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肾功能障碍病人的术前评估与准备

刘中华;屠伟峰

关键词:功能障碍病人, 肾功能障碍, 肾功能检查, 肾小球, 肾小管重吸收, 功能异常, 性功能障碍, 肾功能损害, 生化检查, 肾脏疾病, 危险性, 体检, 手术, 肾衰, 评价, 尿量, 麻醉, 临床, 机体, 患者
摘要:肾功能障碍一般涉及肾小球和肾小管功能异常两个方面,绝大多数肾功能障碍同时有肾小球和肾小管功能异常,但程度不一.肾功能轻度或中度障碍的病人,可能没有明显的临床迹象,但麻醉和手术导致急性功能障碍甚至肾衰的危险性明显增加.因此,术前应根据病史、体检、尿量及一些生化检查了解病人肾功能,对疑有肾脏疾病、肾功能损害的患者应作详细的肾功能检查,以便对其功能和机体的影响有一个正确的评价.肾功能检查主要包括肾小球滤过功能、肾小管重吸收和排泌功能.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输卵管妊娠保守性手术54例分析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对要求保存生育能力的输卵管妊娠患者选择开腹保守性手术的可行性.方法:对1999年1月至2002年6月应用开腹保守性手术的54例输卵管妊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4例中的46例于术后第一次月经复湖后的经后3~7 d行输卵管通液术,39例通畅,通畅率84.8%.除去合并有盆腔粘连的5例,则通畅率90.2%.结论:基层医院行开腹保守性手术治疗输卵管妊娠,对保存患者的生育能力是可行的.

    作者:吕晓青;陈月秀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高血压患者的术前评估与准备

    高血压病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90%以上高血压患者病因不明,称之为原发性高血压,或谓高血压病.而继发性高血压病因明确,其仅为原发疾病的表现之一,谓之症状性高血压.1958-1991年,国内先后进行3次高血压病普查,其患病率分别为5.11%、7.73%、11.26%,平均每10年上升50%.1980、1991、1997年全国高血压病患病人数分别为5 000万、9 000万、1.1亿,目前每年以350万人的速度递增.因而此类患者行各类手术必将逐年呈大幅度上升趋势.高血压病不仅发病率高,且围术期更易引起心、脑及其他器官严重并发症,并因此而致残甚至死亡.此类病人麻醉与手术危险性不仅取决于心血管本身的病变性质、程度及心功能状态,更重要的是与麻醉科与外科医生的技术水平直接相关.故对高血压病患者术前恰当地评估与充分准备显得更为重要.

    作者:徐世元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50例肺功能变化分析

    目的:了解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的肺功能变化.方法:对50例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作肺功能检查及气道反应性测定或支气管扩张试验测定.结果:50例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中,41例(82.00%)有不同程度肺功能损害,通气功能正常32例中,26例示气道反应性增高(81.25%),轻至中度占84.62%.结论:对疑诊CVA患儿进行肺通气功能检查及气道反应性测定或支气管扩张试验测定,可提高CVA的诊断率.

    作者:何丽仪;张莲;罗昌寿;胡少芝;霍桂莲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唇裂的手术后处理及护理

    唇裂是口腔颌面部常见的先天性畸形,常与腭裂伴发.唇裂患儿的吸吮、语言及面部外形等受到很大影响.唇裂整复术的目的是恢复正常的功能及外形.唇裂手术后良好效果,除了取决于手术者精湛的手术技巧,还取决于完善的术后处理及精心护理.我院口腔颌面外科2000~2003年对48例唇裂进行了整复术,现将唇裂的手术后处理及护理体会加以报告.

    作者:黄稳静;刘丽华;王石光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转移性肝肿瘤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诊断

    目的:探讨转移性肝肿瘤的血供特点、转移情况以及与原发肿瘤的相关性,与原发性肝癌的鉴别.方法:回顾分析70例转移性肝肿瘤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影像,将其血供分为多血供、中血供和少血供;根据其转移的部位和数目分为左叶、右叶和(或)两叶转移,病灶的单发与多发.原发肿瘤包括腺癌54例,鳞癌12例,其他类型肿瘤4例.结果:肝转移瘤的血供主要来源于肝动脉,门静脉也参与供血.70例中,多血供13例,中血供20例,少血供37例.转移到肝右叶、和(或)两叶者计64例.腺癌转移多表现为多发转移,并于动脉后期及以后显示环状染色及中央囊状透光区.结论:转移性肝肿瘤可根据DSA表现与原发性肝癌鉴别,其某些特征与原发肿瘤有相关性.

    作者:汪国祥;黄新宇;汪和平;严晓星;陈基明;张锡龙;陈方满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环形核粒细胞在巨幼细胞性贫血与红白血病鉴别诊断中的意义

    环形核粒细胞(又名环形杆状核粒细胞)是一种少见的特殊嗜中性粒细胞,该细胞多见于巨幼细胞性贫血、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及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等中.但是否对巨幼细胞性贫血(MA)和红白血病(M6)的鉴别诊断有作用,尚缺乏报道.笔者对40例MA与22例M6骨髓象进行观察比较,结果发现环形核粒细胞对MA与M6的鉴别诊断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现报告如下.

    作者:潘智勇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滞针法治疗踝关节扭伤36例

    踝关节扭伤,常见于运动人群,主要表现为踝关节红肿疼痛,活动受阻,目前多进行中药外敷,或针刺,理疗,一般不能即时有效.笔者是用滞针疗法治疗本病,取得满意疗效.总结如下.

    作者:祝晓忠;韦国勇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及近期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早期静脉溶栓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以及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对48例<70岁急性心肌梗死(AMI),44例≥70岁AMI患者予尿激酶治疗,45例≥70岁AMI患者非溶栓治疗,观察溶栓血管再通率、出血发生率,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病死率、心功能状态.结果:非老年与老年溶栓组血管再通率分别为66.67%和61.36%(P>0.05),轻度出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25%和22.72%(P<0.05),严重出血发生率为0%和4.54%(P>0.05),老年溶栓组和非溶栓组心源性休克发生率为4.541%和11.11%(p<0.05),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分别为6.36%和8.89%(P>0.05),病死率分别为11.36%和22.22%(P<0.05),EF值分别为56.2±8.7和44.6±9.2(P<0.05).结论:老年AMI患者只要掌握好适应证和溶栓药物剂量,溶栓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谭光长;杨志鹏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嗜血细胞综合征2例报告

    嗜血细胞综合征1975年首先由Chandra报告1例,既往国内文献相关报告少,该病早期缺乏特异性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容易造成误诊.本文现将我院收治的2例报告如下.

    作者:谢媛媛;岑丹阳;麦贤弟;李文益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缬沙坦与卡维地洛联合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缬沙坦与卡维地洛联合治疗对难治性心力衰竭(RHF)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35例经常规洋地黄、利尿剂、血管扩张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类药物治疗效果欠佳的临床诊断为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A、B和C组3组:即A组(41例,对照组,常规治疗);B组(49例,常规治疗加缬沙坦80mg,每天1次);C组(45例,常规治疗加缬沙坦80 mg,每天1次和卡维地洛12.5 mg,每天2次),疗程6个月,观察各组病人治疗疗效,治疗前后各组心率、血压、心功能参数即左室射血分数(LVEF)、二尖瓣血流峰速E/A比值的变化.结果:治疗后B组及C组同常规治疗组比较,心率、血压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改善(P<0.05),LVEF增加(P<0.05),E/A比值增加(P<0.05),临床心功能改善1~2级.药物副作用少,患者耐受性好,C组比B组疗效更为显著(P<0.05).结论:缬沙坦与卡维地洛联合治疗RHF的疗效显著,比常规治疗及常规治疗基础上单独加用缬沙坦治疗RHF的疗效显著,安全可靠.

    作者:陈纪平;蔡志雄;隋敏生;张淇钏;郭湖坤;王良玉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两种方法测定血浆白蛋白的方法学比较

    目的:分析溴甲酚绿(BCG)法与干化学法在测定血浆白蛋白(ALB)时的偏倚,为室间评估结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依据美国国家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EP9-A文件方案,每天随机选取临床标本8份,分别用两种方法测定样本白蛋白含量,共测定6 d,记录结果,应用EXCEL统计分析软件对所测得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并计算方法间的偏倚.结果:以溴甲酚绿法(X)为对比方法,对干片法(Y)进行评估.干片法(Y)和溴甲酚绿法(X)测定ALB的回归方程式为Y=0.907X-1.0473,相关系数r2=0.9654.当ALB浓度为30 g/L、40 g/L、50 g/L时,干化学法(Y)的相对偏倚分别为12.52%、11.65%和11.12%.结论:溴甲酚绿法与干化学法在测定血浆ALB时,测定结果的相对偏倚随浓度增加虽有所降低,但变化幅度不大,两种方法有很好的相关性,建议各临床实验室对不同方法建立不同的参考范围.

    作者:姚少羽;孙艳虹;高玲;罗嘉莹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海洛因中毒时尼莫地平对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目的:探讨海洛因中毒对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尼莫地平的治疗作用.方法:观察海洛因中毒病人用尼莫地平治疗前后的大脑中动脉收缩期峰流速、基底动脉的平均血流峰流速.结果:海洛因中毒病人治疗前大脑中动脉收缩期峰流速减慢,同时基底动脉平均峰流速升高,经尼莫地平治疗后,上述变化可以缓解.结论:海洛因中毒可使大脑血流速度减慢,大脑慢性供血不足,同时出现基底动脉血流增快;尼莫地平的治疗有效.

    作者:巢建新;殷建瑞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肾功能障碍病人的术前评估与准备

    肾功能障碍一般涉及肾小球和肾小管功能异常两个方面,绝大多数肾功能障碍同时有肾小球和肾小管功能异常,但程度不一.肾功能轻度或中度障碍的病人,可能没有明显的临床迹象,但麻醉和手术导致急性功能障碍甚至肾衰的危险性明显增加.因此,术前应根据病史、体检、尿量及一些生化检查了解病人肾功能,对疑有肾脏疾病、肾功能损害的患者应作详细的肾功能检查,以便对其功能和机体的影响有一个正确的评价.肾功能检查主要包括肾小球滤过功能、肾小管重吸收和排泌功能.

    作者:刘中华;屠伟峰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胎盘早期剥离的超声诊断和鉴别诊断

    胎盘早期剥离由于起病急,进展快,严重的胎盘早剥可引发子宫胎盘卒中,凝血功能障碍和DIC等,如果处理不及时,常严重威胁母儿生命,是妊娠晚期的一种严重并发症.本病发病率约1:47~1:217,死亡率约10%~35%[1,2].

    作者:梁兴通;叶爱莲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急性坏死性小肠炎1例

    患儿,男.两天前晚饭前自诉持续性腹痛,不剧烈,不伴呕吐.翌日晚上腹痛加剧,痛至床上打滚,曾吐出蛔虫3条,排糊状血便一次,量约一碗.2003年4月17日入院.入院当天上午11时许体温上升,转入昏迷状态,由救护车接回我院治疗.

    作者:姚献新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半卧位分娩的临床探讨

    为探讨安全可靠有效的头位分娩方式,自2002年8月起我们指导770例产妇用半卧位方式分娩(观察组),经与同期平卧位分娩770例(对照组)对比,表明取半卧位分娩者分娩过程及母婴状况明显优于平卧位分娩者.

    作者:刘碧波;张艳娥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原发性纵隔肿瘤586例外科治疗分析

    目的:探讨原发性纵隔肿瘤的诊断及外科治疗的经验和体会.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960年6月至2003年11月收治并经病理证实的586例原发性纵隔肿瘤.结果:胸腺瘤277例,畸胎瘤111例,神经源性肿瘤99例,胸骨后甲状腺肿29例,其他肿瘤79例;纵隔肿瘤完全切除534例,开胸探查肿瘤活检52例;术后死亡15例.结论:原发性纵隔肿瘤的诊断主要依靠CT检查,治疗应以手术为主.

    作者:申翼;景华;李德闽;常春林;李忠东;胡小南;董国华;罗立国;钱建军;许飚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老年性白内障继发青光眼13例的手术治疗

    目的:探讨老年性白内障继发青光眼手术治疗的方法和时机.方法:对13例(13只眼)老年性白内障继发青光眼患者,2例行白内障囊外摘除术,11例行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抗青光眼手术,其中周边虹膜切除术5例,小梁切除术6例.一期植入人工晶状体12只眼.结果:术后13只眼眼压正常,视力均较术前有明显提高.术后视力4.1~4.5者占46.15%,4.6~5.0者占38.46%.结论:及时应用药物控制眼压,尽早选择恰当的手术方式治疗老年性白内障继发青光眼可以提高视力和控制眼压;现代三联手术是治疗老年性白内障继发青光眼的安全有效方法;膨胀期白内障手术是预防老年性白内障继发青光眼的重要措施.

    作者:肖太椿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室性心律失常合并抑郁症状的临床分析与治疗

    目的:分析抗抑郁治疗对室性心律失常合并抑郁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63例心律失常伴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32)和对照组(n=31).入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抗心律失常治疗;观察组在抗心律失常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治疗并口服百忧解20 mg/d,共12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及6、12周抑郁自评量表分值及心律失常情况.结果:(1)治疗前两组之间比较抑郁程度差异无显著性;治疗6周(P=0.012)及12周(P<0.001)后,观察组抑郁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与治疗前比较,对照组治疗后6周差异无显著性,治疗12周有差异(P=0.03),观察组治疗后6周(P<0.001)及12周(P<0.001)抑郁情况均显著改善;治疗12周后与6周后比较,对照组无差异,观察组抑郁情况进一步改善(P<0.001).(2)两组间心律失常发生情况对比,抗抑郁治疗6周和12周观察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01).(3)观察组6个月后随访结果显示心律失常的发生明显少于对照组(P<0.001).结论:抗抑郁治疗可明显提高室性心律失常伴抑郁患者的抗心律失常效果,减少复发率.

    作者:郑丽珠;林燕辉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低温体外循环大脑氧代谢变化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低温体外循环(CPB)中大脑氧代谢的变化规律及意义.方法:选择28例择期换瓣手术,分别于CPB前(T1);降温到33℃(T2);稳定低温期(T3);复温到33℃(T4);停CPB后30 min(T5)测定动、颈静脉的氧饱和度(SO2)、氧分压(PO2)、二氧化碳分压(PCO2)、乳酸浓度(Lactate),计算出动-颈静脉乳酸浓度差(Di-aL)、脑氧摄取率(O2ER)、氧含量差(Ca-jO2).结果:在CPB过程中,血浆乳酸浓度明显升高,但动-颈静脉乳酸浓度差无明显改变(P>0.01).颈静脉的氧饱和度(SjO2)较CPB前明显升高.脑O2ER在T2、T3明显降低(P<0.01).在T3阶段,氧摄取率降至低.Ca-jO2在T2、T3、T4、T5明显小于T1(P<0.01).结论:低温体外循环中,复温阶段是发生大脑氧合失调的主要窗口,体温的变化是干扰氧代谢的关键因素之一.但对于大脑氧代谢与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需进一步研究.

    作者:陈斌;刘斌;吴嘉宾 刊期: 2004年第04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