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辛伐他汀对缺血性脑卒中的二级预防疗效观察

叶初阳;刘武

关键词:脑血管意外, 辛伐他汀
摘要:目的:研究辛伐他汀对缺血性脑卒中的二级预防临床疗效.方法:将225例首发缺血性脑卒中病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服用阿司匹林100mg,每天1次,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口服辛伐他汀20mg,每晚1次;进行双盲对照治疗3年,观察两组病人缺血性脑卒中的复发率和不良反应,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组缺血性脑卒中3年复发率(15.0%)明显低于对照组(25.9%),P<0.05.结论:辛伐他汀对缺血性脑卒中的二级预防临床疗效确切.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男性静脉吸毒人员中弓形虫感染的调查

    弓形虫是一种世界性分布的专性细胞内寄生原虫,可感染包括人类在内的几乎所有哺乳动物,人体所有器官都可受累.许多欧美国家血清阳性率达25%~30%,国内血清阳性率为4%~9%[1,2].对于吸毒人员中弓形虫的感染情况,目前国内尚未见报道.为此,我们对我市男性静脉吸毒人员进行了弓形虫感染状况的调查,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桂轩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吻合器痔上黏膜钉合术中合理麻醉平面的探讨

    目的:探讨吻合器痔上黏膜钉合术(PPH)中不同麻醉平面对麻醉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120例病人,随机分成4组,每组30例,均在椎管内麻醉下施行PPH,调整麻醉平面上界,使各组不同,观察记录各组达高阻滞平面时及击发钉合器时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阿托品用量,观察术中恶心呕吐、腹部牵拉不适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在4组病人中,当麻醉阻滞平面在L1~T11范围时,病人麻醉诱导期和击发钉合器时血压、心率稳定,牵拉反应轻.结论:通过调整麻醉推药速度及调整病人体位,调整麻醉平面在L1~T11之间,既能达到平稳的较好的麻醉效果,又能减少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作者:游玉媛;区锦燕;陈增宝;廖荣宗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后异位妊娠9例临床分析

    随着国内辅助生殖技术的不断普及,将有越来越多的试管婴儿诞生,同时因此而引起的异位妊娠病例也将越来越多,提示在辅助生殖临床对此必须高度警惕.本文回顾分析我院2000年1月至2003年6月间因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后异位妊娠9例的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作者:苏春宏;佘若菁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89锶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临床应用

    笔者应用89锶治疗脊椎骨质疏松性骨折引起顽固性疼痛,获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林拓;吴建能;张巧云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冷温氧合血停搏液联合灌注对心肌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不同灌注方法改善心肌的保护效果.方法:用家猪16头,随机分为两组:Ⅰ组用冷氧合血停搏液间断灌注,Ⅱ组在Ⅰ组的基础上加用温氧合血停搏液诱导停搏及复苏再灌注.于体外循环下心肌缺血再灌注期间,观察心肌电机械活动、转流前后左心功能、心肌ATP、心肌含水量及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Ⅱ组复苏后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性、左心功能的恢复优于Ⅰ组,心肌ATP及心肌的含水量的损害明显低于Ⅰ组.结论:温氧合血停搏液诱导停搏及复苏再灌注对心肌保护效果更佳.

    作者:张彦平;于洋;沈建乐;帅训军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大面积烧伤病者的院前急救处理

    大面积烧伤病者病情重而凶险,易并发烧伤休克、MODS,病死率高.如能早期有效地处理,可以降低并发症和病死率.现将我院成功救治56例烧伤面积>80%病例进行分析,总结如下.

    作者:彭志刚;曾汉;马盛刚;查国庆;杨小斌;张国柱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颈部喉气管伤的急诊救治

    急性喉气管外伤极易造成颈部大血管、咽喉、气管、食管、甲状腺等组织损伤,引起呼吸道梗阻、失血性休克,常危及病人生命,若处理不当,会造成慢性喉气管狭窄、食管瘘、呼吸发音障碍或拔管困难等并发症.该区域外伤因病情复杂、危重,已逐渐成为头颈耳鼻喉科常见急诊之一.我院自1992-2002年共急诊收治60例患者,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勇挺;张孟良;郭晓谦;尤景敏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对慢性乙型肝炎病人实施中医整体护理的效果评价

    目的:对慢性乙型肝炎病人临床中医整体护理的效果做出评价,为中医整体护理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实施功能制中西医结合护理及中医整体护理的慢性乙型肝炎病人在护理前后焦虑量值(SAS)、抑郁量值(SDS)及健康知识认知度进行评定.结果:中医整体护理后病人的SAS值、SDS值比实施功能制中西医结合护理的病人明显降低(P<0.001);中医整体护理后病人的健康知识认知度明显提高(P<0.001).结论:中医整体护理比功能制中西医结合护理更有利于慢性乙型肝炎病人的治疗与康复.

    作者:蔡军红;彭海燕;陈少玲;郑粤湘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腹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42例临床观察

    颈椎病是临床常见病,神经根型颈椎病是其中的一种类型,多见于中年以上的人群.近几年有年轻化的趋势.临床主要表现为:颈部肌肉紧张,颈肩部疼痛和手指麻木感,部份病人出现上肢肌力减弱,肌肉萎缩等一系列症状,对患者的工作、生活造成比较严重的影响.薄智云教授[1]发明的腹针疗法治疗颈椎病,疗效确切,本文通过设立对照组较系统地观察该疗法的临床疗效.

    作者:祝晓忠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与妊高征的关系探讨

    目的:通过对妊高征病人血管细胞粘附分子的测定,了解妊高征病情的严重程度.方法: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正常孕妇与妊高征病人血清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VCAM-1)的含量.结果:轻度妊高征VCAM-1为(18.24±2.17)ng/mL,中度妊高征VCAM-1为(21.77±2.14)ng/mL,重度妊高征VCAM-1为(22.75±3.73)ng/mL,正常孕妇VCAM-1为(17.49±1.13)ng/mL.妊高征组血清VCAM-1比正常孕妇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孕妇血清中的VCAM-1水平有差异,并与妊高征病情严重程度有关,在妊高征的发病中起一定的作用.

    作者:饶安娜;高眉扬;李绮玲;佘达贤;张宏英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操作69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国人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检查、治疗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01年4月至2003年5月间住院拟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适宜患者69例.结果:5例穿刺未成功(5/69,占7.2%);因右锁骨下动脉扭曲而造影失败1例,造影成功率为98.4%(63/64);10例接受IVUS;行切割球囊冠脉成形术17例,3例随后植入了支架;6例因支架内再狭窄而行血管内放射治疗.28例行PTCA/支架术,共植入支架32枚,其中1例PTCA未成功,手术成功率96.4%(27/28).有2例患者用8F鞘,术中疼痛明显,5例术后局部轻度淤血.出院时所有患者的桡动脉搏动良好.术后3个月内未发生严重不良事件.4例随访时桡动脉搏动明显减弱或消失,但无手部缺血或功能障碍.结论:经桡动脉介入治疗局部并发症少,不影响抗凝药物的使用,但对术者技术要求较高.

    作者:宋杰;黄进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113C-UBT和RUT检测幽门螺杆菌分析

    目的:评价目前临床上常用的两种诊断幽门螺杆菌(HP)感染方法的敏感性、特异性.方法:对186例因消化道症状就医的老年患者行胃镜检查,同时行13C-尿素呼气试验(13C-UBT),快速尿素酶(RUT)试验检查,用活检钳钳取胃窦黏膜组织行病理学检查3结果:13C-UBT较RUT检查的敏感性、特异性高.结论:13C-UBT和RUT具有安全、简便、可靠、无创的特点,是较好的HP检测方法,对于老年病人13C-UBT尤为适合.

    作者:徐丽姝;麦韵屏;张瑛华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HBV-pre-C区段变异患者血清前S1抗原检测的临床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HBV-pre-C区段(nt1896)变异阳性患者血清HBV-pre-S1抗原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病毒复制为阳性的乙肝血清76份,其中,HBeAg(-)且HBV-pre-C区段(nt1896)变异阳性的46份;HBV-pre-C区段(nt1896)变异阴性的30份;体检正常对照30例.以ELISA法检测其血清乙肝病毒前S1抗原(HBV-pre-S1),同时检测血清中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活性.结果:HBV-pre-C区段(nt1896)变异阳性血清中82.6%(38/46)HBV-pre-S1检测为阳性,其中92.1%(35/38)伴血清ALT活性异常增高;HBV-pre-C区段(nt1896)变异阴性的血清中83.3%(25/30)HBV-pre-S1检测为阳性,92.0%(23/25)伴血清ALT活性异常增高;正常对照组中HBV-pre-S1检测为阴性,血清ALT活性均正常.HBV-pre-C区段(nt1896)变异阳性组与阴性组,HBV-pre-S1检出率差异无显著性(P=2.1387,P>0.05),HBV-pre-S1阳性血清中伴ALT异常增高率在两组间差异也无显著性(P=3.4211,P>0.05).结论:当HBV发生基因变异时,HBeAg不能正常表达,血清中HBV-pre-S1抗原的检测可基本避免基因变异的干扰,大致反映病毒基因的复制及活动.

    作者:张悦;王惠萱;陈忠明;吕耀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Sorbalgon藻酸钙敷料在鼻内镜术后的应用

    目的:选择鼻内镜术后良好的鼻腔填塞材料.方法:比较鼻内镜术后应用Sorbalgon藻酸钙敷料和凡士林纱条填塞鼻腔的止血效果及填塞后鼻腔局部反应情况.结果:应用Sorbalgon藻酸钙敷料在鼻内镜术后填塞鼻腔的止血效果好;鼻腔疼痛及头痛程度轻(P<0.01);抽取填塞物时鼻出血少(P<0.01);术后鼻腔黏膜水肿反应轻(P<0.05).结论:Sorbalgon藻酸钙敷料是一种良好的鼻内镜术后鼻腔填塞止血材料.

    作者:杨礼明;莫宋平;彭峰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羊水过少90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羊水过少的主要妊娠合并症及与围产儿预后的关系.方法:对90例羊水过少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同期分娩的羊水过少组与羊水正常组作对照,分析羊水过少的主要妊娠合并症及与围产儿预后的关系.结果:羊水过少的主要妊娠合并症为过期妊娠,羊水量的多少与胎盘的成熟情况及羊水污染程度存在高度相关.结论:加强产前监护对于羊水过少要适当放宽剖宫产指征.

    作者:毛新丽;张丽颖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T管窦道的解剖与临床意义

    目的:了解胆道术后不同时期T管窦道的解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胆总管切开探查T管引流术病人.术中测量胆道压力及术后测量胆道压力和T管窦道的牢固性;检查拔T管后胆漏的位置;对术后行纤维胆道镜检查者,测T管窦道的长度和宽度,取部分窦道壁组织进行病理检查;对再次手术者,术中解剖窦道,术后对窦道壁进行病理检查.结果:T管窦道的长度为(6.3±4.1)cm,宽度为(0.74±0.09)cm,厚度及牢固性术后不同时期各不相同,并受一些因素影响,窦道与胆总管和腹壁连接处较薄弱.结论:T管窦道有其本身的解剖特点,了解T管窦道的解剖对术后胆汁漏的防治以及选择时期经T管窦道行胆道内的各种检查和治疗有意义.

    作者:董米连;施维锦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中耳胆固醇肉芽肿并中重度传导性耳聋

    目的:探讨伴中重度传导性耳聋的中耳胆固醇肉芽肿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分析了4例伴中重度传导性耳聋的中耳胆固醇肉芽肿的术前与术后情况,以及手术术式的选择.结果:随访2~4年,4例患者听力均明显提高,平均40dB.结论:对于后天性中重度传导性耳聋的青少年患者,应当注意中耳胆固醇肉芽肿的可能;根据术中所见选择适当的术式有助于手术成功.

    作者:刘翔;郑亿庆;丁健慧;陈穗俊;区永康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心脏黏液瘤的诊断与外科治疗

    目的:探讨心脏黏液瘤的诊断与外科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1980年5月至2003年5月手术治疗的116例心脏黏液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左房黏液瘤102例,右房黏液瘤14例.所有病例均经彩色超声心动图明确诊断.结果:均在体外循环下完整切除肿瘤,115例痊愈出院,1例死亡,病死率0.86%.随访5个月至23年未见复发.结论:心脏黏液瘤临床少见,其中左房黏液瘤占75%以上,因随时可能发生栓塞,甚至猝死,一旦明确诊断,应行急诊手术;因有复发可能,即使良性肿瘤也应适当扩大手术范围.

    作者:罗立国;景华;胡小南;李忠东;李德闽;董国华;申翼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内镜下129枚食管内支架术后并发症因素分析

    目的:分析内镜下129枚食管内支架术后并发症的原因及防治方法;方法:77例病人中良性狭窄14例,恶性狭窄63例,其中伴瘘道形成者8例.共内窥镜下置入各种支架129枚.随访观察3~24个月.结果:内支架置入全部成功,术后患者症状改善.术后1~16周出现并发症包括胸痛及异物感77例、支架阻塞14例、便血7例、支架移位9例、新瘘形成2例、反流性食管炎7例.经过相应的治疗,并发症均得到纠正.结论:食管内支架植入术是治疗食管良、恶性狭窄有效的非手术方法.有利于延长生存时间.

    作者:李楠;吴凯;敖国昆;徐冰;钱虹霞;朱建华;黄庆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小儿噬血细胞综合征6例报告

    目的:探讨噬血细胞综合征的临床表现以及诊断治疗.方法:对6例病人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并结合文献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噬血细胞综合征是一种以发热、肝脾淋巴结肿大、出血、全血细胞减少为特征的罕见的临床综合征;6例病例中,1例治愈,1例好转,1例放弃,3例死亡.结论:本病发病多与感染有关,病情重,预后不良,病死率高;治疗要采用综合治疗措施,对因治疗,针对性的抗感染结合抑制免疫反应治疗,加强对症支持治疗.

    作者:李栋方;罗向阳;李文益 刊期: 2004年第08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