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战;涂永久;林大富;孙悦
急性肾小球肾炎(acute glomerulonephritis,AGN),简称急性肾炎,是多种原因引起免疫反应而触发的一组弥漫型肾小球疾病,临床上急性起病,主要表现为血尿、高血压和水肿,并常伴有少尿及肾小球滤过率降低,又称为急性肾炎综合征.
作者:张爱华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针对目前临床增敏的计算方法各不一致,缺乏合理的公式,通过对比计算,试图建立临床统一评价增敏效能的通用计算方法.方法:根据国际公认的放射增敏比的概念和现代医学统计学对截尾数据的计算方法,通过对增敏剂临床增敏数据的研究,强调了在实验室条件下与临床条件下试验数据性质上的差异,即前者属于完全数据,后者多属于截尾数据.比较了截尾数据两种不同的处理方法对计算增敏比结果的影响.结果:半数肿瘤半消(PRD50)或全消(CRD50)时的放射剂量适用于对截尾数据的计算,它能反映全部病人消退信息,结果重复性好,且敏感度高,通用性强,便于在临床研究中与其他药物或其他增敏方法进行比较.结论:增敏比等于单放组与增敏组二者半数肿瘤消退之放射剂量之比.
作者:杨光伟;李亚利;连俊彦;王振巍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前牙龈下牙根保留修复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对25例患者70颗根面位于龈下2 mm到平牙槽嵴的牙根经切龈术、翻瓣去骨术暴露根面后,先作桩核,再做金属烤瓷冠、连冠或固定桥修复,观察2~5年.结果:65颗牙根支持的修复体稳固,无明显龈炎,获得成功.5颗牙根失败,其中2颗核桩松动,1颗牙根折裂,2颗牙根出现不可逆性牙周炎,牙根松动.结论:前牙龈下牙根经适当牙周外科处理后能够保留修复,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叶剑涛;常少海;余艳崧;孔祥波;陈玉海 刊期: 2003年第08期
肝外胆道的炎性狭窄术中整形和医源性胆管损伤是临床上造成肝外胆管缺损的常见原因.临床上常用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进行治疗.
作者:梁晖 刊期: 2003年第08期
患者女,27岁,孕2产0,因孕32+3周腹胀1周,于2002年12月26日入院.末次月经:2002年5月10日,预产期:2003年2月17日.
作者:朱剑文;吴超英;陈莉娟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平消胶囊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疗效.方法:治疗组口服平消胶囊,每次6粒,每日3次;对照组口服阿维A,每次10 mg,每日3次.两组均连续服用60 d.结果:治疗组痊愈40%,显效率32%,总有效率72%;对照组总有效率65%.结论:平消胶囊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近期疗效与阿维A相似,但临床副作用明显低于阿维A.
作者:王刚;李志武;金东勋;李敬华;古新扬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研究足月新生儿败血症与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的临床关系,探讨DIC早期诊断及合理治疗方法.方法:将1998年5月至2002年5月足月新生儿败血症56例分为DIC组与非DIC组,比较2组原发病起病时间、血pH值、肺泡动脉氧分压(A-aDO2)、血小板(Plt)数、硬肿程度、器官功能损害情况等与DIC的关系.并比较D-二聚体、Plt计数在DIC不同病程中的情况.结果:生后5 d内发生败血症的新生儿其DIC的发生率(60%,27/43)显著高于出生5 d后发生败血症者(23%,3/13)(X 2=6.33,P<0.05).两组患儿血pH值、A-aDO2、Plt数及硬肿程度等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在DIC不同病程中D-二聚体、Plt计数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01).结论:败血症起病越早,病情越重,DIC发生率越高.D-二聚体检测、Plt计数等有助于早期诊断DIC.
作者:张喆;赖剑蒲;陆玲;周伟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观察东菱克栓酶溶栓治疗对脑梗塞后血浆ET及CGRP水平的影响作用.方法:通过改良自体血栓法制备兔脑梗塞模型,观察比较东菱克栓酶组和对照组梗塞前后血浆ET及CGRP浓度的变化.结果:东菱克栓酶组和对照组急性脑梗塞(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2 h后ET明显上升(P<0.05,P<0.01),6 h后出现回调下降(P<0.05,P<0.01),其中东菱治疗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39.88%±12.79%,17.33%±8.04%,P<0.01);两组ACI 2 h后CGRP明显下降,6 h后出现回升,东菱组回升幅度大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差异(57.45%±33.67%,29.37%±14.52%,P>0.05).结论:脑梗塞急性期机体对ET和CGRP的平衡失调存在自身调节机制,早期使用东菱克栓酶溶栓治疗可使ET回调幅度明显增加,这可能是其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机制之一.
作者:杜智勇;黄翠瑶;王钢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观察风心病患者术前细胞免疫功能状况及体外循环瓣膜置换术对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利用流式细胞术分别测定健康正常人、风心病患者术前及术后1、4、8 d的细胞免疫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风心病患者与健康正常人相比,仅淋巴细胞差异有显著性.患者术后第1天CD3+、CD4+、CD8+、CD4+/CD8+值较术前显著下降,术后8 d除CD8+细胞外,其余基本恢复正常,但NK细胞术后第1天无明显变化,第4天显著降低,第8天仍未恢复正常.结论:体外循环瓣膜置换术能明显抑制风心病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
作者:周茂华;张建军;李珩;舒峻 刊期: 2003年第08期
新生儿脐带处理极其重要.脐部是易感染部位,剪脐后如护理不当可能会发生出血、脐窝潮湿,局部细菌繁殖引起感染、败血症等危险.
作者:肖超群;周凤琴 刊期: 2003年第08期
慢性肺心病和急性心肌梗塞(AMI)均好发于老年人,两者并存时临床表现多不典型,极易误诊.本文分析19例临床资料,以探讨其临床特点和误诊原因.
作者:胡广奋;潘宜智;曾冲;李广镰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分析非亲缘异基因骨髓移植(URD-BMT)过程中患者的肝、肾、免疫功能指标的变化,寻求能敏感反映、监测GVHD的指标.方法:在URD-BMT术程80 d中,患者每天抽静脉血送检,在日立7170A自动生化仪上连续检测肝功能7项指标、肾功能5项指标、免疫功能6项指标共402项次,以5 d取一均值作曲线分析.结果:肝功能项目中GGT敏感,与GVHD的消长程度平行,AST、ALT、T-Bi、D-Bi指标较敏感;TP、ALB低于正常;肾功能5项指标基本处于正常范围,CRP在术程中明显升高.结论:在上述所检测项目中AST、ALT、T-Bi、D-Bi、CRP指标较敏感,GGT敏感,与GVHD的消长程度密切相关,可作为观察、监测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良好指标.
作者:吴映娥;曾斯明;蔡应木;焦晓阳 刊期: 2003年第08期
患者男,61岁,左耳下部肿物8年余,有反复肿大病史,因无疼痛,未予注意.近来肿大明显,用抗生素治疗无效来院.经门诊行细胞学穿刺检查,诊断为腮腺囊肿,于2002年6月11日收住我院.
作者:刘晓军;刘全法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脐血CIK细胞体外增殖活性及对K562细胞的杀伤活性.方法:通过第1天在脐血淋巴细胞中加入IFN-γ,第2天再加入IL-2和CD3单抗进行细胞培养,就可获得名为多种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 inducde killer cells)即脐血CIK细胞.用MTT法测定其抗肿瘤活性,台盼蓝拒染法计数细胞.结果:脐血CIK细胞及其培养上清抗K562细胞活性明显优于CD3AK细胞,短期培养后其增殖活性低于CD3AK细胞;但是G-CSF的加入可以提高CIK细胞的增殖活性.结论:脐血CIK细胞是一种有效的杀伤活化细胞,脐血在多种细胞因子适当组合的诱导下即可提高杀瘤活性,又能保留重建造血功能的作用.
作者:黄倩;张渝候;邹典定;文志华;许家琪 刊期: 2003年第08期
我科于2001年2月~7月,应用帮愈生物敷料(北京拜迪克技术研究中心提供)治疗20例烧伤患者.取得了创面愈合时间缩短,抗感染能力强,换药次数少,患者痛苦轻,色素沉着及瘢痕轻的临床效果.
作者:柳晖;张显文;李新强 刊期: 2003年第08期
患者男性,41岁,因体检发现腹部肿物1周而住院.自觉无何不适,饮食及大小便等均正常.体检除上腹部剑突下轻度压痛外,未发现其它阳性体征.实验室各项生化参数均未见异常.
作者:王小岩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呼吸机)应用抗生素与院内感染的关系.方法:对入选的CPR前无感染的86例患者,按入院时随机列入治疗组(抗生素预治疗)和对照组(未用抗生素治疗),观察两个治疗组的院内感染率包括细菌和真菌感染率及感染后死亡率.结果:两组院内细菌感染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意义,但治疗组的真菌感染显著增高.结论:CPR中机械通气应用抗生素预防性治疗无明显效果,应严格临床无菌操作.
作者:牛广团;陈欲杰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芎冰喷雾剂合参麦注射液对椎一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对照组32例,治疗组用芎冰喷雾剂合参麦注射液治疗,对照组用西其汀治疗.结果:治疗组临床症候改善(痊愈率)优于对照组(P<0.01)且起效快,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变化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方面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芎冰喷雾剂合参麦注射液治疗椎一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有标本同治的良好效果.
作者:洪创雄;明康文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研究胰岛素瘤的发病机理、临床特点及诊断.方法:回顾分析19例胰岛素瘤患者的临床特点、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结果.结果:胰岛素瘤患者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的非特异性神经、精神症状,结合血糖、胰岛素、C肽测定及影像学检查,可作出定位及定性诊断,手术治疗有效.结论:综合分析临床症状、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结果,有助于提高本病的诊断率,及时治疗并改善预后.
作者:霍阳;李静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了解广州市离退休干部脑血管病(CVD)的流行特点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对本市2 005名离退休干部CVD的流行情况进行现患调查,以1:1病例对照研究探讨CVD的危险因素.结果:发现该人群CVD患病率为7 830.4/10万;CVD的危险因素按比数比大小分别为: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A型行为、CVD家族史、吸烟及高尿酸血症.结论:本调查人群CVD流行情况较当地一般人群严重,CVD的危险因素与一般人群类似.
作者:虞容豪;熊美华;黄琦 刊期: 2003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