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翼;景华;李德闽;常春林;李忠东;胡小南;董国华;罗立国;钱建军;许飚
目的:总结小儿单侧肾发育不良、对侧肾积水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999年1月至2003年3月收治的9例单侧肾发育不良、对侧肾积水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肾发育不良对侧肾积水诊断为先天性肾盂输尿管狭窄4例行肾盂输尿管整形术,膀胱输尿管尿反流致肾积水2例行输尿管膀胱移植术(Cohen术),肾发育不良侧输尿管扩张导致对侧肾积水1例和肾发育不良侧输尿管扩张积脓压迫膀胱颈致对侧肾积水1例行发育不良肾和输尿管切除术,输尿管上段狭窄致肾积水1例行输尿管部分切除吻合术.结果:术后随访3个月至4年,除一例术后仍有反复泌尿系统感染外,其余患儿恢复良好.结论:对小儿单侧肾发育不良、对侧肾积水应争取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作者:黄文 刊期: 2004年第04期
人工流产是避孕失败的常用补救措施之一,虽属小型手术,但由于手术对子宫颈和宫体的牵拉与刺激可使受术者产生不同程度的疼痛,不能配合手术、并可发生人流综合征反应等并发症.我院门诊妇科与麻醉科合作,采用芬太尼、丙泊酚联合静脉麻醉用于人工流产,对减轻孕妇的疼痛,预防并发症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钱丽明;王芙滨;李润章 刊期: 2004年第04期
唇裂是口腔颌面部常见的先天性畸形,常与腭裂伴发.唇裂患儿的吸吮、语言及面部外形等受到很大影响.唇裂整复术的目的是恢复正常的功能及外形.唇裂手术后良好效果,除了取决于手术者精湛的手术技巧,还取决于完善的术后处理及精心护理.我院口腔颌面外科2000~2003年对48例唇裂进行了整复术,现将唇裂的手术后处理及护理体会加以报告.
作者:黄稳静;刘丽华;王石光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环形核粒细胞(又名环形杆状核粒细胞)是一种少见的特殊嗜中性粒细胞,该细胞多见于巨幼细胞性贫血、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及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等中.但是否对巨幼细胞性贫血(MA)和红白血病(M6)的鉴别诊断有作用,尚缺乏报道.笔者对40例MA与22例M6骨髓象进行观察比较,结果发现环形核粒细胞对MA与M6的鉴别诊断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现报告如下.
作者:潘智勇 刊期: 2004年第04期
心脏危险事件(CRE)是麻醉、手术患者围术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中室性心律失常(VA)又是发生频繁的CRE之一[1,2].因此,如何积极预防和治疗围术期严重VA是确保患者安全度过围术期的重要措施和难题.本文就围术期VA及其相关因素的临床研究现状作一简述.
作者:戴建强;屠伟峰 刊期: 2004年第04期
肾功能障碍一般涉及肾小球和肾小管功能异常两个方面,绝大多数肾功能障碍同时有肾小球和肾小管功能异常,但程度不一.肾功能轻度或中度障碍的病人,可能没有明显的临床迹象,但麻醉和手术导致急性功能障碍甚至肾衰的危险性明显增加.因此,术前应根据病史、体检、尿量及一些生化检查了解病人肾功能,对疑有肾脏疾病、肾功能损害的患者应作详细的肾功能检查,以便对其功能和机体的影响有一个正确的评价.肾功能检查主要包括肾小球滤过功能、肾小管重吸收和排泌功能.
作者:刘中华;屠伟峰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比较米非司酮配伍阴道与口服米索前列醇治疗稽留流产的疗效.方法:对1 021例稽留流产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阴道放置药组)和对照组(口服组)进行药物流产,孕囊排出后3 d复查B超宫腔是否残留,1个月后复查B超是否正常.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完全流产率分别为91.18%和90%,不全流产率分别为6.18%和6.90%,未流产(失败)率分别为1.96%和3.82%,两组完全流产率经检验差异无显著性.结论:米非司酮配伍阴道置米索前列醇治疗稽留流产安全、有效.
作者:袁晖;古衍;冯卫彤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转移性肝肿瘤的血供特点、转移情况以及与原发肿瘤的相关性,与原发性肝癌的鉴别.方法:回顾分析70例转移性肝肿瘤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影像,将其血供分为多血供、中血供和少血供;根据其转移的部位和数目分为左叶、右叶和(或)两叶转移,病灶的单发与多发.原发肿瘤包括腺癌54例,鳞癌12例,其他类型肿瘤4例.结果:肝转移瘤的血供主要来源于肝动脉,门静脉也参与供血.70例中,多血供13例,中血供20例,少血供37例.转移到肝右叶、和(或)两叶者计64例.腺癌转移多表现为多发转移,并于动脉后期及以后显示环状染色及中央囊状透光区.结论:转移性肝肿瘤可根据DSA表现与原发性肝癌鉴别,其某些特征与原发肿瘤有相关性.
作者:汪国祥;黄新宇;汪和平;严晓星;陈基明;张锡龙;陈方满 刊期: 2004年第04期
我科于1996年5月至2001年3月共收治肾病综合征(简称肾病)共58例,其中16例合并低钙血症,现报告如下.
作者:宁顺华;张利军 刊期: 2004年第04期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是较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发作后有时相当顽固,难以控制,严重影响患者生活与工作,部分病人可因心室率过快或持续时间过长引起血流动力学障碍,甚至可危及生命.现就我院近两年应用食道调搏超速抑制治疗PSVT 56例报告如下.
作者:张文新;潘景业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脑脊液(CSF)置换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性头痛的临床疗效,研究SAH性头痛的治疗方法.方法:将我院1998年3月至2003年8月收治的SAH性头痛患者136例,随机分为CSF置换疗法组和对照组,比较其疗效、CSF恢复正常时间、头痛缓解时间等指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达98.53%,对照组为83.82%,经Ridit分析P<0.01,治疗后CSF恢复正常时间治疗组中位数8.26 d,对照组仅10例在9 d后恢复正常,其余均为黄变CSF,经秩和检验P<0.01,两组间各指标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CSF置换治疗SAH性头痛有显著疗效.
作者:田根胜;王晓岳 刊期: 2004年第04期
嵌顿痔,又称急性痔病,国外称为急性绞窄性痔,多因混合痔疝出肛外,不能自动回纳而引起肛门剧烈疼痛、排便困难.疝出的痔核常呈半环状或较大团块,严重者甚至绞窄性坏死、出血.亦可因内痔疝出或外痔皮赘充血性肥大而致.其共同病理特征是痔核中心静脉丛因嵌顿回流受阻而血栓栓塞,加重组织水肿,各年龄段均可发生.本文对近两年内50例嵌顿痔采用血栓剔除手术治疗,取得较满意的效果,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于锋;李爱华;周亦农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病原菌及其耐药性情况及变迁.方法:对我院1998-2003年新生儿VAP共96例分离出的病原菌及其耐药性统计分析并进行对比.结果:(1)近6年来VAP的发生率为29.6%.其中前3年为41.2%,后3年为21.3%,有下降的趋势.(2)6年来分离培养出病原菌133株,其中革兰氏阴性菌占78.9%,以大肠埃希氏菌,铜绿假单胞菌及肺炎克雷伯氏杆菌常见,且对第三代头孢菌素及泰能的耐药性呈上升趋势,前3年为50%及8.3%上升至后3年69.7%及18%.结论:新生儿的VAP病原菌以G-杆菌为主,且致病菌及其耐药性是不断变化的,及时掌握致病菌及其耐药性,尽早选用敏感的抗生素,以降低耐药性,从而提高治愈率.
作者:郭小玲;高建慧;刘玉韶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总结中、重度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药物治疗体会.方法:对23例中、重度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中、重度心衰患者通过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洋地黄及其他正性肌力药物、利尿剂、血管扩张剂、β受体阻滞剂等综合治疗,好转率提高,死亡率下降.结论:中、重度心衰患者按心衰治疗的现代观点治疗,可提高疗效.
作者:李安荣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分析抗抑郁治疗对室性心律失常合并抑郁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63例心律失常伴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32)和对照组(n=31).入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抗心律失常治疗;观察组在抗心律失常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治疗并口服百忧解20 mg/d,共12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及6、12周抑郁自评量表分值及心律失常情况.结果:(1)治疗前两组之间比较抑郁程度差异无显著性;治疗6周(P=0.012)及12周(P<0.001)后,观察组抑郁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与治疗前比较,对照组治疗后6周差异无显著性,治疗12周有差异(P=0.03),观察组治疗后6周(P<0.001)及12周(P<0.001)抑郁情况均显著改善;治疗12周后与6周后比较,对照组无差异,观察组抑郁情况进一步改善(P<0.001).(2)两组间心律失常发生情况对比,抗抑郁治疗6周和12周观察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01).(3)观察组6个月后随访结果显示心律失常的发生明显少于对照组(P<0.001).结论:抗抑郁治疗可明显提高室性心律失常伴抑郁患者的抗心律失常效果,减少复发率.
作者:郑丽珠;林燕辉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由于婴幼儿循环、呼吸、神经系统等发育尚未成熟,术后极易发生严重的心、肺、脑、肾等脏器并发症,甚至死亡,因此,围术期护理有其特殊性.
作者:张维青;石琴;赵晓燕;于敏 刊期: 2004年第04期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胆道损伤的发生率为0.3%~0.5%[1],有关LC胆道损伤修复后远期效果的报道很少,我院从2000年3月至2002年12月开展LC,现结合我院资料探讨LC的效果及其影响因素.
作者:张炽棠;叶少玲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研究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序贯口服终止11~15周妊娠的临床效果,旨在寻找一种安全、有效、经济的终止11~15周妊娠的新方法.方法:收集孕11~15周要求终止妊娠的无禁忌证的孕妇86例分为两组,甲组第1天、第2天清晨空腹口服米非司酮75 mg,第3天晨口服米索前列醇600ug,依据宫缩情况每2 h追加一次米索前列醇400ug,不超过1 800μg;乙组第1天、第2天晨口服米非司酮50 mg,晚上口服25 mg,第3天晨口服米索前列醇600ug,米索前列醇加量同甲组.观察两组的流产成功率,胎儿及附属物排出时间,出血量,副反应,并发症发生情况,并作统计学处理.结果:(1)甲、乙两组流产成功率分别为91.3%和92.5%,差异无显著性,总成功率达到91.7%,流产效率高.(2)两组胎儿及附属物排出时间,出血量,副反应,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1)口服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用于终止妊娠流产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安全简便,省时,是终止11~15周妊娠的安全、有效的方法.(2)全部口服给药操作方便,全部治疗过程可在门诊施行,节省住院费用.(3)口服药物不成功需行钳刮术时因宫颈已扩张,胎儿死亡可降低钳刮术并发症,减轻病人痛苦,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4)尤其适用于剖宫产术后一年妊娠的孕妇,降低终止妊娠时手术并发症及避免了小剖宫产的痛苦.
作者:王保平;陈维安;崔颖鹏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一种微创治疗硬膜外血肿的新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我院40例硬膜外血肿采用钻孔尿激酶引流的临床资料.结果:除1例引流当日有新鲜血液流出,血肿增大,行开颅血肿清除后治愈,其余39例均无继发性出血,复查CT血肿引流彻底.结论:采用钻孔尿激酶引流选择性治疗硬膜外血肿具有操作简便,创伤小,费用低,疗效佳等优点.
作者:董伟;朱信卫;邓守共;刘学永;蔡可胜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腹部刀刺伤病人的诊断治疗.方法:回顾分析近2年我院收治的腹部刀刺伤病人的治疗情况.结果:85例腹部刀刺伤病人,腹壁清创缝合术3例,剖腹探查74例,腹腔镜探查2例,保守治疗6例.治愈83例,死亡2例.结论:对腹部刀刺伤应正确迅速地作出诊断,及时剖腹探查,术中仔细探查腹腔脏器,避免漏诊漏治,是腹部刀刺伤的诊治关键.保守治疗具有较大的风险,应慎重选择.腹腔镜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剖腹探查,值得进一步研究应用.
作者:陈杰;潘凯;陈小春;夏利刚 刊期: 2004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