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解脲支原体感染孕妇妊娠结局分析

袁晖;许育娴;谢建生

关键词:尿素支原体感染, 妊娠结局
摘要:目的:探讨解脲支原体(UU)时孕妇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2001年4月至2002年6月在本院门诊就诊早孕患者846例,取其宫颈分泌物用培养法检查是否感染UU,将患者分为阳性组(222例)和阴性组(624例),追踪其妊娠结局.结果:UU阳性组孕妇的流产、早产、胎膜早破、低体重儿、胎儿窘迫、产褥病率、新生儿肺炎、新生儿黄疸与UU阴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感染UU可导致不良妊娠结局.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银杏叶制剂对恢复岗田酸损伤鼠脑谷氨酸转运体功能的作用

    目的:探讨岗田酸所致的氧化应激反应与谷氨酸转运体功能的关系及银杏叶制剂的影响.方法:采用侧脑室注射岗田酸法测定假手术对照组、岗田酸注射组、岗田酸注射组加银杏叶制剂组皮层、海马谷氨酸转运体功能的变化及SOD活性,MDA含量的变化.结果:岗田酸注射组谷氨酸转运体功能降低(P<0.05),SOD活性降低(P<0.05),MDA含量升高(P<0.05),岗田酸注射组加银杏叶制剂组,谷氨酸转运体功能较岗田酸注射组有明显恢复(P<0.05),与对照物无明显差异.SOD活性回升(P<0.05),MDA含量下降(P<0.05).结论:大鼠注射岗田酸后,皮层、海马谷氨酸转运体功能降低,可能与氧化应激产生的自由基有关,银杏叶制剂通过抗氧化应激反应,恢复谷氨酸转运体功能来发挥保护作用.

    作者:刘先国;董骏武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胃镜诊断黏膜下肿瘤与术后对照36例

    我院于1988-2003年胃镜诊断黏膜下肿瘤36例,随访手术后结果与胃镜诊断对照.其中平滑肌瘤9例,脂肪瘤3例,淋巴瘤6例,脾压迹6例,慢性胰腺炎、胰体癌、胆囊癌、横结肠癌致腔外压迫征各3例.现报告分析如下.

    作者:郝丽华;孙玉清;杨帆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应用头孢类药物后饮酒出现不良反应62例临床分析

    头孢类药物,尤其是第三代,由于其抗菌谱广,临床疗效好,副作用少而被广泛应用于临床.由于多数患者不了解其药理作用,应用后饮酒而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现将我们临床中遇到的62例报告如下.

    作者:张广东;黄卫华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肾移植术的麻醉方式选择

    目的:探讨不同的肾移植患者麻醉方式的选择.方法:1991年1月至2002年12月在我中心行肾移植术的1 707例患者,按照麻醉方式的不同分为A、B两组,A组:硬膜外麻醉组,n=1 675;B组:全身麻醉,n=32.比较两组术中及术后麻醉产生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A、B两组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5%(256/1707)与12.5%(4/32).硬膜外麻醉组2.87%(49/1707)的患者出现穿刺插管处渗血,2.1%(36/1707)的患者出现恶心、呕吐,10.02%(171/1707)的患者在肾移植术中出现烦躁与瘙痒.1例患者发生硬膜外血肿,后导致截瘫.气管麻醉组2例患者出现肺部感染,经治疗无效死亡.1例患者拔掉气管插管后,出现呼吸心跳停止,经抢救后恢复.另1例患者拔管后呼吸停止,重新插管机械通气后恢复.结论:肾移植术麻醉方式的选择应取决于患者情况.

    作者:王长希;尚文俊;陈立中;费继光;邱江;郑克立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小儿肠套叠空气灌肠154例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小儿肠套叠空气灌肠复位的手法.方法:收集1997年6月至2003年1月间进行小儿肠套叠空气灌肠复位154例病人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复位成功132例,复位不成功者22例.结论:空气灌肠要求(1)接诊医师熟练掌握空气灌肠技巧,不怕麻烦,反复多次间歇整复.(2)采用体外手法按摩,协助整复.(3)早期病儿常规使用解痉药物.(4)整复压力控制在130mmHg以下.(5)补液抗炎,消除水肿.

    作者:罗剑云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同种异体冻干骨混合自体骨治疗创伤性骨缺损

    目的:研究同种异体冻干骨混合自体骨治疗创伤性骨缺损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自1999年5月至2003年9月采用同种异体冻干骨加自体骨按1~3:1的比例混合一起移植治疗12例创伤性骨缺损.结果:12例病人获随访,随访时间6~36个月.术后所有患者功能均恢复优良,在术后3个月X线片显示在骨结合部可见少许骨痂,6个月后有较多骨痂生长,冻干骨周围及髓腔内侧面可见骨被大部分替代;植入创伤后胫骨内的冻干骨愈合速度慢,移植骨和受体骨达骨性愈合的时间7~15个月(平均10个月),股骨与肱骨移植骨和受体骨达骨性愈合的时间为4~8个月(平均6个月).结论:应用同种异体冻干骨和自体骨按一定比例混合一起进行植骨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莫新发;王伟军;何仲佳;刘先银;卓新明;朱文雄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经导管介入治疗小儿动脉导管未闭的体会

    目的:评价经导管介入治疗小儿动脉导管未闭(PDA)临床疗效.方法:从1996年8月至2001年5月应用Rashkind双面伞法、Sideris纽扣式补片法、弹簧圈法以及Amplatzer蘑菇伞堵闭法关闭6例PDA患儿.结果:6例均一次性堵闭成功,术后即刻造影有小量残余分流2例,其中1例术后24 h心脏彩超显示小量残余分流消失;其它4例术后即刻造影均无残余分流.结论:经导管应用弹簧圈法及Amplatzer蘑菇伞法堵闭PDA,临床疗效可靠、安全,可作为治疗小儿PDA的首选.

    作者:崔泽敏;吕兴;蔡定邦;文忠;莫水娣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推拿与间歇拔罐治疗颈肩炎41例

    颈椎病可致肩周疼痛,肩周炎也可引起颈肩疼痛,临床上两者常合称为颈肩炎.单用推拿或拔火罐治疗,效果不够明显.笔者3年来采取推拿加间歇拔罐治疗颈肩炎41例,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作者:谭灼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巯甲丙脯酸配合垂体后叶素治疗中老年人咯血40例

    咯血是呼吸科急症之一,大咯血往往危及患者生命,主要抢救药物为垂体后叶素,但一些中老年患者常常伴有心脑血管方面的疾患,在治疗方面多有顾忌,而垂体后叶素的止血功效又不能被其他止血药物所替代,为了解决这一矛盾,我们试用巯甲丙脯酸配合垂体后叶素联合治疗中老年人咯血,收到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胡蓉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成人隐性脊髓栓系与外伤5例

    目的:总结成人隐性脊髓栓系的发病与外伤等诱因之间的关系,探讨隐性脊髓栓系早期诊断、早期手术的重要性及必要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及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经治的由于外伤引发临床症状的5例成人隐性脊髓栓系患者的诊治经过,探讨外伤在隐性脊髓栓系发病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指出成人隐性脊髓栓系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尤为重要.结果:成人脊髓栓系在早期可能不出现临床症状,外伤等诱因则可引发症状的出现,而这种损害往往是不可逆的,早期诊断、早期手术是防止神经组织缺血变性所造成危害的唯一途径.结论:外伤是引发成人隐形脊髓栓系出现临床症状的重要诱因,对于隐形脊髓栓系患者,早期诊断、早期手术至关重要.

    作者:夏家林;孟涛;潘增军;翟秀云;张琴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手术的原因分析及治疗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手术原因及治疗策略.方法:通过对29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初次手术未能缓解症状而再次手术的原因进行分析,并行再次手术治疗,随访1~5年,平均34个月,优良率为86.2%.结果:初次手术效果不佳的原因为:定位错误、髓核残留过多、多间隙突出、神经根通道减压不彻底、瘢痕压迫等.结论:术前仔细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术中认真操作、减压彻底,术后合理的功能锻炼是避免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效果不佳的重要因素.

    作者:颜登鲁;李健;高梁斌;徐晖;谭平先;张在恒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在诊断视网膜脱离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在诊断视网膜脱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在我院眼科经眼底(光学)检查,手术及病理证实为视网膜脱离,并曾作二维超声及CDFI检查的患者54例共60只患眼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超声诊断网脱患眼57只,完全性网脱15眼,部分性网脱42眼.57只患眼都可见玻璃体内异常光带,其中55眼光带内可显示彩色血流信号,占96%.漏诊3例,诊断符合率95%.结论:单用二维超声对于一些不典型的病变,难以与眼内其它疾病进行鉴别.结合应用CDFI,鉴别视网膜脱离与非视网膜脱离性玻璃体内光带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对于病程较长,有血管萎缩的陈旧性视网膜脱离,以及玻璃体内结构异常变化所致二维超声未能显示典型光带的病例,CDFI未必能满意显示血流信号.此种情形不能轻易排除视网膜脱离存在,应重视二维超声表现,密切结合临床,反复仔细观测,以便作出正确诊断.

    作者:叶德刚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维甲酸综合征的呼吸系统表现

    全反式维甲酸(ATRA)是目前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首选药物之一,维甲酸综合征是其治疗时发生的一组以白细胞增高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其呼吸系统表现酷似肺部严重感染及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呼吸系统的表现作重点描述,以期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作者:胡旭东;钱红兰;黄爱芳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阴道分泌物涂片1548例霉菌和滴虫检出情况分析

    目的:观察阴道分泌物中滴虫和霉菌的捡出率与季节、清洁度的关系.方法:收集2002年6月至2003年3月我院1 548例阴道分泌物涂片样本检查滴虫、霉菌.结果:分泌物中霉菌的检出率为16.60%,滴虫的检出率为8.01%,高温季节(7、8、9月)滴虫与霉菌的总检出率为30.70%,其他季节滴虫与霉菌的总检出率为20.93%.检出滴虫和霉菌的标本清洁度多数为Ⅲ~Ⅳ度,但Ⅰ~Ⅱ度标本也可检出滴虫和霉菌.结论:分泌物中霉菌检出率高于滴虫的检出率.滴虫、霉菌的检出率与季节有关.不宜根据标本的清洁度来指导临床诊断.

    作者:李粉莲;林静华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奥美拉唑肠溶片为主三联根除幽门螺杆菌方案研究

    目的:研究奥美拉唑肠溶片为主三联方案根治十二指肠球部溃疡(DU)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90例DU患者,分为三组,各30例,A组:奥美拉唑肠溶片+克拉维酸钾阿莫西林+甲硝唑;B组:奥美拉唑肠溶片+克拉霉素+甲硝唑;C组:奥美拉唑肠溶片+阿莫西林+甲硝唑.疗程均为1周,治疗前后胃镜检查,幽门螺杆菌(HP)检查及临床症状观察.结果:内镜下改变,HP情况及临床症状,A组优于C组(P<0.05),A组与B组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奥美拉唑肠溶片为主三联方案是根治HP理想方案.

    作者:梁若玲;梁汝坚;贾道全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子宫腺肌瘤与子宫肌瘤超声特征及误诊分析

    目的:探讨子宫腺肌瘤与子宫肌瘤的超声特点,以提高二维超声对两者的诊断率.方法:对子宫腺肌瘤与子宫肌瘤的诊断做回顾性分析.术前均经腹超声检查,并与术后病理结果对照分析.结果:两组资料超声诊断与病理诊断对比,子宫腺肌瘤组的超声诊断符合率为47.5%,子宫肌瘤组符合率为92.5%.结论:只有掌握两者的不同超声特点并与临床诊断互相结合,才有利于提高诊断率.

    作者:许玫玲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肝纤维化的研究进展

    肝纤维化是慢性肝病的共同病理学改变,肝纤维化的诊断对慢性肝病的临床治疗和预后判断有重要的意义.目前肝纤维化诊断可靠的方法仍然是肝组织活检,但不能为大多数患者所接受,因此非创伤性诊断研究日益受到重视.本文就肝纤维化的病理诊断、血清学诊断、影像学诊断及治疗进行综述.

    作者:黄湛镰;赵志新;江元森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实用医学杂志》2003年度引证报告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原菌及其耐药分析

    目的:探讨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NVAP)主要病原菌及其耐药情况.方法:对2000年1月至2002年12月NVAP患儿呼吸道分泌物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6例NVAP病例呼吸道分泌物中培养出致病菌92株,其中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占33.7%、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占18.5%.前者几乎全部对青霉素耐药,对红霉素及氨苄青霉素耐药率均超过75%,对万古霉素高度敏感;后者几乎全部对氨苄西林、头孢唑林、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庆大霉素耐药,对头孢噻吩、头孢三嗪、哌拉西林耐药均超过70%,对替卡西林-克拉维酸高度敏感.结论:本组NVAP主要致病菌是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和嗜麦芽窄食单孢菌,耐药率高,值得重视.

    作者:吴伟晴;吴本清;温翠微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子宫黏膜下巧克力囊肿1例

    患者女,50岁,反复月经增多3年余,加重伴头晕10余天,于2003年11月3日入院.平时月经规则,周期27~30d,经期6~7 d,经量中等,无痛经.近3年来无诱因月经量增多,伴下腹闷胀不适,经期及周期仍正常.末次月经:2003年10月22日,经量多,伴头晕,乏力不适.7 d后月经干净.查体:重度贫血貌,心、肺、腹无异常.

    作者:罗华琼 刊期: 2004年第06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