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宏林;袁一卿
小儿肺炎在儿科发病率普遍较高,如果未找到明确病原,容易延误及时准确的治疗,将给患儿身体健康造成重大威胁,并给家庭经济造成较大损失.现将我科2002年收治的23例支原体肺炎病例的诊治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周金萍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α-黑素细胞刺激素(α-MSH)对缺血再灌注(I/R)损伤大鼠肠黏膜免疫屏障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大鼠小肠缺血45 min再灌注模型,治疗组于再灌注5 min内尾静脉注射α-MSH.于再灌注后2 h用免疫放射法测定血清、肠黏膜组织中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的含量;四甲基偶氮唑盐微量酶反应比色法(MTT)测定Peyer's淋巴结(PP)、上皮内淋巴细胞(IEL)和固有层淋巴细胞(LPL)增殖活力.结果:肠I/R后血清和肠黏膜中sIgA含量下降,淋巴细胞增殖活性下降(P<0.01);不同剂量的α-MSH治疗组均能逆转I/R后sIgA含量下降和淋巴细胞增殖活力下降,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而不同剂量α-MSH治疗组间各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外源性α-MSH可参与调节肠道相关淋巴组织免疫功能,对缺血再灌注损伤肠道免疫屏障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李斌;文亮;刘明华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病人女,4岁,双侧腹股沟可复性肿物1年入院.体检:双侧腹股沟梨形肿物,约鹅蛋大小,质软,哭闹时可降至大阴唇.平卧位可回纳入腹腔.外环口松弛,可容成人食指.咳嗽冲击实验(+).入院诊断:双侧腹股沟斜疝.
作者:刘锋;张宏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测定不同肝胆疾病患者血清中谷氨酶脱氢酶(GLDH)和AST的活性变化,比较两者对不同肝胆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43例健康者和69例不同肝胆疾病患者的血清标本,按临床诊断分为5组,同时测定GLDH和AST的活性,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不同肝胆疾病患者血清中AST和GLDH活性都明显升高,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P<0.01);同一疾病组中AST和GLDH活性变化程度也不一致,GLDH的平均升高倍数均高于AST;对二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显示:肝癌、胆结石患者血清中两酶的变化有非常明显相关性(P<0.01),而肝硬化及其他肝胆疾病患者血清中两酶的变化无相关性(P>0.05).结论:在肝细胞严重损害累及线粒体的疾病中,GLDH的升高幅度往往比AST高,特异性较AST好,可作为诊断肝细胞严重损害的特异性指标.
作者:高玲;孙艳虹;王勇强 刊期: 2004年第02期
肺动脉高压是左向右分流型先心病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肺小动脉病变早期,及时手术矫治心内畸形,可阻止病变继续发展,已有病变可于术后逐渐消退.如果发展到不可逆阶段,即使手术矫正了心内畸形,肺动脉高压仍持续存在并进一步发展,失去外科治疗的意义.因此,判断肺小动脉病变是否可逆是先心病合并肺动脉高压诊治中的关键问题.现对肺动脉高压程度的评估手段综述如下.
作者:李斌;曹学文;张建华 刊期: 2004年第02期
患者男,75岁.1993年6月因反复右肾绞痛,B超及CT检查示右肾实性占位性病变,1993年7月9日行右肾肿瘤根治术.术中见右肾上极被膜下一4 cm×4 cm×2 cm肿瘤.病理诊断:右肾上极被膜下透明细胞癌,与周围肾组织界限清楚,输尿管切缘未见癌,肾周围脂肪囊及输尿管周围未查见淋巴结.术后未行化疗、放疗治疗.术后多次复查腹部B超、CT、MRI检查均未见病灶复发或扩散.
作者:刘骏;江亚文;张璧 刊期: 2004年第02期
患者男,67岁,因阵发性脐周腹痛半月,加重伴腹胀、呕吐2 d于2003年8月30日入院,无粘液脓血便.B超提示右侧中腹部肿块,肠套叠?腹部平片提示肠胀气,肠梗阻.查体:T 37.2℃,P 76次/min,R 18次/min,BP 17/10 kPa.心肺(-),腹部轻度膨隆,未见肠型和蠕动波;脐周轻度压痛,局部可扪及一拳头大小肿块,质地中等,边界欠清晰,活动度尚可.
作者:王梦炎;孙刚;周建平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老年吸入性肺炎的诊断、治疗及预防.方法:对1996年1月至2001年4月在本院住院期间出现吸入性肺炎的62例老年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老年吸入性肺炎多发生于体质差、咳嗽与吞因功能明显受损的患者,均有发热,69.4%的患者可咯黄痰,部分(38.7%)患者可突然出现气促、紫绀;82.3%患者纤支镜检查发现会厌、声门闭合功能差;小部分患者(9.7%)早期胸片可无明显渗出表现;需机械通气者34例(54.8%),好转、治愈50例,死亡12例(19.4%),其中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者(12例)死亡5例.结论:老年吸入性肺炎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病死率高,治疗的关键是早期进行支气管肺泡灌洗,缺氧难纠正者及时机械通气治疗;重要的是对有误吸高危因素患者做好积极的预防措施.
作者:陈裕胜;林材元;苏伟;梁鸣 刊期: 2004年第02期
恶性淋巴瘤一般首发于淋巴结,也可原发于胃、乳腺、睾丸等无淋巴组织的器官.当淋巴瘤局限于1个结外器官、组织,伴或不伴区域淋巴结浸润,称为原发性结外淋巴瘤(PENL)[1].我院自1993年1月至2001年12月共诊治经病理确诊的恶性淋巴瘤共302例,其中PENL占83例,现分析如下.
作者:郭煜;潘学谊 刊期: 2004年第02期
患者女,77岁,因不慎跌倒致右额颞硬膜外血肿8 h急诊入院,并要求紧急行硬膜外血肿清除术.患者当时已意识朦胧,曾多次呕吐,呈喷射状.CT示右额颞硬膜外血肿,大脑纵隔血肿,中线明显移位,及左基底节脑梗塞.既往有高血压、冠心病、脑梗塞、慢性阻塞性肺病病史多年.ECC示房颤、心室率60~120次/min.查体:患者因长期活动不便、卧床,体质与年龄不符,呈肥胖体形,呼吸浅快,且较费力,口唇和四肢末端严重紫绀.
作者:屠伟峰 刊期: 2004年第02期
患者男,29岁,就诊前4 d无明显诱因突然牙痛,以后每日晨6时牙痛发作,持续2 h左右缓解.先后服用去痛片等药物,症状未能缓解.此次就诊时牙痛发作伴下颌部放射痛,患者表情痛苦,牙龈无红肿,左下磨牙处疼痛,心率95次/min,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心电图检查Ⅱ、Ⅲ、avF导联ST段抬高3~4mm,呈弓背型,T波高耸,Ⅰ、aVL、V6导联ST段水平下移,初步诊断为心肌梗死.静滴硝酸甘油、复方丹参,口服波依定后牙痛消失.病情平稳后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冠状动脉主要分支无明显病变,且患者无冠心病危险因素,确诊为变异型心绞痛.
作者:王洪涛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甲状腺核素显像能客观显示甲状腺的形态、大小、位置及整体和局部组织的功能[1].本文对我院近5年行ECT核素显像的44例甲状腺癌患者资料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全江涛;尹吉林;何世红;欧阳习 刊期: 2004年第02期
肺栓塞是急性肺部疾患主要的致死原因之一.在国外,肺血栓栓塞(PTE)在临床死亡原因中居第三位.据北京协和医院病理资料PTE的尸检检出率为3%,中国医学科学院心血管病研究所于心肺血管尸检中,检出率为11%,因此东方人PTE的发病可能较低,但近年发病率也有进行性增多的趋势.能及时做出诊断及治疗的PTE病人只有7%死亡,而没有被诊断的PTE病人60%死亡,其中33%在发病后第1小时迅速死亡[1].由此可见,早期正确诊断PTE对提高其抢救成功率有重要意义.现将我院12例肺栓塞误诊为其他疾病的教训总结如下.
作者:卢锦莲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对比分析胆囊胆固醇性息肉、腺瘤性息肉、胆囊癌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我院自1992年至今因胆囊息肉或胆囊癌手术的患者,总结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论:(1)胆囊胆固醇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在临床上鉴别困难;(2)胆囊腺瘤性息肉癌变不是胆囊癌发病的主要因素;(3)B超是诊断胆囊息肉的可靠手段;(4)胆囊腺瘤性息肉和胆囊癌者存在血型分布特征,提示基因在发病中具有一定作用.
作者:王晶桐;杜红艳;刘玉兰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圆韧带悬吊术治疗输卵管结扎术后盆腔瘀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腹腔镜下圆韧带悬吊技术治疗21例盆腔瘀血综合征,术后1个月开始随访,了解患者症状缓解情况.结果:全部病例术后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治愈率71.4%(15/21),好转率19.1%(4/21),总有效率90.5%(19/21).结论:腹腔镜下圆韧带悬吊术方法简单,手术成功率高,是治疗盆腔瘀血综合征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
作者:韦成厚;许玉芳;钟兴明;蒋汉琼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研究针对引起不孕症的不同致病因素多方位、多途径、系列用药,辨证论治、整体调节、个体化治疗的疗效.方法:系统观察我院不孕症专科近5年来运用助孕系列院内制剂治疗不孕症200例的临床资料,总结根据引起不孕症的不同原因和月经周期进行中医辨证用药,加适当配合少量西药对临床上难治的不孕症的疗效.结论:根据中医辨证施治规律研制的助孕系列方药对不孕症的治疗,遵循中医辨证论治原则,强调个体化治疗和整体调节,从肾虚、血瘀、湿浊等不同的原因,灵活变通,随证施治,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作者:徐珉;李丽芸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回顾分析脑外伤后脑积水的诊治经验.方法:统计本院6年来收治脑外伤后脑积水患者28例,分析其发病机制、临床特征及治疗效果.结果:急性型脑积水3例,以梗阻性脑积水为主,慢性型脑积水25例,以交通性脑积水为主,均依据头颅CT确诊.全部行侧脑室-腹腔分流术(V-P分流术),26例显效,2例失败.结论:脑外伤后脑积水是脑外伤后可诊治的并发症之一,掌握特征,依据头颅CT影像行V-P分流术可收到满意效果.
作者:石巧玲;黄性敏;杨锋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目的:观察灯盏花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分组时照方法,分别应用灯盏花素注射液作为治疗组,复方丹参注射液作为对照组,进行临床疗效评估.结果: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积分下降程度较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肌力疗效76.7%,对照组为45.0%,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81 25%,对照组为52.08%,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灯盏花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是一种安全的、有效的、可靠的方法.
作者:易宏林;袁一卿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新生儿施行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置入术(PICC)术前护理注意事项.方法:采用美国BD公司生产1.9 Fr规格PICC包,对84例高危新生儿施行90次PICC,经肘部静脉穿刺置管87例次、大隐静脉2例、前臂静脉1例.结果:72例患儿于出生1~16 d内施行PICC;12例于生后4~18 h施行PICC.90例次患儿导管留置时间3~68 d.术前护理主要内容包括:(1)操作人员的培训.(2)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3)场地消毒.(4)有关器械与物品的准备.结论:PICC的操作相对其他中心静脉置管法简单实用,重要组织器官损伤发生率极低.术前应对患儿家属进行心理护理;做好操作人员培训;置管宜在生后2~3 d进行,必要时也可适当提前;术前应掌握患儿病情,应先洗胃后再注入口服镇静药;做好场地消毒及按无菌要求操作;生命体征监护及急救物品准备不可缺少.
作者:陈丽萍;崔其亮;林冰清;李于凡;陈玉清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研究氧化亚氮(笑气)联合奥湿克应用于无痛人流术的疗效及对早孕妇女的影响.方法:将810例早孕妇女随机分为笑气组、奥湿克组、联合组和对照组.笑气组予笑气吸入镇痛麻醉;奥湿克组术前60 min口服奥湿克;联合组术前60 min口服奥湿克后予笑气吸入镇痛麻醉;对照组不用任何药物,仅予口头安慰.观察各组扩张宫颈时疼痛情况,能否通过6号吸管,吸刮宫腔时疼痛情况,术前术后血压、心率、呼吸与血氧饱和度,出血量变化及有无不良反应.结果:笑气组和联合组扩张宫颈与吸刮宫腔时镇痛效果显著,联合组效果佳.除联合组和笑气组在吸刮宫腔时镇痛效果比较无差异(P>0.05)外,它们之间及和对照组间差异显著(P<0.05);前3组6号吸管通过率高,笑气组和联合组对呼吸循环系统影响甚微.对照组扩张宫颈与吸刮宫腔时疼痛均明显,6号吸管通过率低,对呼吸循环系统影响较大.结论:笑气联合奥湿克用于人流镇痛效果确切,术中病人安静、合作,不良反应少,苏醒快,且便于手术操作,是一种理想的人流镇痛方法.
作者:张宏;徐宏里;胡小良;杨熠;黄英群;蔡月英 刊期: 2004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