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胸骨上段正中小切口胸腺切除术45例临床分析

王怀斌;王永忠;孙耀光;严伟忠;甄文俊

关键词:胸腺切除术, 重症肌无力
摘要:目的:探讨胸骨上段正中小切口胸腺切除术治疗重症肌无力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自2001年1~12月,45例重症肌无力患者经胸骨上段正中小切口行胸腺切除术.结果:本组病例没有发生与小切口相关的并发症.皮肤切口长度6~8cm,平均6.7cm.4例患者(8.9%)症状完全缓解,28例患者(62.2%)症状明显缓解,7例患者(15.6%)症状轻度缓解,仅6例患者(13.3%)症状无改善.结论:胸骨上段正中小切口胸腺切除术是外科治疗重症肌无力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术式,微创,美观且有利于维持术后胸廓稳定性.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经尿道前列腺电汽化术出现电切综合征1例

    患者,66岁.因前列腺增生症(BPH)行经尿道前列腺电汽化术(TVP).术前查体:双肺呼吸音清,BP 18/10kPa,HR80次/min,SpO2 98%,心功能Ⅱ级,Na+130 mmol/L,血糖4.8 mmol/L.

    作者:黄旭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芬兰型肾病综合征研究新进展

    先天性肾病综合征(congenital nephrotic syndrome)通常指生后3个月内发生的肾病综合征.根据不同的发病机制和病因,可以将先天性肾病综合征分为特发型(如芬兰型肾病综合征、弥漫性系膜硬化等)、获得型(如先天性梅毒、其它围产期感染等)及伴发其它先天异常的先天性肾病综合征,如Denys-Drash综合征、Frasier综合征等.在此主要介绍芬兰型肾病综合征以及与该病有关的基因研究方面取得的新进展.

    作者:丁洁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创伤性膈疝14例诊治体会

    创伤性膈疝虽不罕见,但因其早期缺乏特异的临床表现而易被延误诊断和治疗.我院自1980年1月~2001年6月诊治14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柴养海;刘拥军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肾病综合征高凝状态、血栓形成及治疗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存在不同程度的高凝倾向,病人易在肾静脉、外周静脉,甚至在动脉系统形成血栓,是NS严重的并发症,是导致病人致残和死亡的原因之一.

    作者:蒋小云;陈述枚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股骨干骨折合并膝韧带损伤9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股骨干骨折合并膝韧带损伤的受伤机制与诊断及治疗问题.方法:对1993年5月~2001年7月间9例股骨干骨折合并膝韧带损伤的诊断和治疗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9例患者均合并膝韧带的损伤并经手术证实与修复,术后随访平均22个月,股骨干骨折全部正常愈合,膝关节功能优6例,良2例,差1例.结论:对股骨干骨折伴膝部肿胀、瘀血斑、浮膑征阳性且膝前或小腿上端前为暴力着力点者,应怀疑合并膝韧带损伤,骨折应切开复位,术中完成内固定后检查确诊并修复断裂的膝韧带.

    作者:李厂杰;廖威明;庄炜华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残株阑尾炎致外瘘形成1例

    患者女,80岁,因原阑尾手术切口处破溃、流脓20 d于2002年7月15日入院.

    作者:许军;顾康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康复治疗在1例儿童上肢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皮瓣修复中的作用

    急诊皮瓣移植手术是一项精细和复杂的工作,是创伤外科知识和技术的综合利用.

    作者:林立;林昂如;罗令;陈国奋;顾立强;武钢;裴国献;龙树斌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原发性肝癌三维适形放疗的近期疗效

    目的:分析三维适形放疗(3DCRT)治疗原发性肝癌的近期效果.方法:1999年4月~2002年2月采用3DCRT治疗原发性肝癌102例,肿瘤体积(GTV)为30~1 562.22 cm3,计划靶体积(PTV)为62~1 702.64 cm3,根据肿瘤体积设计1~3个靶点,每个靶点分4~6个角度立体照射,用加速器8 MV-X线治疗,每次DT4~6 Gv,隔天1次,每周3次,总剂量平均50.22 Gy(32.2~57.6 Gy).结果:放疗后2个月内复查,81例肿瘤体积缩小,92例肿瘤密度减低,21例肿瘤体积无明显变化.放疗后AFP水平(620±90)μg/L,较放疗前(1 400±125)μg/L显著下降(P<0.01).放疗引起的副作用可以耐受,而肝功能明显好转(P<0.01),Kamofsky氏评分明显提高(P<0.01).结论:对不能手术的原发性肝癌,行3DCRT的近期疗效确切,可以改善全身情况,治疗副反应可耐受,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一种有效方法.

    作者:梁振强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十二指肠引流的操作技巧与体会

    十二指肠引流术是胆胰管及十二指肠疾病诊断与治疗的重要方法之一,但在临床应用中引流成功率一般在70%左右[1].为提高十二指肠引流成功率,我们在术前准备、操作手法和病人体位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和改进,使引流成功率达到93%.现将体会与技巧总结如下.

    作者:张连军;周梅花;莫园香;曾海萍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阿托伐他汀调节肾间质巨噬细胞积聚机制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单侧输尿管梗阻(UUO)引起的肾间质纤维化模型的不同时期,阿托伐他汀引起肾间质巨噬细胞积聚减少的机制.方法:42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UUO、UUO+阿托伐他汀治疗3组,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小管间质骨桥蛋白(OPN)和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以确定两种细胞因子的表达,用酶联免疫吸附法确定血清中OPN和M-CSF的量.另外,用HE染色评价肾间质纤维化程度并查各组血脂.结果:单侧输尿管梗阻第3天间质OPN表达明显增加.术后第10天,肾间质M-CSF表达明显增加,当应用阿托伐他汀后,二者均明显减少.各组血清的OPN和M-CSF的量及各组血脂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阿托伐他汀可使间质纤维化早期肾间质OPN袁达减少,病变后期,可使局部M-CSF表达下调.阿托伐他汀可能通过该途径降低相应各期巨噬细胞的积聚程度并减轻间质纤维化.

    作者:田少江;贾汝汉;丁国华;彭隽;陈玲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广东省医疗技术准入管理的探索

    随着我国卫生改革不断深化,国务院下发<关于城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指导意见>中强调建立和完善医疗机构、从业人员、医疗技术应用、大型设备等医疗服务要素的准入制度.本文结合我省医疗技术开展现状,讨论医疗技术准入管理.

    作者:吴少林;黄毓文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蝶窦病变的诊断和治疗

    目的:提高对蝶窦炎症性疾病及占位病变的认识.方法:对8例蝶窦病变(蝶窦炎4例,蝶窦黏液囊肿3例,低分化癌1例)的临床特征进行分析,其中7例在鼻窦内窥镜下手术,1例鼻外切开肿物摘除.结果:8例术后症状有不同程度的改善;1例确诊后到外院放疗,1例术后1个月引流口堵塞,再次住院手术.结论:CT与MRI检查对蝶窦病变诊断和治疗有很大价值;经鼻窦内窥镜手术对治疗本病有显著的优越性.

    作者:刘绮明;张建国;翁盛贤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口腔技工所的监督管理

    随着我国医疗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目前我国大部分的口腔医院或诊所都基本上已撤消了设在本院的口腔技工室,纷纷将口腔修复体工作委托给专业性的口腔技工所加工制作.

    作者:刘伟进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感染和耐药性特征

    目的:统计分析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感染特征和耐药性,为临床预防和治疗该菌引起的感染提供依据.方法:用美国BD公司SCEPTOR鉴定、药物敏感试验系统及手工K-B法药物敏感试验方法鉴定细菌并检测细菌对常用抗生素的敏感性;通过查阅病历统计抗生素应用情况.结果:36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中有20株菌合并其它细菌感染;被感染患者中有31人曾使用2种或以上抗生素;该菌对常用抗生素呈现出很高的耐药性.结论: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易合并其它细菌感染患者,与大量长期使用抗生素有关,应以预防为主.

    作者:潘树根;江镜全;彭慧敏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YY多肽和维生素E对人肝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目的:研究YY多肽(PYY)和维生素E琥珀酸酯(VES)对人肝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体外培养SMMC7721肝癌细胞,并随机分成4组,每组细胞中分别加入10 pg/mL的VES、500pmols的PYY和两者的混合液以及等量的生理盐水溶液(对照组).然后分别在24、48、72 h用MTT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活力.结果:在加入VES和PYY的各组中,肝癌细胞的增殖活力减低.在72 h,加入PYY和VES的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对肝癌细胞的增殖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两者共同作用的实验组结果则显示更强的抑制作用.结论:VES和PYY对肝癌细胞的增殖均有抑制作用,而两者合用则抑制作用更强.

    作者:陈洁生;彭林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东菱克栓酶治疗老年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东菱克栓酶(DF-521)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临床疗效.方法:104例频发的TIA患者随机分为DF-0521治疗组(52例)和川芎嗪对照组(52例).结果:治疗组治愈率、显效及总显效率(治愈+显效)分别为88.5%、11.5%和10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76.0%、9.6%和86.5%(P<0.05).DF-521治疗后血粘度及纤维蛋白原明显下降.结论:用DF-521治疗能迅速终止TIA发作和防止TIA的再发,防止TIA演变为脑梗塞,降低血液粘度和纤维蛋白原,是防治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一项重要措施.此外,应对TIA、高血压等积极进行二级预防是老年TIA的防治对策.

    作者:黄翠瑶;杜智勇;周培毅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游离足背皮瓣修复手背皮肤软组织缺损

    目的:探讨游离足背皮瓣在修复手背皮肤软组织缺损中的临床意义和方法.方法:自1996年3月~2002年2月,利用游离足背皮瓣修复18例手背皮肤软组织缺损,其中合并指伸肌腱缺损10例.结果:皮瓣均成活,随访5~20个月,皮瓣外观质地满意,感觉恢复良好.手功能恢复良好,供皮区功能无遗留障碍.结论:游离足背皮瓣是修复手背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一种较好方法.

    作者:朱小弟;王利;明浩;欧迪军;邵明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宫内节育器异位于腹腔1例

    患者28岁,孕2产1.因下腹疼痛伴发热4个月,加重2个月,于2002年9月19日来我院就诊.

    作者:罗平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回肠套入避孕环致绞窄性肠梗阻1例

    患者女,71岁,因腹痛、腹胀、呕吐、肛门停止排气、排便7 d,在当地卫生院保守治疗无效入院.查体:T 37.2℃,P 100次/min,R 20次/min,BP 105/75 mmHg;神志清,精神萎靡,心肺未见异常,腹膨隆,腹肌紧,全腹压痛,以下腹明显,未扪及明显包块,肠鸣音消失,腹穿有血性渗出液.

    作者:王晓峰;盖磊煜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宫颈妊娠12例超声诊断分析

    目的:了解宫颈妊娠的声像图特征,提高超声诊断率.方法:对12例宫颈妊娠超声图像作回顾性分析.结果:超声诊断或提示可能宫颈妊娠9例,难免流产2例,清宫术后宫颈内组织残留1例.结论:宫腔内无胚囊,子宫颈管异常增大,其内见不均质低回声区或见胎囊胚芽,是本病的特征性超声图像表现.结合临床病史及本病声像图特征,超声可为临床提供可靠的诊断信息.

    作者:陈旬华;杨新;钟薇 刊期: 2003年第01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