68 d.术前护理主要内容包括:(1)操作人员的培训.(2)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3)场地消毒.(4)有关器械与物品的准备.结论:PICC的操作相对其他中心静脉置管法简单实用,重要组织器官损伤发生率极低.术前应对患儿家属进行心理护理;做好操作人员培训;置管宜在生后2~3 d进行,必要时也可适当提前;术前应掌握患儿病情,应先洗胃后再注入口服镇静药;做好场地消毒及按无菌要求操作;生命体征监护及急救物品准备不可缺少.

    作者:陈丽萍;崔其亮;林冰清;李于凡;陈玉清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老年心血管病的外科治疗及围术期处理

    目的:总结老年心血管病外科手术治疗及围术期处理的特点.方法:回顾性研究分析1996年1月至2002年12月间,在我科手术的60岁以上老年心血管病患者97例,对其病变特征、手术方式、体外循环管理及术后并发症防治进行讨论.结果:术后出现并发症19例(19.6%),死亡5例(5.2%),3例死于严重术后低心排,2例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随访68例(70.1%),术后心功能和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结论:老龄是心血管外科治疗的高危因素之一,但并非手术禁忌,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选择适当手术方式、加强术中心肌保护和术后处理是提高手术治疗效果的关键.

    作者:董国华;景华;李德闽;李忠东;胡小南;罗立国;钱建军;申翼;许飚;顾卫东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克比奇羚羊角胶囊治疗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

    本院于1998年3月至2002年5月,应用克比奇羚羊角胶囊治疗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68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叶金花;黄勇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叶绿酸铜钠片治疗抗甲状腺药物所致白细胞减少症

    临床上甲亢的药物治疗过程中,因服用抗甲状腺药物所导致的白细胞减少症很常见,我们应用叶绿酸铜钠片治疗抗甲状腺药物所致的白细胞减少症,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郝建平;颜文盛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子宫肌瘤合并妊娠198例分析

    目的:探讨子宫肌瘤合并妊娠对妊娠的影响及其处理方法.方法:通过与同期198例正常妊娠对照研究,以观察两组的妊娠结局.结果:子宫肌瘤合并妊娠时,与对照组相比,易引起孕妇流产、早产、难产、足月率降低,剖宫产率增加及产后出血等(P<0.05或<0.01).结论:孕期B超检查能够帮助早期诊断子宫肌瘤和因肌瘤出现的不同临床症状,及时处理很重要.

    作者:陈青;莫凤莲;江艳萍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α-黑素细胞刺激素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肠黏膜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α-黑素细胞刺激素(α-MSH)对缺血再灌注(I/R)损伤大鼠肠黏膜免疫屏障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大鼠小肠缺血45 min再灌注模型,治疗组于再灌注5 min内尾静脉注射α-MSH.于再灌注后2 h用免疫放射法测定血清、肠黏膜组织中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的含量;四甲基偶氮唑盐微量酶反应比色法(MTT)测定Peyer's淋巴结(PP)、上皮内淋巴细胞(IEL)和固有层淋巴细胞(LPL)增殖活力.结果:肠I/R后血清和肠黏膜中sIgA含量下降,淋巴细胞增殖活性下降(P<0.01);不同剂量的α-MSH治疗组均能逆转I/R后sIgA含量下降和淋巴细胞增殖活力下降,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而不同剂量α-MSH治疗组间各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外源性α-MSH可参与调节肠道相关淋巴组织免疫功能,对缺血再灌注损伤肠道免疫屏障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李斌;文亮;刘明华 刊期: 2004年第02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