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双全;詹鸿;苏志源
我院自2001年1月到2003年12月采用高负压封闭引流装置治疗合并严重软组织损伤的开放性骨折28例,取得较好的效果,现在介绍如下.
作者:张弛;葛勇 刊期: 200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患者血浆中血栓调节蛋白(TM),血清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及抗心磷脂抗体(ACL)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中的临床意义.方法:用ELISA法检测86例SLE患者和24例正常人血浆TM和血清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包括P-ANCA和C-ANCA)及抗心磷脂(包括ACL-IgM和ACL-IgG)抗体水平.结果:(1)SLE活动组TM(8.059±2.133)ng/mL水平均高于稳定期组(4.154±0.705)ng/mL和对照组(4.719±0.691)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LE稳定期与对照组TM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2)SLE活动组ANCA(阳性率22%)及ACL(阳性率32%)阳性率高于SLE稳定期ANCA(阳性率13%)和ACL(阳性率24%)及对照组(全阴),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稳定期组ANCA和ACL阳性率与对照组(全阴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血浆sTM、血清ANCA及ACL水平与SLE活动性有较好的相关性,可作为判断活动性及治疗效果的指标,有提示伴血管性病变的作用.
作者:刘敏;王小妹;廖慧芳;曾智杰 刊期: 200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中药贴片经电超导透皮给药治疗小儿肺炎的疗效.方法:将入选的294例肺炎患者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专用中药贴片经电超导透皮给药治疗,治疗Ⅰ组药贴置于第3、4胸椎棘突两侧(肺俞穴),治疗Ⅱ组药贴置于双侧肩胛下区.结果:治疗Ⅰ组和治疗Ⅱ组分别与对照组比较显效率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在退热、止咳、缓解气促、消除肺部罗音方面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治疗Ⅰ组与治疗Ⅱ组比较各方面差异均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专用中药贴片经电超导透皮给药治疗小儿肺炎有效、安全、无明显毒副作用.
作者:梁春杰;王薇;黄大鸣;陈鸿莲;卓纯 刊期: 2004年第10期
目的:了解迁延性小剂量受照人员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情况及与受照剂量及时间的相关性.方法:对45例受192 Ir小剂量(0.01~0.63 Gy)迁延性(30~60 d)照射人员受照后1个月内进行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分析.结果:受照组染色体畸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染色体畸变率与受照剂量及时间相关.结论:反复迁延性小剂量192Ir照射可导致受照人员的机体近期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率增加.远期改变有待进一步观察.
作者:肖扬;李颂文;蒋祖军;胡文魁 刊期: 2004年第10期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老年化不断上升,老年人生活质量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健康的生活方式是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措施之一,而健康的生活方式提法有多种,但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生活节奏要有规律,尤其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全面均衡适量的营养;适度的运动、戒烟、限酒、保持心理平衡[1].本文通过调查发现社区老年人受传统生活习惯的影响,存在诸多的不良生活方式并对此进行干预.
作者:郭雅娇;林艳;王荔华;李胜梅;李碧华;陈初英;陈丽英 刊期: 2004年第10期
目的:应用Amplatzer封堵器经皮介入治疗成人先天性动脉导管未闭(PDA)术后中长期随访分析.方法:全组131例病人,年龄15~52岁,平均(38.6±9.6)岁.PDA窄部位直径2~12 mm,平均(7.5±2.8)mm;术后128例患者(随访率为97.7%)完成随访25~72个月,平均(40.7±8.1)个月,中位数44.7个月.术前、术后第1天及2004年4月间常规行大小便常规和血生化及心脏超声心动图等检查.结果:所有病人手术成功,128例随访患者中10例(7.8%)术后1 d存在微量残余分流.其中3例(2.3%)术后1 d轻度溶血,术后3 d恢复正常.随访中所有病人健在.未发现残余分流、溶血及感染性心内膜炎.心脏超声心动图左室舒张末径从(47.3±9.9)mm变为(41±5.4)mm(P<0.01);收缩末径从(36.2±6.1)mm变为(29.7±3.7)mm(P<0.01);肺动脉收缩压从(40.1±3.9)mmHg变为(22.4±2.1)mmHg(P<0.01).结论:应用Amplatzer封堵器经皮介入治疗成人先天性动脉导管未闭是安全的,可行的.
作者:黄文晖;黄奕高;黄涛;黄新胜 刊期: 2004年第10期
经皮穿刺技术穿刺股动脉介入检查和治疗已成为目前常用的一种临床操作技术.但术后易出现穿刺点出血和局部血肿并发症,据文献报道,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出血并发症发生率为3%~5%[1],69%的出血并发症位于股动脉穿刺部位[2].为防止出血、血肿形成,穿刺点需加压包扎,砂袋持续压迫8h,术后常规平卧位并术侧肢体制动24h、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后需平卧位卧床48 h,术侧肢体制动24 h[3],增加了患者的痛苦.为促进造影剂的排出,嘱患者多饮水,又加重卧位性排尿困难及尿潴留[4].目前用于股动脉穿刺部位闭合的方法很多[5],其中许多方法虽然使用了多种器材使动脉穿刺口闭合,但其可能增加手术费用,此外,应用这些器材并不舒适,有可能引起下肢远端动脉栓塞和缺血[2].为此,我们研制了一种股动脉介入术后压迫止血固定器(以下简称固定器,专利号03259280.9),既考虑到患者的身心感受,减少患者的痛苦,避免并发症发生的同时,又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临床应用86例,取得满意效果,介绍如下.
作者:万淑红;岑爱萍;刘平;陆生兰;祁静 刊期: 2004年第10期
慢性腰肌劳损所致腰背、下肢疼痛是疼痛门诊常见的疾病之一,目前对其治疗包括适当的休息、应用止痛药,明确压痛点可作局部阻滞、理疗、针灸等综合治疗.在此基础上,我们对长期保守治疗疗效不佳的患者,在局部应用小针刀反复松解,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作者:于卫;王春晓 刊期: 2004年第10期
目的:观察腰硬联合麻醉肾移植手术时,异丙酚或咪唑安定持续输注镇静的效果及对呼吸、循环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50例行肾移植手术病人,随机分成异丙酚组(P组)、咪唑安定组(M组),每组各25例.两组病人均行腰硬联合麻醉;切皮前10 min,P组静注异丙酚1.0 mg/kg诱导,然后微泵持续注射,调整用药量(2~5 mg·kg-1·h-1)使Ramsay氏镇静分级标准维持在Ⅴ级;M组Midazola 0.05 mg/kg镇静诱导,调整用药量(0.04~0.1 mg·kg-1·h-1)维持Ramsay氏分级Ⅴ级.连续监测SpO2,ECG,PetCO2;记录麻醉前、切皮后5 min、肾动脉开放前桡动脉MBP;记录上呼吸道梗阻事件、停药后苏醒时间、苏醒后再入睡事件.结果:P、M两组病人经镇静后均入睡,P组苏醒质量优于M组;P组上呼吸道梗阻事件较M组为低;P、M组肾动脉开放前、后的桡动脉MBP较对照组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结论:腰硬联合麻醉肾移植手术时,异丙酚持续输注镇静效果理想,对呼吸、循环功能的影响轻微,可控性良好.
作者:张双全;詹鸿;苏志源 刊期: 2004年第10期
目的:总结肾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肺炎的治疗经验,探讨有效的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我院3年来18例同种异体肾移植术后发生CMV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诊断主要依据发热、间质性肺炎、外周血CMV抗原血症试验阳性.给予患者积极的抗病毒治疗,适当减少免疫抑制药用量,积极进行全身支持疗法,及时采用呼吸机辅助通气等综合治疗措施.结果:18例患者中14例治疗有效,有效率为77.8%,治疗后外周血CMV抗原检测全部转为阴性,3例因呼吸衰竭死亡,1例未愈自动出院死亡.结论:CMV肺炎应采取以抗病毒为主的综合治疗措施.
作者:徐战平;杨浣情;刘久敏;罗耀雄 刊期: 200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产后大出血抢救后严重组织水肿的原因及防治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产后大出血抢救后严重组织水肿病人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情况.结果:严重组织水肿的原因为:休克、严重贫血;输入电解质及糖水偏多而胶体、血液制品不足;妊高征患者固有的水钠潴留;失血、手术应激所致的保钠、保水激素的分泌.结论:及时补液、适时输血,合理的晶、胶、血比例,对妊高征患者适当的液体限量以及简洁、有效的止血方法是避免严重水肿值得参考的方法.
作者:谭文;万莉 刊期: 2004年第10期
20世纪90年代,随着医学分子生物学及遗传学研究的深入,许多疾病的发病机制在基因水平上得以阐明,从而导致基因治疗发展速度大大加快.人类基因组研究计划的完成,各种有关分子生物学技术的日趋完善,使得基因治疗成为生物学和临床科学领域里的热门研究课题之一,并为人类带来了全新的医学概念和手段.截至2001年2月,世界范围内已有532个临床方案被实施,累计3436人接受了基因转移试验[1].
作者:王弘;郑文岭 刊期: 200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梗阻性大肠癌一期切除吻合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方法:我院2001年7月至今先后诊治梗阻性大肠癌27例,对其中25例一期切除吻合术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治疗进行回顾研究.结果:本组27例梗阻性大肠癌病例,右半结肠13例,左半结肠14例,一期切除吻合25例,无手术死亡.肿瘤一期根治切除25例,仅有1例出现吻合口瘘,常见的并发症有切口感染、脂肪液化,术后严重腹泻、低钾血症等,经相应治疗后痊愈.结论:结肠癌并急性肠梗阻一期切除吻合,虽可能出现切口等较多并发症,但只要认真对待,严格掌握适应证,处理得当,避免吻合口瘘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仍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戴观荣;王俊;邓鉴文;张玉新 刊期: 200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结肠息肉内镜下的高频电凝切除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115例结肠息肉患者用高频电凝切除,术后定期随访,观察患者术后情况,息肉是否复发及有无恶变.结果:115例患者经内镜下电凝切除后临床症状缓解,未发生严重的并发症.随访3、6、12个月及1年以后至今,术后息肉复发率依次为:1例、5例、7例、7例,恶变率依次为0例、0例、1例、1例.结论:内镜下高频电凝切除结肠息肉临床疗效好,方法简便、安全、创伤小.
作者:吴培虹;钟亮玉;吴静 刊期: 2004年第10期
产后出血是产科常见急症之一,但并发尿崩症者临床少见,易被忽视或误诊.为探讨其发病机制及临床特点、治疗方法,现将我院2002-2003年收治2例报道并分析如下.
作者:耿蔷;肖小敏 刊期: 200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30例颅内室管膜瘤的CT、MRI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0例颅内室管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0例肿瘤发生脑室系统15例,大脑半球7例,鞍区3例,桥小脑角区、小脑半球及小脑蚓部各2例.除2例小脑半球肿瘤显示完整边界外,绝大多数肿瘤边缘不整.12例肿瘤表现跨越脑室或沿蛛网膜下腔蔓延生长.CT平扫肿瘤呈稍高密度(10/18)或等密度(8/18),偶见钙化(3/18);增强后肿瘤呈显著(9/11)或中等程度强化(2/11).MRI平扫T1 WI肿瘤呈等信号(11/15)或稍低信号(4/15),T2WI呈稍高信号(15/15);增强后呈显著(9/13)或中等程度强化(4/13).大脑半球室管膜瘤囊变率高,且瘤周水肿显著(7/7).结论:30例颅内室管膜瘤的CT、MRI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CT、MRI检查对颅内室管膜瘤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贾洪顺;陈燕春 刊期: 200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产科急症子宫切除术在临床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产科1990-2003年14例行急症子宫切除术病例.结果:17 064例孕产妇中有14例实施了急症子宫切除术,其中阴道分娩后发生率为0.05%.剖宫产后为0.12%,常见的手术指征为胎盘因素(42.86%),其次为软产道损伤(21.43%)及子宫破裂(14.29%)(其中4例均为非法接生),合并DIC者占57%.结论:急性子宫切除术是抢救产科急重症出血,降低孕产妇病死率的重要措施;杜绝非法接生可减少不必要的子宫切除.
作者:周莉;高眉扬;饶安娜 刊期: 2004年第10期
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对软组织疾病的应用日益受到重视.本文收集了11例经手术证实为坐骨结节滑囊炎的病例,分析其超声影像特点,以便进一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忠华;孙忠尧;刘琳琳 刊期: 2004年第10期
生物体内环境的稳定不但依赖细胞增殖和分化,也依赖于细胞凋亡.凋亡与增殖是调控细胞数目稳态作用相反的一对机制,破坏他们之间的平衡就会导致机体的细胞数目异常增多或减少,从而导致疾病发生.在肾脏发育和各种肾脏疾病包括各种肾小球肾炎、梗阻性肾病、肾小管损伤及其修复、肾囊肿、肾脏缺血再灌注及移植肾排斥反应中均发现有细胞凋亡的发生,细胞凋亡影响着肾脏疾病的发生、发展和结局.
作者:王琼书;杜鹃 刊期: 200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Fas(sFas)水平的变化与乙肝后相关性肝硬化、肝癌的关系.方法:对20例肝炎、28例HBV相关性肝硬化及20例肝癌患者血清sFas、血清透明质酸、Ⅲ型前胶原、Ⅳ型胶原进行检测,同时对其中43例慢性乙肝和肝硬化患者进行HBV-DNA的定量检测.结果:HBV相关性肝硬化、肝癌患者血清sFas水平明显升高,与正常对照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并且其结果与肝纤维化指标有一定的相关性;而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sFas水平与HBV-DNA复制程度无显著关系.结论:乙肝后肝硬化、肝癌的发展进程可能与血清sFas水平密切相关,而与血浆中HBV复制程度无显著关系.
作者:林向阳;吴娅娅;陶志华;陈晓东;沈关心;吴健民 刊期: 2004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