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兔脑梗塞急性期血浆ET及CGRP浓度的变化及东菱克栓酶的影响作用

杜智勇;黄翠瑶;王钢

关键词:脑梗塞, 内皮素,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东菱克栓酶
摘要:目的:观察东菱克栓酶溶栓治疗对脑梗塞后血浆ET及CGRP水平的影响作用.方法:通过改良自体血栓法制备兔脑梗塞模型,观察比较东菱克栓酶组和对照组梗塞前后血浆ET及CGRP浓度的变化.结果:东菱克栓酶组和对照组急性脑梗塞(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2 h后ET明显上升(P<0.05,P<0.01),6 h后出现回调下降(P<0.05,P<0.01),其中东菱治疗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39.88%±12.79%,17.33%±8.04%,P<0.01);两组ACI 2 h后CGRP明显下降,6 h后出现回升,东菱组回升幅度大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差异(57.45%±33.67%,29.37%±14.52%,P>0.05).结论:脑梗塞急性期机体对ET和CGRP的平衡失调存在自身调节机制,早期使用东菱克栓酶溶栓治疗可使ET回调幅度明显增加,这可能是其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机制之一.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臀肌挛缩症的诊疗及随访

    目的:探讨臀肌挛缩症的诊断、临床分型、手术治疗方法、随访疗效.方法:对235例臀肌挛缩症的患者根据其临床分型确定手术方法:轻型患者采用大转子上后小直切口,重型及特殊患者采用大转子后外侧的弧形切口.结果:235例患者,随访期1~10年,平均为6年,疗效优(临床症状完全消失)200例,占85%;良(临床症状大部分消失)35例,占15%;差(症状无改善)本组无.结论:通过对该病的规范化诊疗、分型,可大程度地提高手术效果,减少患者的痛苦,达到微创与疗效的平衡.

    作者:戈涛;徐中和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平消胶囊治疗寻常型银屑病50例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平消胶囊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疗效.方法:治疗组口服平消胶囊,每次6粒,每日3次;对照组口服阿维A,每次10 mg,每日3次.两组均连续服用60 d.结果:治疗组痊愈40%,显效率32%,总有效率72%;对照组总有效率65%.结论:平消胶囊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近期疗效与阿维A相似,但临床副作用明显低于阿维A.

    作者:王刚;李志武;金东勋;李敬华;古新扬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分化过程中端粒酶活性表达及意义

    目的:探讨体外诱导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内皮细胞及其扩增过程中端粒酶活性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联合应用密度梯度离心和贴壁培养法分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继而诱导其向内皮细胞方向分化并传代培养.用TRAPezeELISA法和TRAP银染法分别检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诱导分化前后端粒酶活性.结果: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培养时具有快速增殖能力,在特定环境中诱导分化细胞具有内皮细胞特征;增殖前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端粒酶活性低水平表达,一旦经过诱导分化其端粒酶活性表达上调,在5代内其端粒酶活性不因细胞传代而下降或消失.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外有限扩增和诱导分化时保持端粒酶活性,维持组织干细胞特性,为内皮祖细胞的临床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作者:何朝荣;刘先军;严世荣;张群林;刘雪琴;王晓勋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利培酮合并地西泮治疗精神分裂症激越状态对照研究

    目的:了解利培酮合并地西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激越状态的治疗作用.方法:将36例精神分裂症激越状态患者分成两组,利培酮组和氯丙嗪组,以简明精神病量表中的激越因子分及是否能自理生活作为衡量激越状态的标准,每日评定1次,记录缓解所需时间,将两组激越状态缓解所需的时间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两组缓解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利培酮合并地西泮治疗精神分裂症激越状态安全有效.

    作者:徐洋;黄雄;张敏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儿童血液病诊疗进展

    儿童血液病的诊断、治疗近年来已有显著进展,获得较为理想的疗效,现简述如下.

    作者:林愈灯;沈亦逵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Cx43的意义及各种检测方法的优缺点

    细胞间的通讯是心脏信号传导的基础,已证明此行为由间隙连接(gap junc-tion GJ)通道所介导.间隙连接通道由连接蛋白(connexin Cx)构成[1].

    作者:夏晓英;陈慎仁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消肝脂汤与非诺贝特治疗脂肪肝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消肝脂汤与非诺贝特治疗脂肪肝的临床疗效.方法:确诊脂肪肝的7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6例,给予自拟消肝脂汤合非诺贝特治疗;对照组予单用非诺贝特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58.33%,总有效率为88.89%;对照组分别为32.35%,64.71%.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消肝脂汤合非诺贝特治疗脂肪肝效果优于单用非诺贝特.

    作者:冯少玲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sleep apnea syndrome,SAS)是指7 h的夜间睡眠时间内,至少有30次呼吸暂停,每次呼吸暂停时间至少10 s以上;或呼吸暂停指数(apnea index,AI,即每小时呼吸暂停的平均次数)大于5.由于上呼吸道阻塞性病变引起的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则称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OSAS).

    作者:刘大波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遗传性胰腺炎

    遗传性胰腺炎(hereditary pancreatitis,HP)是一种相对少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1952年Comfort及Steinberg报道了第一个HP家族,截至1994年共有超过100个家族、500例HP患者被陆续报道.

    作者:刘玉兰;张捷;肖文斌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胃底畸胎瘤1例

    患者男性,41岁,因体检发现腹部肿物1周而住院.自觉无何不适,饮食及大小便等均正常.体检除上腹部剑突下轻度压痛外,未发现其它阳性体征.实验室各项生化参数均未见异常.

    作者:王小岩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临床放射治疗中增敏比的计算法

    目的:针对目前临床增敏的计算方法各不一致,缺乏合理的公式,通过对比计算,试图建立临床统一评价增敏效能的通用计算方法.方法:根据国际公认的放射增敏比的概念和现代医学统计学对截尾数据的计算方法,通过对增敏剂临床增敏数据的研究,强调了在实验室条件下与临床条件下试验数据性质上的差异,即前者属于完全数据,后者多属于截尾数据.比较了截尾数据两种不同的处理方法对计算增敏比结果的影响.结果:半数肿瘤半消(PRD50)或全消(CRD50)时的放射剂量适用于对截尾数据的计算,它能反映全部病人消退信息,结果重复性好,且敏感度高,通用性强,便于在临床研究中与其他药物或其他增敏方法进行比较.结论:增敏比等于单放组与增敏组二者半数肿瘤消退之放射剂量之比.

    作者:杨光伟;李亚利;连俊彦;王振巍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脐血CIK细胞的体外增殖及对K562细胞的杀伤活性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脐血CIK细胞体外增殖活性及对K562细胞的杀伤活性.方法:通过第1天在脐血淋巴细胞中加入IFN-γ,第2天再加入IL-2和CD3单抗进行细胞培养,就可获得名为多种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 inducde killer cells)即脐血CIK细胞.用MTT法测定其抗肿瘤活性,台盼蓝拒染法计数细胞.结果:脐血CIK细胞及其培养上清抗K562细胞活性明显优于CD3AK细胞,短期培养后其增殖活性低于CD3AK细胞;但是G-CSF的加入可以提高CIK细胞的增殖活性.结论:脐血CIK细胞是一种有效的杀伤活化细胞,脐血在多种细胞因子适当组合的诱导下即可提高杀瘤活性,又能保留重建造血功能的作用.

    作者:黄倩;张渝候;邹典定;文志华;许家琪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及细菌耐药性监测

    急性呼吸道感染是小儿常见病、多发病,是目前我国小儿死亡的常见原因.由于抗生素的滥用现象十分严重,如据北京、上海儿童医院的统计,门诊就诊患儿已使用抗生素者80%~85%,普通感冒92%~98%,肺炎则达100%[1].

    作者:邓力;张崇凡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外伤性、持续性植物状态患者血清及脑脊液中多巴胺含量监测的临床分析

    植物状态是指由多种原因造成脑损害而形成的一种意识活动丧失但醒觉存在的状态,其持续达1个月以上即为持续性植物状态(PVS)[1].

    作者:李茂林;王祝峰;刘鑫;胡炜;王东杰;焦扬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中医辨证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治疗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中医治疗组36例,西医对照组25例,两组治疗前后均做胃镜检查,观察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8.9%、88.0%(P>0.05);治疗组对症状的缓解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采用中医辨证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其疗效及对症状的缓解优于西药组.

    作者:谢建军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新生儿败血症并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临床分析

    目的:研究足月新生儿败血症与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的临床关系,探讨DIC早期诊断及合理治疗方法.方法:将1998年5月至2002年5月足月新生儿败血症56例分为DIC组与非DIC组,比较2组原发病起病时间、血pH值、肺泡动脉氧分压(A-aDO2)、血小板(Plt)数、硬肿程度、器官功能损害情况等与DIC的关系.并比较D-二聚体、Plt计数在DIC不同病程中的情况.结果:生后5 d内发生败血症的新生儿其DIC的发生率(60%,27/43)显著高于出生5 d后发生败血症者(23%,3/13)(X 2=6.33,P<0.05).两组患儿血pH值、A-aDO2、Plt数及硬肿程度等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在DIC不同病程中D-二聚体、Plt计数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01).结论:败血症起病越早,病情越重,DIC发生率越高.D-二聚体检测、Plt计数等有助于早期诊断DIC.

    作者:张喆;赖剑蒲;陆玲;周伟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以医、教、研三者结合的医疗机构的特点分析

    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是集科研、教学、医疗为一体全面发展的一所省属医学研究机构,具有学科专业较专、学术水平较高的优势.

    作者:吴君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原发性十二指肠癌36例诊治分析

    目的:提高原发性十二指肠癌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1990~2001年间36例原发性十二指肠癌病人的诊断和治疗情况.结果:术前纤维十二指肠镜的确诊率为83.3%(30/36),磁共振胆管造影确诊率为77.8%(28/36),B超确诊率为39%,CT确诊率为56.3%.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24例,十二指肠节段性切除3例,胃肠、胆肠吻合短路手术9例.手术切除率为75%,切除术后三年、五年生存率分别为33.3%和22.2%.结论:联合应用纤维十二指肠镜和磁共振胆管造影能较理想地诊断十二指肠肿瘤,手术切除肿瘤能获得较好的远期生存效果.

    作者:郑江华;简志祥;区应亮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新生儿剪脐后使用美敷的临床应用观察

    新生儿脐带处理极其重要.脐部是易感染部位,剪脐后如护理不当可能会发生出血、脐窝潮湿,局部细菌繁殖引起感染、败血症等危险.

    作者:肖超群;周凤琴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产科多器官功能衰竭22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产科多器官功能衰竭的诊断及防治.方法:通过对22例产科多器官功能衰竭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其发病原因、病人及其新生儿结局和产科多器官功能衰竭的防治方法.结果:导致产科多器官功能衰竭的主要原因为产后出血,器官衰竭以凝血功能障碍常见,亦以其为常见的启动器官.结论:及时处理多器官功能衰竭的病因,积极预防及治疗产后出血,果断进行剖宫产及子宫切除,是减少产科多器官功能衰竭患者死亡的关键.

    作者:饶安娜;高眉扬 刊期: 2003年第08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